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识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陈旧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彻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把问题意识放在首位,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积极地发现问题,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提出问题,勇敢地探究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应有的放失,难易适度,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论”激活课堂,以“论”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阅读中探究,从而学有所得、学有乐趣。阅读教学指导过程是一个文道统一的过程,是一个真善美融合的过程,是一个智商和情商互补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交汇的过程。这样,阅读就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课,也不是政治课或美育课,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从渗透性这个特点出发,就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感体验状态中,每个人所获取感悟的多少、分量、层次等,是各不相同的,教师的指点就是要在关键处三言两语地给学生点拨诱导。这种指点是描精点要,而不是包办代替;是给学生指出文章的精美所在,而不是把自己的分析硬塞给学生;这种指点重在拨引,可在必要时作一些精当的示范,以起到开窍启思的作用,指点常用的方法是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从语感中获得美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多样朗读,培养语感
1、加强朗读示范。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要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所以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萌发朗读的兴趣,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注重朗读技巧。读,要读出重音所在、词义的褒贬、声调的抑扬和文章中的感情。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对语言文字产生真切而强烈的感受,才能准确地再现作者的语气和语调,最终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与停顿。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其次要注意语气、语速。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三要注意语调抑扬。对于一些状物抒情的文章,要注重“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得其法,不但能感知课文遣词造句的充分生动,而且能感受到作者感情的奔涌,受到蕴藏其中的情感熏陶。
3、采取多样形式。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
4、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
三、明确自主阅读的具体目标
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地唤醒,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探究,使语文素质获得多方面的、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在实际操作时,教师既可以直接提出阅读目标,也可以提出几个阅读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阅读目标。
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在复习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这几种大自然的语言中,你对哪一种特别感兴趣,请坐在一块儿学习。”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了自由组合,并分别把自己的小组命名为“白云研究所”、“蚂蚁研究所”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目标:“这一节,你们想研究什么呢?”经过学生的讨论,确定了以下几个阅读目标:1、读好这首(节)诗;2、品味这节诗写得好的地方;3、懂得这节诗中的知识。然后就要求学生围绕以上三个阅读目标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学有方向,学生便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阅读中,用自己心灵去拥抱语文,尽情地展现了他们生命的原生态!
四、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总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各种角度寻求不同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小营小学 河南】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彻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把问题意识放在首位,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积极地发现问题,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提出问题,勇敢地探究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应有的放失,难易适度,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论”激活课堂,以“论”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阅读中探究,从而学有所得、学有乐趣。阅读教学指导过程是一个文道统一的过程,是一个真善美融合的过程,是一个智商和情商互补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交汇的过程。这样,阅读就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课,也不是政治课或美育课,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从渗透性这个特点出发,就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情感体验状态中,每个人所获取感悟的多少、分量、层次等,是各不相同的,教师的指点就是要在关键处三言两语地给学生点拨诱导。这种指点是描精点要,而不是包办代替;是给学生指出文章的精美所在,而不是把自己的分析硬塞给学生;这种指点重在拨引,可在必要时作一些精当的示范,以起到开窍启思的作用,指点常用的方法是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从语感中获得美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多样朗读,培养语感
1、加强朗读示范。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要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所以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萌发朗读的兴趣,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注重朗读技巧。读,要读出重音所在、词义的褒贬、声调的抑扬和文章中的感情。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对语言文字产生真切而强烈的感受,才能准确地再现作者的语气和语调,最终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与停顿。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其次要注意语气、语速。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三要注意语调抑扬。对于一些状物抒情的文章,要注重“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得其法,不但能感知课文遣词造句的充分生动,而且能感受到作者感情的奔涌,受到蕴藏其中的情感熏陶。
3、采取多样形式。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
4、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
三、明确自主阅读的具体目标
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地唤醒,进而在课堂上自主地阅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探究,使语文素质获得多方面的、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在实际操作时,教师既可以直接提出阅读目标,也可以提出几个阅读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阅读目标。
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在复习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这几种大自然的语言中,你对哪一种特别感兴趣,请坐在一块儿学习。”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了自由组合,并分别把自己的小组命名为“白云研究所”、“蚂蚁研究所”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目标:“这一节,你们想研究什么呢?”经过学生的讨论,确定了以下几个阅读目标:1、读好这首(节)诗;2、品味这节诗写得好的地方;3、懂得这节诗中的知识。然后就要求学生围绕以上三个阅读目标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学有方向,学生便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了阅读中,用自己心灵去拥抱语文,尽情地展现了他们生命的原生态!
四、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总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各种角度寻求不同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小营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