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四个阶段的提问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四个阶段 提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29-02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
  语文课堂提问必须依据语文自身的教学规律,设计问题时必须讲究技巧,讲究艺术,同时还应找准时机,结合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设计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四个阶段,即导入课文阶段、整体感知课文阶段、理解课文阶段、整体深化课文阶段设计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课文阶段时的提问策略
  一堂语文课有效与否,跟导语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就能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明显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在导入课文时,可从以下五点入手。
  (一)创设情境式提问
  课文导入时通过营造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如教学《草原》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后问:“听了这首歌,你有怎样的联想?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畅谈后,这样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老舍先生去美丽的草原看一看吧!”
  (二)巧设悬念式提问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笔者如此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种花吗?你们种花是为了什么?德国人也非常爱花,更喜欢种花,但他们种花是为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我们细读课文,找到其中的秘密吧。”笔者设置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悬念上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三)激趣式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达成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教学《长城》一文时,笔者先给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后问:“秦始皇修筑的长城,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后,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去目睹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万里长城。”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新旧知识链接式提问
  新、旧知识过渡时,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如在学习古诗前,提问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很有帮助,并可使他们将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利于记忆。
  (五)抓题眼式提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提示文题后,教师紧紧抓住题目,提出一系列问题:蟋蟀的住宅是怎么样的?它是怎样挖掘自己住宅的?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产生了解读文本、了解文章的求知欲。
  二、整体感知课文阶段时的提问策略
  整体感知是学生阅读文本后形成的感性认识,是对文本形成感受和感悟的基础,是学生认知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必经阶段。因此,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学情预设,依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谈话激趣和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要根据不同课型和班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材,手法要多变。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采用疏导式提问。疏导式提问的实质是把一个较复杂、困难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较容易理解的小问题,逐一引导学生作答。这是一种化难为易的提问技巧。如教学《草船借箭》,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时,笔者抛出问题:草船借箭,是谁出的主意?他为什么要利用草船来借箭?他怎样借?结果能借到箭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又如教学《石头书》一文,在初读感知课文时,可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句特别多,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细心找一找共有哪些问句。川川和磊磊提出的六个问题,叔叔是怎样一一回答的?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标地阅读,可以快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理解课文阶段时的提问策略
  (一)在关键字词处提问
  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般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阅读理解时,教师可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深入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要点。如果教师问题设计得巧,学生往往会对这样的段落印象深刻,重难点会迎刃而解。如《白鹅》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有“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教师可以抓住“高傲”这个关键词提问:从哪些句子、词语可以看出白鹅很高傲呢?学生通过读、画、交流、表演,再品读感悟,就能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在细微处提问
  教材内容规范,选文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作者的匠心,蕴含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却对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枝末节处设问质疑,启发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鸟的天堂》中有一句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笔者问:“在这句话中,‘鸟的天堂’这个词出现几次?第一次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指的是什么?第二次出现又指什么?”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最终学生悟出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三)在课文的重难点处提问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这对突破文章中的难点作用很大。教师要紧紧抓住文章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为学生理解文本铺平道路。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课文的重点是通过文本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根据这一重点,笔者设计的问题是这样的:12岁那年,周恩来来到沈阳时,伯父对他说了什么?他听后有什么想法?周恩来闯进租界地,亲眼看到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去思考和讨论,感悟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四)在矛盾处提问
  课文中有许多看似存在矛盾的地方,在该处设点,通过提问直接展现矛盾的对立面,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白公鹅》一文,描写的是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表达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但文中却写道:“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这句话写白公鹅很霸道、为所欲为,很令人讨厌,这与文章的主题不是矛盾了吗?这样的质疑,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明白作者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写作的一种方法。
  (五)优美词句处比较提问
  课例:《颐和园》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
  A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B正前面,昆明湖很静,很绿。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生:我发现A句是比喻句,B句是一般的陈述句。A句写得好,因为作者用上比喻的手法,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还把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也体现出来了。
  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句子比较,让学生在认识共性的基础上,掌握事物的特殊性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灵活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养成前后联系的学习习惯。
  (六)在情节的拓展处提问
  一些课文的故事情节本该结束了,但是学生学完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如果对情节进行拓展,会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要抓住情节拓展这一契机,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教完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笔者动情地问:“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教学内容得以加深和拓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并有效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整体深化课文阶段时的提问策略
  (一)总结式提问
  旨在使学生对课文表达的思想体会得更加深刻,对课文中的规律性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如教学完《桥》这篇课文后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二)鉴赏式提问
  在高年级要逐步培养学生欣赏评价好词佳句、体会文章感情色彩的能力,课堂提问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冬阳·童年·骆驼》的结尾可问:“你最喜欢哪些句段,为什么?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背下来吗?”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成功的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乐趣,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只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随机而变,就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 黄鸿业)
其他文献
本文对统战关系与企业价值、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以及统战关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以183家民营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研发支出与
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都知道唱词的叠加和"一唱三叹"的妙处,它能让人在一遍遍反复吟唱中触动情怀,层层推进。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采莲》一文,这首古老的民歌格调清新,诗歌开头
本次简单叙述了国有企业建设项目的特点,并分析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对合成气压缩机组蒸汽轮机异常振动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措施.
期刊
High durability and high tensile strength makes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an ideal material for bridges,while its early shrinkage in the constructi
期刊
目的1.通过动物实验了解药物特性:瑞复啉具有双重机制,通过拮抗多巴胺D2受体刺激内源性乙酰胆碱的释放,另一方面通过抗胆碱脂酶来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增强了胃的内源性乙酰胆
期刊
碑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其所承载的信息亦能补官方史料记载之阙漏。贵州佛教碑刻较为丰富,其内容不仅有佛教的历史、管理、社会公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