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全面发展包括领域的全面,区域的全面,人口的全面等。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领导者做决策时要遵循客观实际,切不可刻舟求剑,切不可闭门造车,切不可异想天开。深入贯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党和国家要树立统筹全局的意识,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梦”。
素材金库
全面小康,砥砺前行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今俺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靠双手挣钱心里踏实!”刚刚修缮好羊圈,闲不住的陈银安又到村口给山羊割草去了。
陈银安是临颍县石桥乡成陈村人,两个女儿都已嫁人,他和老伴都患有脑梗、高血压,本人病后留下了手腿不灵便的后遗症,是村里重点帮扶的贫困户。
2017年当地政府牵头与养殖场签订种羊养殖协议,免费为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提供种羊,要强的陈银安领回了两只种羊,“光伸手等救济,俺说话底气都不足,致富要靠俺自己!”
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从此,陈银安起早贪黑,每天割草喂料,精心繁育羊群,期间走了不少弯路,病死过一些羊,还买过一些,但他从未轻言放弃,逐渐掌握了养羊技术,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2019年春节期间卖了4只羊,挣了6000余元,4月份又卖了大小7只羊,挣了4000多元。
“今年俺65岁了,还能再干20年!”他指着圈里的26只羊,“你到过年再来看看,到时候至少能到30多只,等俺的规模大了,俺也要送几只给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家致富!”说着,陈银安乐得合不拢嘴。
脱贫路上劲头足
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压奋进,持续发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2018年,河南省实现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502个贫困村退出,超额完成脱贫110万人、退出2365个贫困村的年度计划任务。2018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1元,同比增长10.4%,高于河南省农村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53个贫困县小学净入学率和51个贫困县初中净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162万人减少到53.66万人。
河南省99.93%的贫困村通村道路实现硬化,实现2018年脱贫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贫困县、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分别提前一年、一年半全面完成,实现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4G和贫困自然村通光纤。“两不愁三保障”的家庭、过上好日子的农户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团省委驻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第一书记秦倩松了一口气,连日来忙着孙庄村脱贫户“回头看”核查,冒着40℃的高温,走村入户,慰问贫困户孙联营家,看望脑瘫患儿孙俊豪,送去慰问品,并帮其联系福利院……如今像秦倩一样,千千万万个驻村第一书记奋斗在河南省各个贫困村,他们挥洒着汗水,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精兵强将齐上阵。全省选派驻村工作队1.72万个、队员5.02万人,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較多的非贫困村。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3万人,对脱贫难度大、原由县派第一书记的深度贫困村统一调整为省派、市派,第一书记中45岁以下的占72.8%、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3.4%,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469.6亿元、贷款量居全国前列,累计惠及99.2万贫困户。全省34所三级医院对口帮扶53所贫困县县级医院,2018年派驻医务人员1238人次,推广适宜技术607项,填补203项县内技术空白。2018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21万人次,基本实现“应助尽助”。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900余所,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
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河南高扬斗志,挥洒着汗水,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上下信念坚定: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作者田明,选自《河南日报·农村版》2019年8月29日)
解读
小康社会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词。“脱贫路上劲头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河南省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举措。通过签订养殖协议让村里重点帮扶的贫困户陈银安摆脱了贫困。
同时,有无数个像秦倩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奋斗在一线——河南省各个贫困村。他们挥洒着自己的汗水,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为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只有早日完成好脱贫攻坚的任务,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才能确保贫困地区及其群众同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冲锋号已经吹响
