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脂积雪 唯有甜白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瓷流行
  近年关于唐代青瓷的讨论已见不少,其实同期的白瓷亦深得中外藏家喜爱。唐代白瓷开启了崇尚精致白瓷的美学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
  优美白瓷是宋代陶瓷的精粹,河北定窑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尤以生产造型隽秀、釉色牙白的白瓷著称,尽得宫廷和贵胄珍赏。另一名器青白瓷亦同时始烧于江西景德镇,青白瓷顾名思义是釉色白中泛青,色质如玉,景德镇正因创烧出青白瓷而从此声名大噪,长居白瓷生产之领导地位。青白瓷又有“饶玉”之称,足见其质感和质地皆如玉器,能够媲美中国艺术的殿堂级美玉。
  元代白瓷继续盛行,这与当时的宗教和蒙古宗室有关。元代青白瓷仍然风行中外,并独得蒙古统治者的喜爱。蒙古人尚白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他们以白为纯洁,以九为吉数。据说成吉斯汗立九旒白旗为号,将其视为民族及国家兴旺的象征。《元史》(郊祀)篇亦记载蒙古人源自大漠,世代有祭天之礼,祭天时“衣冠尚质,祭器尚春”。
  青白瓷的持续烧造,促进了另一种白瓷的发展。景德镇陶匠将青白釉的化学成分稍作调整,便烧出枢府器或称卵白器。两者釉料的基本差别在于氧化钙的含量:青白釉含钙量为12%至13%,枢府釉含钙量为5%至6%。蒙古统治者既尚白,加上汉人习俗的礼佛和祭祀皆用白器,促使景德镇陶匠致力研制出新的白釉。枢府器与青白瓷相比,枢较呈失透状,却如丝般洁白润厚。
  永乐爱白
  对很多陶瓷收藏家来说,白瓷的经典应为明代永乐白瓷,即著名的甜白釉施于景德镇御窑白瓷胎。甜白釉由纯釉石提炼,不含釉灰,白度较以往的白釉高,其面柔滑润莹,获文人比为白玉。在景德镇御窑遗址永乐堆积层所出土瓷器,逾90%为白瓷,大部分更是甜白瓷。这考古发现不难理解,永乐皇帝热爱白色,官窑就必然顺应皇帝的喜好而大量制造白瓷。至于甜白瓷烧得仿如白玉也该是投其所好。根据宫廷记录,永乐曾退却大量贵重贡物,仅留下少数白玉雕器。
  永乐爱白,除因艺术品位外,还有个人理由。他本非太子的身份,当还是燕王时,佛僧道衍预言能送白帽予他,即于王宇上加白成“皇”,登基为帝。永乐可能因此自觉与白色渊源深远。
  永乐朝主流烧造白瓷最大原因应是对佛教礼器的需求殷切,其中相当多的器物与藏传佛教或称喇嘛教相关。元蒙时代喇嘛教开始在中国盛行,中国与西藏政权亦交往频繁。明永乐时期朝廷因外交因素,对佛教仍相当器重,当然亦包括皇帝之个人意向。永乐登基后,在全国推动藏传佛教,命印制大量佛经。他成功取得皇位后不久,即邀请迦尔居派法王哈立麻到访南京,该僧于三年多后才应约。1407年哈立麻的到访,以及其他西藏大寺高僧驻京的确对陶瓷烧造起了关键的作用。据记载,永乐命御窑烧造大量佛教礼器,以供到访的喇嘛高僧祭坛上使用,1407年哈立麻替永乐主持明太祖夫妇的祭典,以表其等对父母的思念和孝心,尤其隆重其事。
  永乐瓷器中与喇嘛教最有关联的可算僧帽壶。此壶式因口沿形似藏佛僧帽而得名,虽为永乐和宣德的典型器,却是源自更早的元代,见1965年北京庆寿寺内海云塔地窟出土的一件元代青白釉僧帽壶。永乐朝僧帽壶瓷器发展到顶峰,不但风行当时,并延续至清代各朝。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甜白暗缠枝莲纹僧帽壶,带暗刻“永乐年制”华书款,永乐带款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落款的里程碑。其他存世永乐款瓷器多为高足杯,杯内中心刻年款,此件白瓷僧帽壶肩上带款属凤毛麟角的例子。永乐篆书款有别于宣德瓷器的隶书款。永乐因欣赏朝臣沈度的书法,命他负责书写宗庙中玉册、金简等,亦以他的手书体作为当时制瓷的年款。
  永乐甜白瓷独特的暗花纹饰优雅而隽永,至宣德朝仍继续烧造。暗花即在胚胎施釉前刻花,洁白的瓷胎施纯净的透明釉后,刻花纹饰不会被釉层盖过,仍然隐约可见。事实上惟有手执细看永乐甜白瓷精品时,才能够光照见影。稀世的明初白瓷可算特为目光敏锐的鉴藏家而设造。
其他文献
熟悉金庸小说的读者大约都对他的短篇小说《越女剑》有着深刻的印象,这篇一万多字的小短文,是根据东汉赵晔所著的史书《吴越春秋》中有关“赵处女”的一则记载敷衍而成的。在这篇小说的后记中,作者金庸除了讲述该小说的来龙去脉以外,还特意提到了一本清代咸丰年间著名版画大师任熊(字渭长)所绘的版画集《卅三剑客图》,并且在文后附录了记载这33位剑客故事的的古代笔记小说译文。  起于唐末  实际上任熊的《卅三剑客图》
期刊
女人最宝爱自己的容颜不过,描眉画目、勾线涂唇自然是希望自己以最妥帖的姿容示人,此外还少不了戴上项链、耳环、钗头之类,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有意思的是,这些配饰之物的精致与否、品位高低与否往往就会成为人们判断这个女人是否具有魅力的要素。人靠衣装,物也如此,正像古人随身而配的宝剑,抛开精良的铸造工艺不说,他们同样看重剑具这样的附属物件。  所谓玉剑具,是指佩于刀或剑上的玉质饰物,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期刊
