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本文主要从增强学习策略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组织、加工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有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又有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伴随着新课改,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新版小学语文教材,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是:语言地道,内容实用,趣味性强,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时代感强,密切联系生活,从多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尤其强调语言的功能性,把知识讲授课变为语言实践课,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语文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转变观念,结合新课改,加强对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一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改进、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策略,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一、增强学习策略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语言发展阶段、具体的语言学习任务和语言使用的环境,有针对地、灵活地、恰当地运用各类学习策略。
首先,教师应首先协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确立适合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使自己学习有方向,克服盲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
其次,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对学习者自身、学习任务的类型及其性质、特点、要求与难度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另外,教师要对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估与调节。单纯了解学习过程还不够,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摆脱以往依赖外在的反馈(如测验成绩)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记日记、小组学习、阅读不同程度的语文读物或完成标准试卷等方式对自我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可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展状况,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难点、弱点,在将来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有目标。
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组织、加工能力
首先,对知识进行组织是将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的一种重要手段。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对知识的组织,就是要使学生对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教会学生比较、类比、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联想、类比、归纳的能力,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小学语文内容较为繁杂,在每一部分教学结束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其次,许多学生解题困难主要不是缺乏知识,而是面对问题,不知该用什么知识和怎么用。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关键不在于知识怎么贮存、记忆,而是怎样去检索和提取的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为了便于应用,必须将所学知识与其应用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构成知识条件化,即在头脑中不但应贮存概念、规律、知识间联系、注意事项等陈述性知识,而且应贮存大量的以"如果......就......等形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小学语文的相关概念、规律、知识点是从大量具体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如果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同时,能够把知识存在和应用的前提条件搞清楚,在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有知识的混同,解决问题就能得心应手。所以就需要教师提醒学生,既要掌握某些知识的规律性的东西,又要注意其在不同条件的变化。
三、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一般为"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四个环节。应当着重加强了预习和作业这两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加强自我体验。
首先,要加强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是自学的前奏,学生通过对新课的预习,能提高听课效率、增强知识的同化与迁移能力。在引导学生预习时用拟定预习提纲来明确预习任务,采用编制预习题提高预习效果,利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把预习引向自学。学生普遍认为,带着问题预习有一定的指向性,效果较好,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次,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当控制作业的难度,使习题、作业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并且要求学生做作業时要思路清晰、解答准确、书写整洁、有创新性。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可采用建立学生作业档案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详细地了
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用"先扶后放"的原则,使他们建立自学的意向,养成自学习惯,强化自我体验。
另外,也要加强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知识主要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分析研究、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而获得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自学预习提纲,领会课本内容,查阅资料,然后小组讨论,教师释疑,巩固练习,对重要知识和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加深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改的改革重点,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即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反过来又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若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如果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与学、学与用相互脱节的局面,实现培养学生实际和全面运用外语的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推广,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以及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要靠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要与新课改同行,必须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材学习策略的研究。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准绳,通过不断改进、提高学习策略,激活教材内容,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学习策略课题组,《学习的策略--怎样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7
[3]程晓堂郑敏《语文学习策略》外语教学语言与出版社,2004
[4]陈莉萍《策略培训与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有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又有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伴随着新课改,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新版小学语文教材,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是:语言地道,内容实用,趣味性强,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时代感强,密切联系生活,从多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尤其强调语言的功能性,把知识讲授课变为语言实践课,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语文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转变观念,结合新课改,加强对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一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改进、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策略,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一、增强学习策略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鼓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语言发展阶段、具体的语言学习任务和语言使用的环境,有针对地、灵活地、恰当地运用各类学习策略。
首先,教师应首先协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确立适合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使自己学习有方向,克服盲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
其次,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对学习者自身、学习任务的类型及其性质、特点、要求与难度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另外,教师要对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估与调节。单纯了解学习过程还不够,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摆脱以往依赖外在的反馈(如测验成绩)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记日记、小组学习、阅读不同程度的语文读物或完成标准试卷等方式对自我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可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展状况,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难点、弱点,在将来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有目标。
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组织、加工能力
首先,对知识进行组织是将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的一种重要手段。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对知识的组织,就是要使学生对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教会学生比较、类比、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联想、类比、归纳的能力,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小学语文内容较为繁杂,在每一部分教学结束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其次,许多学生解题困难主要不是缺乏知识,而是面对问题,不知该用什么知识和怎么用。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关键不在于知识怎么贮存、记忆,而是怎样去检索和提取的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为了便于应用,必须将所学知识与其应用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构成知识条件化,即在头脑中不但应贮存概念、规律、知识间联系、注意事项等陈述性知识,而且应贮存大量的以"如果......就......等形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小学语文的相关概念、规律、知识点是从大量具体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如果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同时,能够把知识存在和应用的前提条件搞清楚,在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有知识的混同,解决问题就能得心应手。所以就需要教师提醒学生,既要掌握某些知识的规律性的东西,又要注意其在不同条件的变化。
三、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一般为"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四个环节。应当着重加强了预习和作业这两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加强自我体验。
首先,要加强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是自学的前奏,学生通过对新课的预习,能提高听课效率、增强知识的同化与迁移能力。在引导学生预习时用拟定预习提纲来明确预习任务,采用编制预习题提高预习效果,利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把预习引向自学。学生普遍认为,带着问题预习有一定的指向性,效果较好,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次,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当控制作业的难度,使习题、作业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并且要求学生做作業时要思路清晰、解答准确、书写整洁、有创新性。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可采用建立学生作业档案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详细地了
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用"先扶后放"的原则,使他们建立自学的意向,养成自学习惯,强化自我体验。
另外,也要加强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知识主要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分析研究、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而获得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首先让学生自学预习提纲,领会课本内容,查阅资料,然后小组讨论,教师释疑,巩固练习,对重要知识和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加深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改的改革重点,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即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反过来又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若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如果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与学、学与用相互脱节的局面,实现培养学生实际和全面运用外语的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推广,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以及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要靠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要与新课改同行,必须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材学习策略的研究。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准绳,通过不断改进、提高学习策略,激活教材内容,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学习策略课题组,《学习的策略--怎样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7
[3]程晓堂郑敏《语文学习策略》外语教学语言与出版社,2004
[4]陈莉萍《策略培训与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