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书《前赤壁赋》的创作到木心联想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理论于我们创作者来说固然重要,对理论的化解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空过程,即所谓的潜移默化。而其中有些东西也许一辈子也化解不了,那也合乎情理,不是吗?但一味遵从迷信以至于做作的堂皇对自身创作一点也没有益处,缚手僵毫,其结果也许会走向反面。
  “我想写”是书法艺术最朴素真切的创作前提,是原动力。每当我要创作一件形式或内容都相对大的草书作品时,从来心里都怀有些许的畏惧,当然这其中还有对草书艺术的由衷敬畏。真是又想又怕,按自己的一贯说法就是“有点伤神”。这里所说的大作品即尺幅容量相对大且在自己心里积蓄已久的创作情绪的自然抒发,不应景不酬展,抒情以向,写心所往。然而这样的创作于我却是不多的,每年顶多也就一两次吧。一个书家一年能有那么几件萦怀于心顾盼回味且能打动观者的作品也就知足了。
  许多年以前,就有以手卷形式草书《赤壁赋》的想法,而且这个内容我从未书写过,一直留着。自觉书艺未精,恐笔不达意,对不起绝世美文,故不敢轻易启毫。丙申入夏以来,我便时常把读苏轼诗词文赋,相关书籍也累于案头,触手可及。感东坡宦海沉浮,九州飘荡;仰文豪旷世天才,四海无双!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蜀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难怪古人有“惟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一,始知此赋之妙”“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的顶礼绝伦之评。余尝谒三苏故园、徜西子苏堤、凭黄州赤壁、沐儋州海风、望徐州黄楼……都是情怀弥漫,仰止时空!
  终于到2016年8月的一个周日,锦城雨霁,空明秋朗,西岭窗含,娇雪隐约。我一大早来到工作室,盘桓呆坐了一上午,顿觉神清气爽,便知开工的时候到了!澄神静绪,展卷润毫。午后开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毫情满溢,缓急流淌。历两个半小时,完成拙作草书手卷《前赤壁赋》,计长1560厘米,纵34厘米。长嘘深吸,凝窗茫然,思不复收,以至昏不知还。也是清秋寂寥时节,水到渠成,总算了却一桩耿怀于心近二十年的心愿。按我的习惯一般不会再复写这个内容了,至少以这种形式,否则一定是挂碍和乏味的。历朝书苑先贤包括苏轼本人都留下了许多《赤壁赋》书法名作,后学才疏艺浅,轻草妄涂,诚惶诚恐。
  草书的创作有别于其它书体,它是在进行的状态下完成,一但动笔,就不容你停下来思考经营,不该是“意在笔先”或“胸有成竹”,但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的期待在那一头等待和召唤你,鬼魅十足!而那个预期又是明确的,完成后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却一目了然,有时甚至出人意料。草书创作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没有底,因此结果是未知的,而现实创作中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哪怕是过后很久才觉得。我写罢所谓“大作品”后一般即会将其束之高阁,时常是一年半载或更长时间才架个势邀朋友展纸拜客。木心先生说得好,“你看我的作品,我看你的眼睛”。其实我还在看自己的眼睛,甚至思忖,怎么写出来的呀,累不累?其实我写字从来都没觉得多累,而且很享受很惬意呢,从某种意义来讲我是幸运的。
  艺术理论于我们创作者来说固然重要,对理论的化解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空过程,即所谓的潜移默化。而其中有些东西也许一辈子也化解不了,那也合乎情理,不是吗?但一味遵从迷信以至于做作的堂皇对自身创作一点也没有益处,缚手僵毫,其结果也许会走向反面。平时述一述自己的“创作谈”倒也无妨,况且还有它理与我理之别呢。不管怎样当悟理于心底,发感于意外,其作品如果能够打动感染小众就已经是奢侈了。艺术创作者终将是以作品说话的,那正是他的情感诉求的真实所在。其实历代所谓书论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创作谈,善论者中宋唐以前不说,至少从翁方纲、包世臣、刘熙载等的书作中我们是可以读到许多,所以真正像孙过庭那样书论双绝的情況毕竟是凤毛麟角。