2020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我们还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GDP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五年新增就业大于5000万人……顺序展开的时间轴上,这些今年要达成的目标,进度喜人。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小康在望。本版推出特别策划,聚焦“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享奋斗者实干拼搏的荣光。
西藏拉林铁路铺架队副队长肖守信:我们这支架桥队在雪域高原奋战3年多了,预计年底就能实现拉(萨)林(芝)段全线铺架。习主席在新年贺词里提到: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我跟工友商量好,将来还要参加川藏铁路建设,为广大农牧民再铺一条扎实牢靠的致富路。 重庆两江新区创业者余尧:“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作为小微企业我们受益良多。去年我们建成了工业大数据智能优选平台,服务国内1600多家中小制造企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今年,我们要继续完善平台,提供跨境物流等一系列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湖北武汉长江大道指挥部总工程师秦建刚:作为一名坚守一线15年的建设“老兵”,我参与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工程建设。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军运会,令我倍感鼓舞和自豪。城市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建设者的工匠精神,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我将继续用汗水与智慧浇灌城市之美。
广东深圳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刘念邱:过去一年,我们在感知技术、传感系统等方面做出了突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新时代奋斗者,我们将再接再厉,用心血和汗水争取更多的突破。“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汇聚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一定能实现创新发展的弯道超车。
河北生态环境厅环境执法人员任立强:打好三大攻坚战,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作为一名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者,我们将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等重点任务,强化督查执法,让天空湛蓝、繁星闪烁的好天越来越多。
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农民裴云魁:我今年57岁,还能栽近10年树。每年带上妻子、儿女联户承包造林1万亩,10年可种10万亩。库布其沙漠正在变绿洲,治沙又治穷。
上海央企扶贫干部陈伶俐:我曾在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扶贫,亲眼见证贫困山乡一点一点发生变化。老乡能不能喝上清洁水,孩子有没有去上学,茶叶行情怎么样……即使回到了上海,我依然为村里的小事忙碌着。2020年我们将“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
陕西宝鸡广元路南社区干部权亚红:作为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者,我们把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作为头等大事,在辖区27个小区成立自治小组、物业公司,提升小区自治水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安心,开心。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2日)
解读
西藏拉林铁路铺架队副队长肖守信、重庆两江新区创业者余尧、湖北武汉长江大道指挥部总工程师秦建刚、广东深圳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刘念邱、河北生态环境厅环境执法人员任立强……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以自己独特的奋斗姿态向全面小康呐喊着,奔跑着,冲刺着。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我们必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中国民政部: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中国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在28日-29日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20年,中国民政工作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思考谋划,切实做到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谈到“推进实施2020年重点任务”时,李纪恒强调,要坚决兜住脱贫攻坚之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各级民政部门、各项民政工作都要围绕这个“重点”找差距、补短板、填漏项,组织各项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全覆盖排查,“确保兜住底,底不能破;兜准底,对象不能偏;兜好底,保障水平要适度提高,切实做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019年,中国17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继续保持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李纪恒称,2020年,中国民政部门要全面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深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继续加大各类民政政策資金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民众倾斜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动态保持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高于扶贫标准。
