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到底是准设还是实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該文批判了牟宗山先生对冯友兰先生“良知”概念的批判,进而讨论牟氏对他者哲学的批判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传统儒学本身就具有宗教性,是儒生安身立命之所。深契中国传统的牟氏,在未厘清西方意义上的道德、哲学、宗教分解的误解下,以儒家的宗教性标准和立场评判哲学未免失之偏颇。
  关键词:牟宗三;批判;良知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牟宗三先生在《我与熊十力先生》一文中记载了其师熊十力先生与冯友兰先生的一次谈话:“熊先生对冯先生说:‘你说良知是个假定。这怎么可以说是假定。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个呈现,这需要直下自觉,直下肯定。’冯氏木然,不置可否。”在场的牟氏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是“这霹雳一声,只是振聋发聩,把人的觉悟提升到宋明儒者的层次。”说“由熊先生的霹雳一声,直复活了中国的学脉”。评论冯先生是“僵化了的教授的心思只停在经验层上、知识层上。只认经验的为真实,只认理智所能推比的为真实。这一层真实形成一个界限,过此以往,便都是假定,便都是虚幻。人们只是在昏沉的习气中滚,是无法契悟良知的。心思在昏沉的习气中,以感觉经验来胶着他的昏沉,以理智推比来固定他的习气。……由‘良知之为假定’,即可知冯氏的哲学史,全不相应。”[1]
  在此,三者对“良知”的能够理解也代表其对哲学的不同理解。
  冯先生认为在哲学中“良知”是准设,就是不承认有良知么?这是道德哲学之争还是道德之争或又是儒家是哲学还是宗教之争?
  笔者认为冯氏提出“良知”是准设,在探讨的是道德哲学问题,而非探讨宗教和私人信仰,所以要分为两个问题:1在道德哲学中“良知”是什么?2儒家思想是哲学还是宗教?哲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因为是一切观念的来源或者说是第一原则,因而是无法自证的,这其中就包括“良知”。“良知”在道德哲学中是无法自证的也无法证伪的前提条件。牟氏因为有着深厚的儒家和佛教信仰背景,儒学本身就具有宗教性,在传统中是儒生安身立命的精神信仰和皈依之处。因而对牟氏而言儒家是宗教信仰而不止于哲学知识,事实上牟氏本人也多次提出儒教观念,认为自己研究的不仅是哲学更是生命的学问。对儒教徒而言,“良知”自然是“实存”。但“良知”是否是实存已不是哲学问题。康德就以证明,哲学讨论概念而不讨论是否实存。康德的道德哲学认为上帝是道德和幸福得以匹配的准设,并不意味着在私生活中身为基督徒的康德否认上帝的存在或认为上帝仅仅是一个哲学概念。无论是冯氏还是康德,在讨论哲学时指出“上帝”、“良知”是准设,仅意味着他们恪守了哲学的分寸,并不代表个人对于“上帝”、“良知”没有信仰和觉知。在西方,宗教和哲学学科早已分离,但是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学”、“教”一直合为一体,强调学儒家要保有仁心仁性要践仁,学佛要明心见性。牟氏承接的宋明理学就更是具有宗教性。对牟氏而言,儒家学问不仅是“学”更是“教”。从宗教的角度而言,“良心”自然是实存,道德必须要实践,要学仁、践仁、成仁。没有宗教认为自己的信仰仅仅是准设,对教徒而言,无论是“良知”还是“神”都是真切的实在的。但这些都已超越了哲学的范围。当然,对有宗教向度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而言,已不仅仅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良知确是实存。在哲学范围里,良知是准设,在儒教信仰下,良知是实存。
  对中国传统的认知而言,牟氏以道德实践和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良知”是实存,并认为这是复活了中国学脉,把人的觉悟提升到宋明理学的层次没有错。宋明理学本就不是止于西方意义上的哲学。但“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个呈现,这需要直下自觉,直下肯定。”这已经是宗教性的诉求和宗教的当下体悟,早已超出了哲学的范畴。牟宗三先生自身并未厘清道德、哲学、宗教,并以儒教本位的立场进行哲学批判。牟氏深契中国传统,却对西方使用的“哲学”这一概念不够明晰。包括批评冯氏等人“心思在昏沉的习气中,以感觉经验来胶着他的昏沉,以理智推比来固定他的习气。”[2]都反映出这一问题。“只认经验的为真实,只认理智所能推比的为真实。这一层真实形成一个界限。”这个界限不是学问、生命境界高低的界限,而是哲学和宗教的界限。牟氏将其学问与生命相契,并不能因此推断他人因为研究的学问不涉及生命的精神追求,个人生命就没有此诉求。如同不能因为某人说哲学不同于神学就判定其没有宗教信仰。更不能因冯氏认为在哲学认为“良知”是假设,就判定其个人认为良知不是实存。
  注释:
  [1]牟宗三. 生命的学问[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8-109页.
  [2]牟宗三. 生命的学问[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8-109页.
  参考文献:
  [1]牟宗三. 牟宗三先生全集1-33[M]. 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3.
