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女性的“边缘化”探析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是由男女两性组成,人类整部的过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两性串演的剧本。”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同为历史活动的参与者,然而统观整个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其所呈现的历史人物群体中我们却少见女性人物之身影,更多见的是男性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独领风骚”。即便在2016年开始施行的川教版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女性人物仍然没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且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
  [关键词]历史新教科书;历史人物;女性人物;边缘化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育部的要求编写的系统反映历史学科内容中的教学用书,即正确地反映过去客观存在的事情以及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了解和认识的教学用书。本文中的初一历史新教科书指的是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育部的要求修订编写,并于2016年开始出版实施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川教版),包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两册。本文就将以川教版2016年出版初一《中国历史》(上册,下册)为研究文本,对历史教科书中女性人物的“边缘化”问题加以探析。
  一、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历史人物概况
  (一)历史名人
  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二)所起作用的认识
  对人民群众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其在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主要分布在正文、辅文、史海拾贝和注释这几部分,本文主要按照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在正文部分和其它部分的分布来加以统计,具体如表1。
  (三)虚构人物
  对于其中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不在表1统计之列,如曹雪芹所作《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最后,教科书中的“大小和卓”算作两人统计。
  表1主要统计的是在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出现的具名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为描述历史事件,呈现历史现象,展开历史线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学生感知历史的脉搏提供了媒介,进而有助于初中中國古代史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
  这些历史人物除了包括正文中新课标要求必须了解、掌握的重要历史人物,还包括辅文等部分出现的历史人物,其总数高达275人。分析表1,从历史人物总数上来看,上下两册中所列出的历史人物总数相当,其中上册共计有139人,下册共计136人;从历史人物在教科书的分布来看,分布在正文中的历史人物多于分布在辅文及其它部分的,前者有169人,后者有106;从历史人物的性别来看,女性人物不论是在总数还是在各部分的分布来看都远低于男性人物,其中女性人物的总数仅为9人,男性人物总数则高达266人。
  二、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女性人物“边缘化”问题
  “人类是由男女两性组成,人类整部的过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两性串演的剧本。女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有时还起着重大的作用。”正如谭正璧先生所言,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由两性串演的剧本,而非是男性的独演。历史上的女性人物在多方面、多领域和多层次发挥着其聪明才智,以其活动和个性在当时或后世发挥着各自的影响。这些杰出的、在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女性人物,她们同杰出的男性人物一样都为后人提供了可供效仿的楷模,特别是对当今女性而言。但在上文对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人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反之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之中。具体来看,教科书在女性人物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新教科书中女性人物的严重缺失
  根据表1的统计可见,新教科书中列出了数量可观的历史人物,凸显了历史人物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初中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仔细分析来看,历史人物在性别上的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具体情况见表2。
  分析表2可知,初一新历史教科书中高达275人的具名历史人物中,女性人物仅有9人,占总人数的3。3%。而男性人物却高达266人,约占总人数的96.7%。通过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的数量及百分比对比可以看到,男性人物在总数量上相较女性人物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再看在教科书的每一册中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的分布,无论是数量还是所占比例男性人物也都远胜于女性人物。可以说,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上来看男性人物几乎囊括了初一历史人物的全部内容,而女性人物不过成了充斥其问的凤毛麟角。
  女性人物除了数量上的缺失外,其在教科书中的具体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的状态。分析表1可见,从整体数量分布来看,在教科书的正文和辅文板块中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均有分布,且男性人物在正文中的数量高于辅文中的数量,女性人物则是辅文中的数量与正文中的数量相当。从每册教科书而言,男性人物仍呈现其总体分布态势,即正文中分布数量多于辅文中的,而女性人物则不然,其分布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态势。在上册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在正文中的数量为0,在辅文中有5人,而在下册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在正文中有4人,而在辅文中的数量为0。
  女性人物在教科书中数量相较于男性人物的严重失衡,以及其在各册内容中分布的不均衡都反映出了女性人物在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地位。这样有可能在无形中把初中生导向了一种错误的历史认识,即历史都是男性创造的。而这无疑是与中学历史教学价值引领背道而驰的。
  (二)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多以男性附庸出现
  中国古代,“在政权、族权、神权之外,又加上夫权,四条极大的绳索,把妇女的手脚紧紧捆绑起来,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完全处于仆从和附属的地位。被‘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以夫为天’等封建礼教所束缚,妇女只有以父、夫、子为依靠,被囿于家庭之中,经济不能独立,无法接触社会,只能遵循德、言、容、功四行,使广大妇女无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古代女性迫于传统文化的束缚更多地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而这种对女性身份非正常化的对待在新教科书中也似有延续。   在前文表1的基础上,笔者对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仅呈现的9位女性人物的身份统计如表3所示。
  从表3可见,在新教科书中的9位女性人物的身份可以简单归为王室成员和文学艺人两大类,除了李清照1人为文学艺术类,另外的8位女性人物皆为王室成员。而这8位女性人物或为帝王妃嫔,或为王室公主。且无论其对历史有无推动作用,教科书在其出现时大多都不是让其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而是在其名前直接或间接冠以某某男性之名义。直接冠以男性之名的有嫘祖、妇好和湖阳公主,如“黄帝的正妃嫘祖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养蚕缫丝的人”;“墓主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曾带兵作战”;“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仗势杀人后躲在公主家中”。间接冠以男性之名的有女性人物有申后、褒姒、武则天、文成公主、杨贵妃,如“周幽王宠爱褒姒,便废申后,改封褒姒为王后,改立褒姒所生之子为太子”;“唐高宗李治继位,大权渐落入武则天手中”;“唐太宗满足了松赞干布的愿望,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玄宗“深居后宫,专宠杨贵妃,不理朝政”。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似在新教科书中得以再现。
  (三)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呆板化
  中国古代女性人物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的起起伏伏,或有在封建男权社会“被掩藏”、“被埋没”而不为所知的,但仍然有许多的杰出女性似大浪淘沙般在时光中闪耀。“有能管理国家大事的政治家武则天;有在重敌围困中突围请援的少女荀灌;有擅长书法、曾做过书圣王羲之老师的书法家卫夫人;有继承父兄补撰史书的史学家班昭;有科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黄道婆、王贞仪;有对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王昭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等”。然后,中国古代曾在如此多领域曾发挥着光亮的女性人物在经历了大浪淘沙后终名留青史,然而其事迹和精神却不一定能为初中学生所了解,甚至连其名也都曾不为中学生所闻。
