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三拳与六合八法拳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有“形意拳的内涵,又有八卦步法的虚实,且有太极拳的刚柔,颇尽内家三拳阴阳变化之妙境。”这观点我不敢苟同。
  其实这说法最初出自麒麟图书公司出版的三册《华岳心意门武术丛书》,李英昂先生的序言。“然查遍史籍,未闻有希夷兼武术之说。愚见以为,此拳可能为后人所创,因恐未能见重于世,而伪托宋之希夷先生”,据本人体验,此拳乃以形意拳之整劲为核心;八卦掌之步法为转移;太极拳之柔劲为变化。颇尽内家三拳云阴阳变化之妙境,由此反证,此拳可能创自内家三拳兴起后之清季。
  从其行文用字,可见是李英昂先生纯粹自“以为”的“愚见”,也自认是“可能”的猜想,没有史实根据。不过,一句“未闻有希夷兼武术之说”,便完全否定六合八法是陈希夷老祖所创。但相反地查遍史籍,那么多有关六合八法资料、拳论,以及本门宗师吴翼翠先生都未曾有一句说过六合八法是来自形意、八卦、太极,而李英昂先生却有可以随意地“以为”六合八法拳是来自形意、八卦、太极。完全只按自己主观下定论,这岂非过份儿戏?如果我也像他般儿戏,“以为”他存心“欺师灭祖”,可以吗?
  反而在先师陈亦人先生编着的《六合八法拳》一书中,众所周知的形意、八卦、太极拳名家姜容樵先生为该书就写下如此的序言:“有人疑为六合八法是太极拳脱化而来的,其实不是”,经过多年的访查,才证明六合八法与太极拳无关。六合八法与太极拳根本不同,六合八法有五百一十多个姿势动作,不同样子,不同名称,而又是不断劲的,但太极拳重复姿势很多,像单边蹬腿等,仅有三十多个,由此证明六合八法与太极拳毫无相干,我曾为了证明这一事实,跟翼翚先生学过半趟,才知六合八法确是难学难精。
  可悲的是,用嘴巴去说六合八法拳有形意拳之“整劲核心”;八卦掌之“步法转移”;太极拳之“柔劲变化”,太容易了。却说一讹传讹,再说成是包含形意的内涵,八卦步法的虚实,太极拳的刚柔。总之,涵盖内家三拳,又胜于内家三拳。愈包是愈大,愈大反而愈虚。尤其六合八法自家人说六合八法“颇尽内家三拳阴阳变化之妙境”,太爽了。以为可以把别人一网打尽,结果自己却在自设的网罗中迷失了。“颇尽内家三拳阴阳变化之妙境”,充其量也只是内家三拳的合一,那六合八法拳就不应该叫六合八法拳,应该叫“三合一拳”,学过“三合一拳”的就不用学形意、八卦、太极了。但偏偏有些人既自诩六合八法拳正宗,却又“颇尽内家三拳之妙境”,内家三拳之优点、特点他们都有,那他们的优点、特点而内家三拳没有的又是什么呢?
  先师陈亦人老师在《六合八法拳》一书中写到:各地巨手名家参合融化同出一宗,各具高妙,不可以刚柔快慢而判定是非也。夫拳勇之为术,万汇分流,皆朝宗于大海。诚如是,其实八卦、太极难道没有形意的内涵吗?形意、太极难道没有八卦步的虚实吗?八卦、形意难道没有太极的刚柔吗?那六合八法拳与内家三拳有共通的地方一点也不出奇,却不表示有了内家三拳才能有六合八法拳,只是在共通点上,其理皆罢了。
  从宏观看武术,是万法归宗。但从武术流派看,六合八法拳就是六合八法拳,有其源流,有其演练的独特性,丰富内容,是内家三拳外的一拳,各擅胜长,各有依归,学习过程,重点不同,练得好,就比别家好,练得不好,就什么都不如,不用拿别人的裙来盖自己的脚。
  如果有人问我:那怎样才是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呢?我会说:请不用问我,请他看看吴翼翠宗师传承、传授下来的拳谱、拳论、歌诀与拳照,而且烦请重复看看,仔细看看,虚心看看。
  不经不觉,我练习六合八法拳已有三十余年,由于功夫下得浅,也只能算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但却忠诚地以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弟子自居,此生不渝。无论身体健康,精神修养,理趣玩味都籍此获益良多,使我开心快活。其实八法、六合、心意、法术合一的得心应手,以至心手相忘,对我来说仍是漫漫长路。我仍在六合八法拳六十六式筑基中不断琢磨它的静态架子和动态的姿势;揣摩它的五总九节力,务求得势得力。我仍觉自己沉肩坠肘、胸含腰耸、尾闾中正、脊背力圆、肩松脊力送和发力位置都不理想。但我仍可“倚老卖老”向后学者进一言,这些六合八法拳里低层次的东西都做不好,站都站不稳,就夸夸其谈“颇尽内家三拳阴阳变化之妙境”,那只是梦想。
  数十寒暑的寻索路上,先师陈亦人老师的引进入门,师兄金童的循循善诱,亦友亦师的指导,都使我认识到六合八法拳这门武术,实铭感于心。当然,由此而窥见六合八法拳的睿智与奥妙,更令我对宗师吴翼翠师公由衷地无限敬仰。
  值此,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一代宗师——吴翼翠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庆典,除为文表示支持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研究总会,多谢宗师贤哲吴英华师伯长年以来出钱出力,任劳任怨的努力经营,亦愿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源远流长。宣扬广大,利己利人。有感,以为记。
其他文献
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梅山龙宫所在地新化白溪,曾有过新化置县后第一位进士刘允迪,也走出了张大孝(张慕安)、吴成方、陈天华、成仿吾、张斗枢、龚谷成等奇才俊杰。湖南东方文武学院现任武术总教练胡佐江,就出生于这灵气十足的白溪,他带着几分白溪的灵性,有如出洞蛟龙,傲游于武术的大海,乘风破浪,叱咤风云。  现年39岁的胡佐江,自幼好武,天资聪颖,小学时就随家乡的几位梅山拳师和体育老师学习梅山武术与长拳,198
