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生活化的点滴体会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e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窗口,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拓展视野,广收博取,充实头脑,荡涤灵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学习;能力
  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密切联系生活体验进行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和改革亮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生活化要将语文教学置于现实生活之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生活体验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一、贴近生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一篇优秀的作品就是一个感情世界,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例如:笔者在上《背影》一课时,发现学生对作者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所描述的情景很漠然,体味不出父子情深。笔者先诱导学生回忆风雨中父母送自己上学的情景,回忆当时的环境、父母亲的表情言行,使学生沉浸在父母对子女爱的氛围中,以此切入教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我”,领悟其中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找出车站送别时描写背影的细节——蹒跚、探、缩、微倾,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巧妙地把生活移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发掘生活,使语文教学引来源头活水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今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大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发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1.要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到生活的海洋中去
  广阔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语文的天地。我们要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听广播、看电视、课外阅读、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投身于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等有意义的活动,鼓励学生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学习了《秃鹰之死》《心中的鹰》等课文后,引导学生举行“善待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宣传,引导学生写一份加强环保意识的倡议书,或制作一份反映环保现状的手抄报。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2.密切联系家庭与社会,增强学生的学用意识
  家庭是学生展示自己的最初舞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教师应加强家校联系,根据每个学生家庭的特點,开发和利用家庭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有的家庭读书氛围较浓,可以经常让学生组织家庭读书读报、谈读书体会活动;有的家庭文艺生活比较活跃,可以让学生独立设计、主持家庭文艺晚会;有的家长做生意,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下招揽生意的广告词,或者让学生当几天小老板,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3.密切联系课堂内外,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一要上好语文活动课,让每个学生自选内容,自由交流生活中的收获和成果。如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读书笔记;朗读或背诵自己喜爱的诗歌、散文、格言警句;演示科学小实验,讲解科学知识;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示自己喜爱的作品,表演自己喜爱的歌舞;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展示自己的小发明等。二是进行专题交流。如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开展课外阅读,自由选材进行交流;组织诗歌朗诵会,举行专题辩论会;参加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语文课内活动相互配合,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放飞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在生活中求知,在生活中成长。
  三、体验生活,让语文学习充满真知灼见
  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概括化与典型化,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大师智慧和思想高度统一的结晶,其情其思充满了对社会、对人生和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1.在笑声中得到启示,从悲悯中得到净化,直面崇高让人超越,直面丑恶让人警醒
  一切文学作品莫不蕴含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莫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解读文学作品不能脱离生活而仅做形而上学的研究。如孔乙己从别人的“笑”中迂腐地登场,最后又在别人的“笑”中悲惨地死去。作者用“辛辣的笑”揭露了“掌柜的”和“丁举人”的冷酷无情。对孔乙己和旁观者,作者又用“会心的微笑”掸去他们灵魂深处的灰尘。作者以“笑”写了旁观者的冷漠无情,同时指出他们也是被“笑”的人物,以此写出国民的愚昧和麻木,因为在那“看得见的笑影背后,隐藏着看不见的眼泪”。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笑为手段,否定生活中那些不协调的东西,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教师要利用文学作品中那些崇高的形象震憾学生的灵魂,用那些丑恶的现象唤醒学生的良知。当然,这些目标的实现,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以文学作品中鲜活的形象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2.悲欢离合真生活,喜怒哀乐皆文章
  要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体验者和创造者。当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在表现生活时才可以信手拈来,让大千世界皆为景,人生百态尽入文。
  “生活处处是语文。”我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学会在各种环境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更多地感悟生活,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李素华.《孔乙己》的叙事艺术[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 (10).
其他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初中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演示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的演示存在局限性。笔者通过多媒体与演示实验的有效整合实践,尝试克服这些局限,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有效整合  一、演示实验的局限性  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
玉米是喜水作物,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产必须依靠灌溉,否则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垄膜沟灌是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栽培方式之一。但灌溉水量、灌溉时间和灌溉
一、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比较容易兴奋的,尤其是一些生动、直观的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适当地渗透一些问题是很有效的。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可以讲: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摘 要: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中去。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一是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三是结合德育教育,通过全园、班级、小组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作文分数占语文试卷总分数的近半壁江山,可见其重要性。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在考试和平时的写作中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学生作文时能够打开全新的作文视野,能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炼就全新的作文技法,就能写出立意“深、新、活”的体现“关爱个性,关爱生命健康发展”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了一首祝寿诗,适逢滂沱大雨
阅读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不仅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拓展视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然而,纵
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
杨洪承,安徽芜湖人,1954年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其中“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听、说、读都要为“写”服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学生的习作而发愁,学生自己也为习作而苦恼,习作时内容无从下手,没有恰当的习作方法。教材中虽然每个单元都会安排一次作文训练,但是总体来说,习作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习作次数少,容易造成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的现象。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课文中
在用湿陷性黄土填筑路堤过程中,就如何解决湿陷性黄土不易压实,防护困难等技术难题。重点介绍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