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评书艺术的形式特点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形式特点。因为没有特点,便没有了生命力,便失去了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作为传承千年,被称为“活化石”的评书艺术,其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其概括为四个字:说、演、评、博。
  所谓“说”,是评书艺术的表演要素,古代把“说书”叫“说话”。最早的文字记载有隋朝的杨玄感要:“侯(白)秀才,说个好话”,唐朝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曾于“新昌宅听‘一枝花’话,由寅至巳未毕其词。”这说明隋唐时期说书艺术早已盛行,那时把“说书”叫“说话”。我们所说的“说”字,不是对评书艺术的形式称谓,而是对评书艺术的表演元素的解释。
  “说”是人类的本能,用于交流思想,传递见闻信息,是自然的、原始的。而评书的“说”,是一种经过演员深思熟虑、斟酌推敲的,令人一听就懂的,生动的、形象的、能引人聆听的“讲述文学”。之所以叫“讲述文学”,是因为它有着已成规范的语言体系,分为叙述、表述、引述、论述、旁白、对话、自述等。
  叙述:泛指讲述故事的情节、细节、发展脉络。
  表述:叙述主体故事情节之外的表白,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如“书中暗表”之类。
  评述: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加注几句评论语言。一定要与主体的内容相关而不相悖,三言五语恰到好处,起到激发联想、画龙点睛之意。
  论述:在关键时刻,重要人物加以段落式的评论,由于篇幅较长,评说必须精到、精彩、有趣、有理,恰到好处。
  引述:叙说当中,说到一处情节引发现实生活中的另外一件事件,书中主体事件有相通相似之处,阐述起因结果,可使观众开拓想象空间,扩展思考深度。
  旁白:一种跳出主体内容,由演员自说自话地道白,很像戏曲演员中的“打背供”。不同的是戏曲演员“打背供”可以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背对其他角色向观众交流语言,而评书的“旁白”是说书人跳出“一人多角”的环境,直接面对观众说自己的感受。
  对话:评书是“一人多角”的艺术,书中的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对话”都要由演员一人完成,这在“对话”的说表中可见演员的功力。对话中要显示书中人物的个性、品位、身份、文化、修养等,要“一人多角”“人人不同”,这也是评书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自述:表现书中人物的内心思考,自然自语,这里也要显示出人物的个性。
  “演”即表演。评书艺术的表演是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技能。其中包括:自我表演、形体表演、面部表演、虚拟表演、设计表演等。
  自我表演:或叫“第一人称表演”,是指评书演员自己的形体表演,一个评书演员走上台后,首先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与观众交流,观众在没看到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时,先看到的是说书人,说书人给观众的直观感觉十分重要,说书人上场的步态、神态、心理状态,都直接影响着观众。
  面部表演:评书艺术刻画人物的重要元素之一。俗话说:“七情六欲脸上看,喜怒哀乐眼中瞧”,影视导演注重脸部的特写镜头,评书演员的脸部更应是各种人物的“晴雨表”,切忌“一普脸”。
  虚拟表演:又名“无实物表演”。评书演员凭借自己仅有的三件道具—— 扇子、醒木、手帕,便可以表演出刀、剑、枪、戟,战场打斗,风、雨、雷、电,自然景观等。
  形态表演:评书演员全凭一人一己的身体形态来表现世间万物。演员要以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学人、状物、学动物、学各种物态,做到以一己之身可为万物之形。达到虚中求似,似中求真,真中求美。
  “评”,即评论。
  “评”字可称是评书的灵魂,是主体思想,是精神亮点,是启示警句,是思考格言,故都说“评书评书,有评有书,书为骨肉,评为灵魂,有书有评画龙点睛,有书无评,言语空空。”
  评一般有“点评”“夹评”“典评”“论评”几种。
  点评:指书中说到适当时机,点出一句评语,通常如“人算不如天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三人同行必有所师”之类。
  夹评:在书中恰当的时候,三言五语的评说。较点评稍长,较论评又短些。
  典评:在和书的内容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拉出历史的典故,如说到工人有“管鲍之交”便引出古代管仲、鲍叔牙的典故,说到“才思敏捷”便可引出“七步成诗”的曹植典故。
  论评:一般在一节书中或一大段书中,引发一番评论给观众有振聋发聩之感。这种论述,要充分展示演员的思想见地和文化修养。
  “博”,广博之博,渊博之博。这是一个评书演员,竭尽一生不能达到顶点的进修项目。同样一部书,有人说的观众爱听,有人说的观众就不爱听,大致相同的人物,大致相同的情节,其差别在于一个“博”字。渊博体现在几个方面,社会知识渊博,历史知识渊博,文学知识渊博,杂学知识渊博。
  社会知识渊博:评书演员所说的书目内容,可以说纵叙千年,横涉万里,对社会知識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和理解,这里包括地域特点、民族特点、生活习俗、规矩礼节等。
  明朝大说书家柳敬亭的老师莫后光曾说:“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辨性情”当是表演人物,而“考方俗,形容万类”不就是全面了解社会吗?明朝的说书人就已经有了如此的见解。
  历史知识渊博:说书人多说历史故事,不能光读历史小说,还需要读相关的正史。参考笔记史料了解对相关的历史人物,史书中有传的,都应该阅读并研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艺术的真实不能与历史的真实相悖。
  文学知识渊博:说书是讲述文学,其特点是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给广大的观众与听众,产生现场回馈、互动反应的效果。这是它与阅读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最大的不同点,但又与阅读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试以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而论,它们成书之前都是先有了《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玄奘西行取经记》的传播与讲述,随后才有了名作问世。明朝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更是把话本与小说融为一体成为“话本小说”的体例。
