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 :医学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集我院2020.1-12月入院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参加本次试验的阴道分娩初产妇样本,从中抽取各100例无痛分娩与未采取无痛分娩初产妇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前后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长与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即刻、2h、24h都比对照组产妇的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采用无痛分娩后产程进展于对照组的产妇在采用常规分娩指导后的产程进展并无明显延长,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不仅可有效缓解疼痛,还能有效减少产妇出血、胎儿窘迫等情况,提高分娩质量,增加分娩舒适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痛分娩;产科临产;临床应用
  分娩是指妊娠≥28周,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娩出的过程。期间伴随强烈的疼痛与不适感。严重的分娩疼痛可导致产妇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从而造成血管收缩,胎盘血流量减少或酸中毒现象。严重影响产妇和胎儿健康[1]。为有效减轻分娩带来的痛苦,在产程进展期间可以采用无痛分娩,有利于产妇和胎儿的安全。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采取2020年1月-12月期间入院,年龄在23-36岁平均(28.9±4.1),孕周36-41w平均(38.4±1.6),BMI19-28kg/㎡平均23.0±2.8 kg/㎡,阴道分娩中采取无痛分娩与非无痛分娩初产妇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样本数据,从中各抽取100例样本数据。两组产妇在孕周,年龄,产次,体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所有产妇进行常规分娩。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分娩工作的所有细节都必须到位[2],随时观察产妇身体状况和生产情况,若发生宫缩乏力,则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具体如下:当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实现分娩镇痛。整个过程中,适时使用麻醉剂微量注射,协助产妇完成整个生产过程[3],期间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和胎心。产妇若发生宫缩乏力,则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方式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出血情况,通过产后即刻、产后2h、产后24h三个时间段的出血量进行分析比较;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长与新生儿Apgar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医护人员将采用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以( )来进行表示,用t检验,采用率以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在产时即刻、产后2h、产后24h都比对照组产妇的出血量少,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1。
  2.2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比较
  观察组产妇在采用无痛分娩后产程时长于对照组无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2。
  2.3两组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3。
  3讨论
  无痛分娩技术使大多数产妇能够在清醒和无痛苦的状态下顺利完成分娩过程。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即刻、2h、24h都比对照组产妇的出血量少,观察组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采用无痛分娩后产程时长未明显长于对照组的产妇在采用常规分娩指导后的产程时长,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能够在未明显延长产程的情况下有效缓解产妇疼痛,减少产妇出血量,減少胎儿窘迫情况,提高分娩质量,为产妇带来益处较多,临床运用价值利大于弊,值得在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秀,蒋小燕.无痛分娩产妇的产程观察及护理要点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1):153-154.
  [2]刘英光,徐雪莲.对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2):91.
  [3]王艳霞.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1):1329-1330.
  [4]魏春红.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02):33-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西夏区星光巷社区卫生服务站508例65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 对 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辖区内自愿参与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人508例进行分析,所有参与体检者均按照规定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对其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对508例健康体检者中,检出疾病和指标异常包括高血压病史 264人, 体检当天血压异常177人,血脂异常286人, 糖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采取不同根管填充程度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本门诊部接收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44例分为1(采取欠量填充治疗)、2(采取适量填充治疗)、3(采取超量填充治疗)组。将三组疗效、疼痛程度进行比对。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1、3组更高(P<0.05)。1、3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相较治疗前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100例,分析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普外科术后感染8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3例,腹腔感染患者2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手术前有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3h、卧床时间≥7d是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患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患者共100例作为此次调研研究的样本,依据多层螺旋CT电流与电压的差异,将其分为4组,实验组患者使用电流100mA、电压100kV,对照组1组使用电流180mA、电压100kV,对照2组使用电流100mA、电压120kV,对照3组使用电流180mA、电压1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加强计划生育对女性意外妊娠率和情绪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选择此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6例孕龄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受检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每组各33例。对A组受检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对B组受检者实施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对比两组受检者意外妊娠率及宣教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结果:两组受检者在进行宣教前负面情绪评分较
期刊
摘要:医学观念与环境心理学是康复景观设计的必要基础,本文在简要分析医学模式的变化、生理心理的统一、以人为本与文化归属的基础上,从微气候、地形、光照、周边环境及环境氛围五方面浅析了康复景观设计的宏观原则。  关键词:双重视域;康复景观;设计原则  一、医学观念的影响  1、医学模式的变化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均从整体与多维角度出发,主张治疗与康复应相互统一,这一理念为康复景观在现代医学氛围中的发展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单纯行康复治疗)与实验组(18例:针灸配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配合康复治疗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冠脉CTA技术实施后,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评估该措施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择我院10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冠脉造影检测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冠脉CTA技术检测的患者设成研究组。对比上述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与两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对比显示,研究组准确率略低于对照组,漏诊率、误诊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分析结果无对比意义(P>0.05)。结论:冠脉
期刊
摘要:目的:论糖尿病以血液样本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 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糖尿病患者20000例,归为观察组;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000例,归为对照组,皆血液样本以生化检验,分析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糖耐受均高于对照组(P0.05,迎合研究实施标准。具体数据信息如表1:  1.2方法  (1)空腹血糖检测:受检者均保持空腹状态,于清晨进行血糖检验,抽取其2 ml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中毒患者发生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急诊中毒纳入时间由2018年12月开始,到2020年6月结束,分析总结患者发生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特点。结果:将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年龄均数值进行比较,(P<0.05),并且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18岁至51岁),农民居多。在150例患者中主要集中在夏季与冬季中毒,其中夏季以农药中毒为主,冬季以气体(一氧化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