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珲春市紧紧抓住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毗邻国家地区宏观环境趋于好转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政策优势,全力推进图们江区域国际化窗口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深入实施“三化三动”战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珲春市地处图们江下游、东北亚核心地带,东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邻。中、朝、俄三国陆路相连,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相通,是中国经由日本海连接北美、北欧的最近点。近年来,珲春深入实施“三化三动“战略,不断强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紧紧围绕内外通道建设,着力打造大通道、大开发、大开放的崭新格局,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业经济总量、地方级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省前10名,先后荣获吉林省工业提速增效十强市、全民创业先进市和县域突破明显进步奖。
(一)开发开放持续升级。先后设立了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开辟了对俄、对朝4个公路、铁路口岸。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报国务院待批;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贸区正式启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规划全面实施。积极借助邻近俄、朝港口,建立畅通日本海通道。被誉为东北亚“黄金通道”的中国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国际陆海联运航线累计运行10年,累计运量达5.4万标箱。恢复开通了经罗津港至韩国釜山定期集装箱航线,完成了日本海航线考察,对日本西海岸航线开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对朝元汀口岸至罗津港公路动工修建。珲春圈河口岸至朝鲜元汀口岸跨境桥完成维修改造。东北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经珲春圈河口岸、朝鲜罗津港到南方沿海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项目完成试运营。对俄珲春——卡梅绍娃娅铁路恢复运营准备就绪,吉林省东北亚铁路集团公司与俄扎鲁比诺港公司合作改造扎鲁比诺港集装箱码头项目顺利实施。
(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电厂二期投产,三期即将开工建设;矿业集团扩能改造,全市原煤产能接近千万吨;老龙口水利枢纽建成使用;生态新城、浦项国际物流园、东北亚国际新镇、豪德商贸城、永晖物流园等项目陆续启动。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能源矿产、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信息电子、现代医药和海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增加值已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8%;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珲春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三区合一建设及区内俄罗斯、日本、韩国、吉港工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三)科学谋划城市建设。城市总体构架日趋完善,先后编制了《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正在修编《生态新城建设总体规划》。超前谋划特区建设,积极组织编制《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规划(2011-2020)》等多项规划,科学谋划和指导城市发展建设,为构建国际化窗口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二、围绕“三化三动”战略,推进“国际化窗口城市”建设
珲春是长吉图先导区的开放窗口,更是我国推动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的窗口。珲春肩负着建立中国图们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使命,更承担着未来东北亚交通枢纽、贸易中心的功能。“十二五”时期,既是珲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珲春应对严峻挑战的攻坚决战期。珲春市将围绕“三化三动”战略,全力推进“国际化窗口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增速超过全州、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进入州、省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形成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开发开放取得全局性进展,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基本框架建成。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前列。
(一)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图们江合作开发新体系。充分发挥珲春作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开放“窗口”和“桥头堡”功能,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重点,推进窗口与腹地联动发展,深化跨境经贸合作,加快构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新体系。
1.全力加快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珲春内外开放全面升级。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即将获国家批复,按照“以合作区为核心,新老城区为配套,珲春和敬信平原为发展预留区,市域其它地区为生态屏障”的总体构想,积极组织修编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四大功能区详细规划。围绕壮大示范区总体实力和创新国际经济合作管理模式的需要,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规模,大幅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精心谋划特区产业构架,积极争取新增财政收入留用、直供电、土地供应、中央财政外贸贴息以及国际通关便利化等相关政策,推动矿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化工、装备制造、高档纺织、木制品和海产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高端产业集聚的新型国际经济功能区。
2.深化窗口与腹地合作,实现长吉图联动发展。加强交通共建。完善铁路、公路、航空及配套信息和服务网络,形成连接腹地、便捷畅通的开放式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产业共兴。依据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与长吉腹地和延龙图前沿产业联动,强化汽车零部件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合作,推动跨市州物流及旅游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共促产业升级。实现市场共享。促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商品等要素在长吉图先导区内自由流动。深化教育及文化交流,形成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和稀缺人才培训互动机制。共同打造长吉图节点城市群,实现一体化繁荣发展。
