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赴广寒,嫦娥携礼返神州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地距离三十八万公里,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上下求索,砥砺奋进,让“嫦娥奔月”不再只停留于“玉兔翩然落月背”的神话传奇中,“嫦娥携珍贵月壤返神州”更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奇迹,书写了独特的中国故事。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倾注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科研心血,汇聚了世界目光的嫦娥五号承载着万千期望,顺利出征。它带着自主采集的两千克月球土壤返回地面,为之后的月球研究工程奠定了基础。
  曾经,奔赴月宫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只存在于古代文人骚客的笔墨想象之中,月球被寄予了无限的哀思和幻想,登上月球是全世界人民的梦想。
  如今,在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已经成为航天科技领先大国。不久前,玉兔二号行走到了月球的背面;这一次,嫦娥五号不但落地月面,还带回了月球土壤,珍贵的样本让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翘首以待。
  探索太空是我国重要的发展计划之一,嫦娥五号的顺利升空与运作,则是我国十三年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绩,它将为未来建立月球基地甚至星球移居的研究带来宝贵的经验与资源。在这举世瞩目的创举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忧国奉公的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埋首耕耘、兀兀穷年,令中华民族“可下五洋捉鳖,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不再遥远。
  巾帼不让须眉,上海航天总指挥“秋月女神”张玉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勞动奖章。十八年间,她坚守在载人航天领域辛勤耕耘。在模拟月壤的环境中,灰尘四起,张玉花依旧“全副武装”在四十多度的室温下继续着试验。张玉花不负众望先后将“玉兔”“嫦娥”送入月宫。她曾这样说道:“一百年后人类可以走得很远,但人生太短暂,我只能做一点。”张玉花用自己的努力续写着震撼世界的中国故事。中国“追月”梦想副总设计师查学雷,陪伴中国航天事业数十载,成为中国探月之旅稳健的顶梁柱。从神舟一号到嫦娥五号,查学雷和同事们精诚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二〇一三年神舟九号突发事故,查学雷带着三位同事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才最终成功地排除了故障。从“秋月女神”张玉花到中国航天事业元老级科学家查学雷,中国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怀揣着报效国家、造福民族的科研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书写着科技兴国的新篇章,为中国故事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从嫦娥五号的中国故事中,我们在这些伟大前辈的身上,看到了满腔热血,看到了艰苦卓绝,看到了深情重义,看到了责无旁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同样肩负着建设祖国、民族复兴的重任。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而飞天梦的实现需要我们这些年轻的追梦人、浩瀚宇宙探索者的共同努力。沿着前人留下的足迹,我们必将一步一步在月背镌刻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夏培罡,就读于临沂第二中学北校区,系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于美琪)
其他文献
人生如梦,时光匆匆;挥洒汗水,收获成功。  岁月不可多得,青春的我们恰似有双重人格,时而乖巧,时而叛逆。我们总是怀揣无限的梦想,以为这样就可到达远方,却时常忘了梦想虽然华丽,现实却很骨感。纵然在梦中行走万里,看遍山河,醒来也只能感叹一句,昨夜好梦罢了。要想逐梦远方,只得迈出脚步,趁着青春正好,还能受得住风霜,向着目标努力,至少要让自己满意。  正如袁隆平爷爷,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身材,事事亲为,日日
期刊
