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嘈切切错杂弹 2010年度戏剧盘点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p5c115f6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这一年的戏剧市场,可以总结出三个关键词——驻场、多元、是非。
  
  2010年,戏剧界的热闹程度几乎与世博会成正比。虽说经济不景气,然而人们对于文化艺术消费的热情却有增无减,从上海到北京,从大剧院到小剧场,一年四季,星火燎原。如果说2009年满城争看周立波是一场票房神话的话,那么2010年的戏剧市场,堪称遍地开花。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路道,各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回顾这一年的戏剧市场,可以总结出三个关键词——驻场、多元、是非。
  
  驻场:不约而同的新模式
  
  2010年元旦,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黄浦剧场修缮一新,华丽变身“上海笑天地”,成为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专属舞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的传承单位,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王汝刚团长高兴地宣布,上海滑稽界终于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固定演出场所。这种驻场演出的操作模式其实并非首创,早在好几年前,东北的“刘老根大舞台”从寂寂无名到红遍全国,如今,但凡去沈阳出差的,晚上去“刘老根大舞台”看东北二人转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夜生活娱乐活动。无独有偶,京城的“德云社”、“嘻哈包袱铺”等也都走着类似小剧场话剧的市场道路,在“小打小闹”的一番天地中做出自己的大事业。
  同样是以“逗乐”为目的的喜剧表演团体,其根本的不同在于,“笑天地”的操作者,并非私营剧团或个人,而是一个颇具知名度的国家级文艺院团。因此,相较于草根性更强的兄弟剧团,人民滑稽剧团的经营道路势必具有更大的意义。一年来,“笑天地”始终坚持每周末为观众奉上演出,并采取演出季的形式,以三个月为期,积极整合区域剧团、剧场、剧种资源,尝试邀请国内外喜剧明星上演全新节目,以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喜剧表演舞台,已先后创作演出了《上海风情——经典独脚戏荟萃》、古装滑稽戏《连升三级》、大型滑稽戏《幸福指数》、《京味儿菜——姜昆、戴志诚相声专场》等各类节目,演出场次近百,仅可容纳500余人的剧场已经接待观众超过4.5万人。对此,年底刚在“笑天地”成功举办五场个人专场的全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姜昆表示:“小剧场是我们曲艺表演的源头也是根本,近年来由于电视等媒体的冲击,演员逐渐偏离了舞台。所以,我这次特别来此举办专场,回归小剧场的表演模式,以此正本清源,更以实际行动支持上海笑天地的发展。”
  滑稽戏一直是南方观众比较喜爱的文艺样式,作为领军人物,王汝刚坦言长久以来滑稽戏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剧场,这一问题曾困惑他很多年。“其实剧场和演员就是土地和农民的关系。有了土地,我们才能耕种出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当年袁雪芬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一个越剧剧场,其实,每一个剧种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剧场。这样,你可以在这个舞台做一切你能想到的事情。”近年来,滑稽戏下社区一直颇受欢迎,为什么如今决定反过来驻扎剧场请观众进来?王汝刚引用了余秋雨描述当下戏剧演出市场趋势的话语,“以前是演员走码头,现在应该让观众来拜码头”。如今看来,这座码头办得有声有色,虽然并不大,却成就了整整几代滑稽戏人关于未来发展的梦想。
  无独有偶,同样有着“驻场”梦想的茅威涛,生动地以“百货公司”来比喻剧团与剧场的关系。“以前有了戏,需要下乡吆喝去卖。如果一旦有了属于自己的剧场,就好比百货公司,大家只需要走进来选择所需就可以了。”相比较于“笑天地”的规划,茅威涛的梦想显得更为宏大,更为整体。“未来的小百花艺术中心,将由三个剧场组成,一个是可以容纳800人左右的大剧场,可以结合旅游每天上演各类越剧;一个是还原草台演出形式的古典式小舞台,作为沙龙式表演形式,成为一种现代都市的休闲生活方式;还有一个则是封闭的黑匣子,专门上演实验性的先锋派艺术作品。”除此之外,浙江小百花的“驻场”剧院,更兼具博物馆、咖啡馆、书店、礼品店、画廊甚至饭店等多功能,以完成代表一个城市生活状态的愿景。如今,这一伟大的梦想已开始启动,坐落于西湖边的剧场已由台北101大楼设计师李祖源先生设计完成,正等待着破土动工……
  
