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高考的重头戏,文言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言文教学只局限于几个通假字,几个一词多义,几个词类活用,几个重要句式等等,只是几个知识点的罗列,而对课文内容涉及较少或根本不讲。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这些风干的语言,学生当然是食之无味。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怎样让学生过文言文的语言关?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的技巧教学如何处理?如何实现文化的传承?朱自清曾说过:对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可以止于理解和欣赏,增加一番文化见识①。因为古典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对本国国民的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并不完全着眼于实际的应用。其实,新课标已明确告诉我们: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文言文学习实际上是对一种语言的学习,而语言的学习是基于“体验”的,它需要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感官,深入文本去感受,感触和感悟。
一 文言文教学,下手于“言”
我们经常将文言文分为“文”与“言”,“文”主要指文章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文化底蕴,而“言”是指文言基础知识,如词语、句式、翻译等。所以,文言文教学应以“言”为先,结合文字的字形、字义以及文章的内容,解析文言文字词。
(一)对文言文字词的上解析,要结合文字的字形、字义展开
1.结合字形。中国文字的独特的方块字结构,常常启迪着人们去体会仓颉造字时象形会意的神奇玄妙,80%以上的形声字,其形旁又提示着文字初始的意义,指引着文字的引申义和发展轨迹。在理解词义时,这些背景知识都能给学生以很大的帮助。而其体验方式就是“大胆猜测”。其实,在孩童学话之初,从来不会在落实一字一词的意思后再去用它,而是在别人的不断重复中猜测其义,进而自然而然的学会了用“词”。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换种说法,就是对另一种语言的“咿呀学语”。死记硬背课文注解只会让效率大大降低。因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大胆猜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缒”是个生僻字,从形旁可以看出与“丝织物、线绳”之类有关,结合语句“夜缒而出”,从被围的水泄不通的城中出来,唯一的办法便是“爬下城墙”,如此一来,便可猜个八九不离十。“越国以鄙远”,“鄙”字以“卑鄙”为常见义,但仔细观察它的字形,“从邑”,“邑,国也”一般与土地相关,左边的字形,一个小圈加一个大同心圈,则让人联想起地图上用以指示城镇的图标,两者间加上指示符号,莫不是指一处相隔较远的地方,如“边疆”,查阅《说文解字》也正是将其解为“五郝为鄙”,即距国五百里,故可解为“边”这一方法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也许刚开始会摸不着头脑,但持之以恒,不断的猜测,不断地查字典加以验证,就可以在猜测中对语言文字得以敏锐感知,同时也可积累许多文言文知识。
2.结合字义。文言文的单音节结构的词语形式,使文章呈现出简约、精辟、内涵丰富的特点。文字的内涵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一样的理解、引申流传,使得汉语言至今仍以词义丰富、表达空间广大而著称。既然汉语言的流传、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这就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找到了另一条猜测之境,即“联系古今”《烛之武退秦师》中②的“且贰于楚”是个难点,但只要联系“贰”是“二”的大写形式,便不会做“专一”来理解。此外,现代汉语中仍有“贰心…贰臣”的词组,由此便可推知“贰”是“不专属某国,怀有贰心”之意。“因人动而敝之”中的“敝”可以联系“凋敝”,作“使衰败、损害”的猜测,“以乱易整”中的“易”可以联系“易手…易帜”等词,作“变换、替代”的猜测。
二 文言文教学,赏心于“文”
都说文言文难教,其实难就难在古今语言的流变、时空的阻隔。文言文作为历史的留存物,与今天的读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从字、词以及文章的内容入手,更要再此基础上,注重文章的人文内涵。
人文,即人为中心的各种社会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彖传》。“贲卦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③此处的人文,则指传统意义上的以礼乐为教化天下的根本,并以此构建一个为统治者所期盼的儒家所主张的人伦有序的理想的文明社会。它主要是指社会人伦秩序、精神文化现象及其规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文”的最初阐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便又赋予了“人文”一词新的意义。而“人文内涵”则是指一种素养,是内在的东西,文言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悟文言中的人文内涵,是在理解文本字、词、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升华。
(一)因“言”辨“文”,明辨文章主题思想(内容)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深刻理解这两句话,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更能领悟到他的洁身自好的高沽品质。再如,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几个名词往那儿一摆,什么黏合剂也不用,自然天成,其意境、意义、情感,直接的、隐含的,统统都会被读者接受。