3.加快畅通对外通道,建设国际化交通枢纽。全力畅通对朝通道。抓住两国共同开发管理罗先经贸区的有利契机,扎实做好综合利用罗津港工作,大规模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加快推进珲春至罗津高速公路、圈河与沙坨子新国境桥项目;争取开辟中朝甩湾子铁路口岸。加紧畅通对俄通道。确保珲卡铁路近期恢复运营,启动建设千万吨国际换装站。加快综合利用扎鲁比诺港工作,谋划建设珲春至海参崴高速公路。争取小车过境政策。努力恢复束草航线,积极开辟新航线,促进新泻、釜山等陆海联运航线常态化运营。
4.积极推进跨境经贸合作,实现中外协同发展。创优贸易环境。充分利用特殊经济区等战略平台,建立规范化的物流配送网、市场营销网和售后服务网。引导企业加强对各国贸易法规、通关流程和检验标准的研究,不断增强企业贸易抗风险能力。优化贸易结构。丰富进口商品品类,支持企业争取原油等贸易资质,逐步实现煤炭、木材、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常态化。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开发,扩大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等出口规模。做大加工贸易。对朝方面,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起点,逐步扩大到石化、建材、森工、汽车、造修船、家电等领域;对俄方面,以出口商品综合加工基地为载体,支持中资企业建立境外农产品和原材料基地,适当发展境外加工;对日韩方面,注重引进世界500强和高科技企业,积极发展特种车辆、汽车零部件等生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优化布局齐头并进。
(二)全力建设四大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打造能源矿产基地。加快电厂和矿业集团扩建步伐,谋划引进煤化工、褐煤腊等项目,培育煤电产业集群;积极引进俄罗斯石油,与朝鲜罗先炼油厂相配套,并延伸下游加工,培育石化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多金属综合冶炼项目,谋划配套金、铜、钨等产品深加工,培育矿产加工业集群。
打造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以汽车零部件、木制品精细加工、建材、机械和装备制造为突破方向,建设在图们江区域具有一定辐射力、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大型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通讯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电子外包、语音服务外包为突破方向,承接日、韩及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以东北亚为主要市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高档纺织服装、日用化学品、农副海产品深加工为突破方向,建设主要面向俄、朝市场的轻工产业集群;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循环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物流基地。以永晖、浦项物流园、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长春欧亚现代百货城、香港豪德商贸城、义乌旅游商品城等项目为重点,大力整合物流资源,培育专业市场;以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参与图们江开发,加快壮大国际陆海联运航线,培育国际物流产业集群。
打造跨国旅游基地。以建成面向东北亚的跨境旅游基地和东北亚知名游客集散中心为目标,统筹推进现有旅游线路的延伸和境内外联网,逐步探索由中俄朝小环线游向环日本海大环线游拓展;加快防川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综合开发;引进毗邻国家餐饮、娱乐、商品等旅游元素,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努力培育旅游产业集群。
(三)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加快构建国际化窗口城镇新体系。科学谋划全市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东部生态新城建设,大力完善既有城区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国际合作筑牢支撑平台,构建图们江地区国际化窗口城镇新体系。
科学谋划城镇布局。在“三区三带三重镇”的总体空间体系内,按照“东扩、南延、西优、北控”原则,科学有序地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以建设中国北方最适宜人居和最美丽的城市为目标,突出绿色生态、民族文化的城市特点,构建“两心、一带、三片区”主城空间布局,着力打造老城和新城两个服务中心点,沿珲春河及两侧建设一条滨河景观带,规划建设老城区、合作区、新城区三大城市区域组团。在中心城区向南、向西和向东延伸的3条发展轴带上,重点打造敬信、英安、春化3个特色镇,形成与主城区呼应的副城区。
加快建设生态新城。按照加快珲春市城市化进程、开发建设生态文化新城、“把珲春打造成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开发建成珲春生态文化新城,通过构建现代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行政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生态居住集中区,将珲春生态文化新城建设成集优美的自然生态、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先进的环保体系、智能的城市设施、完善的生活配套、和谐的人文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体制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生态城区,使之成为特色城镇化展示区、生态城市核心区和经营城市试验区。
大力完善城市功能。持续加大对现有建成区的改造投入力度,积极打造一批功能特色鲜明、多样化、多层次的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体育场馆、图书博物馆、青少年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加快建设五星级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会展中心等商务基础设施,满足国内外各界人士商务和旅游活动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供热、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加大珲春河综合治理力度,完善配套文化广场、公共绿地、停车场等基本服务设施,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围绕建设特色精品城市,突出城市个性,研究确定统一的城市建筑风格和色调,进一步开展城市风貌规划编制和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工作。加快建设精品街路,继续拓展生态游园,努力打造城市新地标。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明和谐程度。深度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积极完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扎实推进无线城市试点工作,争取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尽快取得突破,全面推开数字化城市管理和标准化物业小区建设。继续加快“五城联创”步伐,力争未来两三年内全面实现联创目标。
