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热的“金九”刚过,就在地产商和房产中介为“银十”摩拳擦掌之际,突然一大波房产调控政策袭来,十月围城高筑,而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业路在何方,应引起广泛深思。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热闹非凡,我们不仅看到了各景点拥堵限流,还从头到尾围观了一把楼市的“调控节”。
9月30日晚间至10月9日,短短10天时间内,北京、天津、苏州、成都、合肥、南京、深圳等22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 除了重申或是重启限购之外,最严厉的是信贷政策的从严从紧,提高首付比例和收回房贷利率优惠同时进行,抑制投资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在22个调控新政出台的城市中,既有一线、二线城市,更是兼具了东莞、中山等三、四线城市。看似一城一策,却是对楼市的密集出击,政府此次调控决心可见一斑,也直接让疯狂的投资买房情绪瞬间冷冻。
控房价地价 因地因城施策
对于虚火已久的热点楼市而言,这显然是一场从上自下、涉及范围广泛的围捕行动。
百城房价从2015年5月到2016年9月维持了近17个月的上涨态势,且在2016年7-9月涨幅加速,房价上涨城市也增加到了81个,从深圳扩展至京沪至苏宁等“四小龙”直至二线城市中的非热点城市和沪深等核心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
除了房价,地价也更是极尽疯狂。根据克尔瑞统计,至2016年8月底,单价、总价地王数量已有194幅之多,创历史新高。仅8月全国密集成交48宗单价、总价地王,其中溢价率主要集中在100%-200%的区间范围内,占比多达54%;其次为200%-500%和50-100%,占比分别为21%和15%。
因为热点城市房价地价在短期内轮番过快上涨,会导致所带来的不稳定预期,不利于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透露,9月底,中央层面曾连续召开了两次专门针对房地产的工作部署会,多个热点城市负责人汇报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方案。
于是从9月30日晚间开始,在“带头大哥”北京率先祭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后,南京、厦门、深圳、苏州等20多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因地因城施策”成为此次调控的关键词。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调控和历次调控是有所区别的。此次调控是在整体货币继续宽松的政策不动、税收政策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仅仅针对各地政府出现的由于资金现象可能导致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而形成的泡沫现象,以及因为地价上涨而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形成的不匹配泡沫问题。
针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陈晟指出,大量三四线城市面临去库存的战略任务,过热的一二线城市又需要控泡沫,还包括实体经济发展低迷,房地产市场中商业和写字楼库存依然堪忧,鉴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和调控任务的艰巨性,就铸就了因地因城施策的关键地位。
财政部副部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主任朱光耀在华盛顿接受采访时,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表示,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一些以投资为目标进行的交易,因城施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是及时和适当的,而且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事实上,纵观本轮辐射20多个城市的调控热潮,几乎每个城市的调控措施都有所不同:有的重启限购,有的侧重限贷,有的则重拳治理土地市场,地方政府责任主体的定位正在加强。
楼市调控 金融化风险是核心
针对此次房地产调控,陈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方政府或者各部委所推出的调控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因为房价过度上涨导致的地产金融化风险。如果要是把特大型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变成一种金融产品,其中必将蕴藏着一些由快进快出引起的系统风险。因为此种现象的产生,必将导致以房地产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崩塌,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此次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类似的金融风险。
10月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近期中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10月7日-9日,周小川在第34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中国信贷增长较快,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应对风险、促进增长所做的努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据彭博报道,10月12日下午,财新网援引多家银行高管报道,央行召集5家国有银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及个贷、资产负债部门总经理,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传达房地产调控的会议精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报道称,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金融机构住房金融业务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银行自律机制的指导,加强宏观审慎评估(MPA)的约束等,以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至楼市。这也就印证了此前周小川三天内在两个场合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的说法。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对2015年、2016年两年的《中国金融报告》进行梳理发现,在2015年银行业所做的压力测试中, 7个重点领域风险敞口测试结果显示,其中引起关注的重点领域中包括房地产贷款。然而在2016年中却并未出现房地产贷款的身影。显然,今年楼市的强劲发展甚至房价地价的疯涨所带来的房地产贷款,远远超出银行对于今年房地产行业的预估。
截止到2015年年末,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1042.73亿元,不良率为0.5%,部分地区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已有所上升。
在陈晟看来,贷款在此之前是非常优质的资产,风险很低,甚至低于1%。但是随着价格的虚高之后再降低,就拿降低30%来说,虽然能够经过银行的压力测试,但是如果现在一万元的产品,虚增到两万元,再跌就会存在跌掉50%的可能性。现在对于房地产来说,部分资金是从两端进入楼市,一部分是从开发商的开发端,包括基金、融资这种模式进入;另外一部分是通过消费者,从存量房,比如首付贷、抵押贷进入楼市,较之前的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会导致更大的风险。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明年3月底前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集中整治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网络借贷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非法集资;股权众筹平台不得 “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此表示,相信随着打击首付贷等政策的持续出现,市场会逐步回归平稳。
市场遇冷 楼市周期拐点到来?
