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洋人做服装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g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人定制“特体服装”受青睐
  
  1981年,我出生在太原一个裁缝世家,外祖母曾经是为清朝皇室制作服装的裁缝,母亲继承了她的手艺,也影响了我。从小,我就对做衣服特别感兴趣。儿时刚能拿得动剪子,我就坐在外祖母和母亲身边跟她们学裁剪,她们剪裁大块布料做大衣裳,我就用剪剩下的小块布料裁剪做布娃娃的小衣裳,再大些时,就开始给自己设计、裁剪和缝制衣服。
  长大后,我进入一家服装厂工作。时间一长,不甘平凡的我厌倦了在工厂里做千篇一律的衣服,想着怎样才能做出有自己的特色的服装,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一边打工一边学裁缝手艺。
  2002年初,我在太原开了一家专门为人定做服装的“倪裳制衣坊”。
  4月,一位50多岁的工程师来到我的店里,要求改一套西装。这个工程师很胖,肥头大耳,1.60米的身高,体重却有180多斤,大肚子、大腚、驼背,他买来的西装根本无法穿。我将西装拆了之后,按照自己多年做服装的经验给这个工程师量了身体,然后用不规则尺寸对西装衣片进行重新修改裁剪。两天后,西装改好了,那个工程师穿上后显得很激动,用力握住我的手说:“非常感谢你,我好多年都没穿过这么合身、这么舒服的西装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朝“特体服装”发展,为那些过瘦或过胖的人量身定做服装,使许多身材不佳的人不用勉强穿买到的不合身的衣服。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光顾“制衣坊”的大胖子和瘦人不断增多,我的生意渐渐好起来,并在当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挑战洋客商的傲慢与偏见
  
  2005年9月,市政府和经济文化促进会在我们当地举行了一次拓展国际市场项目洽谈会,我应邀出席。
  与会的山西企业纷纷采用各种办法推介自己的产品,在这些企业中,有不少山西的服装企业。这些服装企业为了引起联合国采购组及外商的注意,纷纷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分发给与会人员,有的企业还请来了模特穿上自己企业生产的服装,在会场里展示。可是,由于缺少世界性的名牌服装,因此,不管与会的服装企业怎么展示自己的产品,仍然没有多少外商问津。几名美国商人低声议论说:这些服装的款式毫无新意嘛,他们也拿得出手……
  这尴尬的场面,以及洋客商轻蔑的神情深深地刺痛了我,我站起来说:“我想讲几句话,首先申明,我讲话只代表本人,不代表市政府,说错了与政府无关。”说完,我走到那几个美国商人面前,说:“我做特体服装多年,凭我的经验,我觉得你们身上穿的衣服有毛病。”
  那几个美国商人当中,有一位叫拉贾·马格斯伟伦,一位叫约翰·布亭。我的一番话令他们都惊呆了。拉贾是个中国通,普通话说得非常好。布亭又黑又胖。
  拉贾将我的话翻译给布亭听后,布亭有些傲慢地笑了,说:“我的服装怎么会有问题?我的服装是在意大利定做的,这套服装价值10万美元呢!”
  “10万美元只能说明它昂贵,有问题就是有问题。”说着,我走近布亭,扯着布亭的衣服下摆,“你这衣服是不是走起路来就往后面仰,大肚子就露出来了?”停了停,我又说:“如果你相信我,不用你给我10万美元,只给我2000元人民币,我肯定给你做一身比这身更好的衣服。”
  由于我的话说得太直截了当,当时的气氛有点紧张。为了缓和气氛,也为了表明态度,拉贾出来打圆场:“这位女士,你要是能给他做出令他满意的服装,我就能保证让你做的服装走向世界。”说完,拉贾要去了我的联系方式。
  
  用技术征服外国客人
  
  洽谈会结束3天后,拉贾通过他手下的工作人员——美籍华裔商人杨杰给我打来电话,约我去北京给布亭做服装。接到电话后,我将拉贾约我去北京给布亭做服装一事向市经济文化促进会的领导作了汇报,得到首肯之后,我乘坐飞机去了北京。一下飞机,我就被早已等在那里的杨杰接进了一幢米黄色、门口有警卫、类似于平房的房子中。
  见到我,拉贾笑着说:“徐女士,你真的能做特体服装吗?我们想正式和你合作一次。你给布亭和另外两个人各做一套服装吧!”
  见拉贾真的让我给布亭等人做服装,我这才想起身上没带皮尺。杨杰在屋里找了一圈,也没找到皮尺,刚要出去街上买,我摆摆手,拦住了杨杰,说:“不用了,我用眼睛量吧!”
  这一招真的把这几个老外震住了,他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任我摆布。要我做服装的3名外国人中,两个胖,一个瘦,两个1.80米左右,一个1.70米左右,我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将这3个人分别看了一遍,又让他们在我面前走了几次,3个人所有的数据就全部了然于胸了,我揣好写满了数字的纸片,当天就坐飞机返回太原。
  半个月后,3套西装做好了,我直接送到了北京。当这两蓝一灰,3套西装分别穿在3个人身上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从来没见过做工这样考究、穿在身上这样合体舒适的服装,3个人高兴得鼓掌欢呼。
  一时间,这附近许多国家的大使、商人都知道了我,都知道了我这个神眼神手的裁缝。找我做服装的国外商人和大使络绎不绝。我没想到,原来这些达官贵人也有一衣难求的时候。
  
