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着冷落,喝斥,嘲笑,辱骂甚至是体罚,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在同学中没有尊严,更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困生学习策略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质量差,大都是由乡镇学校撤并后由乡下到我校周边租房子住读书,都是由县城关一小筛选后的学生,留守儿童日趋增多,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环境相对薄弱。而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许多学生对数学出现厌学情绪,并且日益严重,成为学困生。 现代意义的“学困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这些“学困生”的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习不良”。但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些特点使“学困生”有别于其它特殊教育的对象,诸如弱智生,道德品质差的学生等。本文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一点实践经验,谈谈如何让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困生主动学习数学的一些策略与做法。
一、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上课水平,让学生乐学。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创设快乐教学情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 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所以,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对教学进行设计。
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
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在计算问题中的速算比赛,在概念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
二、针对学习学困生,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1、根据学困生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摸清学困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气质、性格等情况下,把学困生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设计教学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阶段性,让 学困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布置上,应考虑学困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的指导。即使过关测试,也通过复习、测试、分析、矫正、复测几个阶段,给学困生提供足够的补偿机会。
2、创设机会,小步子、多台阶,培养学困生的“成功意识”,增加学习自信心。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发展水平相比,不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起点较低,而且各人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不一样,各自的起点以及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他们应该降低起点,把起点放到只要他们努力一下便可以到达的水平上。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按要求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分解成若干合理层次,分层推进,把产生挫折的频率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困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不断增强学习进取心,强化学习动机。启动他们内部的“动力系统”机制。此外,学困生往往注意的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所以教师应多开展教学活动,以调节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引起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随机实施发展性激励评价。
以往的评价,往往是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这样,学困生挫折多于激励,沮丧多于快乐,这种评价使学困生无法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所以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通过评价使学生从中得到鼓励,得到自信,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同时还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进进一步发展。 “失败是成功之母”,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给学生一些人文的、温情的关照,将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激励性评价又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它的目的不仅是要排除干扰因素,制止学生的违纪言行,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性评价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除了随机进行激励评价外,还可采用下列激励方法:
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要求教师对学困生按其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目标,包括德育目标及学习目标,教师定期与学困生一起检查目标实行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当学困生有所进步,期末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应该给予表扬肯定甚至奖励。
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树立榜样时,除了有先进的榜样外,在班级、学校中,也应该有学困生进步的榜样。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困生觉得榜样并非高不可攀,而且有更广泛的教育意义。“表彰一两个,激励一大片”。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困生学习策略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质量差,大都是由乡镇学校撤并后由乡下到我校周边租房子住读书,都是由县城关一小筛选后的学生,留守儿童日趋增多,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环境相对薄弱。而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许多学生对数学出现厌学情绪,并且日益严重,成为学困生。 现代意义的“学困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这些“学困生”的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习不良”。但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些特点使“学困生”有别于其它特殊教育的对象,诸如弱智生,道德品质差的学生等。本文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一点实践经验,谈谈如何让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困生主动学习数学的一些策略与做法。
一、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上课水平,让学生乐学。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素,创设快乐教学情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 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所以,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对教学进行设计。
1、创设动态的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好动的乐趣。
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2、设置参与性的教学环节,满足学生爱玩的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猜谜活动、操作活动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折叠拼摆,在计算问题中的速算比赛,在概念中的猜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
二、针对学习学困生,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1、根据学困生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摸清学困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动机、兴趣、信念、气质、性格等情况下,把学困生的学习分为一定的层次。设计教学时,在整体的教学目标中,应有一定的阶段性,让 学困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布置上,应考虑学困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的指导。即使过关测试,也通过复习、测试、分析、矫正、复测几个阶段,给学困生提供足够的补偿机会。
2、创设机会,小步子、多台阶,培养学困生的“成功意识”,增加学习自信心。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发展水平相比,不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起点较低,而且各人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不一样,各自的起点以及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他们应该降低起点,把起点放到只要他们努力一下便可以到达的水平上。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按要求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分解成若干合理层次,分层推进,把产生挫折的频率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困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不断增强学习进取心,强化学习动机。启动他们内部的“动力系统”机制。此外,学困生往往注意的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所以教师应多开展教学活动,以调节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引起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随机实施发展性激励评价。
以往的评价,往往是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这样,学困生挫折多于激励,沮丧多于快乐,这种评价使学困生无法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所以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通过评价使学生从中得到鼓励,得到自信,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同时还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进进一步发展。 “失败是成功之母”,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给学生一些人文的、温情的关照,将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激励性评价又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它的目的不仅是要排除干扰因素,制止学生的违纪言行,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性评价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除了随机进行激励评价外,还可采用下列激励方法:
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要求教师对学困生按其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目标,包括德育目标及学习目标,教师定期与学困生一起检查目标实行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当学困生有所进步,期末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应该给予表扬肯定甚至奖励。
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树立榜样时,除了有先进的榜样外,在班级、学校中,也应该有学困生进步的榜样。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困生觉得榜样并非高不可攀,而且有更广泛的教育意义。“表彰一两个,激励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