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社会时代,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传媒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2008奥运火炬国内外传递和汶川大地震事件中,透过网络传递出的中国力量,让全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理解了中国人民和政府,并为之震撼。互联网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容置疑,网络出版发行的时代已经无可阻挡地到来了。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指出,读者的数字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个人电子阅读终端已经超过1.5亿,四分之一的读者阅读数字出版产品,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上升。面对高科技引发了新一轮出版业数字化革命,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学报将如何可持续科学发展?
高校学报网络出版发行方式
我国2002年颁布的《互联网出版暂行规定》确定:网络出版又称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一)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者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二)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
显然,高校学报的网络出版(发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开辟自己的网站,直接在网络载体上出版发行,也叫网上期刊;(二)以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将已出版内容提供网络服务商,譬如龙源期刊网、中国期刊网、书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通过网络服务商在其网站上出版发行;(三)将已出版内容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四)通过互联网,直接将已出版内容发送到读者的用户端,用户端可以是计算机、手机、电视机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方式(一)是真正的网络出版,方式(二)(三)(四)可以理解为通过网络发行,如果网络服务商未取得出版许可,则其充当的角色与销售商更类似,相当于传统出版中的书店。
出版的目的就是要让所选择和加工过的作品公之于众,不论采用何种出版方式和形式。从出版者需要开辟多种发行渠道的角度来说,这四种方式可以同时采用。目前,囿于自身数字化技术不够成熟,高校学报普遍采用的是方式(二)。
网络时代高校学报出版发行的特点
网络出版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出版过程,它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出版,尤其是电子出版中的长处,所以。与传统出版相比,网络出版具有出版快速、低成本、绿色环保、检索方便、多向交互、产品电子化、流通网络化等优势。这些优点给网络出版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高校学报在网络载体上出版,较之于传统纸介出版,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内容制作多媒体化
网络载体的内容表现力惊人,内容除可用一维的文字、表、图表现外,还可用声音、动画、三维图像来表现。也就是说,读者可以选择用看的方式也可以选择用听的方式,可以选择一维阅读也可以选择三维阅读。“阅读”这个词在高科技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外延。技术进步改变了出版的载体类型和表现手法,而出版本身的传播属性和文化属性依然如故。
高校学报一向以严肃大方的风格著称,对版式的处理趋于公式化。报道先进科学技术的进展,必然会涉及多维的理化架构图像,需要用三维图形来确切表达。并且,读者以科技工作者居多,阅读大量的文献是他们的日常任务。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听“读”、看“读”交替,可以放松他们过度紧张的大脑。因而,内容的表现手法必将成为高校学报参与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简化出版发行环节
网络出版,没有印刷环节,校对是最后一道出版工序,并且。在网络出版的同时已经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行,简化了出版发行环节。网络出版不受篇幅的限制,可以单篇出版,也可以结集出版。科技成果的发表,不再受刊期和容量的限制,只要处理完毕,符合刊发要求的稿件随时可以发表。为第一时间报道科研成果、为科研成果尽早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时效。期刊的时滞竞争只取决于审稿和编校环节。
没有印刷,这使得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成为现实。一旦发现差错,修订任何时候都可进行,及时消除影响,不需要召回期刊。为满足读者喜欢阅读纸介期刊和收藏的习惯,也可按读者个体需求,随时印刷整本或单行本。而随处可见的小型印刷(打印)设备。读者亦可自行印刷。印刷费用降至最低,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学报的高额印刷费问题不复存在。
三、开辟新的发行渠道
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一般都明确其以报道本校的科研成果为己任,因此,其学科综合性较高。而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学术跨度很大,导致高校学报各自的读者群之间没有交集。这意味着高校学报提供给读者阅读的不是整本期刊,而是部分篇幅。读者选择订阅整本学术期刊时。信息的价值维度、信息量的多寡左右着读者的决定。由于高校学报的学科专业性不够突出,读者情愿选择学科专业性强的期刊订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而不会选择高校学报。这就是传统纸介出版的高校学报在分众传媒市场里不太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网络出版物在流通形态上表现为通过互联网以数字形式进行传送(下载),可直接面对终极用户,以下载形式完成流通过程,这为高校学报的发行提供了新渠道。读者可以通过网站检索功能,足不出户便可以快捷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数字化出版内容,并只需为所需要的内容付费,而不是整本期刊。并且,网络还提供离线阅读功能。这些服务特点,满足了读者自主按需选择购买的要求,受到读者的欢迎。发行收益也得到了数十倍的突飞猛进的增长,困扰高校学报多年的发行难题亦获得了时代性的解决。
