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基于立德树人视阈分析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呈现出的淡漠化、庸俗化、功利化、冲突化的问题,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  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006-02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对教育教学秩序和基本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立德树人视阈下分析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可行性策略,既是有效发挥和运用“立德树人”的指导作用,也是高校教育教学中具体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表现形式。
  一、从立德树人视角看当今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立德树人”中的“立德”即树立德行,既要求教师自身立师德,也要求立学生之德。“树人”即是树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人才培养问题。我国大学和教育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应以“立德”与“育人”为根本,遵循“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教育原则,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来看,我国高校师生关系总体状况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
  (一)师生关系淡漠化。师生之间交往时间少、沟通频率低。有的老师埋头科研和教学以及其他事务性工作,很少有精力和时间与学生交流。学生对老师很疏离,缺少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意识。师生之间缺乏情感共鸣与心灵共振。有的老师情感投入不足,上课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师生互动,侧重“理”的重要性,而忽视“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投入少。课余时间,对学生几乎不闻不问,缺乏关心和爱护。学生不尊重老师劳动成果,课堂普遍成了“低头族”。缺少沟通、缺少交流、缺少关怀成为师生常态,导致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严重偏离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二)师生关系庸俗化、功利化。师生关系庸俗化、功利化的表现之一是把老师与学生分别看成“服务者”与“消费者”,或者形容为“老板”与“员工”。老师只需要在特定的时空内提供学生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只需要上缴学费获得老师提供给自己所需要的“教育教学服务”,两者之间不存在学统意义上的传承关系,是一种消费关系。师生关系庸俗化、功利化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师生交往变成师生交易。有些学生为了顺利毕业或者其他目的,用不正当手段討好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老师。而有的老师被学生称为“老板”,擅长在外面拉项目、挣外快,把学生当成廉价“员工”替自己完成项目,甚至为了让学生在评价时打高分,一味放纵或迎合学生。师生之间存在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一旦利益交换不均衡不对等就很容易发生冲突,激化矛盾。
  (三)师生关系冲突化。师生关系冲突化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冲突,包括顶撞辱骂殴打、流血暴力事件等直接的冲突和对抗;另一种是隐性冲突,师生双方没有出现显性的暴力事件,而是互相不闻不问、置之不理、阳奉阴违等,存在“为了不正面冲突,最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干脆不存在关系”的观念,这种虚假的表象可能孕育着更大的冲突。
  二、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教师忽略教师使命、教师责任和教师道德。一些教师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自身的使命和价值追求;有的教师把立德树人单纯看作是教书的过程,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以传统的“灌输”为主,忽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教学互动;有的教师忽视教师的思想境界、人格魅力、行为态度等对学生的导向和榜样作用,不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把立德树人理解为仅仅是针对学生的。甚至有的老师出现政治信仰不坚定、教学态度不端、学术不正、道德败坏等失范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声誉与形象,摧毁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养成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学生层面。学生对自己身为学生的责任、道德素养、学业使命认识不清或刻意淡化。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崇尚读书无用论。有的学生道德修养水平不高,尊师重教意识淡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缺乏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等;有的学生功利色彩浓重,与老师亲近、交往只是为了实现私利,一旦目的没有达到,就会心生嫌隙,甚至引发正面冲突;有的学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缺乏主动交流意识,也缺乏交流能力,助长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误解,使得矛盾升级。
  (三)学校层面。从教与学的显性场域来看,大部分高校新校区建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老师们上完课、下了班便匆忙赶校车回家,无论是在管理还是教育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师生之间的沟通局限于上班八小时和课堂内,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其次,学校为师生之间搭建的沟通机制并不完善,无论是沟通心态的建设,还是沟通渠道的畅通、沟通方式的多样化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再次,评价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单一、缺乏科学性。把知识和能力摆在首位,忽视德育,特别是对师德和学生道德的评价标准没有统一性和科学性。具体表现在评价教师时,重科研水平、授课能力、学历程度,而忽略教师道德水平。在评价学生时无法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科学的评判,往往以学生的成绩、平时表现、担任班干等为主要依据,忽视学生心灵与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自身道德修养,让他们产生成绩、专业能力是衡量人才唯一标准的错觉,不利于立德树人的实现。
  (四)社会环境层面。社会环境层面的一些问题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起到一些负面影响。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着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总是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社会环境会对和谐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实用主义等物质化的思想影响着师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侵蚀着师生关系。其次,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冲击着师生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特别是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部分师生理想信念缺失、金钱至上、迷失自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社会道德意识冷漠等。