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蓬莱天后宫 “海市仙山”丹崖极景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在山东半岛的蓬莱阁,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蓬莱阁以“八仙过海”传说故事著称,但其中的天后宫也因其历史悠久、规模雄伟而名闻遐迩。
  山东半岛的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享有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盛誉的蓬莱阁建于山顶,下临大海,殿阁凌空,云烟缭绕。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部分组成,整个建筑群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十分协调壮观。坐落其中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著名妈祖宫庙之一,它作为蓬莱阁这一古老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但香火一直绵延不绝,兴旺依然。
  天后宫位于蓬莱阁的“丹崖仙境”牌楼后正中,额曰“显灵”,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结构是四进院落,南北朝向,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门、钟鼓楼、戏楼、前殿、垂花门、东西庑、正殿东西耳房、后殿。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
  据历史记载,蓬莱阁天后宫始建于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庙额为“灵祥”。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因遇路风“八舟溺七”后获妈祖庇护,唯路允迪坐舟有惊无险。路允迪奏明圣上,扩建成四十八间规模。道光十六年(1826年)毁于火灾。第二年重修,把原来“灵祥”改为“显灵”,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之一。
  蓬莱阁天后宫与其他地方的天后宫设计大同小异,过正门,就是钟鼓楼。钟鼓楼虽然不大,但很别致。在钟楼北侧通道间立有三块很有价值的碑记,即《坤爻石记》《八松石亭记》和《重修白云宫、海神庙、天后宫、蓬莱阁记》,记述了蓬莱阁的沧桑。
  一进院落除了钟鼓楼外,还有大戏楼,为木石结构的二层楼阁建筑,坐南朝北,面对天后宫前殿。一层有南北通道,二层半部为戏台,半部为演员活动处。戏楼上一副对联“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的长联是对戏楼的真实写照。传统上,这戏台是庙会演戏的地方,戏台面对天后宫是要演戏给妈祖看的意思。现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天后宫庙会,都在戏台上演俚俗戏剧,已形成了特定的民俗。
  过了戏台,就是蓬莱阁天后宫的前殿。前殿位于一进院落北端,也称“马殿”,宽11米多,进深6米多门上额题“天后宫”,还有对联“佑一方潮平岸阔,护环海风正帆悬”。内供嘉应嘉佑两护神。穿过前殿,进入二、三进院落之间的垂花门。这垂花门是其他天后宫比较少见的。垂花门为单脊双出檐开山木结构建筑。垂花门两边各有倒垂贴金花蕊,造型古朴别致。在封建社会,垂花门是一显贵的象征,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踏入垂花门就是天后宫三进院落。天后宫正殿坐落在这里。正殿宽16米多,进深14米多,前明廊立柱4根,两两相对,额题“道德神仙”,明廊两边墙壁分别镶嵌《重修天后宫记》和《重修天后宫碑记》刻石,殿内有八支金色柱子,其中有四根是铁力木。这铁力木质地坚硬,经久不裂,使天后宫正殿坚固无比。正殿中央1米台上为三面大小水纹木格神龛,内供奉3米多高的天后雕塑像。左右两边各立二侍女。殿内两侧皆为高台,塑有8尊神像,分别为四海龙王、传达天帝旨意的文官、手持万法归宗的文官、传达天后旨意的文官、掌管文印的文官。
  这天后宫中龙王为妈祖站班,说来有趣,龙王宫供奉的东海龙王敖广本是当地民众最信奉的海神,可到了明清两代,天后宫却逐渐取代其为大海主神地位,香火最兴旺。原来,那东海龙王不食人间烟火,秉性不可捉摸,且面容冷峻,威严通人,渔民们渐渐“敬而远之”。天后妈祖系由民间女子羽化成仙,具备慈爱善良、勇敢侠义之美德,渔民们倍感平易亲切,难怪天后宫会后来居上。
  如此,已构成蓬莱阁天后宫与其他地方妈祖宫庙不同的特色——妈祖两旁的陪神竟是四海龙王。当地民众说,这是因为妈祖是天后,四海龙王理应听命于“天”,自然得居其下侍奉。再者,妈祖慈爱祥和,最受人拥戴,是可约束差使凶神恶煞的四海龙王,令其为民做好事。在妈祖故乡莆田,有《天妃降龙》的剧本,是当地人们为歌颂天妃所演的地方戏剧,说的是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
  妈祖正殿因香火旺盛,在道光年间被火烧殆尽,重建时在后照壁上刻写“乌龙压镇”,把火灾镇住。
  天后宫最后边的一座建筑物——后殿,也是妈祖寝殿,建有东西耳房,形制小巧,用料考究。檐下两端采用砖雕,亦图亦文,图文并茂。砖雕的文字联结而成为五言绝句一首:“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后殿底层宽13米多,进深7米多,额题:“福赐丹崖”,意为妈祖能福佑丹崖。更令人称绝的是后殿前院存有一块草书繁体“寿”字,为五代道人陈抟老祖遗墨,道骨仙风,遒劲飘逸;而这个“寿”字竟由“富”、“费”、“林”三个字巧妙组成,寓意“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殿内用雕花板隔二为三,刻雕各种故事:“喜鹊登枝”、“松鹤迎年”、“福满四方”等。二楼为妈祖梳妆楼,宽13米多,进深5米多,摆设各种卧具。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天后宫最隆重庆典佳节。这一天是妈祖元宵及天后诞辰,蓬莱天后宫均有盛大庙会,热闹非常。当地民众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进香祈愿,周围村庄则纷纷组织戏班、歌舞队等,会聚天后宫戏楼、广场,争先献演戏剧、大秧歌等。宫内外香烟缭绕,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商贩们则在周围摆起长街,各色特产、小吃等目不暇接,古老的习俗代代延续自今。
