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身体练习为主,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体育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堂体育课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动作技能。在体育课中,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学会、巩固动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检验一堂体育课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一、练习设计应有针对性
体育課中,练习的安排根据教师所教教材的内容,有主教材前的热身导入练习、课中主教材的练习、提高主教材动作熟练的巩固性练习、主教材后的副教材练习。这些练习的设计应围绕所教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进行设计,使练习从前到后,有一个连贯的线路能接连起来,层层递进,而不是无目的地安排。以我区林定荣老师执教的“跪跳起”为例,就很好的体现了练习设计的针对性。主教材前的一个热身导入练习,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绕着垫子慢跑,当教师令下后,做抢垫子游戏,抢到的学生并在垫上做出“脚背压垫”的跪立动作,这个环节练习为下面的主教材教学做好了铺垫。在主教材教学时,林老师采用由易到难的动作分解教学,设计了“闯三关”的练习:“第一关跪跳前进、第二关跪跳上一层垫子、第三关跪跳上二层垫子”到最后完整动作练习。每一个“闯关”的练习设计解决一个技术环节,最后自然而然的把“脚背压垫、摆臂制动、提膝收腹”的跪跳起动作练会。在巩固提高阶段,林老师设计的有2人一组的练习,一人练习动作,一人观察帮助,体现了合作练习的意识,然后小组集体展示动作,评出“最佳动作技术奖”。最后的副教材,林老师设计了“绕垫子往返跑”接力比赛,通过小组收垫子比赛、绕过垫子的接力跑,既巧妙地回收了器材,又发展了学生跑的能力,体现了“课课练”的精神。因此,我们在练习的设计上,一定要结合主教材的技术要领,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
二、练习设计应有合理的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一节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合理的练习密度是完成所学动作技术的重要保证。小学体育课中,比较适宜的练习密度大约在35%左右,具体还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授课的类型(新授课或是复习课)而定。练习密度的制定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做好精心地预设,学生每个环节的练习次数几次,每次的练习时间是多少,要结合技术动作的难易、运动强度地大小而定,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把握动作技术要领。同时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尽可能给学生练习的次数,因此在备课中要考虑到如何分组练习,几人一组,练习之前教师动作的讲解示范如何站位,场地器材的布置,动作环节练习之间的队伍调动等等。课前练习次数的预设也不能一成不变,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情以及学生练习掌握地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三、练习时应注意指导纠错
当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场上的练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动作给予指导和纠错。笔者在观摩其他老师执教时,发现有个别老师对指导学生练习这个环节只是按设计的程序过过场,有的对眼皮底下学生错误的动作也没纠错,有的只注意身边学生的动作练习,对队伍两翼和离自己较远的学生练习关注不够,导致这些学生感觉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而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如果在指导纠错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有的学生可能会把错误的动作一直练下去,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受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巡视中,注重对错误动作的学生给予纠正,对个别动作不会做的学生,除了教师指导外,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已经做的很好的学生,让他们担任教师的小助手,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练习效率,也很好的体现出合作练习和分层教学的精神。同时教师视线要开阔,对边远角落学生的指导纠错更要关注。
四、练习应有即时的评价
在学生某个动作技术环节或完整动作练习中,教师应做出即时的评价,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只有动作正确,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身体练习。评价应以正面引导为主,当老师在学生练习中发现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动作正确、优美的时候,可以先停止练习,让优生上来展示动作,然后提问学生,他(她)的动作为什么这么好,好在哪里,教师继而归纳出其动作要领或口诀。在练习气氛比较沉闷地时候,教师可以用略带夸张地语气来评价优生:“哇,老师发现一个厉害的同学,他(她)的动作太漂亮了,比老师还要棒!下面请上来为我们展示!”当该生展示后,教师在用激情地语气来引导学生练习:“今天我们学的动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某某动作,接下来还有谁的动作比他更漂亮!”,这样正面带有感染力地评价,必将激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练习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表现,中低段学生,教师还可以用“五角星”、“大拇指”、“小红花”这样的贴纸给予奖励,看谁一节课中,得到的奖励最多,高段学生可以用“最佳技能奖”、“闯关小明星”的称号来命名动作练习好的学生,这些激励的评价手段,会引导学生较好地去学习、掌握动作技术。
五、结语