受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传统的教育理念也受到极大挑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要求独立、个性自由的愿望增强,加之视野逐渐开阔、接触的信息面更宽广,传统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受到冲击。   三、立德树人视阈下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加强师德师风与学德学风建设。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广大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严格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做出积极贡献。只有教师锤炼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新西兰教育学者约翰·哈蒂用15年实证研究表明: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的关键,这也印证了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在加强学生的学德学风教育时,首先,引导学生发扬尊师重教的美德,让学生在学会做事和做学问之前,先学会做人,学会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学识,学会对教师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予人性化的理解,而非神圣的苛求,學会感恩、信任。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自觉摒弃功利主义。最后,引导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只有乐学、善学、勤学,才能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二)营造人文性的师生交往环境,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具体如下:
  1.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师生交往环境。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必须依托学校教育环境的营造,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的交往环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为此,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师生互动的文化氛围,通过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建设,营造学生享受教育、教师热爱教育的氛围,构筑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倡导师生诗意的栖居。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营造的师生交流环境是开放包容、融洽互动的,不仅能提高师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能提升师生互动的效果。其次,学校应积极倡导和引导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搭建师生有效互动平台,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创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机会,如师生定期联系制度、师生面对面主题交流活动等,推动师生发展无障碍沟通,促进更多的师生交互行为的发生,加深师生之间的认同,构筑和巩固其心理契约,奠定其信任基础。
  2.形成科学的考评机制,消除师生关系中的制度性障碍。结合高等教育改革要求,逐渐形成科学的评价制度,消除因制度本身缺陷而引发的利益纠葛和冲突,解决由此引发的师生关系问题。对教师的评价采取合理的分层划类,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聚焦学生发展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兴趣特长培养,关注学习结果和过程及其获得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氛围。在完善考评机制时,要充分体现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凝聚人心、营造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建立共同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有效凭借”。此外,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中,必须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形成科学的处理师生问题的处理范式,不让教师承担其无力担负的职责并因此而遭受不公平对待,以改变现有社会问题的教师和学校归因习惯。科学的评价制度,无疑将为师生营造和谐的制度空间,帮助教师找回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推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参考文献】
  [1]贺建兰.高校师生冲突及应对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刘爱楼,周秋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的教育生态学检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学校安全稳定研究课题“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20161C047)
  【作者简介】李 娟(1980—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介绍了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功能。益生菌安全性包括益生菌的来源、非致病性和抗抗生素性;益生菌的主要功能包括其在肠道中的生存力和持久性、免疫调节作用、拮抗其他细菌作用和
本文以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报告发布数量、编制依据、篇幅与方式、第三方鉴证及相关行业标准披露等方面,对信息
本文以水钢1995年~1999年污水排放量、水质的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污水排放童及水质的变化特征,提出了污水回收治理的具体对策。
随着电子封装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功率容量和发热量也越来越高,封装体内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温度分布以及热应力问题。文章建立了基板-粘结层-硅芯片热应力分析有限元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性,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追逐、对校园主体文化参与性不高等问题,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等措施,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文化自信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
水钢炼铁厂作为中国的“三线”建设厂矿之一,从1970年到现在,风风雨雨走过30余年,尽管炼铁厂建于六盘水的深山之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曾一度影响水钢炼铁的发展。但是30余年来,水钢
从高技术产品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方式、出口的企业类型分布以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企业类型分布等角度,分析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情况。认为我国高技术产
针对水钢现有2#高炉煤气洗涤系统改造投运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煤气洗涤质量的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满足用户对煤气质量的要求。
2018年11月26日,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济南落下帷幕。本次大赛,我区共推荐38个作品参赛,其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5个,获奖比例为73.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预防性侵安全教育,切实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管理,严格执行校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