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共评共议”新闻播报初探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新闻播报,是政治教师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在活动中采用“师生互动,共评共议”的形式,围绕“贯彻性”“适应性”“弥补性”的目标,进行新闻播报,对于促使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播报;互动共评;目标;意义
  在初中学段的政治课堂上,进行新闻播报是很多老师进行时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已经成为是一份政治课堂的“保鲜剂”。
  一、新闻播报的目标
  (一)贯彻性目标——达成新课程标准要求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大量调查显示一个共同的结果:普遍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类”课课程不感兴趣,觉得其枯燥、无趣,認为学了也没有用。导致这一结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忽视了时政材料这一载体。新闻播报中被大量运用的时政材料,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打通课堂内外,减轻对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将知识运用于现实中,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二)适应性目标——围绕中考考核目的
  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常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能力以及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课堂新闻播报,引领学生主动“搜寻”“分析”时政材料,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考试中的应对能力,为其应对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弥补性目标——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
  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时政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又因为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其包涵的时政信息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通过新闻播报,在教学中补充最新的时政信息,有助于保持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有利于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新闻播报“师生互动。共评共议”的课堂尝试
  在新闻播报的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两个误区。其一,是过于简单化,新闻播报变成同学或老师的“读报节目”;其二,是过于复杂化,新闻播报成为教师个人的“新闻综述”。前者,虽然在扩大学生新闻信息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大大矮化了新闻播报的价值;后者,深化了新闻播报的深度,但容易成为教师个人表演的“秀场”。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在初三学段尝试以“师生互动,共评共议”的形式,进行新闻播报的课堂实践,其具体做法为三个环节的“板块联动”。
  (一)事先环节为“准备板块”
  1.年级学段准备
  初一、初二学段并不进行的单独的“新闻播报”活动。新闻播报与其他的学生活动:演讲、课堂辩论、小报创制、课本剧表演、漫画绘制等,各种活动共同存在。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能力。
  2.播报人员准备
  对在初一、初二学段“新闻播报”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为其分析、总结出表现“出色”的具体方面。这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引导。
  在初三学段,编制全体学生的《新闻播报秩序册》,在学期初告知学生。各班根据《新闻播报秩序册》的安排,每一节课由一位“轮值新闻播报员”进行新闻播报。在每一轮新闻播报前,让政治课科代表再次提醒该轮的“轮值新闻播报员”,并在黑板上板书该播报员姓名。
  3.播报内容准备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较为专业的新闻评价,笔者在“钓鱼岛事件”以后,曾制作专门的新闻课件《热点追踪:钓鱼岛!钓鱼岛!》,向学生展示新闻播报的评价角度及评价方式。
  同时要求学生在新闻播报时使用本地的“平面类”主流媒体,即《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等纸媒,选材时间范围在三天之内,所选版面最好为要闻版。
  4.播报制度准备
  制作新闻播报表,包括四个子项目:基本信息(班级、播报人、时间);播报内容;新闻评价;新闻评分。
  其中,“播报内容”一栏最大,便于学生用剪贴或摘抄的方法“誊录”新闻。“新闻评价“由学生填写对播报内容的评价。“新闻评分”由教师填写,对学生本次播报进行评分。
  (二)播报环节为“实践板块”
  核心内容是学生的“新闻播报”与“新闻评价”,提升空间是教师对学生新闻播报的“再次评价”。
  第一阶段:学生层面的“评”(新闻播报的前提、基础)
  学生的“新闻播报”与“新闻评价”的时间在上课前5分钟。在规定时间内,播报新闻的学生既要简单扼要的描述新闻内容,又要对新闻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第二阶段:教师层面的“评”(新闻播报的提升、拓展)
  教师的“再次评价”紧随其后。评价分两个部分,分别对学生的播报表现与新闻评价进行评分(10分制,播报表现与新闻评价各5分)。
  1.突破延展型评价”
  学生由于其知识上、能力上的局限性,在评价中或过于肤浅,或有认识偏差。教师可以该学生所播报的新闻题材为原点,进行“突破”或“纠偏”,发掘其内在蕴含的教材知识或原理。
  [案例一]
  《孔子学院和“汉语桥”带动“汉语热”》
  (初2014级5班李官馨碉同学2013年9月3日)
  该同学播报时声音洪亮,并对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所以播报本身获得4分,予以了肯定。但其新闻评价为“学习汉语如今在不少国家渐成一种时尚,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该评价仅限于就事论事,过于简单,只获得3分。
  教师在评分后,立即让学生复习九年级教材P2~4页“五千年文明”,并阅读九年级教材P143~149页“七彩文化”与“天涯共明月”内容。
  然后,对该新闻进行“再次评价”。
  (1)指出该新闻的评价角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我国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点明“孔子学院”与“汉语热”的积极意义:
  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强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纠偏补充型评价
  学生在评价新闻时,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某个原理,但很不全面,甚至错误。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其错误的评价,并对该新闻题材所蕴含的其他原理或知识予以补充。
  [案例二]
  《加快合作实现共赢》(初2014级7班阳黎同学2013年10月24日)
  这则播报的新闻取材于正在进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博览会,主要描述了参会的台湾企业代表参观了武侯区西部智谷园区,表示将加强合作。该同学的评价为:
  这一新闻说明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该同学只注意到企业代表参观的西部智谷园区的“高科技”要素,将九年级教材P33页“科技创造财富”的观点生搬硬套进去。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肯定该同学对于身边时事的“敏感度”,以及使用教材规范型原理对新闻进行评价的“方法”。另一方面指出,评价新闻应注意新闻的题目。该新闻的题目的关键词是“合作双赢”,评价角度不应该局限于“科技”。可联系“合作与发展”(九年级教材P139~140页)或“强国之路”(九年级教材P104~106页)的相关内容进行以下补充: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加强合作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强国之路的战略需要;加强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在高科技领域进行合作,有利于在信息化过程中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与国内外市场、资本、资源的全面对接,实现双向互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有利于提升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
