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艺术兴趣及思维的方法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及思维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创造源泉,在课堂上灵活安排课程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目的,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艺术思维 实践 自信 激发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大的,但光是具有想象力没有方法是行不通的。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应遵循辩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明确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被技巧的追求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
  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激起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阶段。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五年级的《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积极性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大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以前学生们只是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像片段,再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诸如脸谱色彩的含义、脸谱的勾勒等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化妆师。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
  其次,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上桥梁。它的形式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
  再次,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如四年级的《用色彩画风景》等,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这样的闭门造车,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及往日熟悉的地方,然而,现在要学生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感觉生活一下子是一幅完整的画。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提高了。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賞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于是,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
  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其他文献
当我取下2004年的日历,掀开一本2005 新的日历时,看着骄傲地昂着头的雄鸡,我心中涌着莫名的悲哀。好像天上的流云,日子变幻着不同的姿态, 我来不及看清来不及欣赏,它已悄然飘
<正> 邂逅我们无限地殷勤好客,时常重复这样的情景,经过了多少多少以后相遇非常愉快。
在两个多小时的航海途中,船仅晃动了一次.`` 他转乘飞机到一个很大的岛上,在那儿住了一夜,就乘上从当地港口开出的一艘联运船.身后的岛影刚开始模糊不久,船猛烈地摇晃起来.而此前船只是伴随着平稳的波浪在轻轻浮动.从窗户向外看去,只见蔚蓝的海水缓缓涌来,接连不断.船如同被巨大的波涛挤压似的开始倾斜,然后又晃回来.他的手几乎不由自主地要去扶前面的座椅靠背.
新世纪新阶段,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需要较为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在此种教育背景形势下,从学校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积极转变自身教育教学方式,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我们要把学生个性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一、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挖掘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份为人父母的爱心  学生就像一颗稚嫩的幼苗,可塑
都说人生有三苦:打铁、网鱼、做豆腐。其实不然,人生之苦何其多,但是最令我们感到苦的恐怕是学习了,学海无涯“苦”作舟嘛!
我是一只蚕,我渴望飞翔.渴望美丽.虽然其他人都鼓励我.说我只要努努力,就会变成华的花蝴蝶。但是.我从来都不敢奢望,也不想努力,因为每次看湖水时,水中的倒影都让我泄气:矮小
我与《中国建材》相识也就短短两年时间,但与之的合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愉快。这是缘分,也是一种必然。《中国建材》作为建材行业强势媒体,一贯秉承严谨、创新、公正、务实
2001年5月中旬,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师范大学语文系教授弗拉基米尔&#183;维尼亚明诺维奇&#183;阿格诺索夫先生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学.期间,本刊主编余一中访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