  评书演员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诗词、散文乃至外国的名家名著会增大评书艺术本身的包容量和表现力。
  杂学知识渊博:过去老艺人们常说演员的肚子是“杂货铺子”。评书演员说人生,说社会,说古今兴亡成败之理,谈世事人情道德规范,凡与此有关的知识都应知道,什么轶闻、传说、语言、俚曲、生活技能,各种才艺歌舞弹唱、琴棋书画,虽不能全都通达,也需要知其内容,了解要领。这样当书的内容涉列其间时,才能信手拈来,出言成趣。这需要长期积累,问学不断,达到“取之于其肆,中之于其微”。
  形式特点增强了评书艺术的生命力,也推动了评书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曲艺这种说唱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之一,千百年来,以其雅俗共赏接地气、地域特色明显等特点一直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曲艺再好,也需要有人来传承,有人继承才能薪火相传,曲艺才能持续在中华艺术的百花园中展瓣吐蕊,少兒曲艺,便是曲艺传承发展、繁荣壮大的新生之“光”。  在当今多元化的文艺市场,曲艺发展有喜有忧。部分曲艺品种凋落、演员流失、人员老龄化、缺乏培育资金、受众日渐趋少等问题
期刊
从文艺反映论的角度看,文艺创作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客观到主观的过程,文艺家心中的审美意象和舞台化的艺术形象均是对客观事象的审美创造或艺术反映。这一创作过程要求文艺家对所创作的形象原像有精微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进而在心中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情景和表现的艺术冲动。这一观点中外皆有或抽象或形象的论述。如19世纪法国著名现代诗人、象征派先驱波德莱尔之名作《应和》:“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有时说出了模模
期刊
中国曲协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培训班在京开班  9月2日至6日,中国曲协在北京举办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曲协理事会理事队伍整体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曲协理事会理事履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中国曲协理事会理事的示范带头作用。(曲讯)  “说唱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周在京举办  9月4日至9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
期刊
8月4日下午,耿柳声音哽咽地给我打来电话,说她父亲耿瑛走了!我好像没听清楚,让柳儿再说了一遍,这才确信,耿老走了!我立刻赶到耿府,见耿老常坐的那把藤椅空着,遗像挂在墙上,被雪白的菊花环抱。我不由想起,汉末诗人徐幹在追悼亡友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忍见席空纸上墙!”  望着空空的藤椅,望着墙上的遗像,回想就在几天之前,听说耿老欠安,我曾到府上探望。耿老对我说,春风文艺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评书经典丛书
期刊
2018年8月3日,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落下帷幕。这是全国少儿曲艺展演长期落户张家港后举办的首次展演,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第七届江苏省少儿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也在张家港市南丰镇举行。活动期间,江苏省曲协还成立了少儿曲艺艺术委员会。近年来,江苏各地立足实际,以少儿曲艺展演、曲艺进校园、少儿曲艺培训班等为平台和抓手,进行曲艺的教育和普及,鼓励和带动未成年人接触、了解进而热爱传统曲艺文化,扎
期刊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十九大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明确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纲领
期刊
2018年8月5日,又一位曲艺界前辈魏文华大姐走了。我虽知生老病死乃天道使然,非人力所能挽回,但每每听到某前辈去世,总会有一段时间心潮难平,感慨万千。  我和文华大姐相识六十余年,自我从业以来,基本上没有分开过,6月30日还一起吃过饭,谈过话,谁料想,分手刚刚一月余,竟成阴阳相隔,怎能不令人唏嘘!在此,愿借贵刊一角,约略谈谈对文华大姐的追忆。  出身曲艺之家,自幼从艺  文华大姐祖籍天津东郊赤土。
期刊
从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到今年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连续五届我都有作品入选、获奖。活动一届比一届办得好,特别是今年的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参展节目的数量和节目的质量上都要胜于往届,出现了如四川车灯《亲亲自然,亲亲校园》、苏州评弾《我爱苏州我爱桥》、答嘴鼓《俺嫲啰嗦》、相声《爸爸去哪儿》、快板情景剧《堆雪人》等一批富有儿童情趣、内容主题健康、曲艺特色显著的作品。作为一名老而弥坚的少儿曲艺工作者,
期刊
最近观聆了江苏省评弹团演出的原创中篇评弹《大浪淘沙》①。其内容讲的是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血案后,在被一片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中共历史上两位重要领导人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恽代英不忘初心的慷慨就义和顾顺章利欲熏心的卑劣叛变。展现出了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两种人性本质的对立与冲突,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  《大浪淘沙》是如何演绎中共党史上的这一重大题材的呢?我感到,
期刊
我小的時候就很喜欢绘画,也不知为何与它有这样深的缘分,让那份喜欢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陪伴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我对中国画这么痴迷,是水墨的清雅?是花鸟的精致?是鱼虫的闲趣?还是一个文人对中国古典美的无法拒绝?思来想去,我觉得都有,但却不是灵魂深处的。直到我把我的演员职业和绘画专业放在一起,并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体会、比较时,我发现慢慢接近那个答案了。  在舞台表演中,一次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