  给洋大使做服装
  
  布亭穿上我给他做的西装的当天,就和拉贾一起跟我签下了口头协议:只要他们需要服装,就请我来北京给他们做,除了每套2000元外,每做一套服装,还另外给我100美元奖金。
  同拉贾等人的口头协议刚定下来没多久,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冰岛、瑞典、加拿大等国的大使们也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和拉贾一样,享受有我专门给量身定做的服装待遇。一时间,我每隔几天就要飞一次北京,应接不暇。
  由于做的服装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手工,因此,我的服装做得很慢,每个月大概只能做十余件(套),这样一来,客户们在我这里做服装就得排号。有时要出席场合,急着穿,有些客户就会把我约来北京,然后亲自跑到我住的酒店,央求我给开后门,提前做服装,但就是这样,也还是有人不能按自己的愿望如期穿上我做的服装。
  2004年夏季的一天,韩国一位夫人要随大使出席一个重要的场合。这个大使夫人身材矮胖,她非常喜欢中国的旗袍,可是找不到能给她做出合体美观的旗袍的人,她又非常想穿着中国的旗袍出席那个场合,因此,她就和丈夫一起来到我住的北京巴蜀酒店找到了我,提出要给她做一件旗袍,给她丈夫做一套西装的要求。
  我给大使夫妇量完了身体尺寸后,在确定交货日期时,大使夫妇的货和美国一位华裔女议员的货发生了冲突。我先接的是华裔女议员的活,这个女议员也急等服装出席欧洲的一个重要场合,交货日期也不能后延。大使夫妇只好遗憾地离开了我住的酒店,直到一个月后,这对大使夫妇才拿到了自己钟爱的服装。可是,这时已是距他们出席那个重要场合半个月之后。穿上我给做的服装后,大使夫人流露出向我学做中国服装的愿望。
  在众多的客户中,俄罗斯客户占了相当大比例,那些身居北京、身材高大肥胖的俄罗斯富商们都以能找到我为他们做服装而感到荣幸。
  2006年冬天,我还为一位德国大使做了一套让他万分感激的西服。那天,这位大使拿着一块布料找到我,我将布料接过来一看,那是一块纯毛开丝米呢料,一摸就知道价值不菲。可是,他从国内将布料带到中国要为自己做服装时,没想到布料却少了30厘米。他是个大胖子,走了许多家服装店,没有一家服装店肯接他的活,没办法,他慕名找到了我。刚将布料拿到手时,我也很为难。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布料少了30厘米,怎么能做成合身的服装呢?我先将布料留下,连续几个晚上反复研究设计,终于用这块少了30厘米的米呢料给这名大使做出了一身合体的西装。当这位大使穿上西装时,感激得一个劲地伸出大拇指,夸我聪明。
  这些年来,除了给各国驻华使节做了许多衣服外,我还给许多国家的富商们做过特体服装,这些商人中有冰岛的渔业公司老板、美国的香蕉商人、阿联酋的石油大亨等。
  给外国人做特体服装,不但带给我不菲的收入,而且一直有外国商人要和我合作,做“国际服装品牌”。这些商人里,最有诚意的是一位美国商,只是,按他的想法,服装名字要叫“美国名牌”。我铭记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没有同意。
  我期待着有中国商人能帮我实现创“中国名牌特体服装”的愿望,圆我创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的梦想。
  
