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走势预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薄弱环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笔者根据对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思考,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拟对2008年高考诗歌赏析试题的走势作一预测。
  
  一、命题展望
  
  笔者将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部分情况整理如下表:
  
  分析今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再联系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笔者推测,08年的诗歌赏析命题将会有如下发展:
  1.稳中有变,趋向多元。
  ①题型
  题型的设置上,除了北京卷、浙江卷设置填空题,上海卷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其余省市均为书面表达题。这与去年、前年(05年北京卷设置选择题;06年北京设置选择题,上海设置填空题、选择题,浙江卷设置填空题)相比,基本不变。02年以前,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中,诗歌赏析的题型,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还各占半壁江山。而事实证明,过多地采用客观题尤其是选择题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着很大的弊端,难以区分考生鉴赏能力的高下,不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②分值
  诗歌鉴赏试题所占的分值仍在6分至8分之间。
  ③体裁
  选整首诗设题,明确考查古诗阅读能力,始于1994年。13年来,诗歌鉴赏试题文本体裁的选择逐渐向多样化发展,“诗词并重,兼顾其他”。如在05年湖北卷中出现了元杂剧选段鉴赏(《汉宫秋》第三折),06年湖南卷要求对《红楼梦》诗词进行鉴赏,07年北京卷更是将《诗经》入题。这也预示着将有愈来愈多的作品类型进入高考试题,如汉魏晋五言诗、乐府诗、元曲、明杂剧等。
  ④作者
  作者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大体上凡属重要诗人都可以进入备选视野,这是诗歌鉴赏试题发展的必然趋势。如05卷中的刘颁、汪元亮、方惟深、徐凝、李德裕、戴复古,06卷中的王炎、谭敬昭、严维、韩琮、魏初、刘过、王罔运、周密、张籍、张维屏,07卷中的高启、周弼、吴激、赵善庆、陈维崧、谢枋得、吴融、李约、林景熙、徐兰、高蟾,这些作者都是大多数考生不了解或不熟悉的。尽管这些作者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但并不影响考生对其作品的内容、语言、技法的理解和鉴赏,也就是说,命题者没有从“知人论世”的难度选择和处理文本,而是以能够考查初步的理解、鉴赏能力作为选择和处理文本的标准。
  ⑤题材
  在题材的选择上,日见异彩纷呈(如05全国卷Ⅱ的思乡诗、北京卷的记梦诗、江苏卷的怀友诗、重庆卷的边塞诗、江西卷的思乡怀友诗;06全国卷Ⅰ的题画诗、北京卷的田园诗、湖北卷和安徽卷的送别诗、天津卷的边塞诗;07浙江卷、湖北卷以及江西卷的咏史诗、江苏卷的送别诗、湖南卷的思乡怀友诗,山东卷的边塞诗等),但仍将以写景诗和咏物诗为主。
  ⑥考查内容
  在考点的设计上,不脱离考纲的要求,仍围绕作品的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设置考点进行命题。
  以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为例:
  如全国卷Ⅱ王维《新晴野望》一诗分别以“明”和“出”二字,充分显示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的美景。广东卷林景熙《溪亭》诗中“独行穿落叶”一句活画出独自一个人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寂寞情景。这些试题乃是围绕了形象这一考点。
  如山东卷徐兰《出关》极写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体现出大气雄浑的语言风格。浙江卷三首同为表现兴亡之感的诗歌,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这些试题均围绕语言风格这一考点。
  又如重庆卷苏轼《海棠》诗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句巧用拟人手法,以花比人,描绘出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安徽卷陈维崧《醉落魄·咏鹰》一词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从而体现出作者猛气犹存、老当益壮,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湖北卷中两首写华清宫的诗都应用了映衬的手法。第一首以宫外的飞血阴云,分外寒冷与宫内的绿树成阴,温暖如春作比;而第二首则是拿昔日的霓裳羽衣,歌舞升平和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形成反差。这些试题围绕表达技巧这一考点。
  再如全国卷Ⅰ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一诗以“咨嗟”、“休对”、“且将”体现了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福建卷谢枋得《武夷山中》借“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感情,又借梅花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借“浮天水”、“无穷树”、“带雨云”等意象表现作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和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四川卷王安石《葛溪驿》借诗眼“乱”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这些试题则体现了思想情感这一考点。
  值得注意的是,命题的选材,近年来从单篇诗歌的赏析扩展到对两首诗歌甚至多首诗歌(07浙江卷三首诗歌的对比鉴赏)的比较阅读鉴赏。往年只有00年上海卷和03年北京春季高考卷中出现过此类题型,而近年日趋“升温”。如05年的湖南卷、辽宁卷、上海卷、浙江卷,06年的重庆卷、湖北卷、湖南卷,07年的辽宁卷、浙江卷、湖北卷、重庆卷、江西卷。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对两首甚至多首古诗进行鉴赏,或比较思想内容,或比较表达技巧,难度较单首诗歌赏析要大,对学生的鉴赏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紧扣考纲,联系教材。
  考纲对诗歌鉴赏考点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综合审美认识活动,在能力考查中属最高层次E类。
  历年来诗歌鉴赏命题均紧扣考纲,始终围绕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方面,而且与教材联系紧密,答题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在教材中均有出现。如古诗中的表达技巧,重庆卷涉及拟人,安徽卷涉及衬托。又如北京卷中考到的《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在教材《诗经》单元中已有涉及。而对湖北卷中两首关于“华清宫”的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无疑会产生帮助。再如诗词中的形象,07广东卷中“孤灯”、“落叶”等意象表清冷寂寞之情,全国卷Ⅲ借“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06湖北卷借“水”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05天津卷“大江东去水悠悠”则充满了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反观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三册一、二单元涉及的诗词篇目中,如王维《山居秋暝》、李清照《声声慢》、杜甫《登高》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诗篇。姜夔《声声慢》、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锦瑟》均援引典故。由此可以看出,考点设计与教材联系始终是命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此类命题一贯遵循的原则。
  
