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每节科学课上学生们都要进行实验,因为亲身实践体验比“接受式”教学好很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分“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实验前
(一)准备充足的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器材就无法开展实验教学,所以在实验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先试水实验,选择好合适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保障。
对于如何准备材料,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器材配备虽然已考虑各个方面,但对于某些实验来说器材仍然是不够的。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一切能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资源都可以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如校内的各类场馆、设施,校外的各种场所、用品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例如在教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寻找淀粉的踪迹”这一教学环节时,要提供的食材很多且最好是新鲜的,我充分利用学校的食堂资源,从食堂中获得所需的土豆、鸡肉青菜等十余种食材。又如在教授《油菜花开了》这课,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菜园中,实地观察油菜,并带回油菜花进行解剖实验,学生兴致高昂,培养了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激发研究兴趣
实验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感受,引发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实验效果就将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时,我设置“蒙眼尝生、熟苹果,生、熟青豆”的环节,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尝的学生认真辨别,看的学生跟着一块乐,后面的实验教学就顺理成章地往下进行。
(三)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们可在实验教学前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验前让学生分析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实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对于实现高效的科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如学生不经历这个过程,没有针对提出问题做出预测或假设,就开始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那么这种不经过思考之后开始的实验往往会得不到结论,或是得到错误的结论。
同时在实验前提供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材料,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时,我为学生准备很多的材料,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自主研究这些液体是否溶解于水,不同液体之间是否互相溶解。学生讨论想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有了新的发现,如:油不溶于水而溶于洗洁精,这就是生活中如何洗涤油质衣物的原理,从而促进学生探究的创造性发展。
二、实验中
(一)有序出示材料
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在确定实验内容后就把所有的材料全部一股脑发给学生,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从而降低实验效率。实验教学涉及的环节大多是分层次、逐步提出的,所以我们要分阶段、适时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每组材料的呈现有极强的先后逻辑顺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使得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促使他们进一步发现,避免学生“玩”器材,有效把控课堂教学秩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多合作、多交流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经验分享,也可以对于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这些都能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通过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例如在《造一艘小船》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设计、制作出能浮着的小船。
(三)注重对比性和规范性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绝大部分实验是对比实验,当学生进行设计、分析时应注重对比性,确保只有单一变量,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以及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即要知道对比什么,怎样对比,对比的结果与实验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哪些因果关系。
科学实验同样也要注重规范性,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到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例如在教学《温度与气温》时,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如何规范使用温度计,否则学生随意操作,使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
三、实验后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我们常常看到实验时课堂异常热热闹闹,汇报时却只有干巴巴的几条,收获无几,其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这样实验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科学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还要解决问题,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动手做”之后我们更应强调“动脑思”。因为真正的实验探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头脑里。所以实验之后的汇报及分析环节很重要,教师要加大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力度,逐步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例如学生在进行实验记录时,我常下发大的A3纸和记号笔,这样就能将每组的实验数据全部呈现在黑板上,全班一同分析,一目了然,容易得出结论。又如在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时,我借助电EXCEL,让学生先后分组将数据输入电脑,形成柱状图、折线图等,便于学生理解等。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得到成长。
一、实验前
(一)准备充足的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器材就无法开展实验教学,所以在实验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先试水实验,选择好合适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保障。
对于如何准备材料,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器材配备虽然已考虑各个方面,但对于某些实验来说器材仍然是不够的。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一切能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资源都可以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如校内的各类场馆、设施,校外的各种场所、用品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例如在教授《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寻找淀粉的踪迹”这一教学环节时,要提供的食材很多且最好是新鲜的,我充分利用学校的食堂资源,从食堂中获得所需的土豆、鸡肉青菜等十余种食材。又如在教授《油菜花开了》这课,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菜园中,实地观察油菜,并带回油菜花进行解剖实验,学生兴致高昂,培养了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激发研究兴趣
实验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感受,引发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实验效果就将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时,我设置“蒙眼尝生、熟苹果,生、熟青豆”的环节,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尝的学生认真辨别,看的学生跟着一块乐,后面的实验教学就顺理成章地往下进行。
(三)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们可在实验教学前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验前让学生分析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实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对于实现高效的科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如学生不经历这个过程,没有针对提出问题做出预测或假设,就开始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那么这种不经过思考之后开始的实验往往会得不到结论,或是得到错误的结论。
同时在实验前提供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材料,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时,我为学生准备很多的材料,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自主研究这些液体是否溶解于水,不同液体之间是否互相溶解。学生讨论想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有了新的发现,如:油不溶于水而溶于洗洁精,这就是生活中如何洗涤油质衣物的原理,从而促进学生探究的创造性发展。
二、实验中
(一)有序出示材料
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在确定实验内容后就把所有的材料全部一股脑发给学生,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从而降低实验效率。实验教学涉及的环节大多是分层次、逐步提出的,所以我们要分阶段、适时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每组材料的呈现有极强的先后逻辑顺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使得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促使他们进一步发现,避免学生“玩”器材,有效把控课堂教学秩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多合作、多交流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经验分享,也可以对于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这些都能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通过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例如在《造一艘小船》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设计、制作出能浮着的小船。
(三)注重对比性和规范性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绝大部分实验是对比实验,当学生进行设计、分析时应注重对比性,确保只有单一变量,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以及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即要知道对比什么,怎样对比,对比的结果与实验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哪些因果关系。
科学实验同样也要注重规范性,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到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例如在教学《温度与气温》时,教师要正确地指导如何规范使用温度计,否则学生随意操作,使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
三、实验后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我们常常看到实验时课堂异常热热闹闹,汇报时却只有干巴巴的几条,收获无几,其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这样实验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科学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还要解决问题,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动手做”之后我们更应强调“动脑思”。因为真正的实验探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头脑里。所以实验之后的汇报及分析环节很重要,教师要加大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力度,逐步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例如学生在进行实验记录时,我常下发大的A3纸和记号笔,这样就能将每组的实验数据全部呈现在黑板上,全班一同分析,一目了然,容易得出结论。又如在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时,我借助电EXCEL,让学生先后分组将数据输入电脑,形成柱状图、折线图等,便于学生理解等。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