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之路的鄂尔多斯探索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建市)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民生活贫困的一个缩影,以“世界水土流失之最”闻名于世。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鄂尔多斯蒙汉各族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生态建设作为求生存、图发展、谋富裕的根本大计。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鄂尔多斯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出一曲“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
  一、不懈的努力让绿色发展成绩亮眼
  新中国成立之初,鄂尔多斯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沙进人退、十年九旱是基本规律,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每年向黄河泄入数亿吨泥沙,直接威胁着“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和黄河两岸百姓的生存及生命安全。綠色成为鄂尔多斯人民的共同渴望,改变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经过7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有机统一。这个只有207万人口的城市,201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763.2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 54 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33.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46834元和18289元,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一个山清水秀、天朗气清、人民生活富裕、“生态、健康、智慧、宜居、宜业、宜游”的鄂尔多斯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持之以恒,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据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鄂尔多斯植被覆盖率稳定在75%,其中森林总面积达35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9%,超出全国和全区的平均水平,而且绝大多数是人工林地。可利用草原面积恢复到8739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9%,牧草平均高度由过去的15厘米左右提高到35厘米左右。共建成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1346.8万亩。从2005年到2015年,鄂尔多斯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58万亩。降雨量呈逐年增多之势,沙尘暴天数由2000年的9天减少到如今的1天,2018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2天,PM2.5年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2017年,毛乌素沙地治理面积占总面积的70%,沙害基本消失。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随着植被和气候条件的改善,许多动植物重新出现在鄂尔多斯大地。库布其沙漠从过去的风沙肆虐、寸草不生、飞鸟绝迹,发展到现在有多样性生物530多种,在此经停或繁衍的鸟类达30多种。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二)路径科学,绿色发展动力显现
  鄂尔多斯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气、1031亿度电都来自鄂尔多斯。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紧跟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借助丰富的能源资源储备,下大力气推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方式转变,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促进新动能平稳接跑优势力量,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屏障中的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煤矿的机械化综采率达95%,洗选率90%以上,回采率80%以上,煤电、焦化、甲醇、乙二醇、煤制油、煤制气等产业链不断延伸,鄂尔多斯煤炭实现了从原料到材料、从资源到绿色的转身,成为了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和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在能源输送方面,着重推进煤炭运输“汽改铁”,已建成18条铁路运输专线,解决用“高级能源”运输“低级能源”问题。建成蒙西至天津南(660万千瓦)和上海庙至山东(800万千瓦)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鄂尔多斯电网已形成“一横两纵”的500千伏网架结构,打通了清洁能源“风火打捆外送”的瓶颈。在能源消费方面,狠抓节能降耗,在保障国家能源需求的同时,顺利达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自2005年开始鄂尔多斯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42.3%,并使煤炭就地转化率提升到22%。目前,鄂尔多斯已初步形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集约输送、供用结合的现代能源生产供给消费体系,建成煤电、煤化工、天然气、新能源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成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煤电基地、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和国家“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在推动新旧动能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鄂尔多斯市立足基础原材料优势,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在煤炭、电力、冶金、传统煤化工、绒纺、陶瓷等方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原材料工业换代升级。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全面兴起。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多家,正在成为鄂尔多斯绿色发展的“千斤顶”。鄂尔多斯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8年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分别达到1454万人次、441亿元。
  (三)统一共识,绿色理念内化于心
  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陕甘宁边区北大门的天然屏障,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70年来,面对茫茫沙海和渐失绿色的草原,一代代鄂尔多斯人传承着革命先辈的精神,迈着艰辛的步伐,顶着滚滚沙尘,不断探索着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造林治沙模范和先进群体。从“乌审召精神”到“穿沙精神”;从鄂尔多斯集团走进恩格贝到伊泰集团建设万亩甘草园;从宝日勒岱、徐治民、王玉珊、到乌日更达赖、王果香、殷玉珍……一个个企业倾情投入,一代代治沙人不断涌现,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鄂尔多斯人的血液中,实现了绿色思想革命的升华。
  二、不懈探索得出的宝贵经验
  70年来,鄂尔多斯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模式,开辟出一条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途径,成为中国西部践行“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   (一)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鄂尔多斯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握生态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提升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同时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提出“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体现了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有机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企业在生态治理中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有效解决“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来”,“如何可持续”等问题。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二者良性循环,建立农牧民与龙头企业多方位、多渠道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治沙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最有力的监督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二)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促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鄂尔多斯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群众进行过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从上世纪50年代“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种树、种草、基本田”,70年代“林牧为主、多种经营”,80年代“三种五小”(三种即:种树、种草、种柠条,五小即:小流域治理、小草库伦、小水利、小经济林、小农机具),90年代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全盟最大的基础建设和立盟之本”,到新世纪“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每一个时期都体现了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抉择和坚强决心,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成果,激荡着鄂尔多斯人敢叫沙漠变绿洲的豪情壮志,勇于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蹄疾步稳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扶贫攻坚多赢。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敞开怀抱欢迎国际友人来恩格贝沙区种树。1995年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从2005到2019年,在杭锦旗七星湖连续举办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成为论坛永久会址和我国机制性大型涉外论坛。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库布其防沙治沙、种树种草经验和技术在走进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200多个县市的同时,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一方面接待越来越多的国家派代表参观学习,一方面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和沙漠化严重的国家开展合作,把鄂尔多斯治理荒漠化的经验、成果、技术分享到全世界,为推进全球荒漠化生态系统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强化责任担当,严格制度和严密法治相结合