高校学报的点击率不断上升,影响力不断增强。高校学报不再是主要为作者出版,而是主要为读者出版了,竞争已经在争夺作者和读者两个市场中鸣鼓开锣。
四、定价模式多样化
网络出版发行的定价模式与传统出版完全不同,远程计费、电子交易是其特点。且前比较通用的有以下四种:1、订阅费模式。读者以年或月为单位向网络出版商交纳固定费用,也叫会员制模式。2、站点授权模式。出版者通常向大学图书馆实行站点授权并征收一个比较高的价格,这样校园网范围内的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3、每单位收费模式。这个单位可以是每看一次、每篇文章、每页、每字节或者每分钟。4、免费模式。即开放获取模式(open access)。出版者不考虑经济效益,只重视社会效益。
学术出版不同于商业出版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免费阅读使其社会效益最大化。高校学报属于学术性期刊,其的质量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免费阅读。促使高校学报的传播功能得到尽可能地发挥,有助于提升其质量指标。如果多个网络服务商参与发行,免费模式会对其他三种定价模式产生冲击。
传统内容优势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繁荣网络出版
教育部推出的“名刊工程”、“精品·优秀·特色期刊工程”,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批品牌期刊。引领学报事业科学发展。传统出版的高校学报积累了成熟的内容经验、强势的编辑力量、大量原创的内容资源,当然还有传统媒体的品牌、忠实的读者,这些构成的内容优势是高校学报的灵魂。在网络时代,网络出版的基础也是内容,只是还要使用数字技术。只有数字技术与内容优势相结合,才能繁荣高校学报网络出版,促进高校学报可持续科学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网络时代的阅读选择,是通过搜索引擎来引导的。如何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被优先搜索到,从而增加点击率,占有网络市场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规范使用学术名词
读者按需阅读,首先选择与其需求信息相关性最强的内容。搜索时一般需要选择“检索词”“检索项”“检索范围”。“检索词”通常为读者最关心的学术名词。论文题目体现的是该论文研究内容的精华,读者一般将“检索项”首选圈定于文题,这样,既能缩小搜索面提高搜索效率,又能满足搜索要求。摘要、关键词一般为“检索项”的次选项。再次是全文。
争夺读者市场,就要依靠对学术名词的编辑加工功力。首先,论文中的专业名词要使用名词委已审定的学术名词,自造词和不规范名词不得使用。其次,关键词是有数量限制的,一般是38个,因而要选择最能体现论文主题的学术名词作为关键词。第三,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既体现主题又简明醒目,要尽量使用由学术名词构成的名词型结构,使用公知公认的符号。处理好文题、关键词中的血书学术名词,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被优先搜索到的可能性,取得最大的读者市场。
二、树立品牌意识
“检索范围”常因人而异,有的读者是把所有数据库都列入检索范围,有的作者则会选择核心期刊和获奖期刊(名刊、精品、优秀、特色等),即期刊的品牌,因为,最能吸引读者和作者的归根到底还是期刊的内容质量。
高校学报的综合性使得各个学报千刊一面,缺乏特色。各学报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特色,建立品牌。他们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纷纷推出名栏。借名栏的影响力,使自己凸立于高校学报之林,以吸引读者。名栏需要充足的优秀原创稿源支撑,组稿工作由此任重而道远。争夺作者市场,充实名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学报是学术性的期刊,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高低,决定着期刊的品牌,也决定了作者、读者的分众市场。严格审稿是保持高校学报内容优势的有力保障。坚持三级审稿制,坚持专家匿名审稿,杜绝人情稿,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把关。知识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审稿要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与时俱进,真正繁荣学术和文化。
三、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竞争力
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出版印刷、复制”和“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编辑工作的组稿—审稿—编稿—校稿—出版发行全过程,不论是编辑独立操作部分,还是合作部分:不论是对外搜索科研信息,还是对内学习交流;不论是编辑部内部工作流转,还是编作交流、编读往来,数字技术无所不在。高校是高科技的发祥地,人才济济,不乏高科技数字人才,高校学报具有其他期刊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数字技术条件。
依托高校的网络力量,建立网络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出版时滞;建设学报网站,发展网络出版;数字化制作内容学报,丰富内容的表现力。一个期刊的数字化程度越高,网络市场占有率则越大,易于扩大网络时代的读者和作者群。利用高校数字技术的优势,提高高校学报的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加强编辑素质培养
传统出版业要向网络出版进军,要拓展数字出版业务,要用科技手段推动和促进出版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网络出版涉及内容制作、版权保护、网络安全、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因此,要培养一批既懂出版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期刊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编辑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编辑承担着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必须严格编辑准入制,新编辑必须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必须加强编辑素质培养,大力提倡创新精神,注重科技道德、编辑道德,为广大读者服务,支持文化内容、形式、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创新。进一步调动编辑的文化创造活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新贡献。
