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黄粱一梦,此生确曾活过!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尽管《黄粱梦》与《枕中记》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但小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意和主旨。在《枕中记》中,作者通过揭示官场的现实,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作品通过反映封建士子对功名利禄无比热衷追求的思想,对封建社会为争夺权力而互相倾轧,以及封建官场上的丑恶嘴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而由于道家思想对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他采取的人生态度是对现实矛盾消极回避。而在《黄粱梦》中,芥川龙巧妙地构思作品的立意,通过对过去和现代人不同想法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无比热爱,因而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重点对《枕中记》与《黄粱梦》中的人生态度进行比较。
  关键词:《枕中记》;《黄粱梦》;人生态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84-03
  芥川龙创作《黄粱梦》时,正值青年时期,那时候他对人生充满了愁苦,所以他的人生态度是消极厌世的。但尽管如此,他还是积极地思索人生的价值。究竟该如何度过短暂的一生呢?在《黄粱梦》中,作者给出了答案。在小说中,也能看出作者内心挣扎和矛盾的过程,但最终,他对人生还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岂是“黄粱一梦,此生确曾活过!”和《枕中记》主题相比,两者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不能判断哪个人生观更好、更正确,但我们却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态度。
  一、芥川龙创作背景和作品介绍
  作为日本大正时期杰出的小说家,芥川龙被日本文学界称为鬼才。他于1892年在东京出生,长大后就读于东京大学,后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小说《鼻子》,受夏目漱石的推崇和赏识,成为日本文坛上冉冉升起的新秀。1927年,芥川龙刚刚35岁,但常常会产生模糊不安的症状,最后终因身体状况而自杀,结束了短短的一生。而在他有生之年里,创作的短篇小说多达148篇,芥川当之无愧地成为短篇小说巨匠,并因此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熠熠发光的文坛巨星。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芥川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非常热衷。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为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汉学基础,培养了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情愫,并极大地影响了他早、中期作品的创作。中国五代文史作品是芥川多篇作品的取材,虽然和原著相比这些作品的基本情节是类似的,但却不是简单的演绎和译介原作。芥川对中国的典籍和历史故事进行巧妙的借用,并将其赋予现代人的思想,对过去和现代人思想及认识态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尽管是取材于旧材料,类似于翻译原有的故事,但他却不是出于好奇来复述古事。他创作的依据是,从古人的生活当中,寻找贴近自己心情的事物,所以经他改编的那些古代故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正如芥川自己所总结的那样,之所以在作品中描写了太多的古昔之事,譬如说,将某一个主题捕捉到之后,会将其形诸于小说,为了能对主题进行艺术性的和最有力的表现,需要一个离奇的事件进行辅助;而离奇之事,却不能记叙日本当代发生的事情。抑或勉强为之,也会让读者产生不信任之感。所以借助于异国或者是古昔发生的事情,可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在此需求下,才从古昔中采集题材写成小说,让小说中的人物活在古昔的舞台上。鉴于此,芥川经过精心构思,借助于历史的典故和题材,所创作的作品反应的确是现代的主题,包含了作者对现实和人生的理性思考。
  芥川龙非常擅长创作那些具有完美的故事情节、精悍而短小的小说,《黄粱梦》就是这类作品的上乘之作。1917年10月,作者创作了《黄粱梦》,它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是由唐代沈既济创作的。尽管这两部作品有着相似的情节,但却表达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主题。芥川的《黄粱梦》和原作相比,更加短小,《黄粱梦》原文960余字,而《枕中记》1550余字。芥川在《黄粱梦》中将原故事的开头略去,简略叙述了卢生梦境及卢生与吕翁的问答,同时改动了结尾处。通过改动结构、取舍原文,表现了作者当时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和《枕中记》完全不同的主题。
  二、沈既济《枕中记》的故事梗概及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沈既济的《枕中记》属于唐传奇小说,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流传,有许多的成语包括“一枕黄粱”、“邯郸一梦”和“黄粱一梦”等,都是源于此典故,用以比喻富贵荣华虚幻而短促,犹如一场春秋大梦。《枕中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卢生——一位种田的读书人进京赶考,渴望集富贵荣华于一身,途径邯郸在旅店住宿,遇到道士吕翁,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吕翁苦苦劝导一番后,却不见任何成效,于是赠予枕头使卢生入梦。在梦中卢生历经了大起大落,终得荣华富贵,并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生。一梦醒来,卢生发现店主人做的黄梁饭还没有蒸熟,卢生经此一梦,真正地如梦方醒,大彻大悟,对荣华富贵再也不感兴趣了。
