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课堂互动的生态化策略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生命活动。作为一种特定条件下师生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微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视角观照语文课堂,教师、学生、文本以及课堂环境等诸因素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们之间只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多边互动、合作共生,才能促进了语文课堂的繁荣。因此,用生态的理念优化语文课堂互动策略,促进课堂互动的多样性、开放性、共生性,对稳定课堂生态,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多样性的课堂互动方式
  生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生存方式的多样性。课堂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各具特点的生命体,他们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都富有独特的个性。因而,课堂互动方式也应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是保证课堂生态稳定的前提。
  1.“师生”型互动。它包括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习小组、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之中,师生互动往往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线性运动,教师按照自己的课前预设,实现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我曾经听一位老师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一个学生就说:“某某同学向我要东西吃,我就给他了。这让我感到愉快。”老师听罢,觉得不太合适,没有因势利导,就直接让下一位学生回答。在这种所谓的互动中,教师为了自己的预设而放弃了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学生完全处于服动状态。而在新的课堂中,教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的领导和主宰,而应俯下身来,发挥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开发、调节作用。让学生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犹豫中找到方向。这样的“师生”互动,才能保证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2.“生生”型互动。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组织、指导下开展具有合作学习性质的互动形式。这样的互动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讨论、聆听、反思中充分历练自己、展示自己。笔者在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考察时,“走过”一堂语文课,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同组异质学生、异组同质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学生们侃侃而谈,十分投入。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正体现了这种知识建构的互动性。
  3.“生师”型互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在与教师的讨论、切磋中,求得对问题的理解。这既是理解性思考的成果,又是创造性思考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与思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创新,促进了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二、谋划开放性的课堂互动策略
  开放性是生命体的存在策略。任何一种生态系统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用适当的形式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才能存在。课堂互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产生与交换的过程。只有运用开放性、针对性、兼容性的互动策略,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生成与交流。
  1.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特征的人。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决定了人的活动方式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教学互动策略。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个性活跃、思维敏捷的学生在“生生”型互动与“生师”型互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而性格内向、思维谨慎的学生,在互动中往往自信不足。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要求其在互动学习中张扬自我,而应该在适当时机以“师生”型互动去引导和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师的鼓励、点拨让他们逐步培养积极主动、敢于表达的互动学习习惯。这样,通过互动策略的互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形式和内容总是相互依存的。无论是哪种互动方式,它们的存在都建立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语文课本中所收录的是体裁多样、风格各异的典范文本,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学媒介,我们的课堂互动也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而灵活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整合教师、学生和教材的优势。比如,教学《麋鹿》一文时,可在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课上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自主交流,在互动中让学生自觉内化所学知识。这是侧重于“生生”型的互动;在教学《詹天佑》一文“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段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阅历之间的存在较大的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地形特点和詹天佑设计的精妙之处,因而,教学这样的内容,以“师生”型互动为主来组织教学,通过演示、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较为适宜。
  3.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段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着的事件,它也经历着其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这样的过程,不同的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特征。教学中,应根据教学时段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起始阶段,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没有完全投入课堂之中。因而,这一阶段的互动适合用“师生”型互动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过程阶段,是学生获取和构建新知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应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其中“生生”型互动应成为此时师生互动的主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交往、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比如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第三自然段时,就可以用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交流、想象,让学生领略雪松的顽强、不屈与智慧。课堂回归阶段,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在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仍能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的延续。
  当然,这几种策略的运用并不是孤立和绝对的,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之间应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从而灵活地运用多种策略来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营造共生性的课堂互动氛围
