浅析黄胄水墨人物画的美学风格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人物画发展是贯穿中国绘画史的始终,继而跟随时代的发展吸收有益元素得到长足发展。人物画在美学风格上从湖南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中人物画的以线取型到南朝谢赫的“应物象形”和顾恺之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继而梁楷的“泼墨仙人”的减笔写意法。在二十世纪出现“京派”的代表人物黄胄,在继承传统绘画美学的基础上引入西方的造型结构,使其绘画风格具有新中国的时代性,使其绘画风格达到“形与神”的统一。本文从黄胄的美感经验来源,如他的家国情怀、传统美学风格的继承,生活是艺术的唯一创作来源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黄胄;水墨人物;速写;美学风格;影响
  一、黄胄水墨人物画的美感经验来源
  (一)家国情怀
  黄胄原名梁金堂,“黄胄”是他取得笔名,意为炎黄之胄。从他的笔名中可以看出黄胄潜在的民族精神,其创作道路与民族命运同步。在他19岁时拜师赵望云,深入到黄泛区写生,其爱国情怀在画面中显现的淋漓尽致,致力于反映劳苦大众,诞生了一批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历史佳作。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是他对新中国的当时的民众形象的直觉。直觉是突然心里见到一个形象或意象,其实就是创造,形象便是创造成的艺术。用黄胄自己的话来说“不能说我们中国人,离开传统的国土和国儿,就不能创造艺术品,只是说我这个中国人,有责任为人民传神,这个感情很要紧...”
  其代表作《灾区行乐图》描绘的是在黄泛区的灾情面前讽刺贪官污吏的欺诈百姓,对百姓不管不顾的行为。以及《家住水晶宫》 《流民图》 《丢去家的人》最引人深思的是一幅名为《遍地是滔滔的河水,娘儿们何以为生》的画中描绘的是以食草根为生,面黄肌瘦、五官浮肿的灾民的形象。
  其代表作为《柯族女会计》,在解放前,柯族人民受外地商人剥削严重,外加柯族人自己不会经商,妇女更加惨重,连继承权也没有,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权利受到重视,参加各项社会活动。这幅画作表现得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传达的更是一种少数民族人民对新中国的信赖及其家国情怀。
  (二)继承传统
  在黄胄认为人物画家要打好造型基础和文学基础,否则即使笔墨淋漓,也是无根之木,神来之笔也无从神来。他推崇中国画以气运笔,认为是华夏艺术大师们上千年灵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在吸收西方的画法是一定不能丢弃这一优秀的传统。
  其绘画的美感来源也要继承传统的美学思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苏东坡评价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画作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意境结构的创造与人的文学素养是分不开的。黄胄的绘画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恢弘大气。
  黄胄对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颇为赞誉“惜笔者八大画中见,善笔者山人八大也。”八大山人绘画惜墨如金,笔墨变幻中古拙见巧。从黄胄的画面中墨色的变幻之法也是可取于八大。
  (三)深入生活
  传统的绘画美学是滋养他的肥沃土地,而生活则是助他成长的阳光。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是对效法自然最好的论述。
  黄胄对此深信不疑,他认为即使成就很高,不再观察记录素材,就不会进步,生活是滋养人的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黄胄是一个高产的画家,其代表作数不胜数。他从深入生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美学风格,把生活中最生动自然地美表现出来。最具代表的是新疆的歌舞题材,给人突出的形象是善于从相同的情绪中辨析出格调的差异。他描绘的新疆民族以及各族人民的生活佳作,都使我们分享了他从生活中得来的新鲜的感受。
  二、黄胄水墨人物画的绘画分析
  (一)灵动的人物形象之美
  黄胄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朴实的劳动人民,还是热情、活力的舞者,其表现力都十分灵动。黄胄会反复来描绘这些人物形象,可是他的每次描绘都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带着新的热情和更多的情感来充分合乎描绘对象的精神面貌。这样的经历貌似是大师们所钟爱的形式,例如后期印象画派的画家塞尚,曾有人说读懂了圣维多克山就读懂了塞尚。他一生描绘这个主题有七十件之多。而对于黄胄来说,少数民族人民的反复描绘,是他从中找到了民间艺术的精髓,少数民族的民俗习惯、繁琐美观且具有民族意义的配饰、鲜艳的民族服饰。我们可以从黄胄满腔热情的描绘中感受新疆“歌舞之乡”的人们幸福生活。
  在其表现手法上更多的是在中国传统绘画文化中的线的运用,线的艺术是东方独有的审美艺术,无论是传统的书法、绘画中,运笔的轻重、缓急、虚实、抑扬顿挫、节奏韵律,都如同音乐韵律一般给人不同的心灵感受,它们成就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的灵魂。黄胄的水墨人物画中对人物的描绘不仅对线的运用自如,准确且自信。尤其绘画中的舞者形象,在掌握准确的结构动态上,衣纹的处理上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韵律美,其舞者的服饰、头饰、动作的处理上疏密不等纹理变化、轮廓线、内部结构线。
  在黄胄的代表作中最为凸显其灵动的人物形象非《庆丰收》莫属了。这幅巨作可堪称反映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欢乐歌舞生活场面的佳作。这幅画所描绘的是丰收时节,欢乐歌舞者同欣赏者共同沉醉于丰收喜悦的生活场面。人物形象密集且富有神韵,场面集中且层次分明,气氛欢乐热烈,意境明丽高远。
