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后进生的形成分析及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nihao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迫不得已将其未成年子女寄居于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农村家中,走入城市谋生,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后进生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大难题。让留守后进生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留守后进生形成分析及对策,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后进生;形成原因;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农村留守后进生无论是在思想、行为、成绩、道德上都是比较差的学生,有厌学情绪。我们应该去改变后进生,让他们的前途变得光明,这样在有利于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辍学,从而减轻对社会的压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普遍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凡事缺乏热情。
  在农村由于90%的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这些孩子自然成了班时里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在外也无法顾及到小孩的教育问题,偶尔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也只是对孩子太多的的埋怨,训斥,怒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这样必然形成孤独漠然的个性。这种性格进一步阻碍后进生交往与学习的需求,导致后进生很少主动与人沟通,更难与人交往,更加孤独、压抑。再加上班里其他同学的讽刺、挖苦和课堂教学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这种歧视导致后进生自卑、自闭,排斥在群体之外,不愿、不敢,也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后进生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孤独使他们在班里总感觉低人一等,一直处在冷漠的境况之中,他们在班里感觉抬不起头来,老是不及他人,活泼向上的心理被压抑,心态消极,对需要付出劳动才能做好的事情,缺乏热情与兴趣,从而自暴自弃。这些极少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够专心致志地听课,总是精神萎靡、神情呆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无所事事。对学习的好坏"无所谓"。
  (二)一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爱好。
  多数留守后进生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这些监护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或是由亲戚朋友代为临时监护人而形成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些留守后进生一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盲目,被动。在学习中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过程都是在盲目和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对教师所传授的学习内容掌握得不够好,而且本身基础又差。由于新旧知识衔接不好,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导致后进生对学习没有信心,厌学。
  (三)一般都有复杂的逆反心理和较坏的脾气。
  由于留守后进生与临时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存在自卑、孤僻、悲观或敌对、暴躁、冲动、破坏等心理偏差,也表现出厌学、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留守后进生大多同时又是双差生,如逃学,不听讲、不进行教学上的练习、不守纪律、与教师关系敌对。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已的轻视,部分后进生的心理也是逆反的。有些学生自觉意识较差,大大咧咧,不喜欢受拘束。因此,当老师对其提出某些要求或进行某种教育时,他们总觉得不愿意受拘束,于是便对老师的合理要求形成逆反心理。这些学生总感到不自在,对教师感觉畏惧,也和老师产生距离,甚至有时不堪重负产生对抗情绪,脾气也败坏起来
  (四)一般都有懒惰行为和厌学现象。
  部分留守后进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难得与子女团聚,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的关心过问甚少,如此家庭,教育学生方面就显得明显欠缺。父母长期不在自己的身边,加上隔代教育对自己的溺爱、宽容、放任。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怕苦、怕难、贪玩。老师抱怨学生不想学习的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常常发现学生的成绩与教师付出的努力愿望出现大的反差,抱怨更重。学生的学业负担重,家长的期望过高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
  就以上几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留守后进生过多的抱怨责怪都是徒劳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后进生所存在的这些心理和现状,采取相对应的积极措施,才有可能对留守后进生进行转化或有所帮助。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有成效。对于教学方法长期处于单调划一、方法粗暴、简单,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教师,学生顺向型向逆反型转变的过程更提前。留守后进生除心理因素制约外,还包括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的制约,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解决留守后进生心理问题,是新形势下向教师教学提出的新问题。我个人认为留守后进生的具体转化措施如下:
  (一)用爱心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做学生的朋友。
  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更使我懂得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视学生为朋友,一切为学生,真正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好、所喜所忧,就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懂得聆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老师要把严格要求和热情关怀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严中有爱,爱中求严,严得适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平时我经常走进学生当中多多和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鼓舞激励,帮助树立信心。
  后进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也同样希望受到师生的尊重和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借此增强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为,并促使其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对后进生提要求须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提出,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后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此不断深化,将逐步变后进生为先进。如果老师漠然置之,就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对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但如果让之生活在鼓励之中,无疑如春日的一缕阳光,能温暖人心,从而树立了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只有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才能有巨大的动力,才能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份鼓励就是一份动力,因此,面对这些学生,我找学生个别谈话,鼓励后进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三)尊重后进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尊重后进生,让每个后进生都有成就感,这是我们教师施教的前提。唯有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才能接纳教师,亲近教师,才能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后进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精神需求,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