对特困人员、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要全面落实相关养育和保障政策,确保“应养尽养”;对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要全面落实两项补贴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要全面落实关爱服务政策,确保“应帮尽帮”。
对于已脱贫“摘帽”的村镇和个人,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要着眼长远,推动建立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李纪恒说,2020年各级民政部门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贯彻扶贫政策要托底的要求,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和民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进中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2月29日)
解读
中国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提出: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兜住脱贫攻坚之底,“底不能破”“对象不能偏”;要保持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高于扶贫标准的动态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政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养尽养”“应补尽补”“应帮尽帮”;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部门的力量,让全面小康更有“人情味儿”。
时代,在歌声中前进
最近,一批新出炉的主旋律歌曲又与听众见面:《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时代号子》《和祖国在一起》《青春跃起来》……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
“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这是《我们都是追梦人》描摹的小康路上的奋进场景;“汗也不白流,累也不白受,实干才能出成就,谁也别吹牛”,这是《时代号子》对实干兴邦最质朴的歌咏;“如果不曾长路跋涉,怎知道道路曲折?如果不是跨越江海,哪知道前途壮阔?”这是《乘风破浪再出发》对奋斗历程的回首,对“两个一百年”壮阔征程的展望。让每一首歌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力量,就能把我们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时代的大合唱。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9月6日,有删改)
解读
1.主旋律歌曲的底色是爱国。山川河流稻香,乡关家国故园,主旋律歌曲之所以被称为“主旋律”,是因为它总能发出时代的强音,击中人心的“最大公约数”。三年前,龙应台在香港大学演讲,问及大家的启蒙歌曲,听众席上,先飘来几个微弱的音符:“一条大河波浪宽……”没想到,全场很快齐唱起《我的祖国》。脱口而出的,不仅是共同的文化记忆,更是对自己国家发自心底的身份认同。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多时候,语言有其表达的边界,歌声更能交心也能暖心。呼唤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涌现出来,让它们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成为人心的润滑剂,成为情感的黏合剂。
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旋律。今天,即便虚拟现实等技术带来综合感官体验,我们依然需要歌曲这种最古老的媒介,依然需要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山河致敬、为奋斗高歌、为人民喝彩。上世纪40年代,是一曲《南泥湾》,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品格传遍大江南北;60年代,是一曲《边疆处处赛江南》,赞美了兵团屯垦戍边的累累硕果;80年代初,是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的场景,歌颂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今天,新一代音乐人笔耕不辍,继续写下《脱贫宣言》《金不换银不换》等歌曲,宣示着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书写着对绿水青山的守望。
王启民:大庆油田“新铁人”
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原油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再到建设百年油田新实践,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各个时期,王启民始终奉献在石油科研一线。
1961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王启民主动进入大庆油田工作。他既不照搬国外经验,也不照抄书本知识,而是自主研发,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20世纪70年代,经过10年试验,王启民带领团队绘制出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揭示了油田各个含水期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他主持研究并提出“分阶段多次布井开发调整”理论,让只有几十厘米厚的表外储层开发利用,打破了国内外公认的“不能开采的禁区”,实现了“变废为宝”。他主导的科技创新让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1976年实现年产5000万吨,跨入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1995年,他主持的油田高含水后期“稳油控水”项目研究,为大庆油田实现持续高产高效开发作出重要贡献。2000年以后,他创新合作方式,研制出能适应油田污水配置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使大庆油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新技术应用油田。