其他文献
“仙本那”位于马来西亚东马沙巴州的东海岸。它被清澈见底的海水包围着,天蓝海阔,仙本那和它的周围附属海岛就像一个人间仙境。洁白如雪的沙滩、绿色玛瑙般美丽的海水,碧波荡漾中轻轻摇摆的海草……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是真正的“海洋之子”。
期刊
这组名为《The Spirit of Galatea》的作品出自南非女摄影师Ilse Moore之手,出镜模特Elsa Bleda。Ilse Moore以她女性的细腻情感,在水下环境中捕捉了充满诗意的瞬间。她利用水重量轻、透明、浮力和反射性等特性,制造出静谧而又超现实的唯美氛围。  本刊投稿邮箱:ly909@foxmail.com
期刊
历史上,妈祖信仰由于泉州民众的不断向外移民和贸易活动而远播世界各地,因此,泉州天后宫许多海外同胞都称其为“温陵圣庙”,和湄洲岛妈祖庙一样在海外仍享有较高的声誉,每年大约有3000多个海外团队前来参观朝圣。  泉州天后宫见证信仰传播  泉州天后宫又名天妃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2年(119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1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格
期刊
这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秋季的一天,摄影师来到湖边,试图等天鹅游过的时候拍照,但它们似乎永远都离得远远的。正当准备离开时,摄影师发现湖面上漂着几根羽毛。她说:“显然这是天鹅对我耐心的褒奖。”水面的波纹模糊了倒映的湖边秋色。一些简单的、意料不到的事物往往蕴含着独特的美。
期刊
位于浙江奉化江、余姚江、甬江三江交汇处的宁波天后宫,又名庆安会馆,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建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它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系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  历史上,会馆的建设往往与文化信仰结合在一起,内陆商帮建立的会馆总是与关帝庙结合在一起,沿海商帮建立的会馆总是与天后宫结合在一起。位于浙江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就是宫(天后宫)馆(会馆)合一的建筑群,
期刊
主办单位: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福建鑫国佳茶业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海峡摄影时报社 海峡摄影艺术培训学校  为全面反映福州城市建设风貌,展示“有福之州”的城市品牌魅力,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与福建鑫国佳茶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国佳杯”动情榕城·和谐闽都摄影展,即日起向全省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征稿。  一、征稿内容  凡是反映福州(含五区八县市)城市建设、滨海风光、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宜业宜居、风俗民情和社会
期刊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元),历时14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古时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安平桥的前世今生  安平桥又名西桥、五里桥,雄跨于福建省泉州市西南30公里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县水头镇之间围头海湾之上。由于南宋皇室偏安江南,当时泉州曾经是全国第一大港,一度掀起过造船和建桥的热潮,在150多年中,建造起大型石梁
期刊
余庆桥位于福建武夷山市区南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是古代崇安(今武夷山市)闽赣古道的枢纽。令人惋惜的是,2011年5月28日,余庆桥因失火严重倒塌。这张余庆桥的“老照片”,成为人们重建余庆桥的重要依据和弥足珍贵的记忆。  河是城镇的命脉,桥是故土的象征,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它融生活实用性、观赏艺术性、人文纪念性为一体。仪态万千的古代桥梁,显示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文化创造力;雄姿勃发的现代桥梁,
期刊
为宣传展示三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与三明市林业局共同主办以“中国绿都·美丽三明”为主题,从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三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摄影比赛即日起征稿,欢迎全省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踊跃参赛。细则如下:  一、征稿内容  1.凡反映造林绿化、“四绿工程”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内容的摄影作品均可参赛。  二、参赛规则  1.参赛作品,必须是201
期刊
天津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是天津人对城市发展的通俗而生动的说法。天后宫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它和古文化街一样,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发祥地与摇篮。  元代,南粮北运一度改走海路,来自南方的船队千里迢迢驶进大沽口,进入天津的前身“海津镇”。那时候的海运风险很大,只得乞求神灵保佑。几经风险的水手们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