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旨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扩散性思维意识的萌芽阶段,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加容易地获得知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施“生活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能为向社会输送创造性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活数学;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41-01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许多数学的定义和理论原理,是无数先辈们在生产劳动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经过几千年世界各国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形成如今这样内容丰富、分门别类、应用广泛的系统学科。由此可见,数学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不断发展研究的学科,它是探索自然、解决生活应用疑难、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
  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够重视,教学的重点只停留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层面上,学生虽然掌握了教材的知识,但却始终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学生不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之关联的生活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违背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的宗旨。如何能改变这一弊陋的现象,这就要求广大的数学教师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的奥秘,体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神奇,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通过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原理,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意识,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总结经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许多一线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新型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做以下几点探析:
  一、课堂教学导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把教学学科和生活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生活中生动鲜活的数学例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打开创造性思维的大门,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百分比——利率》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充分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图片的形式将各大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展示给学生。然后,教师进行问题质疑:“大家见过这些卡片吗?它们有什么用途呢?”这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他们会积极踊跃发言“是银行卡,可以存取钱”。接着教师询问“为什么要存取钱呢?它有什么好处呢?”学生的扩散思维一旦被打开,就会积极进行思考和探讨。这时教师可以适时讲解:“把我们多余的钱存进银行,可以确保我们的财产安全,同时可以获得利息,增加收入”,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到本节教学课题中。最后,教师通过真实生活案例进行拓展训练,“王叔叔把20000元存进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4%,到期后利息多少钱呢?”老师通过讲解:利息=存款金额×利率×存期,然后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并解决以上实际生活问题。通过生动鲜活的现实案例,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生活知识息息相关,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打开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二、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学习起来容易感觉枯燥和乏味。许多学生不爱学习数学的原因,就是觉得数学课堂太过单一,老师不停地讲解课本教材知识缺乏趣味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怎样才能将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我认为生活情境教学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排列组合》教学中,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排列组合的概念模糊,排列的方法始终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我的教学课堂中,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首先,我邀请三位同学甲乙丙依次来到讲台,让他们面向同学一字排开。这时,按照甲乙丙的顺序就形成了一种排列组合。接着,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果甲不动其他两人变换位置,会是什么排列呢?学生借助现实的生活情景,很容易理解乙和丙交换位置的新组合。最后,让学生思考“甲排第一位置,共有几种排列”,学生通过刚才台上同学的配合,轻而易举地得出有两种排列组合。这时教师再借势引导,“那么如果把乙排在首位,有几种组合?同样把丙排在首位,又有几种组合?”通过学生参与情境教学和教师巧设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三、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拓展训练,有效地检验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实践活动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学以致用”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思路,理顺同类题型的脉络,掌握解题的方法技巧。在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不断地总结学习经验,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教学中,可以通过预留课外生活作业的形式,有效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先让学生放学回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自行去寻找圆柱形物体,比如:水杯,垃圾筒、罐头瓶、易拉罐等物体;然后让学生利用尺子自己进行测量;最后,通过圆柱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運用能力,拓展了思维创造能力,同时检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生活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导入实例,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和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更容易地获得数学知识,更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教学理念,通过对课外生活进行拓展训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有效检验,便于“对症下药”,能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养成,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艳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9):158-159.
  [2]黄创平.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J].才智,2017(14).
其他文献
·标题亮点·高尔基说了什么话被证明是实话?又是怎么证明的?为什么需要证明?——看到这个标题,你的心里是不是冒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呀?近段时间,我在看一本外国名著,
<"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作文诊断书症状一:理由不充分病情摘要:写事大家都会,但很多同学笔下的"事"往往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元素。不管是去公园玩,还是参加了一次考试,看上
本次试验分别用期距预测法和分龄分级预测法预测第4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最后用田间调查进行准确性检验。通过试验得知,期距法和分龄分级法预测第4代桑螟幼虫孵化高峰期分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化全球发展的趋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了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带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重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相互影响,息息相关的一个有机整體,创新能力通过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演变形成,而实践活动是对创新能力的有效展示和检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不断的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不等式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不等式教学的有效性
&#183;标题亮点&#183;嗬,这个标题可真够长,也真够吓人的!小作者到底吃了什么呀?让我们战战兢兢地往下看吧——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参加一个宴会。赴宴的人可真多呀,菜也好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
【摘 要】小学,是人们进入学校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人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必须予以重视。其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发展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受国外STEM教育的影响,国内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STEM教育下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成为了一大难题。笔者发现,要在STEM的框架下实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本土化,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STEM;综合实践;策
一、95年蚕种生产及今年春夏蚕种供应情况 1.三级蚕种生产的基本情况 95年春全省128个蚕种场生产普通种647万张、省属4个原种场生产原种19.2万张、原原种16.7万蛾;秋季全省生
规模经营、良桑嫁接、小蚕共育是实现我县“三高”蚕业的三大突破口。多年来,“三低”即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