  [2]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M]. 上海:海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蔡仁厚. 牟宗三新生学思年谱[M]. 台北:学生书局,1996.
其他文献
小鹤,回家吧——  当春风还拨不动湿地的琴弦  芦苇展不开绿色的纱衣  云,停下追逐的脚步  它们看见一个步履匆匆的女孩  急切的目光  掠过蓝天  小鹤,回家吧——  风渐渐和雪粒痴缠  天地间扯开清冷的雪帘  陽光,躲在云的身后  模糊了女孩  时断时续的呼唤  小鹤,回家吧——  音乐已经奏响  舞台也亮起了暖色  女孩的舞裙铺在苇丛  只等与你来一场华丽的表演  小鹤疾驰  奔向云的驿站 
摘 要:《今昔物语集》是日本说话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森罗万象,反映了这些人物的不同行径与当时历史时期各阶层的思想状态。本论文以《今昔物语集》中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故事为中心,研究阴阳师安倍晴明的形象特征,进而探究阴阳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存在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阴阳师;安倍晴明  作者简介:张竹琳(1990-),女,汉族,山西太原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
风来了又回  舍不得的风景  在冬去春回里上映  月亮日漸消瘦  留恋在梦境里悄悄发芽  黑夜注视着黑夜  酸甜苦辣浸老了岁月  双鬓太过寒冷  一顶帽子足以遮尽四季  无须悲悯怆然  挥挥手  就在这真实与平凡里  默默告别  各自走向远方吧
雷军“风口上的猪”的理论被无数创业者奉为圣经,此次财新峰会上,被雷军视为风口的是三个方向:农村互联网、企业级市场、智能硬件。  农村互联网:十年之内,会产生一大批百亿美金市值的农村互联网公司  在近期的公开演讲中,雷军必谈农村互联网,可见雷军对农村创业领域的看好。据悉,目前农村互联网是小米未来十年最核心的投资领域,“目前大概投了十来家,我们的目标是至少投100家。”  为什么会看好农村互联网,雷军
风大半生搓着绳索  雨一世都丈量著针脚  我一直努力促成细胞的动感  长肉芽 长宽度和厚度  把挣扎的碎片缝起  不持重 不就轻  看大脑的沟回  画地为牢  闻着自己曾经的腥臊  抚摸表层的温度  听空然的心跳  很难握住幻化的表情  像抚摸生命的乳峰  在皱纹的谷底  在渐冷的海上端坐  调动自己内心的程序  有熙熙攘攘的风景  开合适度  有小不然的朝拜和恭维  小酒小菜的尊敬  可以做任性
摘 要:柏格森直觉主义美学与中国古代审美精神具有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二者的相同点主要体现为:尊崇生命的审美精神,完整绵延的审美视域,注重直觉的审美方式。二者的相异在于柏格森更注重生命的自然属性和无常性,中国古代审美则更注重于生命的道德意义和永恒价值。  关键词:柏格森;中国古代审美;生命;绵延;直觉  作者简介:张永杰,男,1985年11月生,沈阳人,汉族,文艺学博士,研究方向:中西美学。  [中
摘 要:论文通过寻根文化创作心理对陈忠实所创造的人物形象的文化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上的迷惘以及不断地反思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何者才是皈依的现象,从民族文化、人物心理的角度,以作品中人物的文化心理为切入点,说明了《白鹿原》中人物文化心理对民族主义的新皈依。论文从两个人物的心理进行了论证:一、黑娃从反抗到对儒家文化的皈依;二、白孝文从顺从到叛逆再到最终的新皈依由此来论证寻根
摘 要:在当代中国的日常口头交际用语中,抬高称谓比比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高呼”对方或他人来创造尊敬和谐的氛围,增强交际效果,例如在面称对方职位时省略“副”字,学校里称呼一般工作人员为“老师”,称呼普通年轻女性为“美女”等。本文以“美女”称谓为例,通过剖析抬高称谓的发展历程并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分析“美女”等抬高称谓在实际交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指导人们在合适场合正确使用此类抬高称谓词。
摘 要:矫饰主义是美术史上描述在文艺复兴最昌盛时期至巴洛克时期之前意大利的艺术风格,这一名词没有明确的含义,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名词。在那个时候,总有人模仿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而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又以谄媚时尚、画风保守、故意做作,不自然等为主要特点,不具备大师风范,所以用“矫饰”这一词语更加淋漓尽致的形容了这些只一味模仿,无个人风格人。过去这一词语具有轻视讥讽的意味,如今现在,“矫饰”已
那轮亘古的月亮  一直还悬在明月岛的上空  没有长大,也没有变小  她的明亮也没有减少一分  偶尔会有一片云經过  替她擦去一部分虚假的诺言  有时候,也替她掉几滴眼泪  这些泪,落到明月岛上  总会砸痛一部分花朵  无风的夜晚,明月岛  还会有一些地方陷在阴影里  那部分月光,被人窃取  他们不是情人,但也不是仇人  他们都是爱美之人  爱一切光明,并有一种嗜好  把美和光明,尽可能多地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