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语言 享受语文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一个很好的“抓手”。叶圣陶曾指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只在内容上去寻找,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品味语言,就是赏析、体味语言,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和用心,读出文中的美点妙处,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研读教材,品读语言,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享受语文课。
  一、潜心读文,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读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要求学生把感触最深的句子读出来。学生声情并茂地读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教师问:“这里应该怎样读呢?”学生答道:“声音由慢到快,由低沉到激动。”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从“8小时”到“38小时”,这是多么漫长而揪心的一段时间。接着再读读这些文字,想想这位父亲在这38小时里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层层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体会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与文本的共鸣,不由得赞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抓住文眼,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淡化“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春夜喜雨》全诗是如何体现“喜”的呢?通过诵读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首联中“好”字饱含了作者盛赞春雨之情,“知”字是作者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使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首联既表现了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情。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怕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了春夜的广漠幽黑,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是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无私奉献的品格。诗中无一个喜字,却句句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诗中无一句赞叹之词,却字字饱含作者的盛赞之情。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仅品味到春雨的无私奉献,更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
  三、多元品读,激活思维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品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事,从而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对下层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朗读这篇童话的基调应是低沉缓慢的。通过朗读,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以及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读出小女孩令人感动之处,激活了学生思维,积淀了学生的语言。有位教师是这样指导朗读的:第一段如何读出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将来她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教师创设情境:当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来到我们的大街上,你会怎样?学生反复朗读,层层深入文本后,觉得朗读速度应是缓慢的,声调应是轻而低沉的。另外,“光着头”的“光”,“赤着脚”的“赤”,“吓着她把鞋都跑掉了”的“吓”等字都应注意重读,用轻重音的变化来突出小女孩的痛苦生活。第二段主要写小女孩美好的幻象。文中写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所出现的种种幻景,表明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幻象都说明小女孩渴望温暖,渴望有丰盛的美餐,渴望得到大人的慈爱,希望拥有欢乐、幸福。因此,朗读这段时,教师指出:要一边读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向往、渴望之情,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但当读到那些幻象破灭回到现实中的句子时,又要缓慢低沉,体现现实的冷酷无情。第三段是写小女孩的悲惨结局。“她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这说明小女孩死得很惨,朗读的语调要低沉,速度稍慢,要读出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结尾的两个“幸福”,先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含义,再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无限同情和无限怜惜的感情,从而突出小女孩的悲剧命运。总之,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
  可见,语文课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文中的字、词、句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只有这样品读语言,才能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的无穷魅力,让学生“沉醉不知归路”,享受语文的精彩与快乐!?
其他文献
为落实好省委书记吉炳轩关于做好水利建设宣传的批示,进一步加大水利宣传的力度,11月9日,受省水利厅的邀请,省委宣传部与省内主要新闻单位的领导到省水利厅,共同筹划近期水利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水是农业的命脉。由于黑龙江省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江、河、湖泊少,水资源并不丰富。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将更趋紧张。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2008年4月24日,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及国家、省有关重要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五年来的水利工作,分析当前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小学教育要站在儿童立场,小学语文教学也应站在儿童立场。站在儿童立场教语文,就是基于语文本身,以儿童为本。组织语文教学.也是紧贴儿童心灵层面,以儿童的认知为起点,充分考虑儿童
孟加拉国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该国将大规模修建铁路,但缺乏铁路设计规范。因此,选用合理的规范体系对孟加拉国铁路设计和施工是必要的。本文从孟
本文通过才“自然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分析,论证了“后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哲学抉择的可能性。在理论上阐释了“综合”中西哲学的思考维度,在实践上阐
黑龙江省伊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于1年前更名为伊春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后,又于2004年6月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乙级工程设计资质。这些,使伊春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正
在社会主义体系不断改革的情形下,我国社会各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对相关管理工作也进行了完善。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水行政机关在国家发展过程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
案由:2006年10月27日,大庆市让胡路区水务局在巡查中发现,XX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在建设一处规模较大的集中供热锅炉房,并为该锅炉房配备一口深水井,井已建成尚未使用,未办理取水审批手
文章在了解静宁苹果产业及冷链物流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贡献与阻滞因素做出理论假设,运用实际调研数据统计分析验证假设,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