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传统与跨文化的音乐创作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x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跨文化的音乐创作趋势下,旅美作曲家梁雷通过哲学的、 “文学观念”式的,以及美学的方法,将文人传统在音乐中呈现出来。他在创作中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抽象元素,将中国书法、绘画、文学、哲学、古琴艺术植入到音乐中。这些元素经过西方现代作曲方法的过滤,他在现代的语境下尝试重新组合和定义中国的音乐遗产,并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置入音乐,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的当代转化。
  [关键词]梁雷;跨文化创作;文人传统;现代作曲方法
  一、梁雷的主要创作趋势
  梁雷的音乐创作一开始就从中国以及亚洲文化传统中获取灵感,以它们作为创作的出发点,或者作品的实质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借鉴和学习中国文人传统,包括经典文献、文学、诗歌、古琴艺术、绘画、书法和园林建筑等,形成了以文人美学思想为主的创作风格。除此之外,他也从大乘佛学、日本古典美学受启发,我们可以从他早年的作品《园之八》(Garden Eight,1996)、《湖》(Lake,1999)以及《江户人的空想》( Some Empty Thoughts of a Person from Edo,2001)等发现这些古老哲学以及美学的影响。他在音乐材料的选择上非常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古琴音乐、京剧、昆曲、民间音乐、笙音乐、琵琶曲、唐大曲、蒙古音乐、日韩雅乐和筝曲等。他在借鉴这些亚洲音乐传统是有选择性而且谨慎的,每种音乐所体现的历史上下文背景是他认真考虑的因素。
  对于西方现代音乐潮流,他的创作早期受约翰凯奇和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的启发,之后钻研不同现代音乐派别,尤其受序列音乐和频谱音乐影响,在他的音乐中,一直可以看到由序列音乐和频谱音乐为指向性的参数思考。他跟随马利欧大卫多夫斯基(Mario Davisdovsky)学习电子音乐技术与音乐频谱技术,特别注重对音色变化的研究。另外,切尔西(Scelsi)也启发了梁雷对单音的深入探索,尤其在单音的立体感和动感方面,让他在寻找自己独特音乐语言时有了更多思考。[1]梁雷也相当熟知当代亚洲作曲家,例如周文中、武满彻、陈晓勇等人的创作观念,特别是周文中先生所提出的复兴文人传统,强调东西方之融合,这对梁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多元文化的影响和跨文化能力,让梁雷成功地将不同作曲观念与亚洲传统思想融合起来,用独特的方式模糊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界限。在他现有的作品中,跨文化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亚洲文化传统作为实质内容;2.文人传统美学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二、传统文化作为实质内容
  古老的亚洲传统文化一开始就在梁雷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在第一个创作阶段(1994-2000)他追求一种禅定的状态,试图在音乐中表现“禅学”和“道学”的思想宗旨,追求清净、淡远,顺任自然。《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两支长笛相互重叠交替,集中在呼吸,关注每个音背后的宁静。为钢琴而作的《园之八》则从中国和日本园林艺术中获得灵感,用声音构建园林,他在作品的引言中写道:“园林不是一个封闭的结构,而是一个延展的环境。中国园林是一个视觉世界也是感觉的世界。飘过的云,远处的山,古老寺庙里的钟声,四季的变化,……都是这个延展空间里面的部分。”[2]明朝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到了“借景”,梁雷将其用到对音乐的构想中,用“天”“地”“东”“南”“西”“北”作为六个乐章的标题,用声音表达空间感,创造出清静和空明的意境。听众在欣赏时,如同闲步在一个声音的花园之中。
  《园之八》的音乐语言采用单音织体线性旋律,突出中国艺术以“线”为主的创作风格。音符与休止的交替是“点线”与“留白”的结合,产生“虚虚实实”的艺术效果,开拓听觉上的空间。整首作品采用了6个音的序列DEF#FAB,没有严格按照序列音乐不可重复的规则,采取了“序列置换”的简化形式,美学上呼应了中国文人艺术简约写意的创作原则。
  《迷楼》(Milou, 1996-1999)仍然在探索一种音乐和建筑抽象的结合点,梁雷借用建筑空间的思维让音乐勾画出时间与音响。作曲家将之前实验过的素材有选择地放置在这部作品里面,引用了《京剧独白》(Peking Opera Soliloquy, 1994)中用萨克斯模仿的京剧哭腔作为引子,带出《园之六》(Garden Six,1996)萨克斯交织的单音旋律。《园之九》(Garden Nine,1996)打击乐手的叫喊声将神秘宁静的气氛打破,随后电吉他手又奏响《园之八》悠长的单音旋律,这段音乐结束时突然被急速敲打石头的声音包围。这些片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情绪,交替重叠,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作曲家将这些不同的时间流动,不同的文化感受,和不同的声音色彩的音乐材料打碎将其重新构造出声音的楼阁。