  (三)持续使用的“延伸板块”
  学生在新闻播报中的某些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可以分类归档进入学科教学的素材资源库,在教学中加以使用。
  [案例三]
  《我不是土豪,我只是一名父亲》(初2014级4班王晓龙同学2013年10月18日)
  该则新闻反映了重庆铁路中学一家长对学生玩智能手机深恶痛绝,欲用自己一年的收入40万,为全校4200名学生购买非智能手机,并免费发放给他们。该家长将匿名捐赠,不带任何商业目的。
  教师在“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九年级教材P40 42页)的教学中,再次使用了这则新闻。年收入40万的这位家长,从收入上看应该属于“先富起来的人”,他发现自己的小孩有了智能手机后,酷愛手机游戏,导致视力下降,学习退步。他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实施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中,不只是考虑自己的孩子,还愿意帮助其他的孩子,实施“社会保护”。这反映出“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案例四]
  《留守儿童在亲情缺失中孤独成长》(初2014级6班杨敏同学2013年10月18日)
  《我市大幅度提高“自强助学金”资助标准》(初2014级5班龚政同学2013年9月16日)
  两则新闻的指向都是弱势群体中的未成年人学生。前者表现了他们缺乏必要的家庭保护,更加缺乏亲情;后者表明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他们提供有力的制度性支持。
  这两段发生在成都的新闻,拉近了学生对与弱势群体的距离,可以在“关注弱势群体”与“共享阳光”教学单元中,分别从“剖析现象”与“解决问题”的角度加以使用。
  [案例五]
  《美伊总统34年来首次直接通话》(初2014级5班高纬辰同学2013年9月30日)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与伊朗的最高领导的第一次直接对话,反映了世界由“对抗”走向“对话”的一个趋势。该材料可以在“热爱和平”(九年级教材P132~135页)教学单元使用,作为世界局势趋向缓和的一个重要佐证。
  “师生共评”式课堂新闻播报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教育体制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最重要场所,是教师完成育人目的的主渠道。我们发现,在课堂实践中,“师生互动,共评共议”形式的课堂新闻播报,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都具有众多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学生层面:多维度的发展
  1.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当代教育改革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课堂播报活动的持续开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使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的过程。
  新闻播报活动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等方面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生与教师在对于同一新闻题材的评价中,学生脱离了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在活动中成为学习活动主动的参与者,再通过教师的“二次评价”,学生在重新理解中,获得新的认识、新的感悟、新的提升。
  同时,教师通过在新闻播报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并让他们用个性化方式进行展示,这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态度,让其学习的主体性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   2.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人思维过程的速度,这包括对事物的敏锐性,思维方式的灵活性,思维过程的效率性。
  学生在新闻播报前,要对新闻进行收集,还通过聆听他人新闻播报,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在一次次亲身参与的新闻播报中,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广博、经验丰富”这正是一个人思维敏捷性的前提。
  学生在对新闻进行收集之后,要进行有效的新闻评价,就要进行大量的思考活动:回忆教材内容或同学进行评价的角度与方式,这对已学知识的思考,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对新闻题材中问题的追问,这种“是什么”“为什么”的思考,锻炼了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能力和归纳能力。构思新闻题材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多个角度思考“怎么办”,锻炼了统筹计划能力。在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学生的“头脑越用越灵”,思维活动愈加敏捷。
  思維同语言密切相关,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学生的新闻播报要用“语言”的形式呈现,教师对新闻播报的评价中,包括了对播报语言的评价,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的形式化语言,进行精炼而准确的表达,以提高学生思维表达的精确性。
  3.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性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主要内涵应该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在新闻播报中,对新闻进行评价,教师进行二次评价。这有效的摆脱了“说教式”教学的脱离实际以及“照本宣科式”教学的枯燥乏味。
  学生在一次评价中,主动查找、运用教材原理,对新闻进行评价,发现其中蕴含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有的学生还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一个环节中,学生完成了“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满足了他们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需要。
  教师的二次评价,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基本观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能够分析哪些问题。这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理解知识、广泛迁移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创新性主要途径。
  (五)教师层面:专业化的发展
  1.能够对学生进行真实评价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并对学生在此情景下的表现进行评价。
  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为主的传统标准化检测,无法完全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而新闻播报中要求学生对新闻题材进行评价,就是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读、解决真实的问题,它强调让学生应用其所学过的概念、原理,观察、分析所发现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假设、推理。
  教师在新闻播报中的“二次评价”,属于一种表现性评价,是从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具体表现来评价,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评价,它重视的是实质内容的评价,这种评价不只局限于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的学业智力,而是涵盖学生阅读、写作、学科知识、口头表达、推理决算等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这种评价还是多元性的,在评价中能够切实的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形,并提供真实的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
