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我要拍更“大”的电影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全安是谁?在很多影迷看来,他虽身在“第六代”导演阵营中,作品中却有着强烈的“第五代”风格;由于他的低调,除了《图雅的婚事》和《团圆》这两部柏林“擒熊”的作品外,人们对他的作品似乎还缺乏更多的了解;甚至很多人对王全安的印象,均来自于两任名气盖过他的女友余男和张雨绮。不过,此次《白鹿原》原著小说的众口皆碑和改编影片的过亿投资,却注定了要将这位形象粗犷的西北大汉推到风口浪尖上。
  《白鹿原》是部“大”电影
  从2000年电影《月蚀》问世,到现在已经10多年,王全安的电影一只手就可以数清。但每部都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2007年《图雅的婚事》还曾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但王全安并不满足于此,他要拍更“大”的电影,这种电影并非商业“大片”,它的大,是人物众多,沧海桑田,直面一个民族的心灵变迁,这就促成了《白鹿原》的面世。
  不过,王全安最近却过得并不太平。《白鹿原》自上映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就目前的公映版来看,影片主线被剪辑得支离破碎,唯一完整的人物只剩田小娥,至于原著中重要的灵魂人物朱先生和白灵,则完全没有表现,因此这一版电影也被不少观众讽为“该留的不留,该删的不删”。至于那莫名其妙、停电般的结尾,更让不少人对导演王全安的掌控能力产生了质疑。
  对此,导演王全安显得有些许无奈:“全片经过剪辑后的330分钟版本是让我满意的,220分钟的版本基本也达到了导演的追求。但3个小时以上的电影在影院很难排,从欣赏角度看,观众花两倍的时间在一个电影上也会有困难。为此,我想过分上下集上映,但作为一部文艺片,这种上映方式也很难达到。至于结尾有些突兀,这是因为我们删了20分钟结尾的戏。”
  确实,改编经典有时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何况是面对《白鹿原》这样一部巨著。拍好了觀众认为那是原著的功劳,拍砸了则被认定导演的功力不够。50万字的长篇小说,如何栖息在2个多小时的胶片里,是观众最惦念,也是导演最怵头的事,但为了这部电影,王全安筹备9年、拍摄一年、又历经各种波折,辛苦不言而喻。
  “《白鹿原》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小说只是一个载体,像一艘船一样,能载着你逆向往回游历。它将载着你重新审视历史的源头到底是什么。让我兴奋的是,通过这样的旅程,让我们有所发现。这不是说我要拍一个成功的电影,我对那个已经没有那么焦虑了。而是指真的会有所发现,实际上完全不出乎我所料,可能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这样一趟《白鹿原》的电影拍摄,其实是历史长河一个个场景的重新发生。”
  我是一个演员
  在《喜剧之王》中,周星驰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当做枕边书,当别人笑他“是个死跑龙套的”的之后,他会一脸严肃地告诉别人,“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其实,王全安曾经也是一个演员。只不过,他的表演履历并不丰富。
  1990年,他出演了张暖忻的电影《北京,你早》,他出演的公共汽车司机邹永强,那个留着小胡子,性格内向却又时常叛逆的北京年轻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1年,出演天山电影制片厂的历史片《雪山义侠》,扮演男主角桑木;同年还出演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科幻电影《隐身博士》;1992年则与蒋雯丽一同主演了香港银都机构投资拍摄的《离离原上草》。
  媒体经常问王全安为什么不继续演戏了,他喜欢举自己参演的《北京,你早!》的例子,一如姜文,王全安同样喜欢在做演员时又担负着导演的工作,不仅仅爱改自己的角色,还改别人的,致使影片出来之后,王全安自己都感到别扭,“电影虽然很朴实,但是还不够纯粹”。 王全安注定是要当导演的,因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而不是演员的艺术。
  从绘画学生到歌舞团演员,从北电表演系到成为导演,从早年简约质朴的艺术电影到如今备受瞩目的大片《白鹿原》,王全安走过的路始终在变化,但这份变化中却充满着一个个的必然。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极具艺术主张又充满控制力的王全安注定要走上这条电影导演之路。而无论是讲述一个故事,抑或还原一段历史,王全安在反复提及的那种“有趣与真实的完美结合”,也始终是他孜孜不倦在追逐的理想状态。
  传奇经历:12年12个剧本
  王全安的传奇之处散落在他的成长经历中。1965年,王全安生于红色圣地延安,长于红色家庭(父亲是延安党校校长,母亲则是党校教员),11岁考入延安歌舞团,学习古典舞,18岁随歌舞团赴欧洲演出,并与法国姑娘谈恋爱。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法国姑娘带他去了一个地方,眉飞色舞地告诉他说那是自己钟爱的电影的故事发生地,刹那间,王全安觉得相对于电影,舞蹈根本不上档次。