  多元:更趋选择性的演出市场
  
  近年来演出市场不断升温,无论北京、上海还是杭州、广州,从南到北,从内陆到沿海,戏剧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吸引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因此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多选择性的开放市场,不再单一而雷同。
  拿北京来说,除首都剧场固定演出人民艺术剧院戏剧作品外,保利院线操作的剧目逐渐趋向多元,而孟京辉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专门剧场,演出其导演的各类作品。再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大小剧场几乎365天天天演出,若想租场地不提前一年以上根本办不到。在一贯坚持小剧场话剧的同时,话剧艺术中心也排出了诸如《资本论》等具有强烈现实意义与人文精神的作品,而青年导演何念的“爱情三部曲”更是风靡一时,不仅在上海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巡演江浙乃至北京时同样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
  不独戏剧界,戏曲界同样好戏连连。在今年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上海创排的两部作品——昆剧《长生殿》、京剧《成败萧何》双双获得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长生殿》一剧主演蔡正仁更一举夺得“文化表演奖”榜首。这两部原本看似高深艰涩的戏曲作品,居然出乎意料地不仅叫好而且叫座。《长生殿》不仅是昆剧代表剧目,更是上海昆剧团自一代大师俞振飞以来盛演不衰的经典保留剧目。而《成败萧何》摆脱了脸谱化的叙事套路和道德批判,以当代人的眼光反思“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人物命运走向毁灭”这一贯古通今的终极命题,提出了“成败岂能由萧何”这一全新的观点,与现代观众之间建立起沟通和默契。两部作品可以说是当代戏曲人对古老戏曲艺术如何面向未来的一次成功思考与尝试。
  曾经一度,在上海,上海大剧院几乎是欣赏各类顶级演出的唯一场所,而如今,这样的局面正在改变。尤其是东方艺术中心近年来的异军突起,使得“乘地铁到浦东看演出”已不再成为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这一年来,东方艺术中心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依托世博平台,加强与全世界各大乐团的紧密交流合作,更通过多年操作实践,逐渐拓宽到戏剧领域,连续几届“名家名剧月”的展演,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而白先勇、赖声川、林奕华、张艾嘉等港台知名艺术家也纷纷把在上海站的演出放在东艺,更大大提高了东方艺术中心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以“打造一个气势可比拟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西区的戏剧文化产业业态”为目标的静安现代戏剧谷这一年来也可谓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美国有托尼奖、英国有奥利弗奖,上海现代戏剧谷也顺势设立了“年度大赏”,这是中国第一个商业戏剧奖项,获此殊荣的戏剧人几乎涵盖了海峡两岸所有顶尖的舞台艺术家和知名导演。这一举措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了戏剧谷的知名度,更吸引了大批优秀艺术家来到静安,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孟京辉、谭盾、张军、何念、田沁鑫、林奕华、赖声川、李国修、林兆华、王伟忠、毛俊辉等悉数加盟,几乎堪称“一网打尽”。戏剧谷以强大的实力与超前的眼光逐渐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文化品牌。
  