国庆黄金周前后,受20多座城市的限购令密集出台的直接影响,一夜之间,楼市气氛骤然冰冻,多地房地产市场哀鸿遍野,北京、杭州、南京等热点城市新房成交量出现断崖式下滑。
就拿北京来说,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长假期间(10月1日-10月7日),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共实现成交1154套,成交面积8.76万平方米,日均成交量仅165套,相比中秋小长假的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了161套,而相比9月的日均成交量更是减少了320套。而在这1154套成交当中,商住产品所占比重高达88%,纯商品住宅7天仅签约143套。
另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10月1日-7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仅为216套,与9月同期相比大跌77%,同比去年同期下跌51.1%。10月1-7日,二手住宅网签量仅为209套,与9月同期相比大跌96.2%。
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新增交易合同签订量、新增客源量、新增房源量、新增带看量等数据全线回落,市场明显降温,与之前的恐慌气氛相比,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在陈晟看来,对于目前楼市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还可以持续十年。“目前的阶段只是针对小周期内抑制风险、土地泡沫等狂躁局面的一种调控措施,还达不到拐点的程度。对此不必担心,相信随着城镇化和城市的落差以及特色小镇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仍会存在前进动力和机遇。”陈晟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解释道。
然而对于第四季度甚至明年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大跌,基本上是保持不涨不跌的状态,同时市场相对疲软后六个月会出现市场的复苏。另外对于此类市场来说,部分热点城市不排除存在六个月房价下跌的现象,尤其是此前房价上涨过快,而均价在一万元以下的城市,房价或会继续小幅上涨。
与此同时,陈晟也表示,随着此次调控措施的出台,房地产会稳定下来,对于投资过度甚至没有产业支撑的一些城市或区域会出现回落甚至修复。“国家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一线、二线、三线甚至特色小镇全面发展的局面,然而开发商的城镇化路径和国家希望的城镇化路径背道而驰,不应该一味地扎堆到一、二线城市,这样的后果只会抑制国家新型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对此,陈晟对于城镇化的路径方向建议到,可以把获取指标和户籍人口相关联,这样就会使得一些镇或者县级市存在一定的发展机会。
未来出路 实业应与楼市齐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以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上涨的根源在于货币宽松叠加楼市发展进入小周期的高峰。
今年中国M1增速大大超过M2,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等领域。特别是“买房就能赚钱”的财富效应出现后,大量资金涌入,推动一线、二线及其周边楼市轮流发烧。从决定住房需求的人口、收入等角度看,目前支撑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居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是“金融属性” 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应有的“居住属性”。今年 5 月份,“ 权威人士” 提出“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
国庆节假日期间,住建部公布了45家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指出这些企业和机构发布虚假广告、恶意编造散布谣言,制造房源紧张气氛,采取违规预售、捂盘惜售等手段,煽动消费者购房,以抬高房价、牟取私利。这些不法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误导市场预期,社会影响恶劣。这是有关部门宣布对房地产销售机构实施“黑名单”管理以来的一次雷霆行动。
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因地因城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0月11日,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主旨演讲,针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分化态势,再次发表同样看法。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要根治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单靠限购、限贷等短期手段提高购房门槛是不够的。住房制度需要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关键是房屋应该从商品变为准公共物品,真正回归居住属性,但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