  拍电影的欲望在他心底蠢蠢欲动。回国后,王全安决定要考北京电影学院。因为知道工作单位不会放他离开,王全安便私自偷走档案,送到电影学院招生办。因为对文化考试实在头疼,他选了一个比较容易的专业——表演系。王全安是传说中的那种上课睡大觉,考试拿高分的典型,还跟导师的女儿谈恋爱,几乎气哭过所有的女老师。总结起来,读书时期的王全安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家伙。
  1991年,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王全安去了西影厂导演室,分过去当副导演。他只提了一个条件——只跟一部电影,了解电影的流程即可。私底下他跟张子恩副厂长说了真心话,“别的我真的不太想干,我就想一心写剧本……”就这样,直到1999年,8年时间里,他什么都没干,全都闷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写剧本了。王全安自己算了算,从读书时开始写剧本,总共12年,出了12个剧本。当写到第13个剧本时,王全安觉得自己可以拍了。那个就是处女作《月蚀》。
  对于王全安来说,拍摄《月蚀》是他的一次绝地反击。在电影开拍的那天早上,他起床发现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小杯白酒。王全安就把酒倒上,洗了把脸,然后拿起杯子,一口喝下去,那是他的早饭。他知道,自己要开始拍片了,要不就是一个沉沦的结果。《月蚀》是王全安导演之路的第一步,他更多的是借鉴了欧洲文艺片的风格,注重于画面的营造,也极力走入主角的内心世界,整部作品刻意的手法较重,但作为处女作来说,已经相当不易。   曲线救国:国际影展的常客
  《月蚀》使用了非线性的时空结构,呈现出高度的个人化风格。由此,影片在本土也遭遇到了文化识别上的难题。有一次,文化学者戴锦华曾经跟王全安说,她正在做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但不知道该把王全安放到哪一章节去,因为中国之前的电影没有那么讲故事的。也许是惺惺相惜,一向特立独行的姜文特别喜欢《月蚀》,而且是很执拗的喜欢。在王全安看来,或许是影片的那种梦幻的气质打动了对方。
  经历了《月蚀》的那种炫技式的表达手法,王全安证明了自己对结构的成功把握,但是超前的尝试使得他异常孤独,“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自己比环境走早了,农民就不要唱摇滚了嘛。”于是,到了第二部作品《驚蛰》,王全安试图做些改变,剃掉一切外在的需要,做一部听由心性的电影。结果,在只有15万资金的时候,电影就开张了,机器和设备都是借来的,王全安称其为一种“游戏精神”。
  《图雅的婚事》对于王全安来说意义非凡,那是他的电影从个人化风格走向情节剧道路的开始。这其中大概有着编剧芦苇的影响,因为芦苇本人就是一个编写情节剧的高手。《图雅的婚事》之后,王全安电影的叙事逻辑基本都是这样:制造一个道德的两难困境让一个女人去面对,从而引发观众对人物命运的极度关注。《图雅的婚事》是图雅如何在不抛弃自己残疾丈夫的同时去跟另一个男人结婚;《纺织姑娘》则是让患病的李丽面临初恋情人和自己的丈夫,在前者给出二人失去联系的理由的时候,又感受到来自丈夫的温暖;《团圆》则更是极致,在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下,让一个老人在自己曾经的爱人和现在的老伴和儿女之间做出选择……王全安尝试了将逼真的现实影像跟强烈的戏剧性融合在一起。
  《白鹿原》之前,王全安的作品都没有太好的大银幕表现。《图雅的婚事》刚上映不久,便受到“民族问题”额质疑而强迫下线,“这已经超出了一部电影本身的话题”,王全安只能无奈。所以,在国内观众看来,王全安的名字还不足以成为他们走进影院的理由。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王全安的电影没有拥趸。同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新生代导演一样,王全安走的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成为国际影展的常客。
  《月蚀》是王全安“影展路线”的开始。该片当时接连参加了莫斯科、杜维尔等国际电影节,同时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国际青年论坛单元。第二部作品《惊蛰》也入围当年柏林电影节的全景电影大奖单元。王全安的努力终于在《图雅的婚事》以及《团圆》中得到了回报,分别摘得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和银熊奖。《纺织姑娘》因为一些原因与戛纳失之交臂了,随后也错过了柏林电影节,但最终还是斩获了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女性电影导演
