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感教学情境的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情感教学的概念界定和创设情感教学情境方式的探索,说明情感教学的好处和达到的效果,以及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通过语文课堂情感教学,从而培养新时期中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训练 人文主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学习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学生。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的特殊地位,在情感教育中占更为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创设情感教育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深入诵读文本,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所孕育的情感。 明朝李贽在《杂说》提出:“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所以大凡文質兼美之文,必有一股文气贯穿其间。要想培养学生的情感,就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文本,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诵来再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即文气。如我在上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的祖国》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首诗中作者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祖国落后面貌的深刻的悲哀以及新一代的昂扬的期望,建设祖国的激情。他们每读一次,都进行及时的点评。通过点评、指导阅读、再点评加深对课文的不断理解。一节语文课,没有说教,没有分析,有的就是不停的诵读、领悟、再诵读。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这篇文章理解深刻,而且还深深的喜欢上这种阅读文本的方式了。艺术都是相通的,一篇优美的文章,它就如同一首歌,有情感的开始、发展、高潮。诵读这些文章,就是要随着情感的发展变化作一次心灵之旅。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我用的也是诵读法。通过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情去诠释苏轼在月夜星光下的所思所想。通过这些优美的文章,来荡涤自己的心灵。经常阅读这些优美的文章,学生的思想境界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二 走进文本,体会小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对于小说类文本,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与人物共呼吸,共命运。在学习老舍的《在烈日与暴雨下》我让学生就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祥子,体会祥子艰难困苦的生活,体会烈日与暴雨下困苦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想象坐车人那无情的面孔,傲慢的神态,从而去体会恶劣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继而探究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对祥子产生深刻的同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对弱者的同情心。试想,作为教育来说,有什么比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更为重要的呢。
  三 走进作者。通过了解作者本身的经历遭遇,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对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大有帮助。所谓知人论世,言为心声,在学习《居里夫人》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课后搜集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活经历,从而了解她深沉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科学事业的孜孜以求。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对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崇敬,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四 走进现实生活。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要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就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求学生放眼于社会,放眼于世界,放眼于未来,这样学生才会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才会心怀社会。在学习课文时,要能够找到文本与现实的结合点。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让经典散发出思想的光芒。在学习《变色龙》一文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今天你是那个负责处理这件事的军官,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目睹这件事的观众,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被狗咬到的当事人,你又会怎么做,如果那只狗是你家养的,你会怎么处理呢。通过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追问、探讨,从而培养学生正直、善良的情怀。我想如果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体会到了这一点,那么也算是成功的。在学习《台阶》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研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讲述自己父辈生活的艰辛。很多学生在假期里都曾经去过父母的打工地,住过父母租住的棚户区的房子,去过父母工作的厂房,也知道父母回家之后脸上的微笑。我让学生细细的回忆、品味、讲述。很多学生说着说着泪如雨下。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联系今天的生活,不仅对自己的父辈加深了理解,也更理解了生活本身的艰辛。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是一笔财富。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不确定中又有一些确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把握。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只有合理的运用情感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英语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紧扣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开展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问题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之获得知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优化学生提问,培养提问能力,對形成创新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提问情境,唤醒提问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让学生提问则是“点
【摘 要】本文从备课、创设情境、课堂结构、教学媒体、分层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来谈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重点,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的、滞后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
【摘 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应当是主动的,学生必竟是受教育者。我们应当通过自身的变化来影响引导学生的变化。师生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关键词】师生关系 批评的技巧 热爱学生 相信学生  在现代社会,社会对教师的作用和品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善于教人
一、头皮发麻的感觉   那是一节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有很多老师参加观摩学习,讲台周围,中间过道,都坐满了人。   真不愧是一节优质的示范课,张老师过硬的基本功,娴熟的多媒体操作,引人入胜的情景创设,自然流畅的问题设置,真可谓一气呵成,令人叹服。   “喂,这位同学,你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后,张老师指着前面的一个同学,开始检查提问了,可能是这位女生正沉静在问题的解决中,或认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发展和机遇。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小学语言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习其它各门学科,
语感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界的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新审视中,更加关注起“语感教学”这一话题,那么,如何加强对初中生的语感训练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多作努力。  一、加强朗读  朗读,是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朗读时,人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正是利用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来显示教学信息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一种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在平等、互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关键词】整合 课程标准 多媒体 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几册教科书当成学生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能力的唯一“宝库”。其实,教材只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然而,它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更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载体。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宣讲教材,重要的是深刻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崭新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