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不可忽视的精彩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求趣,诱发阅读期待
  1. 设疑于始。我认为第一课时的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在未知的学习内容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学习欲望,作为教师,用怎样的导入方式才能激发这种内在的欲望呢?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中,可由读题导入,并于课题之处设疑,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并始终在学习中保持浓厚的求知兴趣。如五上《变色龙》一课就可以这样导入设计:“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许多动物都有奇异的逃生本领。比如壁虎断尾、乌贼喷墨等,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小结说:“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种动物,看看它有什么神奇的逃生本领呢?看老师写下它的名字——变色龙。”因为小动物是学生的最爱,提起小动物,每个学生都会畅所欲言。这样的设疑,让学生参与了课堂导入的过程,他们就有了成就感,有了探究的兴趣,进而主动开始有效的学习之旅。
  2. 驰情其中。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生烦生厌,而“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巧妙牵住学生的思想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从而使学生保持阅读期待。如教学《二泉映月》时,我以阿炳的《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描写乐曲的段落,并过渡引导:“这是一首多么动人心弦的曲子啊!阿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乐曲又饱含了他怎样的情感呢?我们继续朗读课文。”这样,让学生对下一部分的朗读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想读课文的情感就始终盈溢在课堂之中。
  3. 延续于尾。初读课文的重要作用,是为第二课时研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除了应当扎扎实实地以有效的读书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外,还应在课尾让学生带着新的阅读期待,进入下一课时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精心设计下一课时的过渡语,达到“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效果。以《诺贝尔》为例,第一课时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带着“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挫折?他这样的付出有什么价值呢?”这样的问题,走进第二课时的学习,使教学一脉相承。
  二、 求通,扫清阅读障碍
  1. 着眼整体读。初读课文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就是让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通过自己练读和教师指导,能读准生字字音,结合语言环境,初步感知部分词语大意,并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知道“文章之大概”。比如,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可以提出问题:滴水穿石是怎么回事?它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实践证明,中年级开始,只要给予充分的读书时间,并在读后进行梳理指导,学生就完全具备整体感知课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夯实基础读。阅读教学要以识字作为先决条件,教会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教学中应遵从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对待生字不必平均使用力量。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1) 要求学生在第一步通读课文时,就要注意哪些字是自己不认识的,或是自己觉得容易读错的,挑出来提醒大家,并指名学生领读生字;(2) 读完第一遍课文后,再要求学生读读课文后的生字词语,看看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它们,再给生字组词,并交流写字方法。经过这样两轮的生字教学,学生在读课文时就没有“拦路虎”了。
  3. 留足时间读。读通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字字入目,词词落实,句句通顺。在解决了读的障碍之后,可以读课文2~3遍,即使是优生也要读1~2遍。充分练读之后,指名试读,组织学生按照“五不”的要求评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子,停顿恰当,有畅达感和节奏感。不符合要求的再练读,甚至领读,力求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
  4. 变换形式读。(1) 范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被文本的精彩感染,产生自己读书的迫切期待,读书的兴趣因此而激发。(2) 自读: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不要求速度,遇到困难,可问老师,可问同学,可查字典。教师也可趁机辅导学困生,让阅读更扎实,指导更细致。(3) 齐读:运用集体的力量,偶尔为之,让优生发挥“带头兵”的作用,让后进生增加些勇气,教师则可以听到稍微不和谐的声音,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朗读。(4) 跳读: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跳着读,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读,可以快速地浏览感知,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5) 赛读:用比赛去激励,同桌之间,小组之中,比一比谁读得准确,读得通顺,让同学之间的读更加真实,让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强。(6) 合作读:可以自我组合,亦可小组合作,或一人一段,或一人一个角色,读中听,听中读,互学互促,取长补短,共读共成长。
  三、 求明,梳理阅读收获
  从中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明晰课文的整体脉络。
  1. 写人记事类课文,抓要素。以《推敲》为例,在学好生字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回答问题:(1)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2) 用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练习,教给了学生概括课文大意的有效方法。(3) 在此基础上,再问一问学生,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件事情的?这样就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快领悟到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访友留诗)——经过(斟酌进程)——高潮(冲撞仪仗队)——结果(确定用“敲”)来叙述的。
  2. 写景类课文,抓景观。如《黄果树瀑布》,在学好字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把上面的问题,用简洁的语句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作者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宽、声响大、令人沉醉。
  3. 状物类课文,抓特征。以《变色龙》为例,通读全文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主要介绍了变色龙的哪几方面内容?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就会明白,课文先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然后介绍它的变色本领。这样在简单的问答之间,课文的脉络就清晰了。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单集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观点的逐步转变,使得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但是,与国外有着发展数十年历史的健身
目前,我国约有七百多家企业报,这是一支不小的力量。在报刊林立的今天,企业报之所以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能够得到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接近性。企业报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不仅自己阅读贵刊的作品,还好和别人交换对贵刊作品的看法。贵刊今年第三期,颇有几篇吸引人的作品。象《因为我爱……》、《选拔》、《惊心动
我一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意蕴和价值始终在生成之中,并伴随着课堂改革的步伐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在课改历程中,一些经典的课堂,却始终保存着决定语文课堂生成方向的永恒质
有人批评语文课上“胖”了:内容庞杂、旁征博引,形式花哨、表面繁荣,就像一棵疯长的果树,枝叶繁茂,却不结果子。有人埋怨语文课上“瘪”了:低效问答、机械练习,老生常谈、平面重复,就像吃饭,天天稀饭馒头、馒头稀饭,不但缺乏营养,而且倒了胃口。为此人们呼吁:语文教学一要“剪枝”,二要增加“含金量”。  说实话,许多年来,我们对语文教材教法的研究已经算足够深入全面了,为什么一接触语文课,总还不能那么令人满意
作家写文章要“情动而辞发”,歌者演唱要真情流露,画家作画要融情于画,要情、境、景共生……因此,我认为写字教学也要注入情感因素,如果把学生的情趣激发起来了,写字教学才会更有实效。  一、 追根溯源,增强自豪感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老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文,距今三千多年了。其后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向学生渗透这些知识,可以增强他们
一、 “奇想识字”的由来  著名语言学家佟乐泉教授说:“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有效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启迪与鼓舞。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时常为学习生字,容易写错字别字,心里十分苦恼;当时我还看到一本介绍一分钟神奇记忆法的书,并在电脑培训班学习五笔打字,把汉字拆分成一些部件,给我启发很大;再加上我工作以
任何一项丰硕的成果都来自于实践。我们的实践性课堂目标,就是通过实践给学生留下能力,通过实践给学生留下习惯,通过实践给学生留下素养。为此,还原本真课堂,就要把时间留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识、读、写、说的实践过程。  一、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语文《课标》中,每一学段都明确提出了学生识字的要求,对识字量都有规定,而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中完成的,作为语文老师决不能只是走过场,一定要注重同学们的识
企业伦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竞争的激烈以及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丑闻频传,引发各界对伦理议题的关注。对外承担社会责任,对内建立严格的伦理制度规范成为很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试图通过执行服务化商业模式来维持和提升其竞争优势。例如美国的IBM公司、苹果公司以及国内的华为等公司都在提升其服务化水平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