  如果王全安是一幅电影剧照的话,他的作品和人生常常是处于焦点之外,模模糊糊,因为他的作品几乎没有在国内的大银幕上公开亮相;而频繁地参加国际影展则让王全安在某些时候得到高度关注,他的几任女友也为他博尽眼球。有意思的是,对于王全安而言,他的电影和他的感情生活似乎又是一种强烈的互文修辞,因为甚少有导演如此热衷于女性题材,又因为女人而受到公众关注。或许,这可以叫做取之于女人,用之于女人。
  在媒体面前,王全安是余男的前男友,张雨绮的准老公,以这种方式被贴上标签,成为媒体和公众的焦点,不知道王全安作何感受?但其实王全安从第一部电影开始,王全就他把自己电影的焦点牢牢地对准了女性,并得来“女性电影”导演的称呼。
  处女作《月蚀》被称为“中国式的《两生花》”:胡小斌失去了自己的女友,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了一个跟女友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女人——雅男;《惊蛰》讲的是农村女孩关二妹逃婚进城,被一个男人辜负,重新回到家里并嫁给农村人的故事,这部作品也奠定了王全安的电影美学风格;在《图雅的婚事》中,图雅改嫁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带着残疾的原配丈夫,最终,他找到如意男人,影片使王全安成为国际名导;在《纺织姑娘》中,女主人公则是一个纺织女工李丽,她身患绝症,临死前她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初恋男友以了结心愿;到了《团圆》,年老的邵玉华遭遇曾经因战争而失散的恋人,对方想把她带到台湾去。而即将上映的《白鹿原》,田小娥无疑是电影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
  作为西北大汉的王全安,并不介意自己的女性视角,他认为爱有两种,绵长或剧烈,而他属于前者,类似于贾宝玉。“由于承担繁衍任务,女性更接近大自然,更不易被裹挟进宏大虚妄的革命与辩论中去,因此她们的眼睛也更为平静清澈,看透本质”,王全安如此理解女性。于是,我们发现,王全安的电影通过对女性困境及命运的关注,折射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和意识形态状况,从而形成了与当下的一种对话关系。
  我的女人:生命的女主角
  蒋雯丽、余男、张雨绮,如果这三个人的名字同时出现,那么指向的目标一定是王全安,三个人顺时地填补了王全安的情感世界。
  蒋雯丽的银幕处女作《离离原上草》便是跟王全安一同拍摄。当时,她饰演一位山区姑娘水秀,而王全安扮演一个有点智障的家族少爷,两人因戏生情,成为当时电影学院郎才女貌的一对。可惜当时由于各种原因,该片被“枪毙”,那时候王全安27岁,蒋雯丽26岁。
  余男与王全安的情分更是渗透在他们合作的每一部电影当中——《月蚀》、《惊蛰》、《图雅的婚事》、《纺织姑娘》。余男成为王全安唯一的主角。
  现在王全安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是《白鹿原》的女主角张雨绮,貌美如花,霸气外露的山东姑娘。余男的卸任,直接给了张雨绮上位的机会。《白鹿原》里那个本该是余男出演的“田小娥”的角色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张雨绮身上。
  对于张雨绮,王全安相当坦白地表示,最吸引他的首先是张雨绮的样子,美丽、动人,击中所有男性的软肋。然后是她与外表不相符合的品质,她的周围自然围绕了许多有钱人,但在王全安眼里,她很单纯,“从一开始接触的那段时间我想,假如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怎么可能?会发生那样的事?但实际上就是这样,她的品性非常单纯,非常纯粹。”张雨绮精致玲珑的身体下面藏着山东大汉的忠义、肝胆相照。这一向是王全安最不能抗拒的女性,女人男相,阴柔混合着阳刚,余男身上也有类似特点,只不过张雨绮更为鲜明。“我感觉我们俩能够在一块还是非常幸运的,各种经历,各种原因,还是比较幸运的。但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对对方会喜爱是很自然的事情,一点儿都不奇怪。”
  结语:王全安有个愿望,就是去发现“我们何以至此”。这种思想史的命题在他这里,成了“手艺活儿”:他不用判断句去证明,而是用人物形象和故事去重构,在王全安看来,这或许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而他也一直在坚持。
其他文献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3月9日提名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为下一任驻中国大使。  一旦获国会参议院确认,骆家辉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今年4月以后走马上任。    令父亲“骄傲”    骆家辉3月9日在白宫接受奥巴马提名。  谈及自己的华裔背景,骆家辉提及父亲:“如果他还活着,看见儿子获提名,成为美国驻其先辈国家的大使,将成为他最骄傲的时刻。”  “没人能比骆家辉更胜任这一职务,”奥巴马说,“他