  (二)丰富的笔墨变幻之美
  墨法是构成水墨人物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梁楷、法常的减笔写意法,以简练的笔触、笔墨放逸,开创了元明的写意之风。继而是明清时期徐渭、陈淳、朱耷、石涛、任伯年等富于创造精神的画家,以及齐白石等近代的画家,对黄胄来说这些画家是他最为服膺的。在他的笔墨淋漓之间,蕴含的是传统古法用墨的功底。在他笔歌舞墨中缔造了属于他具有奔放、明快的鲜活之美。
  古法把墨分为五色,干、湿、浓、淡、焦。从墨法的视觉来讲,其题材的内容、要表达的寓意都通过以上的墨色变化来来表达,在运用的过程当中来相互对比、灵活的转换运用。衍生出的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淡墨法及没骨法等。破墨法是是用墨块的大小来处理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使其疏密有致,层次分明,以淡墨破浓墨或以浓墨破淡墨,这样的画法是任伯年善用的画法来表现衣帽。,可见黄胄对此画法也是运用自如。泼墨法是在画面墨色变化杂乱是使用的一种技法,可起到统一画面的作用,运用次画法下笔要快捷,梁楷的泼墨仙人便是使用的此画法。黄胄在这些技法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将其运用到画作中。其代表作是1985年所作的《塔吉克舞》这幅画描绘的是“独舞”是黄胄“逸笔人物“风格的佳作。精确的勾勒出舞蹈少女的动势、墨裙、白纱。其中墨裙的裙摆的墨色变化丰富且韵味十足。翰墨间带给我们的是具有新时代的生活感受。   (三)独具一格的设色之美
  早在我国传统的艺术中就有了对色彩的运用,从远古时期的彩陶,例如“人面鱼纹彩陶”简单的设色到唐代绚烂多姿的敦煌壁画以及谢赫六法中曾提到“随类赋彩”的相关论述。在传统的中国绘画里墨色的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对于设色的技巧要比笔墨的运用次要一些。在西方的艺术发展史中,对色彩的运用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如西方印象画派发现了色彩的新天地。
  作为“京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新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绘画艺术得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黄胄在取其传统绘画的精髓的基础上,引用西方的一些审美元素,大胆的设色,准确的造型结构。邓拓曾评论黄胄的绘画“人物新、意境新、手法新。”他描绘的人物形象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笔下的题材人物多是少数民族人民,其绚丽的民族服饰是他描绘的一大特色,在墨色和色彩的相互交融当中,墨色会在大片的色彩中显得清晰明亮,而色彩也会显得夺目耀眼,可产生淳朴的的视觉美感。黄胄在其墨和色彩的运用中,很好的处理了墨和颜色的整体色调,纵然颜色丰富多变,也没有产生喧宾夺主之感。在他画面中色彩的冷暖对比、浓淡对比很好的体现出了美学当中均衡、稳定的辩证关系。并且由于题材的影响,其画面的色彩具有一定的装饰美。从颜料的材质上来看中国画颜料属于矿物质颜料,具有沉着稳定的的效果,易于墨色融合,色彩稳定而绚丽。是其技法创新的物质优势。
  三、黄胄水墨人物画美学风格的现实意义
  (一)以速写入画深入人心
  黄胄的人物画作品的画面中捕捉人物的生动性方面显示出作者厚实的速写基础和在捕捉急速动态的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他的速写本身便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造型语言精准到位,能够准确的捕捉对象的形神。他能够把速写的记忆转换成笔墨造型形式是其独特的创作手法。黄胄在用速写来开发生活中的美,去集中生活中的灵感。其下笔如有神的“神”是从速写的急速记忆里发掘的。
  其画速写的工具上在早期很习惯使用铅笔、木炭条,将其削成毛笔的形态,便于可以出现中锋、侧峰的表现效果。后期则使用毛笔直接画速写这样才能与笔墨功夫结合起来。这种有效的转换以达到他在表现人物形象、服饰等可以挥洒自如,出现墨色变幻丰富和随机性的效果。
  黄胄的速写观念和创作观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学风格。对现代的人物画家的创作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当代的画家史国良对速写的崇尚程度有过之无不及。
  (二)其美学风格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经过对黄胄的一些作品和传记的解读,其追求美的历程是对晚辈的激励和榜样。他的绘画风格得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加强文学素养,因为画面的意境结构与人的涵养是分不开的。二是要极大地吸取古人的技法语言,临摹和分析古代绘画的审美艺术,继承传统。三是他在长期的深入生活中,汲取生活中的营养,长期的创作以及长期的画速写的创作手法。
  由于本人也是在修习中国人物画,在当前绚丽多彩的时代面前,有很多新鲜多样的艺术形式。传统的绘画语言依然是我们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不可丢弃的明灯。画面的格调是与个人的文学素养息息相关,可谓修习中国画基础。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来源是历代画家创作的信条。水墨的艺术创作要将生活里的直接体验和对名家手记乃至精品画作解读的间接体验来获取创作的灵感,方可提高审美情趣,下笔如有神助。
  作为一名国画学习者,将传统文学、绘画及绘画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有益创新依然是学习的意义。
  注释:
  南朝谢赫,《中国美术史教程》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5月第一版 第109页
