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亚美利加”号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上飞机发展史上享有盛誉的“亚美利加”(America)水上飞机,乃是对于由航空业界先驱、美国人格伦·寇蒂斯所设计的一系列机型的总称,该系列型号用H打头,以竞赛飞机为发端,后来发展成为当时体形最大的水上飞机。
  “亚美利加”系列水上飞机虽发于美国,但盛于英国,“亚美利加”之名就是其主要使用者英国皇家海航对其送上的别号:而在此期间,一位寇蒂斯的英国朋友约翰·塞里尔·波特又不断对其加以改进,从而另成为费利克斯托(Felixstowe)F型水上飞机。这两种大型水上飞机一脉双生、并蒂开花,遂成为一战中皇家海航执行反潜、侦搜、海空救援等任务的主力军。
  “父辈”的决心
  “亚美利加”水上飞机的发端,源自一份名叫《每日邮报》的英国报纸所设立的一项“悬赏”。1913年,该报社设立高达1万英镑的奖金,以奖励给能够驾驶水上飞机在72小时内飞越大西洋的成功者。具体来说,就是从美国、加拿大或纽芬兰岛的任意一点出发,到达英国或爱尔兰的任意一点。
  这个耸动一时的招标立刻引起了在航空史上足以与莱特兄弟齐名的寇蒂斯的注意,他决心建造一架足够大的水上飞机,来赢取这1万英镑奖金,同时赢取更大的声望。
  来自纽约的寇蒂斯于1878年5月出生,他曾经将精力集中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制造上,而当他从法国人法布尔那里看到了水上飞机之后,便立即将注意力投向了这个充满希望的新领域。他准确地判断出体形较小的浮筒式水上飞机存在诸多弱点,于是便尝试将中部的浮筒放大,进而形成了船形机身,一举奠定了此类大型水上飞机或者所谓“飞艇”的技术基础。
  对于水上飞机构造所做的革命性尝试,只是寇蒂斯诸多创举中的一项。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是美国历史上第1号飞行执照的拥有者,而和他同一时期的莱特兄弟中的奥维尔·莱特的飞行执照则是第5号。
  在一系列竞速比赛中声名鹊起的寇蒂斯很快获得军方青睐,1910年11月14日,他成功驾机从搭设在美国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上的临时平台起飞,就此开始了其与海军的长期伙伴关系。同年年底,他在加利福尼亚北岛开设训练营,专事培训海军和陆军飞行员,此地后被称作“海航诞生地”,而寇蒂斯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海航之父”。
  正是在北岛的“海航诞生地”,寇蒂斯这位“父辈”人物推出了自己的第一种成熟的水上飞机设计,这就是双座的“飞鱼”型:也是在北岛,寇蒂斯遇见了英国人波特,此人便成为他事业上的合作者和生活中的好朋友。
  塞里尔·波特是一名英国军官,他比寇蒂斯小6岁,原先是在皇家海军潜艇部队服役,在1 911年因为肺结核不得不退伍之后便学起了飞行。波特和寇蒂斯可算是相见恨晚,两人在飞行上兴趣相投,在参加《每日邮报》竞赛上更是一拍即合,于是,两人便铆足了劲,立志要赢得这项锦标了。
  “亚美利加”到英国
  寇蒂斯和波特的合作,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基础。此前的那架“飞鱼”水上飞机,便拥有足以稳定停泊水面的船形机身,不过这一次,为了应对长距离飞行的需要,寇蒂斯决定变1台发动机为双发配置,为机身配备2台90马力发动机。这样,以类似“飞鱼”的船形机身,加上两台塞进上下层机翼之间空隙内的发动机,便成为了到那时为止世界上最大号的水上飞机,这便是最初的寇蒂斯H.1型水上飞机。
  1914年春天,该机的第一次试飞由寇蒂斯本人实施,新水上飞机“立即优美地飞起来了”,但实际上,这架满载着配重沙包的水上飞机几乎未能离开水面。为此所进行的改动不免耽搁了不少时间,而这一耽搁也就使得赢取1万英镑的理想永远成空!因为到了这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打响,不管什么充满浪漫色彩的飞行比赛,都被一律取消了1