“石油开发靠体力,更靠脑力。不仅要采出油,更要找到规律。”王启民坚持科学思维探索实践,直面业内争议和质疑,勇于挑战油田开发极限,为“铁人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选自《新华日报》2018年12月24日,有删改)
解读
勇闯勘探禁区,挑战开发极限,创造多项世界纪录,82岁高龄的他用一生的信念与担当为“新时期铁人”作出最好的注解;从“石油之子”到“国之脊梁”,他的生日不仅与大庆油田发现之日是同一天,他的意志与智慧更是永不枯竭的“高产油田”,他就是“新时期铁人”王启民。1960年刚来大庆时,王启民在门上贴了副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而今,82岁高龄的王启民依旧情绪高昂:“谁说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大油田,我们就是要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物质方面的全面小康,还要注重精神方面的全面小康。
聚焦垃圾分类
数月来,凭借“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北上广三地成为改写中国垃圾分类史的引领城市。“垃圾分类”开始走向实至名归。
2019年7月1日,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一场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战役在上海打响,北京、广州等超大城市迅速跟进。这场战役的终极目标是突破“垃圾围城”。
(选自《检察日报》2019年8月19日,有删改)
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应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全面小康。如果环境保护的力度跟不上,那么全面小康终究“不全面”。一直以来,很多地方将垃圾分类简单等同于设置一个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前不见分类者,后不见分类处理者,唯垃圾桶最迷茫。问题不在一处,而在全流程。何为可回收物?何为不可回收物?一旦标准模糊,公众便会手足无措。社会文明的递进,总是生活习惯、社会意识、市政管理集体映射的结果。就垃圾分类回收而言,主管部门除了口头引导,更要制定清晰标准、完善服务管理制度。《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有着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天的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生产大国,但生产、消费、分解缺一不可。在今天的语境下,如何分解消化我们的生产、消费之物,或许比化解过剩产能更为棘手。都说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但难就难在将其顺利归位。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非一方力量能及。只有激发社会力量,实现多方联动,才能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成本可控、成果可见的垃圾分类模式。
幸福像花儿一样
晨
雾蒙蒙 除草忙
清脆的鸟鸣划破山谷的寂静,晨雾还未散去。周小林穿上沾满泥土的胶鞋来到花田,十几名乡亲已在地里除草。周小林弯下腰,观察前几个月刚种下的蜀葵苗。一旁除草的老支书说:“今年的蜀葵苗长得不错,明年5月,这里就有蜀葵花海啦。”
午
游客至 爱分享
从蜀葵地里回来已近正午。饭后,周小林又在露台上忙碌起来。原来周小林正在分拣从地里挖出的中国野生百合。
“野生百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百合有什么不一样?”游客问道。
“野生百合可是园艺百合的祖先。100多年前,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将这些岷江百合、泸定百合等中国原生的野生百合采集后,带到欧洲和北美洲。19世纪后期,由于百合病毒的蔓延,欧洲大多数百合濒临灭绝,通过与来自中国的野生百合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使百合这一名贵的鳞茎花卉在欧美园林中得以重放异彩。”周小林边忙活边向游客分享自己关于百合的知识。
夜
理资料 重研究
夜幕降临,周小林的工作室里,炉火正旺。周小林坐在电脑前查阅整理资料,殷洁则在火炉旁静静陪伴。
畅想未来,夫妻俩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更多时间用在考察中国高山野生花卉的路上,让“鲜花山谷”成为向世界展示美丽成都、美丽四川、美丽中国的小小窗口,让这些美丽的植株,成为这一代人留给未来的文化遗产。
(作者宋豪新,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18日,有删改)
解讀
追梦人周小林一天的生活非常充实。从“晨”到“午”,再到“夜”,她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井井有条。“鲜花山谷”一定会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点睛之笔。每个人的一小步将会是国家的一大步,将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起到推动作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全面发展包括领域的全面,区域的全面,人口的全面等。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领导者做决策时要遵循客观实际,切不可刻舟求剑,切不可闭门造车,切不可异想天开。深入贯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党和国家要树立统筹全局的意识,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梦”。
素材金库
全面小康,砥砺前行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今俺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靠双手挣钱心里踏实!”刚刚修缮好羊圈,闲不住的陈银安又到村口给山羊割草去了。
陈银安是临颍县石桥乡成陈村人,两个女儿都已嫁人,他和老伴都患有脑梗、高血压,本人病后留下了手腿不灵便的后遗症,是村里重点帮扶的贫困户。
2017年当地政府牵头与养殖场签订种羊养殖协议,免费为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提供种羊,要强的陈银安领回了两只种羊,“光伸手等救济,俺说话底气都不足,致富要靠俺自己!”