  “教科书中常出现男女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更常以父权社会文化中固有的性别意识形态来强化男女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统观新教科书中所呈现的历史人物,可以看到不论是涉猎领域类别的数量还是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数量,男性人物都占据了统领地位。而女性人物在其间仅涉猎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领域。分析表1可见,教科书中为我们呈现的9位女性涉猎的领域仅有4个:经济生产(嫘祖)、战争军事(妇好)、国家政治(武则天和文成公主)、文学艺术(李清照)。而在这其中仅有武则天和文成公主在教科书中是有一定内容所阐述的,且武则天部分内容是以选学内容的方式呈现的,而至于其余3位女性人物则都是一言以概之。另外,在9位女性人物中还有1/3的女性人物则以反面形象而出现,如西周亡国与褒姒得宠相连,而杨贵妃之专宠则成致唐朝政治日趋腐败,享乐之风盛行之因。
  新教科书女性人物正面形象数量的缺失与阐述的不足,负面形象的“妖魔化”,将陷女性人物于一种于历史发展无用的呆板形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一学生对女性人物的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一历史教科书中历史人物性别的浅析,我们可以得悉在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女性人物的“边缘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女性人物的严重缺失、男性的附庸身份和女性人物形象的呆板化三方面。透过这三反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川教版初一历史新教科书对女性人物没有足够的重视。“历史教科书中人物的选择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产生着隐性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社会化产生直接作用,所以应给予积极关注。”然而目前初一历史新教科书中的女性人物既出现“数量的匮乏”,也出现“描述的单一”,这使得男女性别在教科书中具有不平等性,也使得女性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历史的本身并无男女性别优劣之分,且“男女平等的思潮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思潮之一,这种思潮自然不容忽视女性在历史中的缺失,自然强烈呼吁女性回归历史”,因此女性人物的历史应该像男性人物的历史一样,成为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学生而言,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对女性的理解,而初中历史教科书则是他们接触历史最为直接的、系统化的、权威的文本。因此,笔者希望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历史人物部分能够摆脱传统史学对女性人物的忽视,在教科书中能更为平等科学地再现女性人物,不仅是数量上,还是人物形象的丰满上,从而为学生呈现更为全面,更具權威性的内容。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过特级教师讲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得不承认特级教师们的课堂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魅力之源是他们幽默机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  【关键词】语言;魅力;幽默机智;机关巧设;爱心倾注;真诚夸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在对幼儿的培养中,感恩情怀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基本品德。在中国经济发展飞速的三十年里,人们处在生活忙碌与现实的冲突中,在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里,只片面地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这使孩子只增长了文化知识,而忽视了素质的培养,俗话说“先成人,后成才”。同时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只知追求高分,疏忽了对幼儿感恩情怀的培育,使孩子从
期刊
[摘要]结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从后勤与高校的关系、后勤管理系统、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后勤人员素质和后勤部门的沟通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建议,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供给侧改革;新型管理模式  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一种通过增加社会供给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型路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改革对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思路。高校后勤是高校重要的保障性服务部门,在
期刊
【摘 要】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心理方面缺乏正确的认知,如果教师以威严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则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阻碍小学生的真实情感流露,这种现象对学生的道德教化产生阻碍。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应该与学生主动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有这利于情感教学的推进。  【关键词】认知;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
期刊
【摘 要】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有限,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完整。有关研究证明,儿童从出生起就获得了学习人类语言的条件,并且指出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幼儿语言完整性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有效引导;语言完整性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254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教务管理工作日趋呈现管理对象多样化、内容复杂化、信息多元化的特点,给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挑战。本文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入手,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途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部分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带来学生人数的增加,日常管理工作的繁琐复
期刊
[摘要]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八十年,它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各方势力站在不同的立场做出了不同的态度。而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和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事件的最终结局。  [关键词]苏联;共产国际;西安事变;态度  八十年前,古城西安进发出的平地惊雷,骤然震撼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政局。它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揆度这一事件对远
期刊
[摘要]结合高校后勤工作实际,以成都大学为例,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分为铺垫、实施及完善三个阶段,分别对三个阶段下高校后勤的质量文化氛围、流程化管理模式的文化理念,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模式进行探讨,实现对高校后勤文化发展战略的宣传和落实。  [關键词]高校后勤;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化建设;流程化管理  一、引言  随着高校后勤向市场化和社会化迈进,高校后勤成为既遵循市场经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深度阅读的教学反思,揭示深度阅读对于日常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呈现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获得深度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人生启迪。  [关键词]深度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小说的主要内容以作者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对诸多关于父亲的往事的回
期刊
[摘要]略读课对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有重要价值,教师应重视略读课的教学,从课堂的有效性出发,深度挖掘教材,从教材的不同特点出发,采取诵读法,比较阅读法,学案导学法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领悟文章的情感意蕴,以高效的课堂,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略读课;深度解读;自主阅读;教学设计;有效课堂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七~九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按照以单元为目标实施教学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