  战争的爆发,也令两个搭档的合作暂时告一段落。根据紧急征召令,前潜艇军官波特赶回英国报到,成为皇家海航的一员,出任设在韩顿的航空训练营指挥官。不过他的回归,倒是为寇蒂斯H型水上飞机的发展带来新的转机。
  当时,英军装备库里能用的水上飞机全都是体形较小的老旧机型,它们的性能极其有限,在海上也很不可靠。有鉴于此,波特立即想到了一个应对之道,那就是引入他和寇蒂斯的合作成果:H型水上飞机。以韩顿训练营指挥官的身份,波特很快致信在海军部里专门负责航空部门的穆雷·苏伊特上校,向后者呈交了一份有关H型水上飞机的详细评估报告。“希望阁下能够批准采购2架该机的动议”,报告的结尾这样写道。
  尽管没有更多的数据资料,也不清楚这种水上飞机在大洋上空的性能究竟会如何,但考虑到这至少能够填补海航的一个空白,苏伊特上校也就欣然批准波特所请。
  1914年10月13日和11月25日,两架编号分别为950和951的寇蒂斯H.1水上飞机如期而至,双双加入位于费利克斯托的海军航空站。航空站的人员很快就将这种来自美国的飞机称作“亚美利加”,这一称号随之不胫而走。
  有趣的是,波特本人随后被委任为这个航空站的指挥官,看起来“亚美利加”又回到了最熟悉他的人手中。正是在波特的力主下,费利克斯托航空站接着在1915年初又装备了由H.1改进发展来的H.4,它同样被称作“亚美利加”。
  波特推陈出新
  这些寇蒂斯水上飞机在战争初期便频繁执行任务,也正是在这样的实战检验下,“亚美利加”开始暴露出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位名叫哈拉姆的中队长写道:“水上飞机显得很滑稽,它有两台滑稽的发动机……操纵也很滑稽,发动机开始发动时艇首偏重,而在滑翔时艇尾又偏重。那些试图驾机完成种种壮举的小伙子们,最终往往被不厌其烦的驱逐舰载回。”
  总的来看,“亚美利加”的船形机身虽然漂亮,却比较适合相对平静的内湖,而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北海时则明显显得强度不足。因此,在海军航空站的日志上,颇不乏出动军舰将水上飞机拖回基地的内容。
  针对早期“亚美利加”的不足,波特开始着手改进艇身设计,以使其更适应战争的需要。作为寇蒂斯的合作者,他也是这样做的不二人选。经过多次尝试,波特以3580号H.4为基础,成功改造出了一架新型试验品,这就是以他所在海军航空站命名的费利克斯托F.1型水上飞机。虽然只是对友人的设计加以改进,但新机型被冠以新名称也是恰当的,因为在波特的精心设计之下,费利克斯托F.1几乎拥有一个重新设计的机身。   这种水上飞机采用了类似常规飞机的那种机身骨架结构,横截面为V形,而且机身较“亚美利加”略微加长。配备两台1 50马力发动机的费利克斯托F.1在首次试飞中就表现不俗。军方报告称,“改进的机首有效保持了驾驶舱的干燥,其起飞重量和‘亚美利加’差不多,降落在水面时完全感不到震动。它在水面的表现,包括起飞和降落,均优于以往任何水上飞机。费利克斯托F.1标志着水上飞机机身设计的一个重大进步。”
  只可惜,得到如此高评价的机型,却只在试制数架之后便戛然而止,原因是,又出现了更大号的寇蒂斯水上飞机。
  1916年3月22日,还是在费利克斯托航空站,1架编号为8650的新水上飞机翩然而至,这就是寇蒂斯最新推出的H.8。这种“亚美利加”家族中的最新成员号称发动机功率和最大起飞重量均实现“翻番”,一度令皇家海航心动不已,当即下单准备订购50架:但是几次试飞之后,英国人便对订单打上了问号。这一次,H.8的机身强度仍不能令使用者满意,试飞者们认为,在复杂的海情下,该机“在各方面都不够稳定”。
  不过,更新更好的设计,已跃然欲出。
  最大,最昂贵
  在令人失望的H.8昙花一现后不久,另一种寇蒂斯水上飞机亮相了,这就是最新的H.12。1916年10月4日,第一架机身号8651的寇蒂斯H.12水上飞机运抵费利克斯托,同月26日便展开首次作战巡航。
  仅从外形上看,H.12便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这种水上飞机在尺寸上全面凌驾前型之上,翼展达到28.26米,机高超过5米,机长则为14.18米。于是,一个升级版的别称也就此奉上,那就是“大亚美利加”。