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从此,陈银安起早贪黑,每天割草喂料,精心繁育羊群,期间走了不少弯路,病死过一些羊,还买过一些,但他从未轻言放弃,逐渐掌握了养羊技术,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2019年春节期间卖了4只羊,挣了6000余元,4月份又卖了大小7只羊,挣了4000多元。
“今年俺65岁了,还能再干20年!”他指着圈里的26只羊,“你到过年再来看看,到时候至少能到30多只,等俺的规模大了,俺也要送几只给其他贫困户,一起发家致富!”说着,陈银安乐得合不拢嘴。
脱贫路上劲头足
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压奋进,持续发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2018年,河南省实现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502个贫困村退出,超额完成脱贫110万人、退出2365个贫困村的年度计划任务。2018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1元,同比增长10.4%,高于河南省农村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53个贫困县小学净入学率和51个贫困县初中净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162万人减少到53.66万人。
河南省99.93%的贫困村通村道路实现硬化,实现2018年脱贫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贫困县、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分别提前一年、一年半全面完成,实现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通4G和贫困自然村通光纤。“两不愁三保障”的家庭、过上好日子的农户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团省委驻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第一书记秦倩松了一口气,连日来忙着孙庄村脱贫户“回头看”核查,冒着40℃的高温,走村入户,慰问贫困户孙联营家,看望脑瘫患儿孙俊豪,送去慰问品,并帮其联系福利院……如今像秦倩一样,千千万万个驻村第一书记奋斗在河南省各个贫困村,他们挥洒着汗水,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精兵强将齐上阵。全省选派驻村工作队1.72万个、队员5.02万人,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較多的非贫困村。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3万人,对脱贫难度大、原由县派第一书记的深度贫困村统一调整为省派、市派,第一书记中45岁以下的占72.8%、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3.4%,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469.6亿元、贷款量居全国前列,累计惠及99.2万贫困户。全省34所三级医院对口帮扶53所贫困县县级医院,2018年派驻医务人员1238人次,推广适宜技术607项,填补203项县内技术空白。2018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21万人次,基本实现“应助尽助”。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900余所,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
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河南高扬斗志,挥洒着汗水,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上下信念坚定: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作者田明,选自《河南日报·农村版》2019年8月29日)
解读
小康社会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词。“脱贫路上劲头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河南省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举措。通过签订养殖协议让村里重点帮扶的贫困户陈银安摆脱了贫困。
同时,有无数个像秦倩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奋斗在一线——河南省各个贫困村。他们挥洒着自己的汗水,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为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只有早日完成好脱贫攻坚的任务,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才能确保贫困地区及其群众同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冲锋号已经吹响
2020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我们还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GDP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五年新增就业大于5000万人……顺序展开的时间轴上,这些今年要达成的目标,进度喜人。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小康在望。本版推出特别策划,聚焦“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享奋斗者实干拼搏的荣光。
西藏拉林铁路铺架队副队长肖守信:我们这支架桥队在雪域高原奋战3年多了,预计年底就能实现拉(萨)林(芝)段全线铺架。习主席在新年贺词里提到: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我跟工友商量好,将来还要参加川藏铁路建设,为广大农牧民再铺一条扎实牢靠的致富路。 重庆两江新区创业者余尧:“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作为小微企业我们受益良多。去年我们建成了工业大数据智能优选平台,服务国内1600多家中小制造企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今年,我们要继续完善平台,提供跨境物流等一系列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湖北武汉长江大道指挥部总工程师秦建刚:作为一名坚守一线15年的建设“老兵”,我参与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工程建设。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军运会,令我倍感鼓舞和自豪。城市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建设者的工匠精神,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我将继续用汗水与智慧浇灌城市之美。
广东深圳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刘念邱:过去一年,我们在感知技术、传感系统等方面做出了突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新时代奋斗者,我们将再接再厉,用心血和汗水争取更多的突破。“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汇聚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一定能实现创新发展的弯道超车。
