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篇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an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则11:在道德、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不懈追求管理层次和权限的提升。
  营销是个“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悲壮历程,在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上,倒下者成了后来者的垫脚石。前进一步,意味着空间更小、压力更大,但绝无退路可退,守是守不住的。
  我认识的一个法国著名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曾对我回忆:“我25岁跑街时,发誓45岁前一定做到总监,否则这辈子白混了! 但14年前我再回头看时,发现我25岁时那些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神’,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还‘活着’了。如果我不坐上这个椅子,会有更年轻、更野心勃勃的家伙蜂拥而上的。”
  H君是我职业生涯中极少的大陆主管之一,他是高干子弟,无心营销又贪恋高薪。他不喜欢他的外籍前任,更不喜欢他留下的销售团队。作为前任遗将,我自然也无力挤进他的小圈子,只有疯狂地工作,以发泄心中的郁闷。
  结果,销售和市场总监(澳洲人)在一次突然的市场走访中,对我的业绩非常满意,对我的个人谈吐也留下了良好印象,随后自然的外调晋级,使我拥有了更多机会。
  营销,是成功加失败的经验积累,营销管理要求你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市场机遇和挑战,职业经理人梦有多大,飞得就能有多高。
  
  法则12:对行业、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产品生命明。做出客观、清醒的预判。
  行业、企业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摇篮。行业的发展趋势好,自然会带动起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个人也会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而夕阳产业,发展缓慢的企业,必将拖累你的职业生涯,使你的职业生涯移动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摩托罗拉简直就是手机的代名词,风光无限-随着技术方向把握的失误,加上国际、国内竞争者涌入,现在的情况怎样?看看它全球包括中国区换了多少CEO就知道了。
  营销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营销不能改变一切。比方“柯达”的衰落起源于“相机胶卷”市场因技术革命引起的不可逆转的衰败。做一个奄奄一息的产品或进入一个前景昏暗的行业,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煎熬。这个时候。换换环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会是个好方法。
  
  法则13:在公司、行业、社会上,积极建立人脉同络。
  建立人脉网络,就是创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空间,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和合作。外企里亦如此。
  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资产”呢?组织中不乏以兴趣、爱好、同学、老乡等关系结成的“小团体”,不妨争取成为其中一员。热情帮助别人,广结善缘,诚实、信用、正直是赢得信赖和敬佩的基础。贵人不一定要身居高位,他们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方面比你略胜一筹,也许是你的师傅、同事、同学、朋友、引荐人,他们或物质上给予帮助、或提供机会、或予以思想观念的启迪、或身教言传潜移默化。
  有了贵人提携,一来容易脱颖而出,二则缩短成功的时间,三是不慎办砸了事也能有所庇护。
  我的老友D君,出身“宝洁”公司,乐善好交。八面玲珑。他的社交网络来自“宝洁”黄埔军校的师兄师弟们、猎头、兼职做培训结识的各外企学员弟子、在某知名公司销售总经理位子上所平等交流的老板级重量级人物等。
  在外企,早期的你一定是单打独斗。随着职位的提升,建立自己的圈子和信息平台非常重要。
  