  《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佼佼之作,有着简洁的叙事和严谨的结构,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整个结构的。旅舍内卢生和吕翁相遇,诉说烦闷,悄然如梦,梦醒后大彻大悟。以“方蒸黍”始,以“蒸黍未熟”终,用黄粱穿针引线,前后照应,同时吕翁点拨卢生、贯穿首尾,这样整篇文章一气呵成。小说对卢生的梦境进行了重点的描写,在梦中,卢生娶妻、科场得意、高官厚禄,而后被贬遭嫉,又开始建功立业,被陷害锒铛入狱。后又蒙冤昭雪,官复原位,晚年耄耋高寿,子孙绕膝,极尽显达。即使是在梦中,卢生也是大起大落,仕途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这样对《枕中记》的主题起到了进一步的衬托,告诫人们人生如梦,需过隐居的生活,将功名利禄舍去。这一人生态度,是故事的主人公卢生的人生理想,也是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的体现。在唐朝,非常流行科举考试,读书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走入仕途。而几乎生活在唐代的多数读书人,都是这样的人生理想。正是借助于这个梦境,作者对这种社会心理进行了讽刺,告诫人们不要对功名过于热衷,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尽管是在梦中,作者却将追忆不露痕迹地、巧妙地插入其中,遥相呼应着《枕中记》的首尾,所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相互交换故事的虚幻和真实,使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加凸显。卢生在梦中已经思索了对荣华富贵的态度,所以在梦醒之后,他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而这些对功名富贵的改变,也是水到渠成的。小说的结尾处,点名了主旨,告诫人们,富贵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如梦,根本不值得去追求那些转瞬即逝的荣华富贵。   三、芥川的《黄粱梦》的故事梗概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黄粱梦》一文,有着巧妙的布局和惊奇的构思,并没有像原典那样,对故事的开展是依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它统统地省去了原文的细节,包括卢生遇到吕翁后所倾吐的一肚子苦水和所发的一串牢骚,然后是吕翁规劝的话语,还有受枕入梦的情节等等。对于梦中的内容,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简略的讲述。而非像《枕中记》那样,细致入微地叙述了卢生在梦中大起大落和荣华富贵的生活。因为芥川创作这篇小说的宗旨,并非是着意地刻画那种生活。两部作品最大的区别是,《黄粱梦》劝诫人们让功名利禄舍弃,过一种平凡的生活。《枕中记》的主旨是通过吕翁告诫卢生放弃追求利禄功名,过一种真正隐居的生活。但在《枕中记》中,芥川笔锋一转,几乎是和原典的主旨背道而驰。卢生听了吕翁的劝诫,感到颇不耐烦。他扬起年轻而俊朗的面孔,铿锵有力地回答吕翁,正因为自己做的是梦,而梦终究会醒来,所以才要真实地生活,才能无愧于心。吕翁听后,虽然很无奈,但也找不到辩驳的理由。
  黄粱一梦醒来之后,反而激起了卢生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无比热爱。尽管浮生如梦,我们仍然需要持一种乐观的态度,重视生的过程,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认真生活。从文学的层面进行分析,《黄粱梦》和《枕中记》都堪称优秀的作品,对于各自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其主旨和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而生活在当下的时代,我们重新审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也许,芥川所改编的小说对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上,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芥川曾经对自己的作品如此评价:“我从古老的故事中取材,深刻地诠释我的思想,在我的作品中,我的主旨正是我自身一种关于人生的真正的体验,同时也是我的一种告白。”换句话讲,芥川整个创作思想和是通过他的作品去体现和诠释的,二者浑然天成。他借古喻今,巧妙地借用了历史上的故事题材,并做出现代的诠释,将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真实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去。
  卢生在《黄粱梦》中,所表现的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也是作者本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芥川自己的影子可从卢生的身上找到,卢生铿锵有力的回答,也正是卢生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所思索问题的回答。在经历过种种人生的磨难之后,芥川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他对生活充满信心而不是满怀失望。
  四、《枕中记》与《黄粱梦》在创作上的异同
  尽管《黄粱梦》是从中国的《枕中记》所取材,但二者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1.从小说的构成上分析,有着不同的叙述顺序。《枕中记》是采用文言文形式,其故事情节的展开,是依据时间顺序,并按照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顺序进行介绍。先是故事的主人公卢生出场,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向吕翁倾诉衷肠,后赠枕入梦,展开人生浮沉,最终梦醒,发出慨叹“啊,原来是一场梦啊!”