征战沙场的兵将往往视剑如自己的生命,统御天下的君王视剑为权力的象征,对他们而言剑是不可或缺之物。而还有一个群体,他们理想崇高、讲求节操、高傲不屈,或舞文弄墨,或针砭时弊,或清雅独闲,虽与杀伐、王权无直接关联,却同样终日剑不离身——这一群体就是中国古代的“士”。文武之道看似相隔如山,但在士人的眼里,一件冷冰冰的兵器承载着太多他们所向往的精神,他们以剑树身、明志、卫道,可以说,正是二者的相辅相依才为我
期刊
1.荷兰克罗尔·默勒博物馆运用一项X光新技术,对这张梵高于1886年绘制的花卉静态写生进行了研究。  2.奥地利维也纳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示的一只巨型螃蟹实体标本。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于1889年建立,拥有生物标本达  2500万件,是欧洲最为重要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  3.在美国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馆,观众观看巨幕影片《鲜活的梦想》。  4.在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的新媒体分馆,一名馆员使用交互触摸
期刊
当我们回看几千年历史,有时会觉得在时间的尘埃中,一切都显得飘渺虚幻,并不那么真实。然而,就在这空空蒙蒙中,有一道道寒光不时闪过,那么耀眼却又那么迅疾,似乎是一个暗号,在向我们提醒着什么。  没错,这是剑的寒光,百刃之君。从剑的光芒中我们看到了“天下”,兵刃碰撞、人马嘶鸣的古战场上,君王挥剑所指处,将帅提剑奋出。  追逐着剑的光芒,我们又看到了“江湖”。苍茫飘渺天涯处,一侠仗剑泯恩仇,剑的正义凛然,
期刊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工部以庾信、鲍照的清新、俊逸来引赞太白之飘然不群。在书法上,这种俊逸之美,米芾、陆游、赵孟、董其昌等亦可当之。因为其审美上的舒适为士大夫阶层所推崇。而晚清岭南著名诗人、被称为“岭南大才子”的鲍俊(逸卿,1797年至1851年),书法亦俊逸非凡。其主盟香山文坛,书法更为道光皇帝誉为“书法冠场”。  右图所示,此件作品为鲍俊43岁所作行书四条屏,内
期刊
1960年9月15日,在中共江苏省委支持下,傅抱石、钱松岩、宋文治等组成的江苏省国画写生工作团一行13人离开南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写生活动,先后到达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延安、华山、成都、峨眉等地,行程23000里。他们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工矿企业,瞻仰革命纪念地,创作新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界1950年以来一件极为轰动的大事。    山水文章  在壮游中,画家们走一路画一路,不断地将个人的主观感
期刊
《湖庄消夏图》是我见过的潘思牧作品中画得最好的山水,无论是构图设色,还是笔墨绘功,在潘思牧的作品中都是难得的。关于潘思牧,可资介绍的事迹不多,传世作品也较为少见,这个手卷让我们比较清晰地看到了他的绘画面貌。  所谓湖庄,是一个风景优雅的去处,庄在水上,仿佛半岛,茅屋别业,绿树掩映,是幽人自适的好地方。何人自适?卷左有人凭窗览景,流水眼前,藕花点点,很惬意,很诗意,很入情景。他是谁呢?潘思牧没有说,
期刊
笔者藏有一对清末新彩衔环铺首耳四方瓶,它既为我们展示了庐山的旖旎风光,又让我们领略了其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细细观赏,不禁令人心弛神往。  此对四方瓶由清末、民国时期的瓷绘艺人谢海如所作,出品于1895年,高58.5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14厘米。四方撇口,束颈,硬折肩,长方柱式腹,上宽下窄,平底足,肩部加饰一对生动活泼的衔环辅首耳,为器物增添了几分情趣。  四方瓶正面图案为秀美的庐山风光。作
期刊
春秋战国,社会进入到了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名存实亡,礼乐崩坏,诸侯间彼此割据,战争频繁。各个诸侯国家为了应付连绵不断的战争,不断改进和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兵器,彼此之间进行着一场空前的军备竞赛,每个国家都因为拥有一批擅长制造兵器的能工巧匠而实力大增。  地处长江下游地区的吴国和越国,虽然立国都很早,但长期僻居东南,国小势弱。直至春秋中期后段,国力才渐趋强盛,至春秋晚期达到巅峰。为开拓疆土,扩大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