  2.能够推进教师角色的改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要向自主的、探索的学习方式转变。然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角色的改变。
  新闻播报倡导的是一种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这个教学情境中,突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指导者、评价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和协作学生的学习。在“二次评价”中,教师进行“非线性”评价,对于学生的努力持有真诚、信任、承认、理解、宽容的态度,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的师生关系,受到激励、鼓舞,教师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和创造能力的促进者。
  3.能够推进教师的专业型发展
  从历史上看,教师先后经历了“人格型-知识型-专业型”的转变。而一位专业型教师,其立足教育领域最大的依托,是其具有的开展教育活动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教师要在新闻播报的“二次评价”中做到游刃有余,不仅要精通学科的专业知识,密切关注新闻时政,还应深谙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这正是一个专业型教师的基本条件。在有效的评价活动中,教师凭借的是自身的教育实践智慧、专业思维方式和专业决断能力,这种专业自我的整合与调整,是教师向专业型发展的整合中心。
  总之,“师生互动,共评共议”式的新闻播报,打通了教材、教师、学生的关系,有效的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能够把枯燥的政治课堂变成发展学生潜能训练营,并成为推动教师不断进步的修炼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深度阅读的教学反思,揭示深度阅读对于日常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呈现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获得深度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人生启迪。  [关键词]深度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小说的主要内容以作者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对诸多关于父亲的往事的回
期刊
[摘要]略读课对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有重要价值,教师应重视略读课的教学,从课堂的有效性出发,深度挖掘教材,从教材的不同特点出发,采取诵读法,比较阅读法,学案导学法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领悟文章的情感意蕴,以高效的课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略读课;深度解读;自主阅读;教学设计;有效课堂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七~九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按照以单元为目标实施教学的要求
期刊
[摘要]“人类是由男女两性组成,人类整部的过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两性串演的剧本。”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同为历史活动的参与者,然而统观整个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其所呈现的历史人物群体中我们却少见女性人物之身影,更多见的是男性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独领风骚”。即便在2016年开始施行的川教版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女性人物仍然没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且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  [关键词]历史新教科书;历史人物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牢牢掌握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为他们将来走向更高的平台奠定坚实的根基。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基本技能;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
期刊
[摘要]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要求,明确:历史课程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核心素养。中职历史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启发引导,注重体验学习,优化学习方法,充分创设智慧课堂,强化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培养。使学生不断提升,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养成较强综合素质,促进更好长远发展,幸福成长
期刊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后,成都七中积极加入到研究未来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问题上,以期与国家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学科,中学政治学科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都七中政治教研组在发扬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本文以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教育;核心素养;政治学科;法治意识  一、核心素养的提
期刊
[摘要]高三语文讲评课占很大比例,关系到语文知识的网络构建,关系到复习效率,关系到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而其中的专题训练讲评课更是关键,有助于把纷繁的知识化整为零,对点训练,各个击破,为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专题训练的讲评课尤其要重视效率。  [关键词]高三语文;专题训练;及时性;针对性;精准性  针对考点,有效的专题训练和讲评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三语文复习备考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期刊
[摘要]楹联引入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气质,感受到其精神之美。就语文教学而言,从知识层面到能力层面、方法层面、情感和价值观层面,楹联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具文化韵味。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从课内知识和能力到课外的发散思维,秉持语文学科本位地位,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资源;语文素
期刊
[摘要]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正确深入个性化的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读者,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教学的模式化、板块化。而语言形式又是文本内容的载体,言语活动的工具,是文本内容表面呈现出的“字词句”。通过探讨言语形式,把握言语内容,品味言语运用之妙,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从而优化文本解读,让语文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立科之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解读;言语形式;方法  一、文本
期刊
[摘要]试卷讲评的四个探索之路:阅卷时要统计记录相关学生答题情况,为评讲做好数据支撑准备;评讲时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传授学生答题方法、技巧、引导探究;评讲后还要巩固强化、建立错题库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试卷;讲评;探索  试卷讲评一直是老师们教学的一个软肋,考前复习的每一个知识板块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