  互利共生是生物体之间的十分重要的相互关系。而作为生物界最高层次的人,他们之间的共生性尤其突出。课堂互动若仅停滞于形式上的互动,就失去了其生命力和内在底蕴,要真正发挥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进行认知互动,还必须关注教学中“人”的情感因素,把情意互动作为实现互利共生的前提和保证。
  1.创设师生互动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师要适时恰当地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也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从而去“印证”或“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进入与文本互动的崭新境界,通过对自身生命的观照来观照文本。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例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文 “河水泛滥”这部分时,可在播放了相关视频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凶猛的河水冲垮了堤岸、冲向了村庄,还会冲向哪里呢?还会出现哪些可怕的场面和令人揪心的情景呢?”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发问,引导学生唤起记忆中的生活表象,这样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文本,展开对文本的体悟与理解。
  2.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更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师生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心灵交流、思想沟通的平等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把自己的情感、意志、人格等尽显其中,在共同与文本对话、共同经受祖国语言魅力与文化道德力量的浸润中,每人都分享着彼此的智慧和情感,每人都挥洒着生命的力量,每人都互相创造着更新的自我。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课堂互动,才是原生态的互动,学生的主体精神才得以唤醒,学生的多彩个性才得以彰显,这样才能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实现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与生命的共生。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其他文献
在优生优育的今天,家长眼里的孩子个个很聪明,可老师们在困惑:学困生越来越多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外来务工子女基础差,本地孩子入学年龄偏小?当我以这些理由在家里谈及时,老公总是持反对态度:“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你懂吗?”我忽然感到有种压力和不安,决定尝试改变现状,收效还真不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种转化方法。   一、亲近孩子,帮孩子找回自信   1.寻找闪光点,让
期刊
一、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如何运用英语知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将学生从英语学习的“苦学”、“厌学”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应用知识、信息的兴趣、能力、意志和习惯,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唤起学生
期刊
手读,就是用手语阅读。手语是聋人交际的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聋生主要依靠手语交流和学习。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手语阅读,不仅直观形象、易懂,而且能快捷地传递信息、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形成知识技能。因此,手读是一种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基于生本理念的、适合聋生学语习文的阅读方式和独特手段。   一、手读是生本理念突出体现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课程设置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成为师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让阅读指向每个学生的心灵,实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呢?   一、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声音   语文学习是最有灵动性的,阅读教学其实是教材编者、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过
期刊
不记得是在某次教学研讨会上,听专家指点,铭记于心,还是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心得,总觉得“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是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走向最佳境界的必备素质,这十二字不仅包含了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法的教学要素,而且也指出其内在的关系:“心中有本”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前提;“目中有人”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关键;而“手中有法”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途径。   一、“心中有本”是走向
期刊
教学理念:儿童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拼音是小学生面临的第一道关卡。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里特点,学习完全陌生的抽象语音符号,显然是有一定的困难。而孩子一旦对学习拼音失去兴趣,将会直接影响以后语文学习的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力求创设活泼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乐学”
期刊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文中,作者尹建莉有这样的一段叙述,女儿在美术班的作业上,画了一条粉红色的河流,很开心的交给了老师,心里认为老师一定会赞赏漂亮,没有想到却被老师退了回来,老师评价说孩子描绘的小河的色彩不对,小河是蓝色的。孩子因此十分伤心,并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了信心。作为孩子即使没有见过真正的河流,可是在自己的脑海里也有对它的想象,这位教师的评价给孩子限定的太多,遏制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由此我们
期刊
摘要:现在“互联网+”的教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了中小学课堂之中,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通过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等有一个大幅的提升。本文通过“互联网+”对幼儿园教学的影响,对于学校管理资源以及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的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
期刊
曾几何时,第一课时,“养在深闺人不识”。但近来,随着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第一课时日渐丰富起来,智慧起来,厚实起来。在实践中,笔者还发现提高第一课时的有效性,除了准确定位、夯实字词、充分读文以外,适度而又巧妙地在课前作好预习工作,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根据对大多数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并不喜欢课前的预习工作。很多学生只是很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预习的收
期刊
常态的教育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往往只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即过多的关注差生向优生的转化工作,而忽略了如何教育“优等生”。“优等生”,我们通常是指成绩突出,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储量丰富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健康等。笔者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在教学上,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