  不过,英国人对H.12型的两台160马力寇蒂斯VXX型发动机犹感不足,于是便将其换为本国的275马力罗尔斯一罗伊斯“鹰”I型发动机,从而使其飞行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配备4人机组的情况下,该机可装上4挺7.7毫米机枪,并在翼下挂载4枚100磅(45千克)或2枚230磅(105千克)炸弹,从而成为一种真正能够在海空之间有效作战的水上飞机。
  虽然H.12“大亚美利加”无疑是寇蒂斯H型水上飞机系列中最出色的型号,但是它也“继承”了这个系列的一个负面特性,那就是机身的抗风浪性不强。当被投入风急浪高的水域后,“大亚美利加”的船形机身上就显现出了令人不安的磨损伤痕。
  再一次的轮到波特出场。既然曾以H.4为基础搞出过费利克斯托F.1,那么应该也可以以H.12为基础再推新机型。波特果然不负众望,在“大亚美利加”的基础上,他设计了一种耐波性能更好的外壳,同时对尾端细节做了改进,另外,他还将新机的动力提升为两台345马力罗尔斯·罗伊斯“鹰”VIII型发动机。该机的外形尺寸较H.12也有增加,从而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
  这就是费利克斯托F.2A型水上飞机,相比H.12,在机组人员和武装配备相同的情况下,费利克斯托F.2A的机身结构更为坚固,速度和爬升性能更优。“它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设计……适航性显著提高,浮力更大,结构更强,而没有增加额外的自重。”
  波特的青出于蓝式的作品在设计定型后便获得了较大数量的订单,在同时分发多家飞机制造厂生产后,便成为日后众多英国水上飞机设计制造的开端。值得一提的是,费利克斯托F.2A的出厂价格是9983英镑,这就创下了另一项纪录: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水上飞机。
  “胜过‘齐柏林’飞艇”
  虽然昂贵,但这些大型水上飞机毕竟证明了物有所值。寇蒂斯的H.12“大亚美利加”和波特的费利克斯托F.2A联手出战,双双写下一战中水上飞机战史的成功篇章。
  从1917年到1918年深秋,这批涂着鲜亮的涂装、以眩目的炫丽色彩为特征的水上飞机在海天间划出一道道奇异的风景。它们从设在费利克斯托、大雅茅斯、邓迪、卡尔肖特和基林霍姆等地的基地出发,发挥自己在航程、结构强度、武装配备等方面的优势,同德国的“齐柏林”飞艇、U艇和水上飞机展开了搏斗。
  费利克斯托F.2A一经交付部队,便被认为“可以被用来对付‘齐柏林’飞艇”,而H.12在装备之初,也被寄托了这种期望。而对于此后参与到这项作战中的两种水上飞机的机组成员们来说,他们需要付出异乎寻常的耐心和毅力,以及格外的勇气。
  1917年5月14日凌晨4点30分,机长加尔平上尉奉命指挥8666号H.12水上飞机从大雅茅斯出发,前去拦截刚刚离开基地不久的“齐柏林”飞艇L22。这架“大亚美利加”刚刚越升出云层后不久,飞行员莱基便发现了15千米外的影子,并立即驾机迫近。由于目标还处在爬升过程中,莱基只得降低飞行高度至1500米,他后来说,“这是我唯一一次飞得比‘齐柏林’飞艇高。”
  一经接近目标,“大亚美利加”上的数挺刘易斯机枪便开始猛烈射击,这些机枪配备了燃烧弹,虽然其中1挺迅速卡弹,但另外机的枪顺利地将弹鼓打光。目标L22号“齐柏林”飞艇遭洞穿而起火,目睹此景的H.12机组爆发出一阵欢呼。虽然他们的飞机也被“齐柏林”飞艇的还击打中,但却无碍飞行,就像机长加尔平说的那样,“这种水上飞机在各方面均胜过‘齐柏林’飞艇”。
  时至1917年,进袭英国本土的“齐柏林”飞艇都会保持极高的高度以防英国飞机拦截,但在靠近德国海岸线的海湾上空,这些飞艇在伴随本方驱逐舰和布雷舰时却肆无忌惮地飞在低空,不过“大亚美利加”的到场,结束了这样的“嚣张”。
