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于“教”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不敢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熟悉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
  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读懂教材”,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呢?下面结合教学中的案例笔者谈谈对此问题的思考。但是,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做才是“读懂教材”,达到有效地创造性使用教材,仅肤浅地理解为等同于“部分内容的更换”或“个别活动的变化”、“改造一些情境”等,把关注点放在更换教材内容、变化活动设计、改造情境,忽视了对编写意图的深刻理解、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等其他因素,出现了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地片面理解和盲目追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留下研究和开发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如孙晓天、刘可钦教授所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对编写意图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合理、有效的利用。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要避免形式化的倾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这位教师是如何做到“读懂教材”,开展有效教学的。
  教学案例:“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准备:题签、图形卡片、工作单。
  案例提供者:锡蒙学校
  教学过程:
  一、设置活动,承旧启新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用平面图形拼美丽的图案,并在小组内欣赏所拼的作品。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两名学生投影上展示。)大家注意观察,看他们拼的作品像什么?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是怎样拼成的吗?
  生:我用1个三角形和1个长方形拼成了1座房子。
  生: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1条鱼。
  师:看这条鱼的正面,是怎样拼成的?
  生:是由1个三角形和1个梯形拼成的。
  师:像这样用简单图形拼起来的图形,我们叫它组合图形。(板书。)
  【笔者分析:在介绍拼图的活动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组合图形的组成特点,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师:下面我要看看大家的眼力。注意观察,是不是组合图形?(逐次出示卡片,生进行判断。)
  师:(指着最后的组合图形。)这个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学过的图形?在学习单的表2中动手分一分。
  (学生利用投影进行展示、汇报。)
  【笔者分析:教师把练一练中的1题分成3个层次处理。在这一环节中,只处理第一个层次--任意分成学过的图形,这为学生后续学习画上有力的一笔。如果学生对各种转化方法已经剖析透彻,认识已经提升,在练习中再降低要求去分类,就失去了这次分类的实际意义。这是教师理解编者意图之上的有效再创造,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同时由直观形象的拼图到只有外围边线的组合图形,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对组合圖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计面积,揭示研究主题。
  师:老师遇到了组合图形的问题,愿意帮我解决吗?(投影上展示。)
  师:这就是老师家客厅的平面图,最近要铺地板,请同学们帮我估计一下,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板书:估计。)
  生:7乘6等于42平方米,是长方形的面积。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少一些,大约35平方米。
  生: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3份,每份大约10平方米,合起来是30平方米。(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估计值。)
  师:怎样验证我们估计的是否合适呢?
  生: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组合图形面积。(把课题补充完整。)
  【笔者分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一员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从而自然地引出研讨主题。小小的变化之中,凸显深刻的内涵,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2、实现转化,赏析设计思路,分享计算方法。
  师:观察这个组合图形,怎样求它的面积呢?
  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板书:转化。)
  师: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第一张卡片,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在学习单的表1中试着计算出它的面积。开始吧!看谁的动作又快又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让一部分学生把计算方法展示到黑板上。)
  师:完成的同学,动脑想想你还能找到哪些求这个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只要和黑板上的方法不一样,就可以用第二张卡片,把你的方法呈现出来,然后自己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师:看黑板上的这几种方法,谁能把创作思路以及计算过程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长方形,上面长方形的长是4米,宽是6÷2=3米,面积就是4×3=12平方米;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7×3=21平方米;组合图形的面积是12+21=33平方米。
  师:大家有没有问题想问问?
  生:上面那个长方形的宽,为什么用6÷2来求?
  生:因为长方形的宽是6米的一半。
  生:你怎么知道是一半的?我认为应该是6-3=3米,得到宽。(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如果接受大家给你的建议,就把这步计算改正过来。(学生动手在黑板上改正。)
  师:剩下的几位也来介绍吧!其他的同学都是评委,认为他介绍得清楚,介绍完之后就说通过;认为不完善,就对他的介绍进行补充,我说明白了吗?
  (板演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纠正。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完善对组合图形面积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明确了数学计算步骤要严密。)
  师:经过计算验证,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地板?
  生:至少33平方米。
  师:我们刚才的估计还可以吧!
  师:为什么用“至少”一词?
  生:买的地板只能比33平方米多,不能比33平方米少。
  师:合理估计,然后积极寻找验证的方法,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面对问题,就应该有这种科学学习的意识。
其他文献
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
期刊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实验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动手操作,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于顺利获取知识、推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形象性、生动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又在于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所谓创造个性,主要是指实现创造目标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相异的那些心理特征,如具备好奇心,独立性强,自信力强,意志顽强等。创造个性是人的主观能动反映机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期刊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
期刊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都是精选名家的经典之作,其语言、格式、表达方法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典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当然不应该就课文论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通常大家认为只要掌握了字词,理解了内容,进行了思想教育,这基本上就达到目的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除完成上述要求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时时受到写作的启示。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
期刊
一、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    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19世纪梭罗就指出:“表达是整个人的活动,我们的语言机制或许连着血管的,如果没有心脏、肝脏和其他所有器官的帮助,智力是没有能力表达思想的。”在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对个性语言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千世界,多彩人生,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同是观察,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  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
期刊
摘 要: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途径去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其次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再次变换课堂教学模式,促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最后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期刊
作文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好的文章能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像、独特的创造、真实的情感、缜密的逻辑以及娴熟的表达技巧。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目前小学生的好文章为数并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个性,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比比皆是,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