(二)因“言”品“文”,品味文章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无疑是一篇文质俱佳的美文,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就能感受到古典语言的优美隽永。。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痛”字更值得学生来品味。本文作者是和当时的群贤俊杰在兰亭作修禊的集会的,良辰美景下饮酒赋诗,何期快意!为什么后来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人生感叹?分析背景知识。我们了解到。原来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时代政治黑暗、官场勾心斗角。出生官宦之家的王羲之虽性格孤傲,但满怀报国救世的理想。他在仕途上起起伏伏,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最终满怀无奈辞官。这句话正是王羲之一生境遇的肺腑之叹,也是他对复杂人生的独特感受。这篇文章在当时老庄思想盛行的时代发出了不同流俗的呼声,意义非凡。
(三)因“言”探“文”,感悟文章人文内涵
《归去来兮词》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其中的“无心”和“知还”耐人寻味,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不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吗?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五柳先生强调的“无心”绝不仅仅是为自己“误落尘网”开脱,更是深深的反省与自责:“卷飞”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疲倦,更是心理上的厌倦;“知还”当然不仅仅是归家躬耕,更是精神的回归。这样,陶渊明的崇尚自然,隐逸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能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人文内涵。
三 文言文教学中,追求“文”与“言”相生
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也就是怎样处理“文”和“言”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这是教学的基础;又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这是教学的关键;更要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是教学的旨归。通过教学使“文”与“言”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一)在教学活动中探求“文”与“言”的相生
文言文学习需要语境和实践,而恰当的文言文课堂活动则既能为学生创设学习语境,又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言语实践机会,且能在活动中实现“文”与“言”的相生。演课本剧就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鸿门宴》都是很好的素材,可以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我个人认为读写结合活动更适合文言文教学。古人就经常通过改写文体、诗体来享受“玩味”的乐趣。比如,把《鸿门宴》改写成课本剧,可以将“鸿门宴”这场戏改编成四个场景(1).迎接——笑里藏乃(2).就座饮酒一一剑拔弩张;(3).项庄舞剑,项伯掩护:(4).张良留谢,刘邦逃走。这样,既能让同学们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又能使他们很好的把握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另外,还有仿写、续写等方法,只要能对文本有所拓展,能激发学生兴趣。不妨试一试。
总之,近年来文言文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诸多令人鼓舞的积极信息,然后由于种种原因,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为此,以新课标理念来认识、指导文言文教学就尤显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我会不断思考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
一 文言文教学,下手于“言”
我们经常将文言文分为“文”与“言”,“文”主要指文章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文化底蕴,而“言”是指文言基础知识,如词语、句式、翻译等。所以,文言文教学应以“言”为先,结合文字的字形、字义以及文章的内容,解析文言文字词。
(一)对文言文字词的上解析,要结合文字的字形、字义展开
1.结合字形。中国文字的独特的方块字结构,常常启迪着人们去体会仓颉造字时象形会意的神奇玄妙,80%以上的形声字,其形旁又提示着文字初始的意义,指引着文字的引申义和发展轨迹。在理解词义时,这些背景知识都能给学生以很大的帮助。而其体验方式就是“大胆猜测”。其实,在孩童学话之初,从来不会在落实一字一词的意思后再去用它,而是在别人的不断重复中猜测其义,进而自然而然的学会了用“词”。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换种说法,就是对另一种语言的“咿呀学语”。死记硬背课文注解只会让效率大大降低。因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大胆猜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缒”是个生僻字,从形旁可以看出与“丝织物、线绳”之类有关,结合语句“夜缒而出”,从被围的水泄不通的城中出来,唯一的办法便是“爬下城墙”,如此一来,便可猜个八九不离十。“越国以鄙远”,“鄙”字以“卑鄙”为常见义,但仔细观察它的字形,“从邑”,“邑,国也”一般与土地相关,左边的字形,一个小圈加一个大同心圈,则让人联想起地图上用以指示城镇的图标,两者间加上指示符号,莫不是指一处相隔较远的地方,如“边疆”,查阅《说文解字》也正是将其解为“五郝为鄙”,即距国五百里,故可解为“边”这一方法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也许刚开始会摸不着头脑,但持之以恒,不断的猜测,不断地查字典加以验证,就可以在猜测中对语言文字得以敏锐感知,同时也可积累许多文言文知识。
2.结合字义。文言文的单音节结构的词语形式,使文章呈现出简约、精辟、内涵丰富的特点。文字的内涵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一样的理解、引申流传,使得汉语言至今仍以词义丰富、表达空间广大而著称。既然汉语言的流传、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这就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找到了另一条猜测之境,即“联系古今”《烛之武退秦师》中②的“且贰于楚”是个难点,但只要联系“贰”是“二”的大写形式,便不会做“专一”来理解。此外,现代汉语中仍有“贰心…贰臣”的词组,由此便可推知“贰”是“不专属某国,怀有贰心”之意。“因人动而敝之”中的“敝”可以联系“凋敝”,作“使衰败、损害”的猜测,“以乱易整”中的“易”可以联系“易手…易帜”等词,作“变换、替代”的猜测。