高校学报网络出版发行方式
我国2002年颁布的《互联网出版暂行规定》确定:网络出版又称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一)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者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二)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
显然,高校学报的网络出版(发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开辟自己的网站,直接在网络载体上出版发行,也叫网上期刊;(二)以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将已出版内容提供网络服务商,譬如龙源期刊网、中国期刊网、书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通过网络服务商在其网站上出版发行;(三)将已出版内容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四)通过互联网,直接将已出版内容发送到读者的用户端,用户端可以是计算机、手机、电视机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方式(一)是真正的网络出版,方式(二)(三)(四)可以理解为通过网络发行,如果网络服务商未取得出版许可,则其充当的角色与销售商更类似,相当于传统出版中的书店。
出版的目的就是要让所选择和加工过的作品公之于众,不论采用何种出版方式和形式。从出版者需要开辟多种发行渠道的角度来说,这四种方式可以同时采用。目前,囿于自身数字化技术不够成熟,高校学报普遍采用的是方式(二)。
网络时代高校学报出版发行的特点
网络出版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出版过程,它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出版,尤其是电子出版中的长处,所以。与传统出版相比,网络出版具有出版快速、低成本、绿色环保、检索方便、多向交互、产品电子化、流通网络化等优势。这些优点给网络出版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高校学报在网络载体上出版,较之于传统纸介出版,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内容制作多媒体化
网络载体的内容表现力惊人,内容除可用一维的文字、表、图表现外,还可用声音、动画、三维图像来表现。也就是说,读者可以选择用看的方式也可以选择用听的方式,可以选择一维阅读也可以选择三维阅读。“阅读”这个词在高科技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外延。技术进步改变了出版的载体类型和表现手法,而出版本身的传播属性和文化属性依然如故。
高校学报一向以严肃大方的风格著称,对版式的处理趋于公式化。报道先进科学技术的进展,必然会涉及多维的理化架构图像,需要用三维图形来确切表达。并且,读者以科技工作者居多,阅读大量的文献是他们的日常任务。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听“读”、看“读”交替,可以放松他们过度紧张的大脑。因而,内容的表现手法必将成为高校学报参与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简化出版发行环节
网络出版,没有印刷环节,校对是最后一道出版工序,并且。在网络出版的同时已经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行,简化了出版发行环节。网络出版不受篇幅的限制,可以单篇出版,也可以结集出版。科技成果的发表,不再受刊期和容量的限制,只要处理完毕,符合刊发要求的稿件随时可以发表。为第一时间报道科研成果、为科研成果尽早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时效。期刊的时滞竞争只取决于审稿和编校环节。
没有印刷,这使得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成为现实。一旦发现差错,修订任何时候都可进行,及时消除影响,不需要召回期刊。为满足读者喜欢阅读纸介期刊和收藏的习惯,也可按读者个体需求,随时印刷整本或单行本。而随处可见的小型印刷(打印)设备。读者亦可自行印刷。印刷费用降至最低,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学报的高额印刷费问题不复存在。
三、开辟新的发行渠道
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一般都明确其以报道本校的科研成果为己任,因此,其学科综合性较高。而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学术跨度很大,导致高校学报各自的读者群之间没有交集。这意味着高校学报提供给读者阅读的不是整本期刊,而是部分篇幅。读者选择订阅整本学术期刊时。信息的价值维度、信息量的多寡左右着读者的决定。由于高校学报的学科专业性不够突出,读者情愿选择学科专业性强的期刊订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而不会选择高校学报。这就是传统纸介出版的高校学报在分众传媒市场里不太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网络出版物在流通形态上表现为通过互联网以数字形式进行传送(下载),可直接面对终极用户,以下载形式完成流通过程,这为高校学报的发行提供了新渠道。读者可以通过网站检索功能,足不出户便可以快捷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数字化出版内容,并只需为所需要的内容付费,而不是整本期刊。并且,网络还提供离线阅读功能。这些服务特点,满足了读者自主按需选择购买的要求,受到读者的欢迎。发行收益也得到了数十倍的突飞猛进的增长,困扰高校学报多年的发行难题亦获得了时代性的解决。
高校学报的点击率不断上升,影响力不断增强。高校学报不再是主要为作者出版,而是主要为读者出版了,竞争已经在争夺作者和读者两个市场中鸣鼓开锣。
四、定价模式多样化