一、深入实施“三化三动”战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珲春市地处图们江下游、东北亚核心地带,东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邻。中、朝、俄三国陆路相连,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相通,是中国经由日本海连接北美、北欧的最近点。近年来,珲春深入实施“三化三动“战略,不断强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紧紧围绕内外通道建设,着力打造大通道、大开发、大开放的崭新格局,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业经济总量、地方级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省前10名,先后荣获吉林省工业提速增效十强市、全民创业先进市和县域突破明显进步奖。
(一)开发开放持续升级。先后设立了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珲春出口加工区,开辟了对俄、对朝4个公路、铁路口岸。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报国务院待批;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贸区正式启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规划全面实施。积极借助邻近俄、朝港口,建立畅通日本海通道。被誉为东北亚“黄金通道”的中国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国际陆海联运航线累计运行10年,累计运量达5.4万标箱。恢复开通了经罗津港至韩国釜山定期集装箱航线,完成了日本海航线考察,对日本西海岸航线开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对朝元汀口岸至罗津港公路动工修建。珲春圈河口岸至朝鲜元汀口岸跨境桥完成维修改造。东北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经珲春圈河口岸、朝鲜罗津港到南方沿海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项目完成试运营。对俄珲春——卡梅绍娃娅铁路恢复运营准备就绪,吉林省东北亚铁路集团公司与俄扎鲁比诺港公司合作改造扎鲁比诺港集装箱码头项目顺利实施。
(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电厂二期投产,三期即将开工建设;矿业集团扩能改造,全市原煤产能接近千万吨;老龙口水利枢纽建成使用;生态新城、浦项国际物流园、东北亚国际新镇、豪德商贸城、永晖物流园等项目陆续启动。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能源矿产、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信息电子、现代医药和海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增加值已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8%;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珲春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三区合一建设及区内俄罗斯、日本、韩国、吉港工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三)科学谋划城市建设。城市总体构架日趋完善,先后编制了《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边境经济合作区规划》,正在修编《生态新城建设总体规划》。超前谋划特区建设,积极组织编制《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规划(2011-2020)》等多项规划,科学谋划和指导城市发展建设,为构建国际化窗口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二、围绕“三化三动”战略,推进“国际化窗口城市”建设
珲春是长吉图先导区的开放窗口,更是我国推动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的窗口。珲春肩负着建立中国图们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使命,更承担着未来东北亚交通枢纽、贸易中心的功能。“十二五”时期,既是珲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珲春应对严峻挑战的攻坚决战期。珲春市将围绕“三化三动”战略,全力推进“国际化窗口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增速超过全州、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进入州、省前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形成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开发开放取得全局性进展,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基本框架建成。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前列。
(一)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图们江合作开发新体系。充分发挥珲春作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开放“窗口”和“桥头堡”功能,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重点,推进窗口与腹地联动发展,深化跨境经贸合作,加快构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新体系。
1.全力加快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珲春内外开放全面升级。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即将获国家批复,按照“以合作区为核心,新老城区为配套,珲春和敬信平原为发展预留区,市域其它地区为生态屏障”的总体构想,积极组织修编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四大功能区详细规划。围绕壮大示范区总体实力和创新国际经济合作管理模式的需要,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规模,大幅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精心谋划特区产业构架,积极争取新增财政收入留用、直供电、土地供应、中央财政外贸贴息以及国际通关便利化等相关政策,推动矿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化工、装备制造、高档纺织、木制品和海产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高端产业集聚的新型国际经济功能区。
2.深化窗口与腹地合作,实现长吉图联动发展。加强交通共建。完善铁路、公路、航空及配套信息和服务网络,形成连接腹地、便捷畅通的开放式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产业共兴。依据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与长吉腹地和延龙图前沿产业联动,强化汽车零部件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合作,推动跨市州物流及旅游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共促产业升级。实现市场共享。促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商品等要素在长吉图先导区内自由流动。深化教育及文化交流,形成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和稀缺人才培训互动机制。共同打造长吉图节点城市群,实现一体化繁荣发展。