  责 编:雪月
其他文献
写下记忆,是为了遗忘,而记忆不是电脑,按一下键,所有不快乐都可以删除掉。  2001年,我和林在番禺三和首饰厂相识,他来自肇庆市封开县。2003年,女儿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带来欢乐,给这个以生两个儿子为标准的家生了个女儿,就是大逆不道。从产房出来,林已经拉长了脸。尽管我痛得动都动不了,他却说我生了女儿,别人都会瞧不起他。  林回番禺那天,也就是我生了孩子的第四天,他家人就不再宰鸡给我吃,说宰了鸡他
期刊
雨又下大了从煎熬了二十多年  的石板上漏下来小时候  母亲一个人站在高高的横梁上  用一块又一块薄石板  补着荒草连天的岁月    现在母亲老了爬不动了  我站在上面她在下面看着我  像小时候一样我们互换了位置  我第一次站在这样的高度  第一次接近老屋的额头  感觉到生活的艰难    与母亲一起补房子清苦的日子中  不管雨下得有多大  这种感觉真的比什么都幸福  (553300贵州纳雍县雍熙二小
期刊
我死后,一定要选择这里,  一定要躺在这片山坡上,  任我的骨肉腐烂。    故乡啊!我年轻时漂泊四方,居无定所,  只有我死了,你才是属于我的。    来世再也不做男子了,  我要做一个黔西北高原上的女子,  我的长发,是那些青草飘飘,  我的笑容,是那些野花,迎风盛开。    我的身边永远长着心爱的麦子,  麦浪一重又一重,  ——那些象形的文字啊!  是我洒在  月光中的墓志铭。   (55
期刊
这一次想到故乡,那里已经入秋  槐树、榆树、钻天杨的叶子开始稀疏  起伏的大野,依旧一片金黄    站在村外的峁上,可以看到  成片的玉米、芝麻、大豆和高粱  间或的几块空地  是早已打扫干净的禾场    而天还是蓝的,傍晚和早晨  有着相似的微凉  夜露总是滚圆而安静  像洒落的碎银,蛰伏在  庄稼卷曲的叶片和田埂单薄的草尖上    和往年一样,凉水河将秋天一分为二  我念着疼着的亲人,当鸟鸣 
期刊
1.从湖南回到深圳的出租屋里,假期还有两天,石岩觉得有些不自在。他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劳累命,以前没日没夜上班,从来都没有觉得累过,现在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了,反倒觉得浑身不舒坦,只想睡觉。他让儿子石小伟打开电视随便看,声音不要调得太大,以免影响隔壁邻居。吩咐完后就躺到床上准备休息,眼睛刚闭上,听到有人来敲门。  石岩让石小伟去开门,是个女人,看上去性子很急,人还没进屋,声音就爽朗地扑进来了。石小伟对着
期刊
轻轻扬起洁白的帆  在几盏昏暗的星灯下  寻着来时的足迹  湿润的目光  轻轻敲响你的房门    南方的夜温暖而潮湿  在弯月迷人的琴声中  一朵花慢慢绽开  迷人的情怀  醉倒一颗流浪的心    请不要说思念太苦  听远处潮声如雷  漂泊的小舟怎经得起  缺堤的泪水的泛滥    且将眼睛闭上  把你洁白的心声贴近我的胸口  让我们的心跳着相同的节拍  去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  (314511浙江桐
期刊
1    秀芳已经不止一次在林见面前说起红米了。秀芳说她家乡有一种米是红色的,煮出来的粥也是红色的。林见不信,说如果米有红色的,那么血就有白色的了。  秀芳也不争辩,她理解林见。只要是他没见过的东西说什么他也不会相信的。有一次秀芳跟他说河南人三餐是不吃米饭吃面条的,他也同样不相信。林见是广东人,在某些生活习惯方面都自视过高,对外省的风俗嗤之以鼻。  刚认识林见时,秀芳不太喜欢林见,甚至可以说是讨厌
期刊
父亲曾经为妈妈的美丽疯狂,我曾经为妈妈的美丽骄傲。父亲为了把妈妈追到手,放弃了科长的位置和他的仕途。父亲让妈妈给他3年时间,但妈妈在父亲一放弃功利的时候就被他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就在父亲的“家电城”开业的那天,妈妈成了父亲的新娘。一年后,妈妈也辞掉了那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跟父亲一起经营店子。父母起早贪黑,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正当父母还清贷款,准备购买新房和扩大经营的时候,命运一下子剥夺了妈妈的美丽和
期刊
当金黄的麦穗又一次  垂向大地匍匐感恩的时候  麦客的镰刀早已经  在水洼中的弯月上  磨了又磨    拖拉机装了一车麦客还有  沾着露水的梦境  突突地驶离家园  麦子正怀揣着一份成熟  等待发一声喊的汉子  能一曲唱醉初夏的心情    这一天  是2008年5月12日  无数的麦子记住了这一天  地头上的麦客  一人一口传递着旱烟  和不幸的消息他们  全都沉默了天上的云  一下低沉下来   
期刊
已经是深夜两点了,从广州开往肇庆的轮船船舱下床里,突然传出小女孩刺耳的哭喊声。哭喊声惊醒了上床的沈洁明。他从床头探头往下望去,微弱灯光下一位颓丧的少妇怀抱着一名小女孩,少妇不停地抚摸着小孩腹部,并轻声说道:“乖,不哭,快到家了。”沈浩明轻声询问:“阿姨,小孩什么事?”少妇说:“小家伙可能是肚痛。不好意思,吵醒你了。”“没关系,我这里有肚痛药,不知能否止止痛?”少妇说:“多谢先生有心。就试试吧。”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