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幼儿园科学活动有效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j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幼儿园几例科学活动为例,通过活动中的孩子学与教者教的几种现象,探寻几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从低效向有效进行转化的策略。
  策略之一:巧妙牵引——凸现科学教育有效教学的兴趣点
  在中班《水的游戏》活动中,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盆水)?幼:水。师:对,水是什么颜色?幼:没有颜色。师: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这时,孩子们有的走神,有的互相打闹,有的在窃窃私语。)
  显然,这位老师误以为出示一盆水引出课题,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没有引发幼儿去观察、思考,让孩子自己动手玩一玩,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请问孩子的兴趣从何而来?它背离了幼儿的天性,远离了幼儿的兴趣。
  再看《会滚的玩具》这一活动中老师的做法:教师给孩子们看一个可乐瓶在斜坡上会滚的实验,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瓶子会滚下来?再看一个圆盘在斜坡上的情形,探索为什么圆盘没有滚落?启发孩子一起想象,怎样制作出一个好的滚动玩具变得更好看,更新奇……
  看似平淡的小实验,却在不经意中紧紧抓住幼儿探究欲望和创造性的激发,在不知不觉中涌动着兴趣的激流。当教师抛出问题时,会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触发问题的凸现,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才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策略。
  策略之二:支持探究—抓住科学教育有效教学的灵魂
  从中班活动《动物是怎样过冬》来看:教师和幼儿讨论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大家都认为乌龟是冬眠的,这时有一位幼儿站起来说:乌龟不是冬眠的,我家里饲养的两只小乌龟到现在也没有冬眠。
  幼儿提出不同看法并不奇怪,但事实上却构成了对教师的挑战:面对孩子的说法,我们该如何判断其中的“是是非非”?又如何处理这个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是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来告诉他,还是拿出《百科全书》来念一段权威解释,甚至直截了当地说这个孩子是错误的,老师也许在想,假如没有这个孩子的发言,这个活动会圆满地完成既定目标。而这一切也许都在教师的微笑中进行着……
  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环节:师:这位小朋友说乌龟不冬眠,大家同意吗?幼:(略)师:为什么?幼:(略)师:好,谁愿意明天带乌龟来,大家一起养,看他到底冬不冬眠?幼:我家有,明天我带……(幼儿个个显得很开心)活动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了。
  今天的教学计划也许就这样被破坏了,但是老师却向幼儿开拓了新的、更直接的、更有意义的探究空间。这就是一种智慧一种新的教学观体现:科学教育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学习的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
  策略之三:教法退让——拓展科学教育有效的教学空间
  从活动《会动的小纸人》来看:教师出示小纸人玩具,引导孩子观察。师拿着小纸人摇晃一下:“咦,这个小纸人会怎么样啊?”(幼:会伸缩、会摇晃。)问题讨论:“小纸人会动的部位在哪里?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出示小纸弹簧,让孩子们拆开,再折回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后再让幼儿折,师指导孩子折整齐的方法。启发:你还有什么折法让小纸条也动起来?(纸弹簧一头大一头小)。摇一摇,想一想为什么折成这样?(动摇、然后思考)鼓励幼儿创作。(幼儿自由尝试)
  看似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轻巧的动作,却道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道理。教师放弃了喋喋不休的讲解,留给幼儿去探索。如果仅从作品效果来看,幼儿自我学习制作出的小纸人,一定不那么美观。但回溯学习的过程,却是幼儿自我亲历的,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主导课堂已成为一种习惯,更成为教师一度保留的方式。猛然要改变这种方式,打破这种状态,无疑需要一种勇气。这种勇气不仅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时间、空间的退让上,还包含了对幼儿自学能力的敬畏、赞赏。退让,在这里只是形的示弱,却孕伏着师幼课堂教学更大的推进。
  策略之四:自主操作——科学教育有效教学的生命
  来看大班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每个幼儿一份实验材料:一元硬币、泡沫盘子、不同形状积木、扑克牌、塑料瓶盖、吸管、大小树叶、记号笔、记录表、干摸布等的大盆4个。幼儿探索:猜一猜硬币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幼儿猜想、讨论);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试一试用哪些材料能让硬币浮起来(幼儿自主操作、做好记录);进一步探索哪些材料能浮起更多地硬币(幼儿合作探索);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试一试还有哪些材料可以使硬币浮起来(活动结束,幼儿还在讨论着…)。
  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却蕴藏着教师智慧和展新的科学教育观,何为以孩子为主?何为自主操作?何为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在活动中得到诠释,因为这些,活动显得如此鲜活。