二 文言文教学,赏心于“文”
都说文言文难教,其实难就难在古今语言的流变、时空的阻隔。文言文作为历史的留存物,与今天的读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从字、词以及文章的内容入手,更要再此基础上,注重文章的人文内涵。
人文,即人为中心的各种社会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彖传》。“贲卦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③此处的人文,则指传统意义上的以礼乐为教化天下的根本,并以此构建一个为统治者所期盼的儒家所主张的人伦有序的理想的文明社会。它主要是指社会人伦秩序、精神文化现象及其规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文”的最初阐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便又赋予了“人文”一词新的意义。而“人文内涵”则是指一种素养,是内在的东西,文言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悟文言中的人文内涵,是在理解文本字、词、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升华。
(一)因“言”辨“文”,明辨文章主题思想(内容)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深刻理解这两句话,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更能领悟到他的洁身自好的高沽品质。再如,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几个名词往那儿一摆,什么黏合剂也不用,自然天成,其意境、意义、情感,直接的、隐含的,统统都会被读者接受。
(二)因“言”品“文”,品味文章思想感情
《兰亭集序》无疑是一篇文质俱佳的美文,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就能感受到古典语言的优美隽永。。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痛”字更值得学生来品味。本文作者是和当时的群贤俊杰在兰亭作修禊的集会的,良辰美景下饮酒赋诗,何期快意!为什么后来竟发出“死生亦大矣”的人生感叹?分析背景知识。我们了解到。原来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时代政治黑暗、官场勾心斗角。出生官宦之家的王羲之虽性格孤傲,但满怀报国救世的理想。他在仕途上起起伏伏,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最终满怀无奈辞官。这句话正是王羲之一生境遇的肺腑之叹,也是他对复杂人生的独特感受。这篇文章在当时老庄思想盛行的时代发出了不同流俗的呼声,意义非凡。
(三)因“言”探“文”,感悟文章人文内涵
《归去来兮词》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其中的“无心”和“知还”耐人寻味,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不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吗?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五柳先生强调的“无心”绝不仅仅是为自己“误落尘网”开脱,更是深深的反省与自责:“卷飞”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疲倦,更是心理上的厌倦;“知还”当然不仅仅是归家躬耕,更是精神的回归。这样,陶渊明的崇尚自然,隐逸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能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人文内涵。
三 文言文教学中,追求“文”与“言”相生
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也就是怎样处理“文”和“言”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这是教学的基础;又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这是教学的关键;更要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这是教学的旨归。通过教学使“文”与“言”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一)在教学活动中探求“文”与“言”的相生
文言文学习需要语境和实践,而恰当的文言文课堂活动则既能为学生创设学习语境,又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言语实践机会,且能在活动中实现“文”与“言”的相生。演课本剧就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鸿门宴》都是很好的素材,可以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我个人认为读写结合活动更适合文言文教学。古人就经常通过改写文体、诗体来享受“玩味”的乐趣。比如,把《鸿门宴》改写成课本剧,可以将“鸿门宴”这场戏改编成四个场景(1).迎接——笑里藏乃(2).就座饮酒一一剑拔弩张;(3).项庄舞剑,项伯掩护:(4).张良留谢,刘邦逃走。这样,既能让同学们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又能使他们很好的把握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另外,还有仿写、续写等方法,只要能对文本有所拓展,能激发学生兴趣。不妨试一试。
总之,近年来文言文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诸多令人鼓舞的积极信息,然后由于种种原因,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为此,以新课标理念来认识、指导文言文教学就尤显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我会不断思考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