  感谢陈丹青先生不遗余力的推介,木心先生及作品才渐渐被世人所熟知,他诸多文艺作品中以《文学回忆录》流传最广,几乎成了大多数朋友徜徉木心精神心路的津门路标。直到2011年末木心先生谢世后我才成为他老人家的粉丝。好不容易当一回粉丝,却没有了机会面临先生教诲和参加他的乌镇告别式或北京的追思会,至今想来都十分遗憾。好在网上看得到追思会的纪录视频,尤其是北京那一场,三个多小时,那气场那阵势那礼遇以及会场准备的精心与仓促……在我看来连先生的谢世都转换成了一台涤荡心灵的另类派对。追思先生,自始至终贯穿的是感动、欣慰、享受、酸楚。酸楚,幸福的酸楚!眼湿鼻酸中感受着久违的真善美和一股无形的强大魅力扑面而来,冥冥之中似乎觉得这是先生留给我们最后的“作品”吧。的确,心无境涯!对望木心眼神,不禁怅然。木心之“心”究竟带走了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
  2013年春我与好友拜谒乌镇木心故居纪念馆时看到了先生的两件书法作品,震惊之余又有些惑惑然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斋号即“惑墨堂”,早就该“不惑”了)。其中先生在十四岁绮纨少年时(1941年)书写的一个扇面着实吓了我一跳,即便是以现在的书法审美来看也是很风尚很不错的“书法作品”啊。从未听说过既是作家、诗人、画家,又是文学、文艺理论家的木心先生是个什么“书法家”,他自己只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诗人,“诗言志”最过瘾。先生也许想,“家”不“家”并不重要,做个“人”是最重要的,一个有情有趣的人!或许先生自己从未产生过当“书法家”的念头。其实1980年创刊,开风气之先的沪上名报《世界经济导报》的报头就出自先生手笔,我们还可以从木心故居纪念陈列的另一件楷书横幅中窥其对初唐楷法的侵淫与工力。而那时上海及全国书法现状我是比较清楚的。书家自谦的所谓“雕虫小技”,其实也正是他的“密码心画”。或许觉得现在附加给书法艺术的承载过于沉重了,言过其实就不一定好玩儿了。题了报头的两年后(1982年)他就一个人茕茕默默地越洋寻梦去了,在异国他乡走过了二十四载“卧西怀东”的孤鸿之旅。尼采说“你配孤独吗?”木心先生的人生从不寂寞,他无愧“孤独”!“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抖落过往的尘俗寻一宁静之界,以最净洁的心身驾最切心的语汇去与社会世人、古代先贤以至于天地神灵倾诉、交流、对答、凝望……当时先生一定感到十分紧迫吧,那一年他已经五十五岁了。我在想,人到这个年龄该要思考些什么问题呢?鸟倦飞而得还,木心先生在他七十九岁那年被迎回乌镇,在已复原的童年老宅中安静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五年,先生的艺术人生完美谢幕。
其他文献
邹忠新出身苦寒,命运悲惨。他一岁丧母,四岁丧父,孤苦伶仃乞讨于街头,后被养父邹熠之收养。五岁时拜金钱板清派大家孙洪云(艺名土地)为师,之后又跟着“花、清、杂”各派老师杨永昌、闵桂庭、万年宽等学艺,这为他日后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邹忠新天生“绊舌”,为学艺他把小石头含在嘴里搅拌,口不离石,牙龈磨破,感染化脓,鲜血直流,活生生把绊舌磨断。学艺路上,他师法自然,听雨打芭蕉、风雨雷电、鸟鸣兽叫、风涌水流……
20世纪60年代初,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响彻大江南北。雷锋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也因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几代中国人。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3月4日,在学习雷锋纪念日58周年到来之际,著名歌唱家李丹阳和胡力激情创作了新歌《永恒的歌谣》,再次用歌声唱响英雄的故事,在新时代传承着雷锋精神。  “这首歌是从我心灵和血脉里流淌出来”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我们今天熟知的,多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是千淘万漉后留下的真金。如何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考验着诗人的才情。而白云在学习与写作尝试中,已显现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相应的功力。  如果不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尝试写旧体诗并集结出版是危险的。一是优秀的古典诗词形成的高峰难以逾越,已成为人们比较阅读的标杆。二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文化环境已有很大的不同。似古非古,