3.加快畅通对外通道,建设国际化交通枢纽。全力畅通对朝通道。抓住两国共同开发管理罗先经贸区的有利契机,扎实做好综合利用罗津港工作,大规模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加快推进珲春至罗津高速公路、圈河与沙坨子新国境桥项目;争取开辟中朝甩湾子铁路口岸。加紧畅通对俄通道。确保珲卡铁路近期恢复运营,启动建设千万吨国际换装站。加快综合利用扎鲁比诺港工作,谋划建设珲春至海参崴高速公路。争取小车过境政策。努力恢复束草航线,积极开辟新航线,促进新泻、釜山等陆海联运航线常态化运营。
4.积极推进跨境经贸合作,实现中外协同发展。创优贸易环境。充分利用特殊经济区等战略平台,建立规范化的物流配送网、市场营销网和售后服务网。引导企业加强对各国贸易法规、通关流程和检验标准的研究,不断增强企业贸易抗风险能力。优化贸易结构。丰富进口商品品类,支持企业争取原油等贸易资质,逐步实现煤炭、木材、石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常态化。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开发,扩大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等出口规模。做大加工贸易。对朝方面,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起点,逐步扩大到石化、建材、森工、汽车、造修船、家电等领域;对俄方面,以出口商品综合加工基地为载体,支持中资企业建立境外农产品和原材料基地,适当发展境外加工;对日韩方面,注重引进世界500强和高科技企业,积极发展特种车辆、汽车零部件等生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优化布局齐头并进。
(二)全力建设四大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打造能源矿产基地。加快电厂和矿业集团扩建步伐,谋划引进煤化工、褐煤腊等项目,培育煤电产业集群;积极引进俄罗斯石油,与朝鲜罗先炼油厂相配套,并延伸下游加工,培育石化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多金属综合冶炼项目,谋划配套金、铜、钨等产品深加工,培育矿产加工业集群。
打造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以汽车零部件、木制品精细加工、建材、机械和装备制造为突破方向,建设在图们江区域具有一定辐射力、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大型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通讯产品、汽车电子产品、电子外包、语音服务外包为突破方向,承接日、韩及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以东北亚为主要市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高档纺织服装、日用化学品、农副海产品深加工为突破方向,建设主要面向俄、朝市场的轻工产业集群;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循环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物流基地。以永晖、浦项物流园、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长春欧亚现代百货城、香港豪德商贸城、义乌旅游商品城等项目为重点,大力整合物流资源,培育专业市场;以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参与图们江开发,加快壮大国际陆海联运航线,培育国际物流产业集群。
打造跨国旅游基地。以建成面向东北亚的跨境旅游基地和东北亚知名游客集散中心为目标,统筹推进现有旅游线路的延伸和境内外联网,逐步探索由中俄朝小环线游向环日本海大环线游拓展;加快防川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综合开发;引进毗邻国家餐饮、娱乐、商品等旅游元素,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努力培育旅游产业集群。
(三)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加快构建国际化窗口城镇新体系。科学谋划全市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东部生态新城建设,大力完善既有城区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国际合作筑牢支撑平台,构建图们江地区国际化窗口城镇新体系。
科学谋划城镇布局。在“三区三带三重镇”的总体空间体系内,按照“东扩、南延、西优、北控”原则,科学有序地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以建设中国北方最适宜人居和最美丽的城市为目标,突出绿色生态、民族文化的城市特点,构建“两心、一带、三片区”主城空间布局,着力打造老城和新城两个服务中心点,沿珲春河及两侧建设一条滨河景观带,规划建设老城区、合作区、新城区三大城市区域组团。在中心城区向南、向西和向东延伸的3条发展轴带上,重点打造敬信、英安、春化3个特色镇,形成与主城区呼应的副城区。
加快建设生态新城。按照加快珲春市城市化进程、开发建设生态文化新城、“把珲春打造成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开发建成珲春生态文化新城,通过构建现代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行政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生态居住集中区,将珲春生态文化新城建设成集优美的自然生态、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先进的环保体系、智能的城市设施、完善的生活配套、和谐的人文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体制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生态城区,使之成为特色城镇化展示区、生态城市核心区和经营城市试验区。
大力完善城市功能。持续加大对现有建成区的改造投入力度,积极打造一批功能特色鲜明、多样化、多层次的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体育场馆、图书博物馆、青少年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加快建设五星级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会展中心等商务基础设施,满足国内外各界人士商务和旅游活动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供热、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加大珲春河综合治理力度,完善配套文化广场、公共绿地、停车场等基本服务设施,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围绕建设特色精品城市,突出城市个性,研究确定统一的城市建筑风格和色调,进一步开展城市风貌规划编制和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工作。加快建设精品街路,继续拓展生态游园,努力打造城市新地标。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明和谐程度。深度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积极完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扎实推进无线城市试点工作,争取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尽快取得突破,全面推开数字化城市管理和标准化物业小区建设。继续加快“五城联创”步伐,力争未来两三年内全面实现联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