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提出了建立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构想。对科技期刊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快制定配套的科技信用管理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加大宣传教育,打击严重的失信行为,建立期刊联盟,共享信息平台。文章还提出了该管理体系的框架图。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国家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提供支撑。
关键词: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
实施科技计划是政府引导科技发展方向、通过政府投入优化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而科技期刊是实施科技计划、传播科技信息的有效载体。是科学研究链上很重要的一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对学术成果有着重要的审核、把关作用,在这一环节如果把关不严,很容易使科研不端行为造成恶果。如何有效地杜绝科技论文中的学术失范,笔者认为有必要构建学术期刊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信用数据库和科技论文信用评价系统,为国家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提供支撑。编辑部利用此平台不但可以解决信用的问题,还可通过该管理体系来控制论文的质量。
一、科技信用与科技期刊信用的概念涵义
国家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对科技信用的定义是:利技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或机构的职业信用,是对个人或机构在从事科技活动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的能力和表现的一种评价。
科技期刊是发表科技论文的载体,是科技活动链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还承载着个人学术资格评价的社会功能。这一部分的不诚信行为影响着整个科技活动的质量以及人才评估的准确性,以前出现的种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很多就出现在这—部分。因此,科技期刊的信用同样也涵盖了以上信用规则,其信用评价范围是对遵守科学共同体内公允规范的能力和诚信的程度。
二、科技期刊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机制不完善,科技期刊存在着不少科技信用缺失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一)论文作者的信用缺失。由于科技成果与许多个人的利益挂钩,因此急功近利,一稿多投,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
(二)审稿者的信用缺失。审稿者本应是本专业专家,应该是严谨而慎重的。但有的专家在人情面前而高抬贵手。有的由于同专业竞争的原因而故意发难。
(三)期刊编辑部的信用缺失。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再加上编辑部内部的制度不健全,因此产生的“关系稿”、“交易稿”屡见不鲜。有的期刊编辑部以赢利为目的,甚至是有钱就发。
三、建立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目的
是什么导致科技期刊信用的缺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导致科技期刊信用缺失的直接原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主体的根本动力,科技期刊由于读者群的限制,要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是很难的。一些科技期刊被推上市场后,由于生存问题,使办刊的宗旨发生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抛开学术标准去取舍稿件。又由于失信成本过低,所以在发稿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即使发生问题了,得到的制裁远远小于所得。
(二)体制问题是导致科技期刊信用缺失的根本问题上。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信用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在某种程度上,科技信用观念的淡漠和科技信用评价机制的“空白”已经严重地损害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三)信息不对称,数据失真。信息的真实性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科技期刊由于种种原因,难于获得论文作者和该研究领域的全面信息,而社会又赋予科技期刊太多的评价功能(如职称评定、学位评定),因此在没有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信用缺失行为。
以上的种种弊端虽然采取一定的规章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但要从根本上杜绝,一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是引入“信用管理”机制,补充和完善我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体系,提高参与科技活动相关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从机制上约束和规范科技期刊在科技活动中的失信行为。
四、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和功能
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大框架下建立,主要遵循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原则,采用科学、先进、合理、高效和易操作的手段,对科技期刊工作中所有的参与者(作者、审者、编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对科技期刊进行信用等级评估,整个体系应具有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综合评估的功能。数据库和共享平台能实行信用记录制和信息共享制,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模式主要功能见图1。
图1显示了系统要完成的七大模块功能:
(一)工作台。这一块的功能是完成对象(作者、审者、编辑部)和论文信息的显示,编辑部输入投稿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工作单位等),平台即可利用期刊网等资源查询到作者的基本素质、科研能力和研究方向、代表性科研成果及近期发表的论文等综合信息。