河北生态环境厅环境执法人员任立强:打好三大攻坚战,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作为一名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者,我们将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等重点任务,强化督查执法,让天空湛蓝、繁星闪烁的好天越来越多。
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农民裴云魁:我今年57岁,还能栽近10年树。每年带上妻子、儿女联户承包造林1万亩,10年可种10万亩。库布其沙漠正在变绿洲,治沙又治穷。
上海央企扶贫干部陈伶俐:我曾在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扶贫,亲眼见证贫困山乡一点一点发生变化。老乡能不能喝上清洁水,孩子有没有去上学,茶叶行情怎么样……即使回到了上海,我依然为村里的小事忙碌着。2020年我们将“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
陕西宝鸡广元路南社区干部权亚红:作为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者,我们把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作为头等大事,在辖区27个小区成立自治小组、物业公司,提升小区自治水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安心,开心。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2日)
解读
西藏拉林铁路铺架队副队长肖守信、重庆两江新区创业者余尧、湖北武汉长江大道指挥部总工程师秦建刚、广东深圳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刘念邱、河北生态环境厅环境执法人员任立强……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以自己独特的奋斗姿态向全面小康呐喊着,奔跑着,冲刺着。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我们必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中国民政部: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中国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在28日-29日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20年,中国民政工作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思考谋划,切实做到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谈到“推进实施2020年重点任务”时,李纪恒强调,要坚决兜住脱贫攻坚之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各级民政部门、各项民政工作都要围绕这个“重点”找差距、补短板、填漏项,组织各项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全覆盖排查,“确保兜住底,底不能破;兜准底,对象不能偏;兜好底,保障水平要适度提高,切实做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019年,中国17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继续保持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李纪恒称,2020年,中国民政部门要全面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深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继续加大各类民政政策資金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民众倾斜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动态保持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高于扶贫标准。
对特困人员、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要全面落实相关养育和保障政策,确保“应养尽养”;对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要全面落实两项补贴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要全面落实关爱服务政策,确保“应帮尽帮”。
对于已脱贫“摘帽”的村镇和个人,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要着眼长远,推动建立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李纪恒说,2020年各级民政部门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贯彻扶贫政策要托底的要求,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和民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进中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2月29日)
解读
中国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提出: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兜住脱贫攻坚之底,“底不能破”“对象不能偏”;要保持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高于扶贫标准的动态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政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养尽养”“应补尽补”“应帮尽帮”;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部门的力量,让全面小康更有“人情味儿”。
时代,在歌声中前进
最近,一批新出炉的主旋律歌曲又与听众见面:《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时代号子》《和祖国在一起》《青春跃起来》……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
“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这是《我们都是追梦人》描摹的小康路上的奋进场景;“汗也不白流,累也不白受,实干才能出成就,谁也别吹牛”,这是《时代号子》对实干兴邦最质朴的歌咏;“如果不曾长路跋涉,怎知道道路曲折?如果不是跨越江海,哪知道前途壮阔?”这是《乘风破浪再出发》对奋斗历程的回首,对“两个一百年”壮阔征程的展望。让每一首歌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力量,就能把我们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时代的大合唱。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9月6日,有删改)
解读
1.主旋律歌曲的底色是爱国。山川河流稻香,乡关家国故园,主旋律歌曲之所以被称为“主旋律”,是因为它总能发出时代的强音,击中人心的“最大公约数”。三年前,龙应台在香港大学演讲,问及大家的启蒙歌曲,听众席上,先飘来几个微弱的音符:“一条大河波浪宽……”没想到,全场很快齐唱起《我的祖国》。脱口而出的,不仅是共同的文化记忆,更是对自己国家发自心底的身份认同。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多时候,语言有其表达的边界,歌声更能交心也能暖心。呼唤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涌现出来,让它们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成为人心的润滑剂,成为情感的黏合剂。