很早就关注到王西京先生的人物画作品,他的那些代表作总能强烈地扣动心弦,印象很深。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远去的足音》为血践改革之业以唤醒民族觉醒的戊戌六君子立碑;又有赞扬“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后来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歌颂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春潮》和温家宝《守望生命》,都是表现主旋律高扬民族精神的巨制。与文革作品普遍的“高、大、全”倾向不同,这些领袖人物已脱
奋斗,永远是青年一代的主题。创业,往往是实现这一主题的平台。面对创业这个词语,今天的“80后”、“90后”有着更多的矛盾:理想与现实中的抉择、机遇与陷阱间的徘徊……创业是一杯苦尽甘来的美酒;是一场猛烈的暴风雨后的一道绚丽的彩虹;是一场革命洗礼后的伟大胜利;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大检阅。  今天的青年应该选择怎样的创业道路?  马云说,很多人创业的目的不同,我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当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张鹏于2014年1月19日在《京华时报》撰文称: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让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并透露“从今年开始公务员工资将逐步进入上涨周期”。工资收入尤其是公务员工资问题,总是一个很容易牵动人心的话题。此话一出,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就在北京传出公务员蓄势涨薪之时,南方的深圳立刻遥相呼应。1月19日,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深圳代表团的讨论中,多位代表
美国50号公路被称为“全美最孤独的公路”,单单一条这幅照片就足够吸引人了。
导语:还记得你的第一套李宁运动服吗?你有多久没穿李宁了?去年李宁巨亏20亿,本土品牌不论山寨原创均惨遭败绩。李宁到底怎么了?  1984年我出生,那正是作为体操运动员李宁最辉煌的时候,那一年,他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人独得三枚金牌、6枚奖牌。  1990年8月,身穿白色李宁牌运动服的李宁庄严地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第11届北京亚运会圣火火种。为了拿下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的承办权,李宁拿出250
不久前,龚海燕刚回了趟家乡。  7月15日,在“那好网”上线的发布会上,这支在家乡湖南省桃源县拍摄的MV被反复播放:镜头里的龚海燕依旧素面朝天,简单的衣服、平底鞋。  不同的是,她不再是那个农村清贫家庭出身的小女孩、也不再是那个埋头苦读在桃源一中的高中生,而是已经成功创办上市公司世纪佳缘、再次在在线教育领域重新出发的明星创业者。  聚光灯“啪”的一声打开后便紧紧跟随,凭借一股闯劲儿杀入在线教育领域
作为一名旗委书记,他有忙不完的事,作为一个有着25万人口旗县的主政者,他要为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这个国贫旗百姓群众的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繁荣呕心沥血,构建蓝图。他就是察哈尔右翼前旗旗委书记陶克涛。  陶克涛作为一名蒙古族旗委书记,他既是一位讲政治精于区域经济的领导,同时也是一个文人,他的文化修养极高,文人气质优雅,其次他也是个民族文化的专家,尤其是对察哈尔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即使站在精于民族史的专
出生于1963年的段海滨,从小生长在内蒙古的察哈尔草原上,他是吮吸着这块神奇草原上的甘甜乳汁而成长起来的乡土摄影家。他的摄影作品多数是以家乡草原绚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俗为题材,通过他手中的镜头把这一地区非常壮观的景色完美地、创造性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于段海滨来说,每一张摄影作品的完成,都倾注了他对家乡草原无限的眷恋之情,他在对家乡令人神往的景色拍照中,努力追求个人风格,从而使这
2010年12月16日凌晨,姜文的第四部作品《让子弹飞》在全国院线同步上映。据发行方中影透露,16日《让子弹飞》零点场在全国票房已经超过100万,不但超过年初的《阿凡达》,还一举刷新了近10年来中国电影零点首映票房的最好纪录。  子弹飞过大荧幕,电影落幕,全场起立,鼓掌。  宁财神在微薄上说,姜文的王朝开始了。   这句话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可以想象。但是国产“大片”自2000年《英雄》开创动辄破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