  (四)、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1)降低学习要求,激发学习兴趣。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后进生要求,让他们在适合于自己的尺度中去找回自己的信心,找回自己的尊严,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习并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做到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一些使他们容易接受。把后进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容易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他们布置作业可以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循序渐进,但始终要把握好适合他们的度。
  (2)课堂上给他们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在讲新课时,我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能学"。在进行教学时,我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后进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让后进生感到自己能学,学起来不会吃力,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后进生理解新课的内容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的为主。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性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后进生不作要求。关注全体学生,提问学生有一定的梯度,将一些基础性的简单的问题抛给后进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对他们多一些关注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
  (3)建立"优帮差"一对一学习对子。在班里找几个学习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孩子,与后进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对一的互帮互学方法,让大家一起进步。这样不但能使"优差"共同进步,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五)家访--帮教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家访是联系家庭,依靠家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家访在教育工作中起了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不可低估的作用。我选择在重大节假日这些后进生的家长回家团聚的时机进行家访,把转化后进生的总体设想和家长联系,使家长了解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方面的具体安排及实施细则,以求取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其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差生的信心,第三,帮助后进生家长了解有关的基本常识,向他们推荐家教方法,为后进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的家庭环境。
  总之"玉不琢,不成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留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正确对待留守后进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生活,摆脱社会与家庭的不良影响。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能走进儿童的心灵,爱心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能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教育需要爱心,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具有宽容的心态,并用智慧引导,才能真正的转化后进生。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8年04月
  2、齐欣·《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3、齐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4、刘东敏·《现代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6月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以新课标为指导的课改不断深化,"一纲一本"的课本历史宣告结束。南山外国语学校作为外语教学的特色学校,选择了香港朗曼出版社的Integrated Primary English (TOC edition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山外国语学校小学三年级使用的英语教科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师生对此教材的评价不错,认为教材编写水平较高、内容与现代的任务型教学法相符合、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学习和运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高职院校改变了传统的办学模式,学校合并、校区合并,形成了多校区的办学特色。分校区的办学特色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给分校区的学生干部的培养带来了许多挑战。提高分校区办学体制下的学生干部的培养模式,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从规范分校区学生干部培养制度、完善培养体系、制定考核奖惩机制、学生干部工作项目化、学生干部社会化等方面着手,
摘要: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幼儿智力启蒙和人格完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加快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伟大中国梦的顺利实现。笔者通过对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希望对推动我国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G420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小学数学知识有本质的认识,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掌握小学数学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是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的数学的价值,学会理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  一、在创设情境中挖掘  在教学中,只有创设积极有效的问题情境,才有助于学生
构筑人们心灵的长城黎田,黄业俊,计国亚,杨成志身为居委会主任的吕发英,虽然无权无钱,但她对居民有一颗火热的心,为居民服务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居民们动情他说:“遇上吕发英这样的
农业大省湖北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把乡镇党委比喻为“龙头”。把村党支部比喻为高楼的“基础桩”,强调要舞好“龙头”,打牢“基础”。 Hubei, a major agricultural p
【中图分类号】G612  为了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与彼此间的联系,幼儿园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家园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的就是幼儿园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到幼儿及家长。在教师职业口语的运用中,成功的口语交际成为了与幼儿、家长沟通必不可少的方式,这不仅得力于优秀的有声语言,还有赖于适度的体态语。体态语是与家长、幼儿沟通的第二语言,配合着家园活动的展开。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倡导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导学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能够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情况,对高中数学导学案的应用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中;导学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复习课的好坏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密切相关,复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复习效果,要去的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着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要做到这些,本文探索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案件频发且犯罪率逐年上升。作为在校的大学生,学校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法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状况以及加强工作必须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