  《黄粱梦》是采用现代日语的书写方式,和《枕中记》有着完全相反的故事情节,其描写并非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在《枕中记》中,有卢生将自己的苦难经历向吕翁倾诉的情节。但在《黄粱梦》中,芥川却省略了这一部分的描写。小说的开端是卢生从梦中醒来,通过和吕翁的对话,才知道刚刚自己是做了一场梦,分析芥川创作思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文章的构成是服务于文章的内容的。两部作品的主题之所以不一样,正是因为作者所侧重描写的地方不同的原因。
  2.两部作品的侧重点不同。《枕中记》中对梦境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尤其是对卢生在梦中锦衣玉食的生活进行了着重描写。例如,描写了做官时卢生的建功立业,以及他的五个儿子都官运亨通。卢生在临死前给皇帝写信,并受到皇帝的重视等等,而在文末,作者笔锋一转,指出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而已。通过对梦中卢生仕途通达的描写,作者旨在将作品的主题突出,对现实中理想的破灭进行衬托。作为唐朝传奇小说中的叙梦小说,《枕中记》的构思表现了人生匆匆易逝的短暂,表达了梦如人生、人生如梦的思想,旨在告诫人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而在《黄粱梦》中,作者只是简单地阐述了卢生的经历和奇遇,对吕翁和卢生两人的对话做了重点的突出,其形式是吕翁提问,卢生回答。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3.相似的内容和完全不同的主题。在《枕中记》中,卢生一觉醒来,方知自己不过是做了一场春秋大梦,一场关于富贵荣华的虚幻的梦。最终他陷入了深深的感慨和思索,人生应荣辱不惊,不能患得患失,贫穷也好,富贵也罢,转头不过是过眼烟云,不可有太多的欲望。他终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于是开始谨遵其教诲。在这部作品中,宗教色彩非常浓郁,作者对荣华富贵、名利和权势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对道教的禁欲主义大力宣扬和提倡。主张人应该过隐居的生活,将世俗抛弃,不要总希望能出人头地,因为荣华富贵只不过是大梦一场。
  在《黄粱梦》中,吕翁劝诫卢生,人活着不过是一场梦。若明白了得失和生死的道理,则一切都会毫无意义。吕翁的一番教诲,并没有让卢生谦卑地表示感谢,他目光灼灼地反问吕翁:“正因为是梦,才能想好好地活下去,人生的梦终有一天会醒,在醒来之际,我们必须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黄粱梦》和《枕中记》所表达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主题,人从生到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人生苦短,正因为人人都要死,才更要好好地活下去。在这里,小说的主人公所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尽管《黄粱梦》和出典《枕中记》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意和主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人生态度。在《黄粱梦》中,芥川借卢生之口,表达了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无限热爱,他一改《枕中记》的消极避世思想,认为人生岂是黄粱一梦,此生确曾活过!活着就要无愧此生。而芥川通过苦苦探寻所找到的人生真谛,也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
  参考文献:
  〔1〕章颜.芥川龙之介的未竟之路——芥川龙之介未作长篇小说创作的原因初探[J].作家,2008(20).
  〔2〕林韶南.苦难的生活,孤独的灵魂——浅析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创作思想[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4).
  〔3〕王静.没有爱的艺术,是人心的地狱——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主题探讨[J].邯郸学院学报,2010(1).
  〔4〕郭艳萍.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J].日本研究,2007(4).