  6月14日,德国海军出动5艘“齐柏林”飞艇为一次扫雷行动护驾,英国方面则派出多架H.12实施进攻。其中,8677号准确攻击了L43号“齐柏林”飞艇,使目标在两轮射击后便化为一团坠海的火球。而L46号“齐柏林”飞艇亦遭猛攻,几乎被击落。这次交战后,德国海军飞艇部队指挥官彼得·斯特拉瑟少校便下令,今后“齐柏林”飞艇在任何场合的飞行高度均不得低于4000米,对于时常密布浓雾和云层的海湾上空来说,这就意味着“齐柏林”飞艇在这里的效率将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到了1918年5月10日,轮到费利克斯托F.2A书写成功。4291号水上飞机在当天13点20分离开基林霍姆,任务是搜索“齐柏林”飞艇。16点30分,在1800米高度上,1艘“齐柏林”飞艇的身影出现在飞行员帕汀森上尉的视线中,它飞在帕汀森上方约600米的高度。这架F.2A开始奋力爬升,但当它在16点55分达到2500米高度时,却还是比“齐柏林”飞艇飞得低。   帕汀森继续奋力爬升,而此时水上飞机上的机枪手们也开始努力射击,他们判断应该有一些子弹打中了目标,但那艘“齐柏林”飞艇看上去却并没什么问题。当机枪卡壳后,帕汀森也就无奈地放弃了追击,这时已是17点35分,这架F.2A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飞到赫尔果兰湾附近的空域,而且一条燃料管突然断裂,这使得帕汀森只得迫降到海上。
  幸运的是,这个故障居然得以修复,于是这架F.2A在晚上20点50分回到了基地。筋疲力尽的帕汀森等人并不知道他们在这个下午究竟做了什么,据德国方面的记载,遭到他们攻击的L56号“齐柏林”飞艇被子弹连续命中,于英国飞机离开后“起火、化为烈焰、无人生还”。
  蛛网巡航
  除了高飞的“齐柏林”飞艇之外,费利克斯任水上飞机的另一个主要目标便是潜航的U艇。“大亚美利加”和费利克斯托水上飞机,自装备部队之初便积极投入反潜作战,而这些任务有一个颇具特色的称谓:蛛网巡航。
  所谓“蛛网”,是对位于英吉利海峡东端入口处的反潜巡航路线的形象比拟。这片水域正是U艇进入大西洋活动的主要通道,英军在这里以“北欣德尔”号灯船为中心,划定了一个八角形的巡航区,由中心向八角形每个顶角的延伸距离为50千米,每隔15或30千米有一些线段将这8个巡航大区横向划分为更多的小区。两种水上飞机就顺着这些标定的线段,在状如“蛛网”的巡航区内搜索U艇的踪迹。
  根据记录,投入蛛网巡航的英军水上飞机多次报告发现或攻击U艇。总体上,从1917年4月到次年4月的一年间,在整个“蛛网”区域内共有23艘(次)U艇遭到水上飞机攻击,另外还有17次接敌发现。
  这一期间的焦点时刻出现在7月24日,这一天,身为费利克斯托航空站指挥官的波特亲自带领5架水上飞机投入反潜作战,用他的话说就是“第一次有这么多水上飞机同时出发”。在这次行动中,水上飞机成功炸沉了U艇UC-1。为了有效反潜,水上飞机所携带的炸弹全部配备了2秒延时引信,这使得炸弹可以在落入水面以下后才爆炸。
  仅仅5天之后,又有2架H.12成功奏凯。在这一天的巡航中,“大亚美利加”在250米高度向UB-20的艇尾投下炸弹,爆炸使得这艘U艇的艇首一下被托举出水面然后又重重砸下,几分钟之后,这艘德国潜艇便告沉没。
  作为对英军这种反潜行动的应对举措,德军装备了快速有效的汉莎-布兰登堡W型水上飞机。5架这种难缠的对手在1918年5月30日围攻停泊在水面的8660号“大亚美利加”,造成这架水上飞机机毁人亡。
  之后,则轮到费利克斯托水上飞机为“大亚美利加”报仇。6月4日下午,来自大雅茅斯和费利克斯托航空站的5架水上飞机飞赴德国海岸线,不过4533号飞出不久就因故障而迫降水面。这个意外的“诱饵”很快吸引来了5架德国水上飞机,于是一场水上飞机之间的空战开始了。16点30分,报仇心切的F.2A向德国飞机迎头攻击,子弹纷纷射进敌机编队,“领头那架的无线电天线被打得四散飘飞”。
  最终,在这场罕见的水上飞机大战中,英国人成了胜利者:共有3架德国飞机被击落。有趣的是,早先出故障的那架4533号在战时被荷兰人拘押,战后又由他们出资正式向英国购入。英国官方战史记载当日的空战道:“英国水上飞机飞行3小时之后,在敌人家门口和他们打了一仗,并且击败他们……敌机数量占优,但却不是带队者莱基上尉的领导力和灵活战术的对手。”这位莱基上尉,就是在上一年5月击落“齐柏林”飞艇的8666号H.12水上飞机的驾驶员。
