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京的两届“高考”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曾在南京举行过两届高等考试。这个“高考”,并不是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而是相当于现在的录用公务员考试。其规模之大,远胜清末的“洋进士”考试与北洋时代的文官考试,盛况空前。
  考试院设考选委员会,委员分典试委员(约12人)和襄试委员(数十人)两种。当时,任考试院院长的戴季陶一心复古,全部照搬明清考官锁闱的旧规,以示严密。国民政府特别颁布考试法规,规定报考资格为:国内外大学、专科学院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经鉴定合格者。考试分行政、财务、教育、警政和外交5大类,所考科目为国文、中山遗教、宪法、财政学、经济学、民法、刑法、中国近代史、国际公法、外文等。
  1931年夏天,首届高等考试时,南京的天气热得如处火炉之中,戴季陶亲自送典试、襄试委员入闱。典礼非常隆重,在闱门前鞭炮齐鸣声中,戴一边亲自上锁,贴上封条,一边笑对诸老说:“委屈诸君入瓮了。”典试、襄试委员入闱后,即与外界隔绝,切断电话、书信往来,考题也在闱中拟定,以防外泄。还规定典试委员用朱笔,襄试委员用蓝笔,一律不得用墨笔,以防串通舞弊,涂改考生试卷。尽管制度严格,但伙食特佳,还天天送来西瓜。
  此次考试共有2482人报考,录取仅103人。发榜之日,文官考试第一名是朱雷章,按昔时状元发放八府巡按旧例,委派为监察院委员。分发之前,中榜者更是依照旧规“拜房师”行跪拜大礼。
  第二届“高考”是在1933年10月。报考者2954人,中试者仅101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破天荒还有两名女性中试。“典委”中唯一的女性、中宣部部长邵元冲的夫人张默君,是位“妇运”先锋人物。她兴高采烈地用汽车把这两位“女状元”接到邵公馆,并举行赠送纪念品仪式,各送铜尺一对,上镌“玉尺量才”四字,还亲笔书写两幅中堂,以表祝贺,一时传为佳话。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德育;问题;思考;意见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A)—0010—0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学生思想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还不尽如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法治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等
〔关键词〕 知识;技能;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B)—0049—01    开展综合测试打破了学科间的隔离状态,防止偏科造成的知识面狭窄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出新时代要求的综合、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更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一轮高考“3+综合”从考查知识为主转向考查素质、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测试,物理教师面
人的成功与否,不仅受到其智商的影响,还受到情商的影响。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他们的智商教育,还要注重她们的情商培养,包括心理素质、意志品格、人际交往能力和协
目的:探讨采用葡萄糖消耗法进行快速念珠菌药敏试验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采用葡萄糖消耗法快速检测104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并和NCCLS M27-A方案微量法进行
〔关键词〕 少儿美术;健康成长;情感;智力;道德;   独立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2(A)—0064—01    早在十九世纪初,我国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以艺术代替宗教的理论,阐明了艺术教育对教化民众,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少年儿童从小接受美术教育,这对其健康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校外
篮球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学生
课堂提问是一种基本的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方 式。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 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方面存在的诸多问 题,包括小学
体育舞蹈运动是艺术和体育的高度结合,其发展多变复杂,所以在进行体育舞蹈之前,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存在问题;表现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A)—0038—02    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与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04~2005年,《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参与式教学教师培训效果追踪研究》课题组在甘肃省内19所中小学,采用听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接
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关系到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该文以当下经济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制约我国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