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首先是一种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学科,既然是语言,它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应用和学习。要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让孩子们深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
【关键词】 感情参与;情感体验;立足课堂;面向生活
从教十二年以来,我认为教学不仅是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 ,探究和感悟。尤其是语文课,更应该是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更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 兴趣,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在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更应该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朋友,把课堂教学当作与朋友间真诚的交流与对话,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
二、调动感情参与,深化情感体验
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义务告诉学生们,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爱祖国,爱祖国的语言。这是在大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在具体教学中,也要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参与。
首先,根据课文的内容不同,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视频课间,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兴趣昂然,逼真的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变苦为乐,而且有好多学生想当天文学家,去探索浩瀚而神秘的宇宙呢?其次,以情激情,就是以教师本身的感情打动学生,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神情,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师生达到一种心理相容的状态。同学们怀着这样的情感上课,用得不只是眼,耳,嘴,更重要的是心!三是角色互换,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去感受事物,体验生活。只有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时,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活力。学生们也只有真的动了情,入了境,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才能充分地迸发出来。
三、立足课堂,面向生活——让语文回家
语文首先是一种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学科,既然是语言,它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应用和学习。如果教师只是捧着语文书让学生们学语文的话,那几成了死读书,读死书,就算学生们把书倒背如流,那也只是表面的,是肤浅的。因此,我们要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让孩子们深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主动的学习。
在识字教学方面,我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帮助孩子们把家里的东西用汉字写好标签,比如,放糖和盐的罐子上分别写上写有“白糖”和“盐”的字条,既方便区分,又让孩子们多识字。这样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线,将识字,词句的领悟,内容的理解,写作的技法,情感态度等都渗透其中,每一篇文章都引导学生全身心体会。很多文章,童话故事,都可以引导孩子们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们在自己的表演中体会,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感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我认为,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让他们对写作素材进行亲身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语文课看似简单,却奥妙无穷。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南京师大)
2 《语感论》(王尚文,上海教育)
3 《言语教学论》(李海林,上海教育)
4 《爱心育人》(斯霞,江苏教育)
5 《播种爱心》(程翔,广西教育)
6 《心与教育》爱(李镇西,四川少儿)
7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四川人民)
【关键词】 感情参与;情感体验;立足课堂;面向生活
从教十二年以来,我认为教学不仅是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 ,探究和感悟。尤其是语文课,更应该是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更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 兴趣,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在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更应该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朋友,把课堂教学当作与朋友间真诚的交流与对话,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
二、调动感情参与,深化情感体验
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义务告诉学生们,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爱祖国,爱祖国的语言。这是在大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在具体教学中,也要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参与。
首先,根据课文的内容不同,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视频课间,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兴趣昂然,逼真的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变苦为乐,而且有好多学生想当天文学家,去探索浩瀚而神秘的宇宙呢?其次,以情激情,就是以教师本身的感情打动学生,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神情,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师生达到一种心理相容的状态。同学们怀着这样的情感上课,用得不只是眼,耳,嘴,更重要的是心!三是角色互换,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去感受事物,体验生活。只有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时,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活力。学生们也只有真的动了情,入了境,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才能充分地迸发出来。
三、立足课堂,面向生活——让语文回家
语文首先是一种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学科,既然是语言,它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应用和学习。如果教师只是捧着语文书让学生们学语文的话,那几成了死读书,读死书,就算学生们把书倒背如流,那也只是表面的,是肤浅的。因此,我们要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让孩子们深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主动的学习。
在识字教学方面,我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帮助孩子们把家里的东西用汉字写好标签,比如,放糖和盐的罐子上分别写上写有“白糖”和“盐”的字条,既方便区分,又让孩子们多识字。这样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线,将识字,词句的领悟,内容的理解,写作的技法,情感态度等都渗透其中,每一篇文章都引导学生全身心体会。很多文章,童话故事,都可以引导孩子们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们在自己的表演中体会,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感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我认为,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让他们对写作素材进行亲身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语文课看似简单,却奥妙无穷。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南京师大)
2 《语感论》(王尚文,上海教育)
3 《言语教学论》(李海林,上海教育)
4 《爱心育人》(斯霞,江苏教育)
5 《播种爱心》(程翔,广西教育)
6 《心与教育》爱(李镇西,四川少儿)
7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四川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