钟燕平发给博Lan一张近期的照片,但这真是那个曾经在热播电视栏目《胖姐帮忙》里面走街串巷,风尘仆仆帮忙打小怪兽,拯救世界的“胖姐”吗?时隔多年,“宇宙能量”在她脸上透露出强大的自信,随和的淡定。这个曾经人人有问题都想找她帮忙的女人究竟哪来的力量?这些年她又是怎样走自己的路呢?  “那个‘胖姐’真的跟我不完全一样”。跟双子座的钟燕平聊天会很“热闹”,随时可以分身再合拢,合拢再分身。上一个话题是过去,
李刚和王少梅大学时相识,因为在学习上相互竞争,也就彼此熟悉,在即将毕业之际确定恋爱关系。在摄影创作上,他们各自享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和时间,作品保持独立性。她喜欢用专题述事的方式呈现作品,拍摄时比较注重人物情绪的表达,专题作品完整性很好;他喜欢人文题材,注重画面的结构与色彩,喜欢用看得见的影像表达看不见的思想。  M=《现代艺术》 L=李刚 W=王少梅  M:在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中,对方最吸引您的地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迄今十年矣。随着新时期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今天的中国不仅有了科学的反思,而且创造了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  一  悲歌哭尽十年矣,痛泪惊魂凝成思。  天灾影寒投福祸,地患光怪藏魅魑。  道法无形须自省,清静有为莫眼眵。  喜见南北风向转,青山绿水两相知。  二  月上羌楼天仙姝,威州夜色人间孤。  几道青山巨壑立,数支清流颓崖出。  风送
朗诵|启米翁姆   在同一片蓝天下   万物生长的大地   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们和谐的家园   雪山滋养江河   自然吐露芬芳   每一个生命   自由平等地绽放   面对同一个灾难   心心相连的守望   是我们不变的太阳   我们温暖的太阳   勇气击倒黑暗   信心照亮世界   和谐慈爱的   地球永恒地轮转   简介   格绒追美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甘孜州文联常务主席。  
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主要有:丰富的学识修养、娴熟的演奏技法以及独特的演奏风格。学识修养是前提要素,娴熟的演奏技法是基础方法,独特的演奏风格是灵魂所在。扬琴演奏技法是表达扬琴音乐的重要语言,为了对该音乐技法有一定的了解,必须重视创新技法的实际应用,并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体系,对扬琴演奏技法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扩展音乐技法的应用领域。  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三要素:丰厚修为、娴熟技法、独特风
2021年7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旅厅、甘肃省文联主办,甘肃省曲艺家协会承办的“牡丹花开心向党”第四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系列活动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定西市举办。展演汇聚了来自甘肃、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市)的28个优秀曲艺节目,于7月20日、21日分三场演出。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共选派5个特色曲艺节目参加两场展
一本刊物在风云变幻、新媒体冲击中能坚守20年,始终秉持办刊初心,为艺术鼓与呼,实属不易。《现代艺术》20年来自觉关注文艺评论,把评论与创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令人敬佩。  我几十年来从事文艺评论工作,对《现代艺术》致力于艺术评论,有许多感慨想说。遂写点如下文字,以致贺忱并与同道共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