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专题式教学模式来看,进行高校“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实施专题式教学,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视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依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科学设置教学专题,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建立互动机制,创新考核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
  作者简介:朱芊(1980-),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2012年校级教改课题校本部立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31-03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专题式教学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可以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进行高校“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
  专题式教学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按照教材体系的逻辑结构,对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设置重点教学专题,围绕专题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相应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一方面促使授课教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实践意义。
  1.有利于整合课程体系,带动课程改革
  “基础”课是在吸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打造和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新课程。新课程的教材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增加了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教育。而专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忠于教材又创新于教材,不拘泥教科书上的内容,有效克服了课程体系逻辑性不足、内容相对枯燥等问题,使原来理论化的理想道德教育转向更直观具体、更生动活泼的荣辱意识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在得到加强的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逻辑性、针对性。
  2.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兴趣。教材是相对稳定的,其基本立场和观点也是稳定的,但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发展,专题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授课教师持续关注国内外当下形势,钻研学术前沿问题,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提高教学实效性。按照各个专题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思想实际需要出发,增强了针对性。专题式教学有利于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理论动态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有选择性教学,灵活安排教学。
  3.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科研和教学是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采用专题式教学有助于授课教师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实施专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对各个专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系统的研究,理清专题的逻辑结构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丰富实践案例,促使教师的研究、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对专题的研究,授课教师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成果,研究能力提高,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充分展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4.有利于“三贴近”学生,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可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入校之后的实际需求。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现实问题,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有的放矢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专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视野和海量的信息,有助于其进行知识的综合分析。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过程中,专题式教学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突出重点,详略有度的优点,使学生增强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实践,从而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为视角构建课程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为视角,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构建课程的专题式教学。一方面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这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的合力作用展开专题教学的基本逻辑。
  课程的内容可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两部分。教材的绪论和第一、二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部分,主要阐述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是什么的问题;后六章为社会规范体系,说明大学生在实践中应当怎么做的问题。要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在教学中应发挥两个体系的合力作用,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的统一。实践证明,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为视角建构课程专题式专题教学的根据有三点。
  1.反映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中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看出,“基础”课作为一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必须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着眼点,在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并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要求解决大学生入校以来、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学习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学习理论、参与实践,逐步使大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2.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德才兼备、德育优先是成才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大学生尽快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成为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新一代,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解决思想的品德问题。建构专题式教学,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遭遇的现实问题为着眼点,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为大学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可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望值和需求度
  以“问题”为视角构建专题式教学体现了课程改革实效性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就是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品德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是要使肩负着历史使命的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接受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客观价值要求,积极转化自身的行动。追求实效就要满足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对课程的期望值和需求度,学以致用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
  三、实施专题式教学课程改革内容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本课程的改革内容应按照《意见》的要求,立足大学生的实际,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状,结合系统教学和专题教育,实现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
  1.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问题、专业特色等,科学设置课程的教学专题,侧重授课对象的学科需求
  “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首先要找准“问题”。在诸多问题中,一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法治素养状况与社会客观价值目标的差距问题。
  问题的解决要与课程目标达成一致,构建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结合教材体系和内容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要立足于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据此,专题内容设置如下:第一,新的起点与新的使命;第二,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第三,爱国主义与爱国实践;第四,人生真谛与人生价值;第五,道德传承与道德建设;第六,社会公德与公共秩序;第七,职业素养与婚恋道德;第八,法治观念与法律权威;第九,实体法律与程序规范。
  (1)专题一为绪论。教学重点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以此为主线,为大学生坚定理想、指明方向,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以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学生入校之后,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能否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首要问题。
  (2)专题二至四涵盖了“目标”的内容,教学重点是阐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这三个专题旨在帮助学生在认识、弘扬新时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意义上,正确把握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确立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对待爱国主义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一些困惑,帮助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从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宏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专题五至七涵盖了“道德”的内容。专题五主要讲授道德的基本理论以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与途径。专题六和七主要是学习公共生活、职业活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懂得运用法律思维认识和解决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4)专题八至九涵盖了“法律”的内容。专题八重点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要使学生结合实践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质。专题九主要学习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掌握我国具体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完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相统一的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
  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意见》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课程在实施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以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为目标,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结合新颖活泼的形式,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增强专题式教学的实效性。专题授课形式最好是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在不同的专业班级有的放矢进行。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运用得当,才能有效发挥专题式教学的优势和效果。例如讲授“新的起点和新的使命”专题时,通过优秀大学生个案实例的展示,让学生们信心倍增,树立刻苦学习,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志向;讲授“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专题时,通过班会分组讨论交流每位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明确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的重要性;讲授“社会公德与公共秩序”专题时,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的综合展示,让学生们自发理解在公共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授“职业素养与婚恋道德”专题时,针对学生专业而运用的不同职业道德实例,让学生们对职业素养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讲授“法治观念与法律权威”专题时,通过法律实例的分析,学生参与案情的讨论,得出知法守法的结论。在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各个专题的内容特点,开展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共鸣。以一个教学法为中心,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均收到较好的反馈效果。
  3.利用“天空教室”网络平台,建立专题式教学模式互动反馈机制,实现及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
  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是关心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课程在实施专题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达到目标要求。以笔者所在大学为例,依靠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基础”课课程师生互动的“天空教室”。让每位学生在90分钟的有限课堂时间之外,与授课教师及班级同学展开互动与答疑。授课教师通过公告,发布专题讨论、思考以及案例分析题,学生通过留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可以浏览到其他同学的观点。借助网络平台,部分学生表达了进入高校以来学习、生活上的不适及疑惑。理工科学生反映,小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节奏或者不习惯未按部就班的授课风格;文史类学生反映,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相对松懈的生活方式对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以“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专题为例,授课教师针对讲授的专题知识,结合课程内容,有的放矢,强调理想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提示大学新生们构筑实现理想的桥梁,在实践中将理想变为现实。通过“天空教室”有针对性师生互动、排惑解疑,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创新考核方式,努力加强实践环节
  课程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客观要求要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授课教师及团队要完善教学过程的考核与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考核细则,通过网络平台把专题教学和学生参与程度结合起来:课堂出勤、专题讨论、师生互动、社会调查、爱心活动等多方面的环节都可以纳入过程考核的细则中,促使学生主动把对课程的参与及关注度拓展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时间。课程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改革,可以通过班会讨论、阅读传记撰写心得体会、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案例讨论等多种考查形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机会和时间,鼓励创新思维,提高专题式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万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17-21.
  [2]张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专题式教学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14.
  [3]臧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82-83.
  [4]侯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的研究[J].学习月刊,2011,(1):98.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相反,要极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进行阅读,获得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是搜集处理信息,使学生认识世界、发展学生思维的
摘要:结合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学校推行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的精品课建设,利用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平台,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何培养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而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创新性;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小学语文高年级中的阅读短文,存现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素质测试中一般以一个句子、一段文章、整篇文章等形式出现,内容十分广泛,题材各异.从各种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建设的根基,少年诚信则国家诚信.小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水平、素养水平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一生中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从文化价值、知识价值、技能价值三个方面深入的探究地域文化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凸出来的总体文化价值.并探究它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为了提高流媒体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以“面向对象技术(Java)”课程的教学为实践对象,让学生能通过问题去自己查找答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实践探索流媒体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流媒体课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郑丽伟(1979-),男,山西五台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