  策略之五:领域综合——构筑科学教育活动有效合力
  在大班《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活动中,采用这样的策略:教师引入一段声音: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录音)孩子们顿时乐了,原来是打鼾声,声声如震雷,一声接着一声。引导幼儿体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声音打交道,只是你没有感觉到而已,现在大家闭上眼,按我的要求一起做:呼——吸——呼——吸,大家试试看,谁能脱离这个声音,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大家纷纷尝试,结果搞得满脸通红。教师再带领孩子们体会欣赏自然中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四季的更迭、昼夜的交替的视频,了解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请把你对声音的感受说出来,请把你对声音的感觉画下来,请把你最喜欢的声音唱出来……体会声音的共通与综合学习带来的欢乐与喜悦。
  采用鸡尾酒的启示:科学地综合好比勾兑,它能博采众长,酒味香醇。让综合成为触类旁通的锁匙、立体感知的视窗。领域的综合不是形式的拼凑,而是各门学科的触类旁通。运用综合,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能多方位的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受,相互转译,共通呈现。幼儿一定能从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进而潜移默化地认识、理解、掌握,领域综合会构筑科学教育活动有效合力。
  【作者单位:宿迁市府苑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清人唐彪认为:“凡理不疑必不过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乃疑之难也”。我们的教学,就是由一个个“疑”组成的。细细咀嚼教学中的这一个个“疑”,亦真亦假,或隐或现,绘就了课堂百味。教学中,教师如能独具慧眼,明辨“疑”真“疑”假,既能寻得一番开门见山的通透,也能生得一点曲径通幽的灵气,添得一份柳暗花明的妙处。  虽疑者实是无疑——假疑不需化  何为“假疑”?亦即“设问之疑
幼儿园环保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界生物的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幼儿自然就会萌发保护自然及身边环境的意识,将来
一、主题与背景  教师的立身之本在于专业发展,新课改提倡以校为本的研修方式,倡导实现教师间的同伴互助。而长期以来形成的“文人相轻”的陋习,在短短几年内又很难得到根除,再加上教师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和教师之间的平行关系,各人手上都有众多的繁杂事务,要想在同一时间聚在一起,有时还真不容易。即便是有时被迫聚在了一起,若没有很好的引领,也会流于形式。这让领导们很困扰,也给老师们留下了“所谓校本研修、集体备课,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歌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的同时,还能以其反复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记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主题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通过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把本来单元式的教材体系进行有机的整合,划分为若干个主题而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主题教学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因此,主题教学模式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但主题教学模式也并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出效果必须要考虑一些因素
一、对实践性作业进行课题探究的缘起1、国内教育现状带来的深思。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让学校在孩子们眼里成为了刑场,所谓巩固知识、锻炼技能的作业既单调又枯燥,毫无乐趣,让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但是课堂教学往往是枯燥的,要让学生既能了解新知识,又能迅速的掌握并应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语言艺术,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导入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
“零缺陷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在第一次做事情的时候就要把事情做对,在质量管理中建立防错系统能够有效的预防差错产生。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什么是零缺陷质量管理,以及防错系统的相
成就动机的激发成为实现高效思想政治课堂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根据教育新政背景下的新情况,在实践中把视野聚焦于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学习效率,关注学生学习的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 “制高点”,目前发展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其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交互地传递,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