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行为,陈晟认为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导致的。第一是国家的整体货币量较大;第二是“资产荒”引起的没有投资渠道;第三是政府土地供应太少,这个是根本原因。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房价随经济平稳增长是合理的,但是在中国房地产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其作为经济增长支柱地位并未改变,土地财政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对于房价的管理必然直接影响到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所以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不确定性较大,政府也期望土地价格能随房价水张船高。个人投资者也大举涌入,导致房价飙升,大大地背离了价值,使一些中低收入者或望房兴叹,或三代人倾其所有、加上巨额房贷,才能买得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对于影响房地产稳步前进发展的这三方面原因,陈晟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第一,针对特大型城市必须要在没有新增土地的情况下,突破政策激活存量。毕竟特大型城市的需求很旺盛,必须要把低效的土地变成适合大家生活居住的空间,在政策上政府当有所作为,不能懒政和惰政,不愿意做存量土地激活的政策或改变。比如深圳,从2012年开始,进入以“存量二次开发为主”的土地利用阶段,直至近日深圳正式印发《深圳市2016年度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开启通过围填海计划来拓展城市用地的意图,也正是深圳这样在存量土地寻求改革的城市,才敢于放开户籍容纳人口。
第二,从长远来看,在承认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是重要行业的同时,不要忘记培养其他的的产业。比如基础投资、消费、包括旅游、双创、互联网等等实体经济,让多股力腕成为支撑房地产的力量。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基础上,各地还应通过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通过合理改革税费政策,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打造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点支撑的局面。
第三,像周小川提到的在整体货币量比较宽松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速度,同时在整体150万亿元的M2余额不能缩减的情况下,至少可以保证或者控制资金使其不要全部流向房地产,而是要部分流向实体经济。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热闹非凡,我们不仅看到了各景点拥堵限流,还从头到尾围观了一把楼市的“调控节”。
9月30日晚间至10月9日,短短10天时间内,北京、天津、苏州、成都、合肥、南京、深圳等22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 除了重申或是重启限购之外,最严厉的是信贷政策的从严从紧,提高首付比例和收回房贷利率优惠同时进行,抑制投资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在22个调控新政出台的城市中,既有一线、二线城市,更是兼具了东莞、中山等三、四线城市。看似一城一策,却是对楼市的密集出击,政府此次调控决心可见一斑,也直接让疯狂的投资买房情绪瞬间冷冻。
控房价地价 因地因城施策
对于虚火已久的热点楼市而言,这显然是一场从上自下、涉及范围广泛的围捕行动。
百城房价从2015年5月到2016年9月维持了近17个月的上涨态势,且在2016年7-9月涨幅加速,房价上涨城市也增加到了81个,从深圳扩展至京沪至苏宁等“四小龙”直至二线城市中的非热点城市和沪深等核心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
除了房价,地价也更是极尽疯狂。根据克尔瑞统计,至2016年8月底,单价、总价地王数量已有194幅之多,创历史新高。仅8月全国密集成交48宗单价、总价地王,其中溢价率主要集中在100%-200%的区间范围内,占比多达54%;其次为200%-500%和50-100%,占比分别为21%和15%。
因为热点城市房价地价在短期内轮番过快上涨,会导致所带来的不稳定预期,不利于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透露,9月底,中央层面曾连续召开了两次专门针对房地产的工作部署会,多个热点城市负责人汇报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方案。
于是从9月30日晚间开始,在“带头大哥”北京率先祭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后,南京、厦门、深圳、苏州等20多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因地因城施策”成为此次调控的关键词。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调控和历次调控是有所区别的。此次调控是在整体货币继续宽松的政策不动、税收政策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仅仅针对各地政府出现的由于资金现象可能导致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而形成的泡沫现象,以及因为地价上涨而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形成的不匹配泡沫问题。