期刊
现年41岁的钟玉辉,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曾任云南省武术协会产业开发部主任、云南省武术协会第十培训站站长,湖南新化弘辉武术院院长。  他出生于武术之乡新化西河镇的一个武术世家,是梅山名拳师钟金财的嫡孙,钟金财幼承家教,以梅山桌拳、猴拳、棍术及单操解手著称于新化武林,祖传刚、柔、松、紧、动、静、虚、实、速、小、延、绵、巧十三劲的练法,使其身手敏捷功夫过人,少壮时曾在汉口的码头上与当地人发
期刊
在新化一提起“王爷山的打”,人们就会想到一个传承了十几代的武术世家——王爷山杨家。从宋朝末年跟随黑虎公张虎起兵抗元的杨家五虎,到清朝时期开启小架梅山武术的杨建永、杨三恒:再从杨三恒与杨国祥、杨文祥到杨椒禹、杨椒凤,直到现任湖南东方文武学院分管政教、武装、保卫的杨育本,杨家人世代习武,好手辈出。  现年51岁的杨育本,刚会走路便开始接触梅山武术,五岁时就跟随父辈参加村里的龙灯队进行武术表演,年龄稍长
期刊
谭文超是一位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武术老师,曾荣获“娄底市最佳指导老师”、“亚洲艺术魅力展示赛最佳辅导老师”的荣誉称号:他还是一名武功高强的“剑客”,一手疾风快剑曾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摘金夺银,并多次见义勇为勇斗歹徒,使出生于新化天龙山的他有了“龙山剑客”的美称。  1977年8月出生的谭文超自幼好武,1996年在东方文武学院毕业后被晏西征大师收为入室弟子,并留校任教。他担任教练以来,对教学工作有着
期刊
梅山拳术套路是以各种徒手技击招式为基本内容,模拟攻守进退的技击规律组合而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其动作简洁实用,风格古朴无华,结构紧凑,短小精悍。重桩法、手法,强调“身如古树桩如山,手是刀枪脚是马”,在开步出拳时,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身随步转,拳随腰发,要“手到、眼到、身到、步到、心到、意到、气到、力到”手眼身步、神气力高度配合协调,全身上下,身体内外,节节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所有动作从起点到止点一气
期刊
10月10日上午,2011第一届湖南武术节新闻通气会在长沙市湖南宾馆会议厅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全民健身功夫传奇武动湖南功传天下”的主题,介绍了湖南省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对即将在长沙市举行的湖南武术节有关情况作了重点介绍,引起了众多媒体的热切关注。大会开得圆满、成功。  会议由湖南省体育局副巡视员、武术节组委会副主任陈正培主持,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孙平波、湖南省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晏西
期刊
淮南第二届国际传统武术节,于2010年9月10日在安徽淮南体育文化中心落下帷幕。来自俄罗斯、巴西、美国、德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运动员收获了金、银、铜奖牌和优秀鼓励奖,各个代表队的运动员携手武术真情和友谊凯旋而归;他们期待着下一届武术节,来中国武术之乡淮南再相聚。  赛后,记者采访了本次比赛的总裁判长杨维博士。杨维祖籍山西永济,现任安徽阜阳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是鹰
期刊
2011年3月14日晚,六合八法拳名家杨维博士,应我市武当内家拳道馆邀请来到朝阳,自3月15日起,为我市众多武术爱好者,言传身教地讲解和传授为期一周的六合八法拳。  杨维是菲律宾师范大学教育哲学博士,黑龙江省散手专业运动员出身,曾获得多项国内外武术大赛的金牌奖,六合八法拳师承新加坡国术总会武术教练鹰爪王周树生大师。杨维博士有着世界著名武术家、世界武林百杰、世界十大武术博士、世界著名武术教育家等殊荣
期刊
吴翼翬先生于1958年3月不幸驾鹤仙山而去,今年将是一代宗师、千秋武圣吴翼翬先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庆典(1887-2007)。  吴翼翬先辈,祖籍东北铁岭,后客居北京。出身书香宦门,谈吐文雅,性豪侠易淳朴。自幼随父宦游汴梁(今开封),耳濡目染,遂有尚武之心。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吴先生仅十岁时,举家迁至省城,卜居老宦街,并有缘相遇燕赵武术名家阎国兴拜习韦驮功法,后有幸拜学希夷门华岳心意六合
期刊
中华武术是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在古战场上起到杀敌御侮,保家卫国作用,技艺渐渐形成为武术,也是一种强种健体体育运动,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瑰宝,世代相传,旺盛不衰。  清朝末年,由于洋枪洋炮输入中国,因而武术的实用价值大大贬低,使各家流派武术功夫,萎靡不振,尤其心意六合八法拳更遭到社会冷落,无人问津。  上世纪20年代,人们羞于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东亚病夫”的耻辱,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