  是非:明星总在风口浪尖
  
  2010年,戏剧界貌似繁荣的背后,却是口水不断,是非难断。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遭遇属于“圈里人害了圈里人”。一时间,“非法圈地”与“纵徒打人”两项大罪压在郭老师身上,全国一片“倒郭”之声甚至远远超过当年的“藏秘排油”虚假广告风波。郭德纲对此似乎毫不在乎,不仅将打人的徒弟誉为“智斗歹徒民族英雄”,甚至怒斥记者不如妓女,随即自然而然地遭遇了诸多媒体群起而攻之,甚至连有着“宿仇旧恨”的中央电视台也适时不点名地给出了批评,称其表现“三俗”:“他的徒弟动手打人,他自己却用骂人的方式为徒弟撑腰。在这个行业的精华与糟粕之间他留下了糟粕;在这个行业的正气与江湖气之间他选择了江湖气;在个人的私愤与公众人物的责任前,他习惯性地倒向私愤。这位公众人物如此庸俗、低俗、媚俗的表现是多么的丑陋。”顶着压力,郭老师艰难地选择了暂时关闭德云社,“学习检查”。屋漏偏逢连夜雨,接着又是两位骨干宣布退出……风波一茬接着一茬。
  好在郭老师命硬,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如今的德云社,经过一番韬光养晦,重新优化组合,戏照演曲照唱,出惯了风头的郭老师还是那么风风火火,遇见记者,还不忘笑嘻嘻地自我解嘲;“没事儿,博客什么的也都是我自己关的,省得麻烦。其实都是圈里人闹腾的,尤其是天津一帮说相声的,怨不得别人。”既然是家乡同行背后使坏,郭老师还能怨得着谁呢?不过经过一番折腾之后,郭德纲的确学乖了很多,不再那么牙尖嘴利了。
  真正有点没法收场的大概是说“海派清口”的那位周立波先生了。微博上的口水仗逐渐上升为“贱民论”,透出了这位自诩为天才的滑稽演员些许的不自信。从“达人秀”决赛出丑开始,到今天的微博论战,周立波仿佛一个斗士一般,口水仗打得越战越勇,几近疯狂,大有与全社会为敌的姿态。按照北方相声界同行的说法,波波这次有点“被迫害狂想症”。从“网上骂娘的那些非主流贱民”、“我用掉和捐掉的钱,可能比您看到的钱还多”,到谩骂方舟子是“以举报搏出位的网络刁民”,叶匡正“欲含无泪,欲宫无器”,孔庆东“复杂的五官掩饰不了朴素的智商”……一方面他与“贱民”对立高高掌控话语权,另一方面他“睚眦必报”对不满他的名人上升到人身攻击的高度,最后引起公愤。北京的青年相声演员王自健在第一时间编了段子,用周立波熟悉的形式猛批了一顿周立波,“李敖的儿子给你发个短信你就贴到网上,要是李刚的儿子给你发短信,你还指不定怎么样呢……”嬉笑怒骂之间,台下拍手称快,网络转载率一路飙升。
  面对空前的压力与指责,波波似乎并没有学习老郭的韬光养晦,依然故我:“我骂的是网络贱民,我还是用贱民来表示。为什么骂他们?在过去的世界里,没有网络,大家没有发泄的渠道。当社会给了你一个公平交流的平台,你就把它当厕所?那你就不配有话语权!就像过去没房子,你在这边打口井、那边搭阁楼,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上去了,还在楼上搭阁楼,那就不配住大房子……这是我的性格。你骂我,我就要骂你,你打我,我就要把你打趴下,我觉得名人也是人。名人也有七情六欲。名人难道就可以被骂吗?”
  但愿面对是非,周立波不要如同网民所说的那样:“他是一只被吹膨胀的青蛙,一次对骂就打回原形。”
其他文献
对于自身之美丽的观念是在比较中毁灭的,也必然要在比较中重新确立,我们终究得学会感谢上天的恩赐。    15年前《名利场》杂志关于基努·里维斯的采访中,如此品咂这位混血帅男拥有的“精致的亚洲式美丽”:“炯炯的黑眸,凸颧,金色的皮肤。”最近偶然看到韩国人拍摄、日本演员出演的《再见,总有一天》,倒是不期然又想起那篇采访对于东亚人的肤色的称赞。  若以文艺闷片与文艺俗片来分类,《再见,总有一天》不掺水地属
如果一座大城市里没有小动物的立锥之地,所谓“诗意地居住”,最终还是一个虚伪的粉饰。    我们上海的人均绿化率足可自夸一番了,比之三十年前简直有霄壤之别,“出门见绿,抬头见树”不再是梦,中心城区相隔三五公里吧,就可能与一个中心绿地不期而遇,绿树成阴,碧波荡漾,有时还会出现几只天鹅,市民们围着一池清水载歌载舞,为“和谐”二字写下一个亮丽的注脚。  世博狂欢临近结束时,有市民向媒体坦陈心愿,其中包括“
文化的商业属性本是应有之意。在太久的年代中,我们仅记住了它“专指”的“意识形态”解说,进而“文化”只能直达“大革命”的“狭义”。    自2010年11月1日起,浦江岸畔曾叫作世博文化中心的蚌壳建筑,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事情要追溯到2006年,上海世博园区内可容纳4000人的剧场设想,源于日本爱知世博会。后被市领导否决:对于永久性建筑,没想好,不建。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年多后,站立在工程“执