针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陈晟指出,大量三四线城市面临去库存的战略任务,过热的一二线城市又需要控泡沫,还包括实体经济发展低迷,房地产市场中商业和写字楼库存依然堪忧,鉴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和调控任务的艰巨性,就铸就了因地因城施策的关键地位。
财政部副部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主任朱光耀在华盛顿接受采访时,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表示,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一些以投资为目标进行的交易,因城施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是及时和适当的,而且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事实上,纵观本轮辐射20多个城市的调控热潮,几乎每个城市的调控措施都有所不同:有的重启限购,有的侧重限贷,有的则重拳治理土地市场,地方政府责任主体的定位正在加强。
楼市调控 金融化风险是核心
针对此次房地产调控,陈晟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方政府或者各部委所推出的调控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因为房价过度上涨导致的地产金融化风险。如果要是把特大型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变成一种金融产品,其中必将蕴藏着一些由快进快出引起的系统风险。因为此种现象的产生,必将导致以房地产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崩塌,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此次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类似的金融风险。
10月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近期中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10月7日-9日,周小川在第34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中国信贷增长较快,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应对风险、促进增长所做的努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据彭博报道,10月12日下午,财新网援引多家银行高管报道,央行召集5家国有银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及个贷、资产负债部门总经理,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传达房地产调控的会议精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报道称,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金融机构住房金融业务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银行自律机制的指导,加强宏观审慎评估(MPA)的约束等,以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至楼市。这也就印证了此前周小川三天内在两个场合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的说法。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对2015年、2016年两年的《中国金融报告》进行梳理发现,在2015年银行业所做的压力测试中, 7个重点领域风险敞口测试结果显示,其中引起关注的重点领域中包括房地产贷款。然而在2016年中却并未出现房地产贷款的身影。显然,今年楼市的强劲发展甚至房价地价的疯涨所带来的房地产贷款,远远超出银行对于今年房地产行业的预估。
截止到2015年年末,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1042.73亿元,不良率为0.5%,部分地区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已有所上升。
在陈晟看来,贷款在此之前是非常优质的资产,风险很低,甚至低于1%。但是随着价格的虚高之后再降低,就拿降低30%来说,虽然能够经过银行的压力测试,但是如果现在一万元的产品,虚增到两万元,再跌就会存在跌掉50%的可能性。现在对于房地产来说,部分资金是从两端进入楼市,一部分是从开发商的开发端,包括基金、融资这种模式进入;另外一部分是通过消费者,从存量房,比如首付贷、抵押贷进入楼市,较之前的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会导致更大的风险。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明年3月底前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集中整治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网络借贷平台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非法集资;股权众筹平台不得 “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此表示,相信随着打击首付贷等政策的持续出现,市场会逐步回归平稳。
市场遇冷 楼市周期拐点到来?