  法则14:随时有危机感。清醒认识自己目前的运势,懂得取舍。
  多大的平台做多大的事儿,营销人永远不能企图超越企业和时代。在拥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的同时,要豁达开朗,具备承受失败打击的抗压力。
  在外企,尽管本地化越来越快。但你永远不要企图改变企业文化或价值观,那样你会“死”得很惨。你所能影响的只是你势力所及的一方水土,人亡政息,你的努力随着你的消失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有人怀念你也好,有人诅咒你也罢,三五年后,随着老员工的流失,恐怕没有人记得你了。我离开U集团已近8年,每次看电视还会关注它的广告,每年的“财富”排名。我还会搜寻它的世界排位。但作为职业营销经理人,当你和企业缘尽的时候,一定要坦然。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的师兄老Q是某全球著名药企的商务总监,他衷心倾诉:“只有在发工资的那一刻(还是查银行到账)才能内心舒服一刻钟。”10年前,我一度非常艳羡我老板的黑牌汽车和涉外公寓,10年后,当我坐上有专门司机开的黑牌车,住上高档公寓,拿上平常人认为的天价工资时,内心却不胜惶恐。有句俗语,“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讲得颇有道理。
  不只是外企营销人,所有的营销人都应明白,营销只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
其他文献
总是事事亲力亲为,却总是顾此失彼,前后难以照应。这样鞠躬尽瘁的营销老总不是管理型的。只是事务型的。一个优秀的营销老总,一定要有战略高度,一定要有团队意识,一定要有授权能力。    我们最常听到营销老总说的一句话是:太累了!的确,作为一个企业营销的设计师和管理者,营销老总们的工作是烦琐而细致的。他们总是在工作、工作,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他们来去匆匆,不在会议室,就在市场上。  管理管理,无非管事
期刊
目标与路径的混淆正在阻碍中国式营销。目标与路径的关系就是结果与过程的关系。中国企业当然在做品牌,但是把品牌当结果还是把品牌当过程?强大的企业产生强大的品牌,还是强大的品牌产生强大的企业?品牌是成功的原因,还是成功的结果?160年前,宝洁是强大的品牌吗?100年前,可口可乐是强大的品牌吗?我们不要总是想着一步登天。  中国需要标杆思维还是博弈思维?标杆思维就是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博弈思维就是别人
期刊
我对目前盛行的营销比较研究不以为然,因为这种比较研究基本上是以跨国公司为标杆,然后寻找中国企业的差异。就如同比较欧洲人和中国人“谁的皮肤更白”一样缺乏意义。  其实,营销无所谓好与坏,因为营销的本质是对消费者和营销环境的适应,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跨国公司的基本生存环境是发达国家,他们的营销方法或许与欧美的营销环境是相适应的。本土企业主要生存环境是中国市场,我们应该问中国企业是否适应了中国市场,是
期刊
中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5%,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的23%,与德国接近。这说明中国产品在世界上很有竞争力。  中国哪些企业最有竞争力?我做过一个粗略统计,发现多数知名度高的品牌厂商,其出口额占销售额的比重远低于平均数,说明中国大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低于平均水平。真正在世界市场形成竞争力的是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他们在世界上形成的“产业品牌”才是中国产品畅销世界的原因,这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品牌”
期刊
前期广告宣传亏了几十万元,广告停下来之后,终端走量却是一星半点。如何从亏损转向赢利?秘诀就是回访,回访绝不只是售后服务,而是一条可以实现巨量销售的渠道。    回访如何起量    一个治疗骨病的产品,前期打广告宣传亏了40多万元,广告停下之后,终端走量一星半点,它如何从亏损转向赢利呢?  秘诀就是按照宣传时记录的顾客名单进行回访。  在大活动期间,千万不要把回访只是看做是活动的售后服务,它还是一条
期刊
中国果汁市场的现状    果汁饮料是饮料市场细分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呈爆炸式增长。如果按升级换代划分,果汁饮料可以分成5个阶梯:    1、含果汁粉类冲调,如“卡夫”冲水饮用的橙粉;2、果汁浓缩液,如“新地”的1:50浓缩液;3、浓缩还原果汁,如“汇源”的PET和纸包装果汁,可口可乐的果粒橙;4、非浓缩还原果汁,如美国的“佛罗里达nature”,强调口感好及无防腐剂和添加剂,保存条件苛刻
期刊
“奥运年”到来,卖场促销位的争夺更加激烈。如何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    什么时候谈?    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卖场,规划时间越早,现场执行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统筹安排。卖场提早同供应商联系,就能获取更好的条件,先于对手进行季节性转换,在对供应商促销资源的争夺中占得先机。  反过来讲也是一样。供应商与规模较大的卖场合作,需要提前进行各种谈判准备,而与中小规模或促销管理不规范的卖场
期刊
应收账款应是经销商内部管理最严肃的一套办法,必须严格执行,不可有一日懈怠,不然难免故态复萌。痼疾重生。    “钱如轮转”才是真赚钱    2004年年初,经销商杨老板同时接了王小记等几个知名饮料品牌在武汉地区的代理权,整体销量不断增加。到2006年,销售额已近2亿元;2007年,每月平均的销售额都在2千万元以上,预计年底销售额可达2.5亿元。  销量大了,杨老板才发现,在“货如轮转”的旺销局面下
期刊
不可否认,跟卖场做生意是需要专业水准的,大卖场复杂的规则和作业流程常让许多供应商头疼。作为卖场的专业采购,他们更愿意同专业的供应商合作,因为合作时更容易沟通,而且,和专业的供应商合作也可以让采购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专业的供应商会用很多工具来跟采购沟通,而不是仅靠一张嘴空讲。现在的科技发展,让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利用,比如Office软件的很多功能可以帮我们做大量的精细分析,只要
期刊
法则1:营销人能否进入外企,取决于他是否有进入外企的超强愿望。  中国是个高生存压力的国家,营销是种高淘汰率的职业,外企更是冷酷无情的组织。为了自己和亲人生活过得好些,你是否做好准备挑战一份充满艰辛的工作?  营销分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销售,外企有世界500强、美国500强、港台企业。不管你学历高低、相貌俊丑、户口城乡,正常拥有梦想和渴望的你,肯定曾有过一两次进入外企做销售的机缘,能否积极争取,跨过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