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旋律。今天,即便虚拟现实等技术带来综合感官体验,我们依然需要歌曲这种最古老的媒介,依然需要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山河致敬、为奋斗高歌、为人民喝彩。上世纪40年代,是一曲《南泥湾》,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品格传遍大江南北;60年代,是一曲《边疆处处赛江南》,赞美了兵团屯垦戍边的累累硕果;80年代初,是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的场景,歌颂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今天,新一代音乐人笔耕不辍,继续写下《脱贫宣言》《金不换银不换》等歌曲,宣示着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书写着对绿水青山的守望。
王启民:大庆油田“新铁人”
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原油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再到建设百年油田新实践,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各个时期,王启民始终奉献在石油科研一线。
1961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王启民主动进入大庆油田工作。他既不照搬国外经验,也不照抄书本知识,而是自主研发,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20世纪70年代,经过10年试验,王启民带领团队绘制出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揭示了油田各个含水期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他主持研究并提出“分阶段多次布井开发调整”理论,让只有几十厘米厚的表外储层开发利用,打破了国内外公认的“不能开采的禁区”,实现了“变废为宝”。他主导的科技创新让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1976年实现年产5000万吨,跨入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1995年,他主持的油田高含水后期“稳油控水”项目研究,为大庆油田实现持续高产高效开发作出重要贡献。2000年以后,他创新合作方式,研制出能适应油田污水配置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使大庆油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新技术应用油田。
“石油开发靠体力,更靠脑力。不仅要采出油,更要找到规律。”王启民坚持科学思维探索实践,直面业内争议和质疑,勇于挑战油田开发极限,为“铁人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选自《新华日报》2018年12月24日,有删改)
解读
勇闯勘探禁区,挑战开发极限,创造多项世界纪录,82岁高龄的他用一生的信念与担当为“新时期铁人”作出最好的注解;从“石油之子”到“国之脊梁”,他的生日不仅与大庆油田发现之日是同一天,他的意志与智慧更是永不枯竭的“高产油田”,他就是“新时期铁人”王启民。1960年刚来大庆时,王启民在门上贴了副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而今,82岁高龄的王启民依旧情绪高昂:“谁说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大油田,我们就是要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物质方面的全面小康,还要注重精神方面的全面小康。
聚焦垃圾分类
数月来,凭借“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北上广三地成为改写中国垃圾分类史的引领城市。“垃圾分类”开始走向实至名归。
2019年7月1日,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一场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战役在上海打响,北京、广州等超大城市迅速跟进。这场战役的终极目标是突破“垃圾围城”。
(选自《检察日报》2019年8月19日,有删改)
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应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全面小康。如果环境保护的力度跟不上,那么全面小康终究“不全面”。一直以来,很多地方将垃圾分类简单等同于设置一个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前不见分类者,后不见分类处理者,唯垃圾桶最迷茫。问题不在一处,而在全流程。何为可回收物?何为不可回收物?一旦标准模糊,公众便会手足无措。社会文明的递进,总是生活习惯、社会意识、市政管理集体映射的结果。就垃圾分类回收而言,主管部门除了口头引导,更要制定清晰标准、完善服务管理制度。《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有着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天的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生产大国,但生产、消费、分解缺一不可。在今天的语境下,如何分解消化我们的生产、消费之物,或许比化解过剩产能更为棘手。都说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但难就难在将其顺利归位。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非一方力量能及。只有激发社会力量,实现多方联动,才能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成本可控、成果可见的垃圾分类模式。
幸福像花儿一样
晨
雾蒙蒙 除草忙
清脆的鸟鸣划破山谷的寂静,晨雾还未散去。周小林穿上沾满泥土的胶鞋来到花田,十几名乡亲已在地里除草。周小林弯下腰,观察前几个月刚种下的蜀葵苗。一旁除草的老支书说:“今年的蜀葵苗长得不错,明年5月,这里就有蜀葵花海啦。”
午
游客至 爱分享
从蜀葵地里回来已近正午。饭后,周小林又在露台上忙碌起来。原来周小林正在分拣从地里挖出的中国野生百合。
“野生百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百合有什么不一样?”游客问道。
“野生百合可是园艺百合的祖先。100多年前,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将这些岷江百合、泸定百合等中国原生的野生百合采集后,带到欧洲和北美洲。19世纪后期,由于百合病毒的蔓延,欧洲大多数百合濒临灭绝,通过与来自中国的野生百合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使百合这一名贵的鳞茎花卉在欧美园林中得以重放异彩。”周小林边忙活边向游客分享自己关于百合的知识。
夜
理资料 重研究
夜幕降临,周小林的工作室里,炉火正旺。周小林坐在电脑前查阅整理资料,殷洁则在火炉旁静静陪伴。
畅想未来,夫妻俩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更多时间用在考察中国高山野生花卉的路上,让“鲜花山谷”成为向世界展示美丽成都、美丽四川、美丽中国的小小窗口,让这些美丽的植株,成为这一代人留给未来的文化遗产。
(作者宋豪新,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18日,有删改)
解讀
追梦人周小林一天的生活非常充实。从“晨”到“午”,再到“夜”,她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井井有条。“鲜花山谷”一定会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点睛之笔。每个人的一小步将会是国家的一大步,将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