  就这样,在费利克斯托水上飞机的掩护下,“大亚美利加”得以继续投入蛛网巡航。据统计,从1918年5月1日到当年11月12日,这些水上飞机总共执行了5421飞行小时的巡航任务,其间报告发现28艘U艇,对其中18艘发起了攻击。不难看出,平均每发现1次U艇需耗时190小时以上,足可见操控这些大型水上飞机在漫漫海天搜索敌潜艇确实需要毅力加耐心。
  从最终的战果看,虽然这些水上飞机的反潜成绩并不算理想,但它们的实际价值,远在数艘击沉战果之上。这些水上飞机的存在,令德国U艇部队的心理压力持续增加,他们只要一看到水上飞机的蛛丝马迹,便会马上选择下沉,这样一来,其活动效果也就大大打了折扣。而水上飞机的蛛网巡航,也就算是达到了目的。
  独当一面
  就是这样,一种为了赢取1万英镑飞行竞赛而诞生的飞机,恰逢战争的风云际会,不仅发展出混合了英美血统的系列家族,而且填补了英军航空反潜等领域的空白,其表现堪称卓然而立、独当一面。
  费利克斯托F.2A的产量约100架,一战结束后,这种水上飞机继续少量服役,其最后的使用者是驻马耳他的皇家空军第267中队,时间是1923年5月。这种水上飞机还衍生出F.2C、F.3、F.5等改进型号,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费利克斯托F.5,虽然这种型号没能来得及参加一战,但却经由寇蒂斯的推荐而在战后装备了美国海航。考虑到费利克斯托水上飞机本来就是基于寇蒂斯“大亚美利加”水上飞机开发而来,这一推荐真是一种有趣的因果循环。
  至于寇蒂斯的H.12,后来一直发展到H.16的改进型号,后者采用了类似费利克斯托水上飞机那样的坚固机身。一战结束时,分别有18架和30架H,12和H.16在英军中服役。各种型号的“亚美利加”和“大亚美利加”的生产总量相加,则接近500架。
  在本篇的结尾,还是引用一段寇蒂斯自己的语言,来对这些水上飞机的价值做出最生动的诠释吧。“它像一只扑飞的海鸥,掠过水面,盘旋而起,然后直上云霄……这一切令你醉心不已,慨叹那是世上任何别的运动都无法带给你的悸动。”
其他文献
记 者:冯书记您好,作为首都中心城区,东城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冯洪荣:过去我们普遍认为,东城区作为中心城区,空间狭小,教育规模化发展受制约;文化底蕴丰厚、优质教育资源密集,但分布不均,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思维局限在这“一亩三分地”,我们感到“心有余而地儿不足”,教育发展遇到了瓶颈。  打破这一思维僵局的,是我们实施了“学区化”管理,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探索出了一
2006年9月,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并组成新内阁后,提出要推进“有主张的外交”。日本对外政策也因此而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亚洲外交:变化最大    日本的亚洲外交变化最大。安倍上台伊始即打破战后日本首相一上台必先访问美国的惯例,首先访问中国、韩国,改善与中、韩的关系,其亚洲外交从“山穷水尽”一举变为“柳暗花明”。此后,有关亚洲外交的新构想、新概念层出不穷,展开了积极
两次前往大峡谷派镇的路上,我都窜能看到雅鲁藏布江北久闻中的德木寺。事实上这个寺庙并不是藏在深山中那般难寻,一路沿北岸正在修建中的简易公路穿村过乡,经林芝县米瑞乡所在地,再顺德木沟北上最多2公里,静卧在一个心状小土岗上的德术寺的金顶便能映火眼帘,相比于这个小土岗,更靠雅江一带朗尼村所在的大片2级台地恰好形成了一片屏障,正是它挡住了我想从江南岸看德木寺的视线。然而有这屏障刚好,在10月午后阳光最佳的6
1月9—15日,苏丹南方举行公投,决定留在统一的苏丹内还是成为独立国家。此次公投是落实苏北南双方2005年签署的《全面和平协议》的重要步骤,将决定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前途命运,故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投票工作在和平气氛中顺利结束,300多万选民在苏国内外3000个投票站投下庄严一票,大约1.7万名苏国内观察员,以及来自联合国、非盟、阿盟、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等的15
