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f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发现风险、认识风险、化解风险的本领,要在永葆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上见行动见成效,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
  一、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在我们党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在风险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从未退缩,而是冷静观察、积极防范、有效应对、成功化解。这是我们党创建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治党治国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我们党自从创建以来,积极应对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个又一个胜利,都是我们党带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危机、化解重大风险的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增强驾驭风险本领”,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对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自觉。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未雨绸缪
  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大国重器不断问世,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全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显著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经济保持稳中求进态势,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斗志昂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盛世并不意味着永享太平,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切实重视分析解决各项工作中的风险,从思想、能力和制度上全面着力,在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开拓事业新局面。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在经济稳中向好、社会总体稳定的同时,各种风险挑战也不断显现。其中既有显性风险又有隐性风险,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又有来自外部的风险,既有一般风险又有重大风险,而且这些风险挑战呈现出交织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信心,要有“瞭望哨”、“消息树”,做到心中有底数,掌握新情况,敢于担当,负起责任,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键在防,坚持未雨绸缪。防,就要防得住,不让风险发生,或者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认真查找有无违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服务人民不实等问题;是不是严格做到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不折不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政治鉴别力,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敢于亮剑、维护党中央权威,不能立场不明、态度暧昧,心口不一、阳奉阴违。只有如此,才能未雨绸缪,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三、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走向全面繁荣昌盛的建设实践相结合而诞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历程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飞跃,是新时代最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旗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才能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是根本政治任务,也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核心要义。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保障,更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从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小党,成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全世界最大政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断成功,离不开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说:“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持续在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不断发力,使我们党在政治上愈加先进、成熟和坚强。把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为一项重要政治纪律,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具体化为严格的宣传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确保在立场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上不偏离航向。
  四、以担当意识和斗争精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
  在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的征途中,必然会有各种拦路虎、绊脚石,必然会有许多“上甘岭”、“黄洋界”、“大渡河”,这需要我们有充沛顽强的担当意识和斗争精神来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不管形势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压力多大,我们只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防止走歪路邪路死路,就能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系党和国家事業兴衰成败,必须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的,经过近百年的奋斗洗礼,斗争精神早已融入党的血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正是有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还是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和改革时期,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幸福安康为念,顽强拼搏、勇敢战斗,历经磨难探索寻找到今日阔步前行的民族复兴之路。党的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努力做到作风和本领过硬,切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其他文献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不懈努力,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期刊
郭希铨是油画家罗尔纯先生的学生。罗尔纯先生从1956年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当老师,1964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所教过的有师生之份的学生何止百千,而唯独一个没有上述院校正式学历身份的郭希铨为他所最为挂念,引为同道和知己。他们师生相互的关照不仅是在今天,大约早在30年前,就注定了长久的缘分。我还听说1990年代初,正在美国办展并有可能居留的罗尔纯突然患了难解的炎症,所用医疗手段均无疗效,不得不回国,
期刊
“万里一得”,“艺事常新”,这是郭希铨青年时期到大西北写生出发前题写在速写本扉页上的自勉。二十七年过去,在此次画展前选定作品时,我又看见了这个速写本,我感到“万里一得”在今天看来颇显意味,它是初衷,也是回归,它既是艺术的,同时也是人生的一个总结。艺海无涯,但总是有一点支撑,有一条线索连接时空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汇集留下印迹。  郭希铨属于那种天生画画的人。他说自己除了画画,其它别的事干不成,并且一心不
期刊
8月16日,乔迁的大地艺术“鲜红·树祭”,在安徽宿州五柳风景区正式向公众和媒体开放。早在今年三四月间,乔迁就和我就这次艺术创作做过多次交流。我听取了乔迁的创作理念和意图,并看过他设计的效果图,对他这次创作非常期待。但我对作品能否最终完成,完成后能否获得预期效果,仍然有些担心。因为要完成这件作品,除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外,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疏通,尤其是需要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要避免当地居民的抵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政治品质和道德面貌的重要特征及祖国意识、民族意识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永恒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繁荣昌盛的不竭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最高境界的楷模和典范。因此,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期刊
“是大自然教会我创作”,当我把这句话讲给恩师罗尔纯先生听,并问他,能这样说吗?他说:“行”。然而我深知,老师对我的绘画和创作乃至人生都起到何其重要的作用。  一九八二年,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时,把课堂人体速写拿给罗老师看,他说:“你学成了,回去搞创作吧”。可这一回去就沉寂了三年,创作也不见起色。当我致力于美术编辑工作之后发现,自己远离了真正热爱的绘画,创作也被疏落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在我的
期刊
和袁宏相识很多年了,她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理性、睿智的人,但今天的访谈之后,我看到她内心很柔软的一面,她和我谈陶艺就好像她在谈她的一个朋友、爱人、子女,动情中带有挚爱。放在她工作室中几件陶瓷作品,经由了火的淬炼、釉的的涤荡,早已化为生命,融入在她的每一个细胞里。  SHMJ:我知道你是地道的景德镇人,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一直以来对于陶瓷也是情有独钟。可能我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尖锐。曾经中国的瓷器代表着尊
期刊
作为陆军的第一个研究生,罗瑾协助导师一起创作了不少作品,包括耸立在景德镇市区以瓷业工人和采茶农为主题的系列铜雕作品,以及昌南大道上的文化墙。  目前罗瑾主攻浮雕创作。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突出浮雕丰富多彩的
期刊
与罗瑾的交流,她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物质的体验和尊重,以及她擅长对材料特性的挖掘和视觉转换。她的创作常常包含着大量的手工劳动,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和对材料特性与内心情感的精确把握,造就了后来我们看到的一件又一件极具形式美感、情感细腻的艺术作品。  SHMJ:为什么当初选择艺术作为自己的专业?  罗瑾: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记得以前读书时,上美术课,每次都是班上的最高分呢,当然也可能与遗传有关,因为我
期刊
在采访史一墨之前,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他的资料,发现他的名字总是与铜官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朋友的口中我知道他是一位不善于辞令,却可以对自己热爱的艺术滔滔不绝的痴狂者。我向来对未知感到好奇,就这样怀着一份期待,展开了我与他的对话。  SHMJ: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陶瓷是中国艺术很重要的母题之一,它曾经辉煌过,但传统作为一柄双刃剑,也成为它在“当下转换”的负累。您认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陶瓷与当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