网络出版发行的定价模式与传统出版完全不同,远程计费、电子交易是其特点。且前比较通用的有以下四种:1、订阅费模式。读者以年或月为单位向网络出版商交纳固定费用,也叫会员制模式。2、站点授权模式。出版者通常向大学图书馆实行站点授权并征收一个比较高的价格,这样校园网范围内的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3、每单位收费模式。这个单位可以是每看一次、每篇文章、每页、每字节或者每分钟。4、免费模式。即开放获取模式(open access)。出版者不考虑经济效益,只重视社会效益。
学术出版不同于商业出版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免费阅读使其社会效益最大化。高校学报属于学术性期刊,其的质量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是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免费阅读。促使高校学报的传播功能得到尽可能地发挥,有助于提升其质量指标。如果多个网络服务商参与发行,免费模式会对其他三种定价模式产生冲击。
传统内容优势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繁荣网络出版
教育部推出的“名刊工程”、“精品·优秀·特色期刊工程”,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批品牌期刊。引领学报事业科学发展。传统出版的高校学报积累了成熟的内容经验、强势的编辑力量、大量原创的内容资源,当然还有传统媒体的品牌、忠实的读者,这些构成的内容优势是高校学报的灵魂。在网络时代,网络出版的基础也是内容,只是还要使用数字技术。只有数字技术与内容优势相结合,才能繁荣高校学报网络出版,促进高校学报可持续科学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网络时代的阅读选择,是通过搜索引擎来引导的。如何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被优先搜索到,从而增加点击率,占有网络市场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规范使用学术名词
读者按需阅读,首先选择与其需求信息相关性最强的内容。搜索时一般需要选择“检索词”“检索项”“检索范围”。“检索词”通常为读者最关心的学术名词。论文题目体现的是该论文研究内容的精华,读者一般将“检索项”首选圈定于文题,这样,既能缩小搜索面提高搜索效率,又能满足搜索要求。摘要、关键词一般为“检索项”的次选项。再次是全文。
争夺读者市场,就要依靠对学术名词的编辑加工功力。首先,论文中的专业名词要使用名词委已审定的学术名词,自造词和不规范名词不得使用。其次,关键词是有数量限制的,一般是38个,因而要选择最能体现论文主题的学术名词作为关键词。第三,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既体现主题又简明醒目,要尽量使用由学术名词构成的名词型结构,使用公知公认的符号。处理好文题、关键词中的血书学术名词,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被优先搜索到的可能性,取得最大的读者市场。
二、树立品牌意识
“检索范围”常因人而异,有的读者是把所有数据库都列入检索范围,有的作者则会选择核心期刊和获奖期刊(名刊、精品、优秀、特色等),即期刊的品牌,因为,最能吸引读者和作者的归根到底还是期刊的内容质量。
高校学报的综合性使得各个学报千刊一面,缺乏特色。各学报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特色,建立品牌。他们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纷纷推出名栏。借名栏的影响力,使自己凸立于高校学报之林,以吸引读者。名栏需要充足的优秀原创稿源支撑,组稿工作由此任重而道远。争夺作者市场,充实名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学报是学术性的期刊,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高低,决定着期刊的品牌,也决定了作者、读者的分众市场。严格审稿是保持高校学报内容优势的有力保障。坚持三级审稿制,坚持专家匿名审稿,杜绝人情稿,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把关。知识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审稿要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与时俱进,真正繁荣学术和文化。
三、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竞争力
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出版印刷、复制”和“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编辑工作的组稿—审稿—编稿—校稿—出版发行全过程,不论是编辑独立操作部分,还是合作部分:不论是对外搜索科研信息,还是对内学习交流;不论是编辑部内部工作流转,还是编作交流、编读往来,数字技术无所不在。高校是高科技的发祥地,人才济济,不乏高科技数字人才,高校学报具有其他期刊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数字技术条件。
依托高校的网络力量,建立网络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出版时滞;建设学报网站,发展网络出版;数字化制作内容学报,丰富内容的表现力。一个期刊的数字化程度越高,网络市场占有率则越大,易于扩大网络时代的读者和作者群。利用高校数字技术的优势,提高高校学报的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加强编辑素质培养
传统出版业要向网络出版进军,要拓展数字出版业务,要用科技手段推动和促进出版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网络出版涉及内容制作、版权保护、网络安全、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因此,要培养一批既懂出版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期刊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编辑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编辑承担着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必须严格编辑准入制,新编辑必须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必须加强编辑素质培养,大力提倡创新精神,注重科技道德、编辑道德,为广大读者服务,支持文化内容、形式、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创新。进一步调动编辑的文化创造活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