  2003年他为中音萨克斯和磁带创作了《潇湘的记忆》(Memories of Xiaoxiang,2003),创作动机是为了纪念来自湖南的作曲家莫五平。音乐材料再次引用了《京剧独白》的片断:萨克斯模仿女子“鬼哭”,这在音乐形式上借鉴了戏曲里的“哭头”作为引子。《京剧独白》讲的是一个现代“窦娥冤”的故事:“文革”时期湖南道县,一位妇女的丈夫被害死而她无处申冤。梁雷借用这个悲凄的故事引出了《潇湘》的悲剧色彩,而且很少见地直接引用了原始素材:既有采录莫五平生前留存的歌声,还有代表湖南道县古老民族的瑶歌曲调,以及充满地方色彩与人文历史的《潇湘水云》古琴曲片断。这些代表时空、地域、人物和文化背景的片断被自由地处理,作为意象并列地呈现。当作曲家拼贴这些记忆的碎片时,没有让人感觉到节拍的存在,而是在量化呼吸的长短、深浅、节奏和变化。
  三、文人传统美学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在梁雷的所有作品中,“文人艺术”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精神占有尤为重要的位置。他对中国传统书画有浓厚的兴趣,以此为灵感的作品一直在延续。例如他为室内乐队而作的《笔法》(Brush-Stroke,2004),其构思来源于自己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感悟。作品受到潘天寿和黄宾虹绘画的启发:“潘天寿先生三笔两笔,却千变万化;黄宾虹先生千笔万笔,却错落有致。”[3]梁雷希望在音乐中寻找“简与繁”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结构的安排。《笔法》中总共用了12个音,第一部分的E,D,A,F,bB,#F以及第二部分的bA,G,C,B,bE,bD。音列在横向和纵向上按照一种随机原则组合,可以看出梁雷的参数思考,但并没有严格按照序列音乐的原则即原形、倒影、逆行和倒影逆行来创作。第一部分的初始动机由双簧管引出,其旋律构成EDAF从音响上让人联想到日本民族调式,在形态上从一个大跨度的上行9度转接下行4度,然后到f2音,单簧管和长笛先后叠加地进入,将f2音延续,只是在力度上有细微的变化,从而产生微妙的音色变化。这样的动机形态让人联想到传统书法中完成一笔的基本形态:一笔画内的复合环状运动技法,起笔运笔最后收笔锋以形成环状运动。这个动机的形态也出现在5到14小节,9到10小节以及21到24小节。第一部分的音乐材料非常精简,线型的单音旋律,节拍在听觉上并不明确,每个音通过不同乐器的穿插和组合以及力度的變化,让音色织体在每个瞬间都发生细微变化,表面的“简”包含着内在的复杂。   第二部分“繁”的音乐材料明显更加丰富,节奏加快,织体变厚,每个运动中的单音和新的动机在音色上都有精细地处理,将复杂的内容处理得“错落有致”。梁雷提到过宋徽宗(1082-1135)的“瘦金体”以及怀素(约735-799)的狂草书对他发展音乐语言带来的启发。我们可以从一些例子找到音乐织体与书法的关联。
  《笔法》第89-90小节中(见谱例1),快速跳动的音阶动机在巴松管和钢琴之间互相交替,大号非精确地模仿这个动机,在缩短的音域中以滑音奏出,与巴松管平行進行,这样产生完全不同的音色织体,与书法中一笔画的两侧所展示的不同织体特点遥相呼应。另外第124小节(见谱例2)的钢琴声部,我们可以从形态上看出来大幅跳跃的动机以及带有即兴演奏方式的14连音,无论从音响上还是形态上都让人联想到怀素的狂草书,作曲家在这里找到了音乐与书法的抽象共通点。
  谱例1:梁雷《笔法》第89-90小节
  谱例2:梁雷《笔法》124小节
  其他与传统书画艺术有关的作品还有室内乐《听觉假设》(Aural Hypothesis, 2010)、《墨景》(Inkscape,为打击乐四重奏和钢琴而作,2014)以及多媒体音乐作品《听景》(Hearing Landscapes, 2015),文人艺术始终为梁雷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通过上述一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梁雷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吸收和借鉴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结构的安排以及实质的内容,还有他对标题的选择。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迷楼》源于隋炀帝(569-618)的塔楼名字,引用了自唐末诗人韩偓所著的《迷楼记》标题;《潇湘》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除了地域的指向,在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中也可以追溯出丰富的出处;《阴翳礼赞》(In Praise of Shadow, 2005)引用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同名随笔集。除此之外,梁雷作品的标题通常是简短而意味深长的词句,令人立刻产生画面的联想。例如《笔法》、《境》(Verge, 2009)、《五季》(Five Seasons,2010)以及每个段落的标题如“滴露”“水戏”“蝉音”“叶落”“鼕鼕”,这样的标题可以为演奏者提示每段音乐的意义,在传统的琴曲和琵琶曲中非常常见。另外,近期作品《记忆的弦动》(Tremors of a Memory Chord,2011)、《花开的声音》(Listening for Blossoms,2011)、《竹光》(Bamboo Lights,2013)、《幽光》(Luminous,2014)和《墨景》(Inkscape,2014)等,这些标题都包含了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歌的意蕴。这些词句所代表的主题,反过来也可以描述或激发艺术家的灵感,比如,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同样可以被“幽光”这样的题目激发灵感从而产生创作。
  结 语
  我们可以观察到,梁雷的创作是用“文学观念”的方式吸取了亚洲文化传统,他没有直接用音乐来表现亚洲文化,而是从精神的、文学的、哲学的和美学的层面,将自己对亚洲文化的认知与感悟置入音乐,成功地完成了对传统的当代转化。
  注释:
  [1]2014年9月13日,笔者对梁雷的邮件采访。
  [2]梁雷,《园之八》乐谱引言。
  [3]李西安,谢嘉幸,梁 雷.贴近自心的音乐——梁雷近作三人谈[J].人民音乐,2006(02):31.