踏溪行  最美人间四月天,风薰柳色一溪烟。  江湖可有花诗酒,许我蓬莱在水边。  静夜思  时光指路烛灯擎,谁记薄书曾佐烹。  病酒无非愁里醉,小诗怎敢锦中横。  蛾飞茧缚何堪重,雁去声留不自轻。  步步穿篱幽径至,一湾溪水月三更。  山行  暂别高楼入岭中,凝眸最忆那时风。  半痕山色归湖里,一镜天光拾落红。  月过枝头云聚散,鱼潜藻底水西东。  盘山寻路无闲事,戏水闻花逗小虫。  舟趣  夢在
期刊
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多好为文作诗,以抒发情致寄托远怀。而在作家们的创作历程中,或灵感突至,作品天成偶得而独具风韵;或精心雕琢却能不漏斧凿之迹。但也有些时候,会如刘勰所言:“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若此时勉强为文,则往往难出佳作。  一、学问异于文。“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学问和文章并非是等同的概念,学问做得好,文章未必精彩,这一点从《诗经》的创作上便可以看出。在学问被官府贵族垄断的时期,百
期刊
嗨,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屏幕那端的你们好吗?欢迎你们迈入云时代,走进我的小世界。我是书,是数字阅读,是流动的故事和人生。此刻,我正感受着你们双手的温度,为你们提供最便捷、全面、丰富的阅读资料,与你们分享云时代下独特的阅读感受。  诸位,首先我想正式地做一次自我介绍。我是数字阅读,是良师益友,是信息时代下新的阅读工具,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我不是“洪水猛兽”,见到我也不必“如临大敌”。在我未成
期刊
前几天,我在爸爸的书房里看到一本精美的画册,名字叫《臨沂城韵》。当我看到一幅幅从未见过的照片,读到一行行令我心潮澎湃的文字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是我美丽的故乡啊,我怎么也没想到,今天的临沂,竟然呈献给我如此巨大的惊喜!  这本画册的作者用火热的镜头,向我们呈现出了临沂的无限美好,也是向我们展现出他对故乡和摄影的一份赤诚之心。  爸爸见我好奇,便饶有兴致地向我讲起了作者的故事。我了解到,他是一名热
期刊
我和伙伴们聊着天,一位伙伴说:“我们都是从前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尋找自己。”我想,不知道我遇见过他吗,或者我还能再遇见他吗?就这样,我去寻找从前的自己。途中我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在梦里我成了人,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孩,我想这一定是一个轻松愉快的美梦。  我脸上挂着笑走进校园,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一切的好奇,对未来充满憧憬。新的学校图书馆很大,马路宽敞秩序井然,好朋友就在隔壁班,新的室友友好善良,我想做人果
期刊
今年是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六十周年华诞。六十年来,省艺术馆做了很多事,但称得上惊天动地的史册留名的事,无外乎是上下同心协力创办了面向大众全国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杂志《参花》。当时吉林省文化局和省群众艺术馆对创建刊物情有独钟,呕心沥血,精耕细作,浇“花”育“苗”,履园丁之责,功绩卓著。省艺术馆1956年成立,《参花》杂志1957年创办。可见,其在局(厅)领导心目中的位置。《参花》杂志面对特殊情势,发表群众文
期刊
三月的北国,春天的气息已相当浓烈,沉寂已久的白玉兰次第绽开,晚醒的蜡梅、早起的迎春织就的暖黄色彩锦交映着,柳枝飘荡着嫩绿嫩绿的秀发,远看去还余留下一些新生的酥黄。  午后,阳光正好,约友二三,踏上了前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路,权做扫墓,缅怀先烈,以寄哀思。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临沂市市区,是一片大型纪念性建筑群和纪念园林,距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后屡经新建、修缮。日月光华,如今处处流露出岁月淌过的
期刊
说到盛夏,满屏绿意的风袭来。  细雨过后的潮湿湖畔,小巧嫩白的脚丫踩着一串泥泞的脚印,不顾衣服会沾染上黑褐色泥土,那身着绿衣的小人儿兀自坐在了岸边。盛开在头顶的蓬蓬莲叶,为这乡间的孩童撑起一把专属夏日的伞。这景好似画中人、人中画,它绵长、悠扬,像一场燥热午后里总是睡不醒的休憩,而我金色的童年恰好酣睡在故乡的臂弯里。  绿豆醉相思  记忆里的故乡是一碗清凉解暑的绿豆汤,煮烂的豆皮不情愿地翻滚出嫩黄的
期刊
咏梅  方方白梅无畏寒,  翩翩春雪落汉江。  为迎百花群芳艳,  傲立冰雪独芬芳。  青山绿水  一棵人参赤壁浴,  二個渔翁船头蹲。  半壁江山伴绿水,  船来船去画中魂。  乡愁  家离小河只三丘,  小桥对着大门头。  西上千丘粮田转,  东下绿水绕青山。  水深清澈不见底,  也有浅浅苔石凸。  石缝常有蟹阳下,  晴空老鹰叨虾馋。  捶谷  双手捶谷木桶间,  桶正盛粮四四方。  一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