国庆黄金周前后,受20多座城市的限购令密集出台的直接影响,一夜之间,楼市气氛骤然冰冻,多地房地产市场哀鸿遍野,北京、杭州、南京等热点城市新房成交量出现断崖式下滑。
就拿北京来说,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长假期间(10月1日-10月7日),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共实现成交1154套,成交面积8.76万平方米,日均成交量仅165套,相比中秋小长假的日均成交套数减少了161套,而相比9月的日均成交量更是减少了320套。而在这1154套成交当中,商住产品所占比重高达88%,纯商品住宅7天仅签约143套。
另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10月1日-7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仅为216套,与9月同期相比大跌77%,同比去年同期下跌51.1%。10月1-7日,二手住宅网签量仅为209套,与9月同期相比大跌96.2%。
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新增交易合同签订量、新增客源量、新增房源量、新增带看量等数据全线回落,市场明显降温,与之前的恐慌气氛相比,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在陈晟看来,对于目前楼市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还可以持续十年。“目前的阶段只是针对小周期内抑制风险、土地泡沫等狂躁局面的一种调控措施,还达不到拐点的程度。对此不必担心,相信随着城镇化和城市的落差以及特色小镇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仍会存在前进动力和机遇。”陈晟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解释道。
然而对于第四季度甚至明年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大跌,基本上是保持不涨不跌的状态,同时市场相对疲软后六个月会出现市场的复苏。另外对于此类市场来说,部分热点城市不排除存在六个月房价下跌的现象,尤其是此前房价上涨过快,而均价在一万元以下的城市,房价或会继续小幅上涨。
与此同时,陈晟也表示,随着此次调控措施的出台,房地产会稳定下来,对于投资过度甚至没有产业支撑的一些城市或区域会出现回落甚至修复。“国家的发展目标是要达到一线、二线、三线甚至特色小镇全面发展的局面,然而开发商的城镇化路径和国家希望的城镇化路径背道而驰,不应该一味地扎堆到一、二线城市,这样的后果只会抑制国家新型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对此,陈晟对于城镇化的路径方向建议到,可以把获取指标和户籍人口相关联,这样就会使得一些镇或者县级市存在一定的发展机会。
未来出路 实业应与楼市齐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以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上涨的根源在于货币宽松叠加楼市发展进入小周期的高峰。
今年中国M1增速大大超过M2,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等领域。特别是“买房就能赚钱”的财富效应出现后,大量资金涌入,推动一线、二线及其周边楼市轮流发烧。从决定住房需求的人口、收入等角度看,目前支撑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居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是“金融属性” 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应有的“居住属性”。今年 5 月份,“ 权威人士” 提出“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
国庆节假日期间,住建部公布了45家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指出这些企业和机构发布虚假广告、恶意编造散布谣言,制造房源紧张气氛,采取违规预售、捂盘惜售等手段,煽动消费者购房,以抬高房价、牟取私利。这些不法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误导市场预期,社会影响恶劣。这是有关部门宣布对房地产销售机构实施“黑名单”管理以来的一次雷霆行动。
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因地因城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0月11日,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主旨演讲,针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分化态势,再次发表同样看法。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要根治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单靠限购、限贷等短期手段提高购房门槛是不够的。住房制度需要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关键是房屋应该从商品变为准公共物品,真正回归居住属性,但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
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行为,陈晟认为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导致的。第一是国家的整体货币量较大;第二是“资产荒”引起的没有投资渠道;第三是政府土地供应太少,这个是根本原因。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房价随经济平稳增长是合理的,但是在中国房地产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其作为经济增长支柱地位并未改变,土地财政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对于房价的管理必然直接影响到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所以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不确定性较大,政府也期望土地价格能随房价水张船高。个人投资者也大举涌入,导致房价飙升,大大地背离了价值,使一些中低收入者或望房兴叹,或三代人倾其所有、加上巨额房贷,才能买得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对于影响房地产稳步前进发展的这三方面原因,陈晟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第一,针对特大型城市必须要在没有新增土地的情况下,突破政策激活存量。毕竟特大型城市的需求很旺盛,必须要把低效的土地变成适合大家生活居住的空间,在政策上政府当有所作为,不能懒政和惰政,不愿意做存量土地激活的政策或改变。比如深圳,从2012年开始,进入以“存量二次开发为主”的土地利用阶段,直至近日深圳正式印发《深圳市2016年度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开启通过围填海计划来拓展城市用地的意图,也正是深圳这样在存量土地寻求改革的城市,才敢于放开户籍容纳人口。
第二,从长远来看,在承认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是重要行业的同时,不要忘记培养其他的的产业。比如基础投资、消费、包括旅游、双创、互联网等等实体经济,让多股力腕成为支撑房地产的力量。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基础上,各地还应通过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通过合理改革税费政策,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打造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点支撑的局面。
第三,像周小川提到的在整体货币量比较宽松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速度,同时在整体150万亿元的M2余额不能缩减的情况下,至少可以保证或者控制资金使其不要全部流向房地产,而是要部分流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