  二、复习策略
  
  1.用好教材,巩固课内所学,为提高鉴赏能力夯实基础。
  笔者认为在组织2008年高考诗歌赏析专题复习时,首要任务是夯实课内基础,系统复习课内诗歌作品,牢固掌握鉴赏诗歌的重点。
  ①反复吟咏,把握节奏。
  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的语言,精炼简洁、音韵和谐,值得细心品读、反复吟咏。诵读,是诗歌鉴赏的最基本环节,必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节奏。
  ②品读“诗眼”。
  “诗眼”指的是一首诗中或一首诗的某一句中最传神最富于表现力的文字。诗歌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含蓄的,很多诗词都是“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因此,品读“诗眼”,有助于把握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意象,领悟意境,体会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这类作品,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袁行霈《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意象是意境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领悟诗人的情感主旨和写作技巧。古代诗歌的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小景,也可以是山川风物,可以是古物,也可以是古人,特别要注意诗人自身的形象。抓住了意象就基本把握住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如06年江苏卷《鹧鸪天》中“满林残照见归鸦”句“残照”、“归鸦”,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也希望像乌鸦那样早早归家的情感。07年辽宁卷通过“山”中“果落”、“灯”前“虫鸣”表现悲哀孤独之情。
  ④研究诗词的表达形式及写作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到的一些诗歌表达技巧在教材中其实都是有所涉及的,笔者认为,在复习中应该帮助学生罗列并整理常见的表达技巧。整理时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方面着手。如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双关、互文等,描写手法如烘托、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相生等,而抒情手法常见的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只有具备了这些必要的诗歌鉴赏知识,并举一反三,才能做好试题。
  2.拓展课外阅读,为提高鉴赏能力增加积累。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以多种方式、多个角度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全体学生按学号轮流,每天一位,或朗诵一首诗歌,或鉴赏一首诗歌,或出示一道诗歌鉴赏试题,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增加了学生们的诗歌“储备”。
  再如在早自修要求学生朗读课本或读本中的诗歌单元,要大声地、旁若无人地读,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尝试将之背出来。
  经常性地在班内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鉴赏能力竞赛,赛前做好动员工作,学生踊跃参加。在愉快地开展语文活动的同时,学生广泛地接触课本以外的作者和作品,增强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如何把握高考试题鉴赏是个复杂的问题,以上粗浅地谈了一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在介绍一种常用的小函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控制方案基础上,对它所采用的控制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发动机采用全程多元复合调节的控制规律并要求实现多种其它控制功能是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和中国史学会联合召开新中国60年历史学术研讨会,会上许多学者作了精彩的发言,这里我们选摘了其中的七篇,缀为一体,奉献给读者。
2007年11月公布的江苏省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英语科减少一篇阅读理解,取消对话填空题,增加任务型阅读这一新题型。  本文试分析任务型阅读这一新题型的构成特点及解题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助益。    一、任务型阅读的题型特点    简单说,任务型阅读就是阅读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考生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所给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空格一共十个,每格一分,共十分。阅读材料多以
2007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出现了新课标卷考区和大纲卷考区的两种试卷共18套,高考作文题又被某些专家炒得火热,认为高考作文已出现四种题型:漫画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
TokenBus是IEEE802委员会推荐的三种总线控制方式之一,由于它具有许多冲突检测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已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Token在网上传递,是影响该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性能的主
该文介绍了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现状,并就目前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摘要: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关于句群的题目频繁出现,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结合试题和高中语文教材,探讨句群的衔接与连贯,希望对中学相关知识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句群 高考试题 衔接与连贯    句群是在语义上有逻辑联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流中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的组合,是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或者说是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表达单位。在连贯话语中,句群是相对独立的语义——句法单位,它以一定的
笔者针对200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高等数学(二)试题,结合考生考试的具体情况,对试卷进行评析,同时就今后考试可能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广大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