  魏晋顾恺之《中国美术史教程》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5月第一版 第103页。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2011年12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 第10页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2011年12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 第11页
  阮大华《情歌 劳动 歌声——黄胄速写人物画特色辨析》黄胄书画论 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炎黄之胄》解说词王鲁湘《黄胄书画论》 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第195页
  参考文献:
  [1]黄胄著.黄胄书画论[M].荣宝斋出版社,2004(1).
  [2]蒲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
  [3]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9.
  [4]李泽厚,著.美的历程[M].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刊行,2009,7(1).
  [5]黄胄,著.黄胄速写[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4(1).
  [6]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2011,12(1).
  [7]陈孟昕 郝孝飞《写意人物画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1).
其他文献
摘 要:禄洪是彝族诗人中写作边塞诗数量较多、成绩较突出的一位,他的边塞诗独具艺术魅力,描写了壮阔的边塞风光,饱含着慷慨报国的激情,充满浓郁的思乡之情,在彝族文坛独树一帜。  关键词:禄洪;彝族 ;边塞诗  禄洪,字霄宾,彝族,家居宁州甸尾(今华宁县城),明末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出身于明朝云南滇中世袭的土官家族,是禄厚的次子,于崇祯年间承袭宁州土知州。禄洪自幼便酷爱诗文、喜绘画,受到父亲的精心教育,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随着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占整个世界牧草种植面积90%以上的苜蓿将成为我省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中首选的饲料作物.然而,牧草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牧草
三种固化类型的高压玻璃钢管在含有一定量 Cl- 、 C O2 及溶解氧的洛河水中的浸泡试验结果表明:洛河水介质对树脂含量较小、固化度较低的脂肪胺固化环氧型玻璃钢管的物理化学性能影
探究机械电子式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有助于提升系统对噪音的抵抗能力,对延长控制系统的使用年限具有重要帮助.本文在对机械电子式软启动装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
在安防门禁领域,由于机械锁具钥匙容易被复制的特点,会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好在安防类技术专家从来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并且大多数安防企业都认识到,将新技
摘 要:“海滩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首先提出的文学形象,其主要特点为无家无根、流浪漂浮和昙花一现等。其他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奈保尔、略萨、莫言、门罗、阿列克谢耶维奇等作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多次表现出这些特征,因而“海滩人”是近些年来文学作品中的突出特征,并在现实中有深刻体现。在全球化视野下,我们都是“海滩人”。  关键词:“海滩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全球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二者都以爱情为主题,细腻的展示了一位女子在面对爱情时的举动以及心理。但由于不同作家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因为创作背景和创
摘 要:植根于中日两块不同民族文化土壤上的两位民族作家——川端康成和沈从文,却在同一时代描绘出了他们各自心目中的女性之美,在相近的审美诉求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相近的审美诉求是指两位作家都将女性美和自然美统一起来;不同的艺术风格是指前者借男性视角表达女性之美,后者把男性作为配角来衬托女性之美。本文将详细比较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川端康成;沈从文;女性美  川端康成是曾荣获诺
摘 要:印度神话中作为地狱主人的阎摩与中国文学中作为死神的阎罗王都掌握着众生在寿命长短及死后的归宿问题,他们在面貌、形象特点及现实意义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国人文环境的差异,两者的差异又是明显的。本文将从两国不同的文化环境出发,分析阎摩在两国的本土化特征。  关键词:阎摩;阎罗王;比较  一、两者的来源及目的比较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民间并没有明确的阎罗王之说,但对于死神的说法却在本土道
本文讨论的是诗歌格律问题。参照音乐,我为诗歌又加上了一格—长短音格,旨在让诗歌变成高低音与长短音齐备的真正的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