  [收稿日期]2019-10-18
  [作者简介]高莲莲(1978— ),女,成都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师。(成都 610000)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工作的地位在逐渐提高,甚至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它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培育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教师要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心理素质工作重视起来。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大提琴演奏中实现对学生想象力以及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希望可以为促进学生学习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学生想象
期刊
[摘 要]南京晓庄学院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传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弘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利用“行知”这一得天独厚的品牌资源命名,从品质化、高品位、品行高等三品,着力打造行知合唱团,把文化品牌创建活动的基本要求与本学院的实际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再以“三品”行知合唱团促进学院内涵提升,培养人心凝聚的能力,将歌唱美和品行美推动音乐学院学风建设。  [关键词]三
期刊
[摘 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标准逐渐提升,美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先从美育概念出发,阐述美育素养的必要性和初中音乐美育教学的重要性,对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重点阐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旨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能力全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融合  审美教育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特性
期刊
[摘要]寺各庄竹马会是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镇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表演,2009年10月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因表演者的主要道具是将竹片做成坯子、外面包上绸布制成的马,故而得名“竹马会”。天津静海区、津南区等地均有“竹马”,但寺各庄竹马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别具特色,在天津竹马艺术中独树一帜。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下,已传承200余年的寺各庄竹马会现况如何?笔者赴寺各庄对这一民间艺术的地理历史背景、表
期刊
[摘 要]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声乐技能上的体现以及高职学前声乐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儿歌演唱能力应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高职学前声乐课程内容应当设立声乐基础模块(科学的歌唱发声技巧与成人艺术歌曲演唱)和儿歌演唱模块(声乐技巧在儿歌演唱中的运用)两大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科學运用。  [关键词]声乐技巧;儿歌演唱;高职学前教育  高职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具备幼
期刊
[摘 要]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将非遗项目纳为所在地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遗产地的本土性可持续发展。文化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的现象,具有独立于其环境交流感应体系,是一个民族得以保存独立性的基础。文化与其生态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文化是有生命的,是“生态”地存在的。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尤为重要。用生态学去研究文化问题,自然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
期刊
[摘 要]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之一,他所开创的标题性钢琴小品套曲体裁,既丰富了同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同时亦成为其个人的经典标志之一。本文则从舒曼与其夫人克拉拉的爱情出发,从创作背景到创作技术,全方位地剖析其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当中的经典曲目——《梦幻曲》。  [关键词]舒曼;克拉拉;《童年情景》;《梦幻曲》;钢琴小品;作曲;音乐创作  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浪
期刊
[摘 要]20世纪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音乐创作经历了“推陈出新”——将前两个世纪以大小调体系为中心的共性写作为蓝本,在调性上进行“创新”,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开始了个性突出、流派纷呈的多元化“新音乐”时代。  [关键词]西方钢琴音乐;音乐流派;创新  钢琴作为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以其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回顾钢琴音乐发展的历程,几个世纪以来经过了无数作曲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莫奈笔下《加登维格》的分析阐述,进一步探究作为姊妹学科的音乐艺术中,印象主义音乐在和声设计的“着色”作用,力求通过对油画作品和音乐作品的暗含特征的解释,探究其在技术技法上的共通。  [关键词]莫奈花园;印象主义音乐;和声层面;色彩层次;着色  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美术史与西方音乐史不约而同地在即将进入20世纪时,“印象主义”思潮应运而生;20世纪是个对于世界艺术发展而言
期刊
[摘 要]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音乐奠基人之一,留给世人的作品多达600多首,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包括协奏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6987/6771494.htm"t"http://baike.baidu.com/_blank"、交响曲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346/135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