近代和现代海军舰艇都是钢铁舰壳、精良打击兵器和高端仪器的组合,造价昂贵,只有世界性的大国强国才有实力打造强大舰队。“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在17世纪至20世纪初一直是海上霸主,就是靠当时自身雄冠全球的财力。自1943年以后,美国又一直是世界海军头号强国,也是以全球最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支撑。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崛起引起举世瞩目。近年来美国一再惊呼“中国威胁”,所提出的根据就是自2017年后中国海军每年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明确指出“设置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而以“以理服人”为要义的议论文写作正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学会表达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对课内文章的议论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写作实践灵活运用,是落实单元任务和提升学生思辨性表达的重要途径。
有一年重庆邀讲课,当晚主人安排在洪崖洞吃便饭。从那条著名商业街走过时,我看到一家商店前有个全脸涂黑、穿一身黑色古装的大个子男孩,他背靠墙,双手垂两膝间独自坐椅子上,木然望着从眼前走过的人,包括我。一瞬交错而过,我甚至来不及停下来跟男孩说一句話,更不知他姓啥名啥。仅此而已,没有后续。  但后来的许多日子,男孩的脸和他的坐姿一次次浮现。他多大了?他受过什么教育?他去过哪些地方?他有怎样的期许和不满?这
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9年12月18日,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发表讲话 ,提出了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档案工作,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统筹相关业务工作,强化干部队伍素质,精心规划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但是他伟大一生所创立的革命业绩、理论和战略思想依然炯炯发光,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同志在其一生国内、国际的丰富革命实践中,党的对外工作是他一直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多次亲自指挥重大的党的对外活动,倾注了很大精力,亲自会见各国政党领导人,也即通常称之为接见党宾的活动,同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他会见了各国政党领导人30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  博物馆划分为“空天走廊”、“长空筑梦”两大核心展区。其中,“空天走廊”包括了航空科技史与航天科技史两大版块,以空中悬吊航空航天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型群组与地面上的展台柜中的重点展品相互呼应,帮助观众深入了解航空航天發展的科技历程,向观众完整地展开了一幅航空航天发展的历史画卷。北京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