学生的练习是体育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练习的效果是衡量一节体育课成功是否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课前要精心预设,课中要适时调整,灵活应用,使练习的效果在课堂实践中不断优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范桂馥小学)
一、练习设计应有针对性
体育課中,练习的安排根据教师所教教材的内容,有主教材前的热身导入练习、课中主教材的练习、提高主教材动作熟练的巩固性练习、主教材后的副教材练习。这些练习的设计应围绕所教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进行设计,使练习从前到后,有一个连贯的线路能接连起来,层层递进,而不是无目的地安排。以我区林定荣老师执教的“跪跳起”为例,就很好的体现了练习设计的针对性。主教材前的一个热身导入练习,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绕着垫子慢跑,当教师令下后,做抢垫子游戏,抢到的学生并在垫上做出“脚背压垫”的跪立动作,这个环节练习为下面的主教材教学做好了铺垫。在主教材教学时,林老师采用由易到难的动作分解教学,设计了“闯三关”的练习:“第一关跪跳前进、第二关跪跳上一层垫子、第三关跪跳上二层垫子”到最后完整动作练习。每一个“闯关”的练习设计解决一个技术环节,最后自然而然的把“脚背压垫、摆臂制动、提膝收腹”的跪跳起动作练会。在巩固提高阶段,林老师设计的有2人一组的练习,一人练习动作,一人观察帮助,体现了合作练习的意识,然后小组集体展示动作,评出“最佳动作技术奖”。最后的副教材,林老师设计了“绕垫子往返跑”接力比赛,通过小组收垫子比赛、绕过垫子的接力跑,既巧妙地回收了器材,又发展了学生跑的能力,体现了“课课练”的精神。因此,我们在练习的设计上,一定要结合主教材的技术要领,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
二、练习设计应有合理的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一节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合理的练习密度是完成所学动作技术的重要保证。小学体育课中,比较适宜的练习密度大约在35%左右,具体还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授课的类型(新授课或是复习课)而定。练习密度的制定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做好精心地预设,学生每个环节的练习次数几次,每次的练习时间是多少,要结合技术动作的难易、运动强度地大小而定,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把握动作技术要领。同时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尽可能给学生练习的次数,因此在备课中要考虑到如何分组练习,几人一组,练习之前教师动作的讲解示范如何站位,场地器材的布置,动作环节练习之间的队伍调动等等。课前练习次数的预设也不能一成不变,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情以及学生练习掌握地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三、练习时应注意指导纠错
当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场上的练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动作给予指导和纠错。笔者在观摩其他老师执教时,发现有个别老师对指导学生练习这个环节只是按设计的程序过过场,有的对眼皮底下学生错误的动作也没纠错,有的只注意身边学生的动作练习,对队伍两翼和离自己较远的学生练习关注不够,导致这些学生感觉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而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如果在指导纠错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有的学生可能会把错误的动作一直练下去,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受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巡视中,注重对错误动作的学生给予纠正,对个别动作不会做的学生,除了教师指导外,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已经做的很好的学生,让他们担任教师的小助手,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练习效率,也很好的体现出合作练习和分层教学的精神。同时教师视线要开阔,对边远角落学生的指导纠错更要关注。
四、练习应有即时的评价
在学生某个动作技术环节或完整动作练习中,教师应做出即时的评价,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只有动作正确,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身体练习。评价应以正面引导为主,当老师在学生练习中发现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动作正确、优美的时候,可以先停止练习,让优生上来展示动作,然后提问学生,他(她)的动作为什么这么好,好在哪里,教师继而归纳出其动作要领或口诀。在练习气氛比较沉闷地时候,教师可以用略带夸张地语气来评价优生:“哇,老师发现一个厉害的同学,他(她)的动作太漂亮了,比老师还要棒!下面请上来为我们展示!”当该生展示后,教师在用激情地语气来引导学生练习:“今天我们学的动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某某动作,接下来还有谁的动作比他更漂亮!”,这样正面带有感染力地评价,必将激起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练习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表现,中低段学生,教师还可以用“五角星”、“大拇指”、“小红花”这样的贴纸给予奖励,看谁一节课中,得到的奖励最多,高段学生可以用“最佳技能奖”、“闯关小明星”的称号来命名动作练习好的学生,这些激励的评价手段,会引导学生较好地去学习、掌握动作技术。
五、结语
学生的练习是体育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练习的效果是衡量一节体育课成功是否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课前要精心预设,课中要适时调整,灵活应用,使练习的效果在课堂实践中不断优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范桂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