  鄂尔多斯在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各项生态制度和法律的同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形成一套支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管理、资源有偿使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生态补偿等制度。党的十八大后,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完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發展指标体系。2015年12月,鄂尔多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得部分事项立法权后,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第一部法规就是《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条例》。同时强化制度执行落实,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建立督促检查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依法追究责任。
  (四)倡导求真务实,奋斗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
  鄂尔多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艰苦奋斗精神同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既提倡苦干实干拼命干,更提倡巧干会干干成事。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就充分体现了奋斗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强大力量。既组织各方面力量艰苦拼搏,又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和“先易后难、由远及近,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等正确战术。广大群众在治沙实践中,发明了许多简单实用高效的“黑科技”,如装瓶种树法、水冲种树法、迎风沙坡造林法、甘草平移种植法、无人机飞播法等,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同时建立起生态建设大数据中心、沙漠科技中心和我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和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基地,为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走好“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之路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深入阐述了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并提出了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鄂尔多斯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突出的短板是环境。鄂尔多斯只有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才能扬帆再领航。
  (一)正确理解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虽经历过10多年的快速增长,实现了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应清醒地认识到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培育滞后、人才基础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要坚决摒弃对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依赖,增强忧患意识,更新发展观念,更加主动积极地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上来。把创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形成激发创新活力的利益分配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倡导创新文化,把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跑出创新“加速度”。
  (二)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脆弱是鄂尔多斯最大的发展瓶颈,只有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的发展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自然资源再生能力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才更广阔、后劲才更足。用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又能为生态补偿、生态治理修复等提供坚实物质保障。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是实现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   (三)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培育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能源资源是鄂尔多斯的最大优势。地下有丰富的化石能源,各类矿藏50多种,探明煤炭储量2102亿吨、天然气4.9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1/6和1/3左右;可供开发的太阳能、风能均在千万千瓦以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只有积极探索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四个基地”建设,才能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子。一是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今后10年左右,鄂尔多斯煤炭产量稳定在7亿吨左右,到2025年,煤炭产量的60%多需要“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清洁绿色能源输出将达到100%;天然气300亿立方米的80%将以清洁能源输出到京津冀、呼包等地;3000多万千瓦的火电、风电、太阳能电中的二分之一输往沿海城市。二是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鄂尔多斯市已基本形成煤制油、气、醇、烃、醚等系列现代化工产品1500多万吨的能力,2017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将14个企业园区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打造煤电、煤化工、天然气及其废弃物循环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鏈,即全市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逐步实现能源工业经济的循环绿色发展。三是国家现代能源技术集成基地。依托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普遍实现煤炭开采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积极推广先进采煤技术。率先研发示范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把鄂尔多斯建成清洁能源、煤化工、高新技术等方面先进技术集成基地。四是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全力推进煤炭绿色生产,全面加强矿区综合整治。煤矸石、煤泥、劣质原煤等就地进行最大化循环利用,集中攻坚煤化工高煤耗、高水耗、高碳排放、高浓盐水处理等技术难点,推进煤化工低碳发展乃至无碳发展。
  (四)以绿色产业为突破,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鄂尔多斯要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加快绿色产业崛起步伐。抓示范,要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为契机,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发挥比较优势,推进能源供给优质化、能源产业集群化、能源业态多元化,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供应保障能力。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去产能从总量控制向结构优化转变,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低的污染排放、最小的生态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布局,要坚持把“三区三线”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端正发展观念,保持战略定力,引导资源要素、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始终把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绿色农业要放大特色,“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拿出最大的力度、最实的举措加快生态农业谋篇布局,让绿色有机放心农产品打上鄂尔多斯标签,让绿水青山充分释放生态红利,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绿色服务业要再造动能。随着服务业日益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方向,以旅游、金融、物流等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风生水起。鄂尔多斯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以成吉思汗陵、响沙湾为龙头的旅游景区名声在外,以蒙元文化、草原文化、避暑休闲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雏形初显,以综合保税区为代表的空港物流崭露头角。必须一鼓作气、乘势发力,牢牢把握服务业提档升级这个爆发点,构建大健康、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体系,使之更具魅力更有实力,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新亮点。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功能,当代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科学技术能够支撑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
科学进步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极为关注并激烈讨论的问题之一。自1962年科学哲学家库恩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以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越来越关注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问题成
自然的自在与人类视角中的自然实际上是一种“存在①”与“存在者”的关系。从“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出发去探寻人类视角中的存在物,它们实际上是人类对于自在自然或存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女性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介入科学领域,以其独特的性别关注打开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女性主义者从不同层面对主流科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和性
艾耶尔在《哲学的主要问题》(The Central Questions of Philosophy)一书中说,“对于一个个体而言,什么性质是它为了成为那种事物所必须的……在一定程度上说答案是任意的,但至
古今中外对“文化”有多种不同的理解。行政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是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核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文化产业”是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独立的领域和概念,并且已经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