  〔7〕范文瑚.在“死”与“非人”之间的抉择——谈芥川龙之介的《罗门生》[J].日本研究,1986(2).
  〔5〕李秀卿,陈忠坤.论芥川龙之介中国题材作品群的产生[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王红梅.跨越时空的艺术碰撞——《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与《九云梦》创作之比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7〕宋煜.梦里展开的故事和人生的痛苦——析《枕中记》[J].各界文论,2007(6).
  〔8〕周美琼.进取与突围——论《枕中记》与《樱桃青衣》的“梦中人生”和“人生如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9〕王雅娟.梦如人生与人生如梦——《枕中记》与《南柯太守传》的叙事特征解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1).
  〔10〕林文.从唐传奇《枕中记》看唐代士人的意识与命运[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其他文献
摘 要:光棍节作为近些年来年轻人热衷于参与的节日,在各个方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解读,而光棍节能否成为一项传统而被继续传递呢?英国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传统的发明》一书中“被发明的传统”这一概念的提出,可启发我们辩证的看待光棍节。  关键词:光棍节;传统;被发明的传统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31-03  一提起“传统”这词,我们总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期一项伟大战略任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因此,有必要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
期刊
摘 要:情歌,作为昭乌达蒙古民歌的组成部分,在昭乌达地区广为流传,曾经流传的这些情歌,以音乐的旋律表现出对爱情的追求,用爱情的歌声唱出对封建腐朽制度的抗争。  关键词:草原情歌;喇嘛;歌词;曲谱  中图分类号:J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241-03  蒙古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在传唱至今的昭乌达蒙古族民歌中,
期刊
摘 要:由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存在问题,导致目前省内“优质师资”供需状况出现“脱节”。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上,应以增设课程征询系统、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及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为核心,创设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动态模型,以根除目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滞后性”弊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勇敢女权战士。这不可否认,但是细读小说,就会发现,虽然她抗争了,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和社会力量的强大,经过命运一次次残酷的打击后她屈从于清教传统,完成其抛物线式的人生轨迹。  关键词:海丝特;抛物线;婚姻爱情;珠儿;社会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68
期刊
摘 要:跨學科研究可以打破學科之間人為的框架和藩籬。從歷史學開跨學科研究的先河之後,各學科間的交叉研究便一發不可收拾,爾語言學和文獻校勘之間的交叉研究尚處於空白。基於此,如將語言學和文獻學這兩個本來就不宜完全分開的學科進行交叉,將方言整理和文獻校勘相結合,便可看出在推廣普通話的時代背景下保護方言的重要意義。  关键词:西北方言;文獻;校勘;敦煌文獻  中图分类号:H171;G25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李煜,南唐后主,一代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位才子,然而抛开这一切名号,李煜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喜有泪至真至淳的人。他用他的笔书写着他的真,他以他的真书写着他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使他短短42年的生命永垂不朽。翻开李煜的作品细细品味,字字真心,满纸真情。  关键词:李煜;真;不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47-
期刊
摘 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政府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的调控空前加强。抗战时期,食盐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面临日军的“盐遮断”,自贡盐场担负了抗日救亡的历史责任,政府采取了政府定价、政府主导信息、制定战时配给制度、统筹资源促生产、政府保障鼓励增产等系列调控措施。政府的调控造就自贡盐业辉煌的同时也产生了负作用。对抗战时期政府对自贡盐业经济的调控进行分析,可为今后国家面临紧急状态时对重要
期刊
摘 要:21世纪始,台湾的经济形态发生转型,走向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道路,并融合“美学”的要素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格社会。明华园戏剧团作为传统艺术产业活化的典型,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符合现代人文化消费需求的元素,并通过现代化的艺术行销手段将传统戏剧发扬光大,这为大陆戏剧行业活化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创意产业;美学经济;明华园歌仔戏  中图分类号:J892;G124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同时也开中国现代小说之先河,《财主底儿女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剖析《财主底儿女们》中《红楼梦》的影子,并同中求异揭示路翎对其继承、发展,从而赋予文本新质。  关键词:《红楼梦》;《财主底儿女们》;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70-02  大概每个作家都有一个“红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