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题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并通过变式练习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能将数学公式运用到数学题目当中,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此,本文将简要谈谈何为习题变式,再联系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习题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习题变式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学的趣味性在于既有规律性又有延展性,但在巨大的学习压力面前,学生目光集中在最后结果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总结与分析,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学生在做过大量习题后仍不见成效的原因之一。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感受到成就感,其学习动力及热情也会有所下降。习题变式练习可通过由点到面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总结思路,从题海中解脱,重新发现数学的乐趣。
1习题变式练习的概念及应用意义
习题变式练习是通过对数学教学课本上的定理公式等基础类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对数学定理及公式不同角度的分析,便可丰富数学定理的应用情景,此外还可在保持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变换定理的条件或形式。通过习题变式练习,学生则不需重复练习同一类题目,而是通过一道题总结出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可培养学生钻研精神。
2习题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1 变化公式条件,培养学生细节观察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会牵涉到大量的数学公式,而每一条公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因此,在应用习题变式时,可从数学公式出发引入,通过变化公式条件,培养学生细节观察能力。例如:均值不等式公式,其包括以下四个:
条件变化在习题变换中较为基础的,但恰恰是最基础的最容易被学生忽略,尤其是在选择题中,最小值及最大值的计算较为常见,学生很容易忽略公式应用条件,导致解题错误,事后将错误归咎为粗心大意。而如果在教学课堂中,强化这种条件变化的练习,可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学习习惯,减少解题错误率[2]。
2.2加强公式的转化与联合,提高学生公式运用能力
同一数学公式可进行变体,从而可在不同情境中加以运用,这也是数学中常常提到的举一反三。那么在进行习题变式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移项得到一个新的公式。仍以均值不等式为例:
在公式(1)a2+b2≥2ab中,将其进行移项,则可推导出ab≤,公式(2)、(3)、(4)均可进行同样的变体[3]。通过移项变体,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其对于公式的运用能力也将得以提升[3]。再以三角函数为例“sin2α+cos2α=1”这一公式在形式上与均值不等式有一点相似,那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是否可以将“sin2α”视为“a”,将“cos2α”视为b,那么“一正、二定、三等”的条件又将如何转化?
那么,就可以设y=sin2α+cos2α,引导学生计算y的最小值,以及最小值存在的“”时的值。
期间可引导学生,如sinα与cosα在什么情况下相等?显而易见,当α=45°时,sinα=cosα。
习题变式不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公式,通过公式之间的联合,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将其应用于数学解题过程中。
2.3多加练习,强化学生对习题变式的认知
如果只从公式本身出发,进行简单的条件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变式习题运用过程当中,可加强公式与习題的融合,以习题为载体进行习题变式的练习。
结语
习题变式在高中课堂的运用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可知,部分学生深陷题海战术却无所得,反而在一次次失败中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而习题变式可通过将同一公式进行不同变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公式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辛小刚.新高考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高考,2021(16):7-8.
[2]陶骏.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知识文库,2021(10):147-148.
[3]白茂军.注重变式探究,创设高效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21(12):20-21.
[4]许树森.习题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20(30):37-38.
[5]范嗣波.应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数学课堂例题讲解效果的实践研究——以“解三角形”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09):26-28.
广西百色市第一中学 广西 百色 533000
关键词:习题变式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学的趣味性在于既有规律性又有延展性,但在巨大的学习压力面前,学生目光集中在最后结果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总结与分析,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学生在做过大量习题后仍不见成效的原因之一。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感受到成就感,其学习动力及热情也会有所下降。习题变式练习可通过由点到面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总结思路,从题海中解脱,重新发现数学的乐趣。
1习题变式练习的概念及应用意义
习题变式练习是通过对数学教学课本上的定理公式等基础类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对数学定理及公式不同角度的分析,便可丰富数学定理的应用情景,此外还可在保持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变换定理的条件或形式。通过习题变式练习,学生则不需重复练习同一类题目,而是通过一道题总结出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可培养学生钻研精神。
2习题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1 变化公式条件,培养学生细节观察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会牵涉到大量的数学公式,而每一条公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因此,在应用习题变式时,可从数学公式出发引入,通过变化公式条件,培养学生细节观察能力。例如:均值不等式公式,其包括以下四个:
条件变化在习题变换中较为基础的,但恰恰是最基础的最容易被学生忽略,尤其是在选择题中,最小值及最大值的计算较为常见,学生很容易忽略公式应用条件,导致解题错误,事后将错误归咎为粗心大意。而如果在教学课堂中,强化这种条件变化的练习,可培养学生注意细节的学习习惯,减少解题错误率[2]。
2.2加强公式的转化与联合,提高学生公式运用能力
同一数学公式可进行变体,从而可在不同情境中加以运用,这也是数学中常常提到的举一反三。那么在进行习题变式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移项得到一个新的公式。仍以均值不等式为例:
在公式(1)a2+b2≥2ab中,将其进行移项,则可推导出ab≤,公式(2)、(3)、(4)均可进行同样的变体[3]。通过移项变体,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其对于公式的运用能力也将得以提升[3]。再以三角函数为例“sin2α+cos2α=1”这一公式在形式上与均值不等式有一点相似,那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是否可以将“sin2α”视为“a”,将“cos2α”视为b,那么“一正、二定、三等”的条件又将如何转化?
那么,就可以设y=sin2α+cos2α,引导学生计算y的最小值,以及最小值存在的“”时的值。
期间可引导学生,如sinα与cosα在什么情况下相等?显而易见,当α=45°时,sinα=cosα。
习题变式不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公式,通过公式之间的联合,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将其应用于数学解题过程中。
2.3多加练习,强化学生对习题变式的认知
如果只从公式本身出发,进行简单的条件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变式习题运用过程当中,可加强公式与习題的融合,以习题为载体进行习题变式的练习。
结语
习题变式在高中课堂的运用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可知,部分学生深陷题海战术却无所得,反而在一次次失败中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而习题变式可通过将同一公式进行不同变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公式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辛小刚.新高考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高考,2021(16):7-8.
[2]陶骏.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知识文库,2021(10):147-148.
[3]白茂军.注重变式探究,创设高效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21(12):20-21.
[4]许树森.习题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20(30):37-38.
[5]范嗣波.应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数学课堂例题讲解效果的实践研究——以“解三角形”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09):26-28.
广西百色市第一中学 广西 百色 5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