编辑部还可利用该平台选择审稿者,同样能查出审稿者的综合信息,还能为论文查新等。
(二)用户管理。这一块的功能主要是用户单位(编辑部)的信用管理,作者在投稿环节需提供一份信用证明。证明其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要求作者作出无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的承诺。该证明要由作者单位盖章,在这一环节出现不诚信的行为,要由作者单位负责。
(三)评估指标设置。这一部分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基础,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指标的设置将决定整个评价的效果,因此需要作专门的研究。评估指标总体应按照科学性、实证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实用性等原则来确定。主要针对期刊中的信用问题,突出信用能力方面的指标和信用意愿方面的指标体系。体系可以是多层次的,有定性的指标,也有定量的指标,定性的指标由聘用的专家评价,而定量指标则用收集到相关数据评价。最后进入综合评价体系。
(四)信用信息采集。这一块的功能在进行信用数据采集定义和评估指标的定义后,进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采集到失信行为,进入黑名单信息。
(五)信用评估。该平台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及定义的评估指标及模型,进行信用评估,向有关部门提供评估报告。编辑部根据评估数据和报告对该篇稿件的处理作出决策。
(六)查询统计。提供灵活、动态的查询及统计方法,对进入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展现。提供图形分析方法,对信用评估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提供决策分析功能。
(七)数据管理。提供系统中数据的导入、导出工作,提供外部数据的导入、导出工作。
信用问题是各方面十分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涉及的领域内容量很大。单靠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来杜绝科技论文信用失范的问题,只能治标。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标本兼治。
首先,加快制定配套的科技信用管理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体系,为信用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开、信用管理提供基本的运作规范和法规依据。
其次,加大宣传教育,打击严重的失信行为,体系的数据库内容与整个社会和科技信用评价体系共享,可使在科技活动中失信的信息迅速在科技界传播,增加失信行为的成本,减少在科技活动中信用不对称的现象。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以确保科技期刊信用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为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再次,建立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但需要法律和法规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来支撑,而且需要技术部门的配合。一个编辑部设立—个信用平台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建立科技期刊联盟,如同专业联盟、同地区联盟,共享信用平台,作者信息只要进入该联盟的平台就可进行信用评估,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信用缺失而造成的学术腐败。
关键词: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
实施科技计划是政府引导科技发展方向、通过政府投入优化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而科技期刊是实施科技计划、传播科技信息的有效载体。是科学研究链上很重要的一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对学术成果有着重要的审核、把关作用,在这一环节如果把关不严,很容易使科研不端行为造成恶果。如何有效地杜绝科技论文中的学术失范,笔者认为有必要构建学术期刊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信用数据库和科技论文信用评价系统,为国家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提供支撑。编辑部利用此平台不但可以解决信用的问题,还可通过该管理体系来控制论文的质量。
一、科技信用与科技期刊信用的概念涵义
国家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对科技信用的定义是:利技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或机构的职业信用,是对个人或机构在从事科技活动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的能力和表现的一种评价。
科技期刊是发表科技论文的载体,是科技活动链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还承载着个人学术资格评价的社会功能。这一部分的不诚信行为影响着整个科技活动的质量以及人才评估的准确性,以前出现的种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很多就出现在这—部分。因此,科技期刊的信用同样也涵盖了以上信用规则,其信用评价范围是对遵守科学共同体内公允规范的能力和诚信的程度。
二、科技期刊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机制不完善,科技期刊存在着不少科技信用缺失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一)论文作者的信用缺失。由于科技成果与许多个人的利益挂钩,因此急功近利,一稿多投,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
(二)审稿者的信用缺失。审稿者本应是本专业专家,应该是严谨而慎重的。但有的专家在人情面前而高抬贵手。有的由于同专业竞争的原因而故意发难。
(三)期刊编辑部的信用缺失。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再加上编辑部内部的制度不健全,因此产生的“关系稿”、“交易稿”屡见不鲜。有的期刊编辑部以赢利为目的,甚至是有钱就发。
三、建立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目的