若干年后,朱利安·阿桑奇一定会成为某部好莱坞大片的主角。这位中等身材、一头银发、声音低沉的39岁的澳大利亚人,在2010年的年末,占据了世界几乎所有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  第一次信息世界大战正式开始了,但谁又曾想到,这场战争会是“一个人”对抗政治、经济架构下的国际强权?  阿桑奇的网站至今已经公布了有关阿富汗战争的7.6万份秘密文件、有关伊拉克战争的39.2万份文件,以及美国外交部的25万份文件,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阿桑奇用行动说,给我一台电脑,我就能晃动世界。    当美国《时代》周刊开始盘点2010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的时候,朱利安·阿桑奇毫无疑问成为最热门候选。这个用“维基解密”掀起一场“信息暴动”的澳大利亚人,用鼠标不留情面地扯下一块块遮羞布。焦头烂额的美国政府把他视为拉登式的危险人物,还有成千上万的国际民众却认为他是英雄。  在公开25万份美国外交密电后,阿
10年前,黑客帝国似乎还只是一个遥远的预言,但对无政府主义者来说却更接近每天的现实,他们在以自由塑造着一个新的赛博秩序,然后改变真实世界,就像伟大的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曾经说过的,自由是秩序的母亲而不是秩序的女儿。这场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游击战还会持续下去,计算机骇客与黑客们、政治异议者、反全球化运动者、生态主义者都在加入这场网络战争,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瘫痪某个国家的互联网或者电网,而是为了信息的自由。
政府的行为并不总是正当与合法的,因此,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公众言论自由与知情权的限制的正当性基础是需要审视的。    阿桑奇成为全球聚焦的关键,是其主持的维基解密网站披露了大量美国的国家机密。但事情戏剧性的发展,却因为瑞典以涉嫌强奸罪对阿桑奇发出通缉令,致使其在英国被捕。  透过阿桑奇事件众多表象的戏剧性元素看,这一事件折射出现代宪政与法治的尴尬与困境。因为这一事件的本质,是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与
“最后一个流氓”牛玉强的出现,让人们再次开始思考“严打”刑事政策的何去何从。    牛玉强的黑色荒诞人生,离不开一项特别的制度“严打”。这项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刑事政策自20世纪50年代确立,8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至今已有50余年的悠久历史传统。  与西方国家“重重(对严重刑事犯罪从重打击)”的“严打”政策不同,当代中国“严打”政策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典型的政治性、军事性、行政性。这种运动式执法虽然
姜文说:“如果你真想表达点什么,那就得冒点风险,还得有愿意这样的合作者(制片人),就看你幸运不幸运。”如果以此衡量,姜文是爱冒险的,而且他也是幸运的。    关于姜文,不确定的事和确定的一样多。  新片《让子弹飞》让大家觉得既看得懂又牛逼,大家好像只记得拿他上一部《太阳照常升起》的“看不懂”来作比,个个都说姜文始终在为这个词憋气。我们忘记了他在1995年时拍出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光内地票房就超过
在娱乐喧嚣至上的现实语境中,崔永元选择了《我的抗战》。    “向国军致敬!”  在北京世贸天阶近日举行的崔永元团队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同名图书首发式上,当91岁的原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第50师特务连连长尤广才被央视主持人敬一丹隆重“推出”时,有年轻人喊出了“反动口号”。早早赶来采访的台湾《中国时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王铭义笑了。  崔永元也笑了:“不用那么喊了,时代变了,我觉得应该向中国军队致敬,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