是什么导致科技期刊信用的缺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导致科技期刊信用缺失的直接原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主体的根本动力,科技期刊由于读者群的限制,要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是很难的。一些科技期刊被推上市场后,由于生存问题,使办刊的宗旨发生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抛开学术标准去取舍稿件。又由于失信成本过低,所以在发稿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即使发生问题了,得到的制裁远远小于所得。
(二)体制问题是导致科技期刊信用缺失的根本问题上。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信用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在某种程度上,科技信用观念的淡漠和科技信用评价机制的“空白”已经严重地损害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三)信息不对称,数据失真。信息的真实性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科技期刊由于种种原因,难于获得论文作者和该研究领域的全面信息,而社会又赋予科技期刊太多的评价功能(如职称评定、学位评定),因此在没有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信用缺失行为。
以上的种种弊端虽然采取一定的规章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但要从根本上杜绝,一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是引入“信用管理”机制,补充和完善我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体系,提高参与科技活动相关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从机制上约束和规范科技期刊在科技活动中的失信行为。
四、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和功能
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大框架下建立,主要遵循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原则,采用科学、先进、合理、高效和易操作的手段,对科技期刊工作中所有的参与者(作者、审者、编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对科技期刊进行信用等级评估,整个体系应具有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综合评估的功能。数据库和共享平台能实行信用记录制和信息共享制,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模式主要功能见图1。
图1显示了系统要完成的七大模块功能:
(一)工作台。这一块的功能是完成对象(作者、审者、编辑部)和论文信息的显示,编辑部输入投稿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工作单位等),平台即可利用期刊网等资源查询到作者的基本素质、科研能力和研究方向、代表性科研成果及近期发表的论文等综合信息。
编辑部还可利用该平台选择审稿者,同样能查出审稿者的综合信息,还能为论文查新等。
(二)用户管理。这一块的功能主要是用户单位(编辑部)的信用管理,作者在投稿环节需提供一份信用证明。证明其文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要求作者作出无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的承诺。该证明要由作者单位盖章,在这一环节出现不诚信的行为,要由作者单位负责。
(三)评估指标设置。这一部分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基础,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指标的设置将决定整个评价的效果,因此需要作专门的研究。评估指标总体应按照科学性、实证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实用性等原则来确定。主要针对期刊中的信用问题,突出信用能力方面的指标和信用意愿方面的指标体系。体系可以是多层次的,有定性的指标,也有定量的指标,定性的指标由聘用的专家评价,而定量指标则用收集到相关数据评价。最后进入综合评价体系。
(四)信用信息采集。这一块的功能在进行信用数据采集定义和评估指标的定义后,进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采集到失信行为,进入黑名单信息。
(五)信用评估。该平台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及定义的评估指标及模型,进行信用评估,向有关部门提供评估报告。编辑部根据评估数据和报告对该篇稿件的处理作出决策。
(六)查询统计。提供灵活、动态的查询及统计方法,对进入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展现。提供图形分析方法,对信用评估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提供决策分析功能。
(七)数据管理。提供系统中数据的导入、导出工作,提供外部数据的导入、导出工作。
信用问题是各方面十分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涉及的领域内容量很大。单靠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来杜绝科技论文信用失范的问题,只能治标。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标本兼治。
首先,加快制定配套的科技信用管理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体系,为信用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开、信用管理提供基本的运作规范和法规依据。
其次,加大宣传教育,打击严重的失信行为,体系的数据库内容与整个社会和科技信用评价体系共享,可使在科技活动中失信的信息迅速在科技界传播,增加失信行为的成本,减少在科技活动中信用不对称的现象。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以确保科技期刊信用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为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再次,建立科技期刊信用管理体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但需要法律和法规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来支撑,而且需要技术部门的配合。一个编辑部设立—个信用平台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建立科技期刊联盟,如同专业联盟、同地区联盟,共享信用平台,作者信息只要进入该联盟的平台就可进行信用评估,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信用缺失而造成的学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