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rs1799752位点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t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基因rs1799752位点插入或缺失 (I/D) 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的相关性。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12例,其中DR组207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 (DWR) 组205例;DR组中筛选出增生性DR (PDR) 患者53例,作为PDR组;收集同源非糖尿病志愿者97例作为对照人群。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ACE基因rs1799752位点I/D多态性基因型。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疾病发生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ACE基因rs1799752位点的I和D等位基因频率:DR组分别为54.1%和45.9%,PDR组分别为52.8%和47.2%,DWR组分别为48.0%和52.0%;DR组与DWR组、PDR组与DWR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3.02,0.77;P>0.05) 。I/D基因型分布:DR组分别为II 25.1%,ID 58.0%,DD 16.9%;DWR组分别为II 22.0%,ID 52.2%,DD 25.9%,PDR组分别为II 20.7%,ID 64.2%,DD 15.1%;DR组与DWR组和PDR组的I/D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4.92,3.19;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之间的I和D等位基因频率及I/D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25,4.98;P>0.05) 。在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纳入患者确诊糖尿病时的年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结果、胰岛素应用情况,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检测结果,ACE抑制剂使用情况等作为变量进行分析,显示I/D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R (OR=0.80,95%CI:0.59~ 1.09) 和PDR (OR=1.23,95%CI:0.78~ 1.93) 发病无相关性。

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52-57)

其他文献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进展,连续环形撕囊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而囊袋皱缩综合征是自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应用后才被认识的一种现象。它可影响视觉质量,阻碍对眼底的观察,导致晶状体脱位等。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尤其是人工晶状体对囊袋皱缩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也缺乏确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就其原因、影响因素、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79-83)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目前,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方面,误诊和漏诊病例不少,主要是首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对病原学检测意识不够,往往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想起行病原学检查。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严重缺少抗真菌眼用药物,同时医师对正确应用药物的方式和途径理解不深,致真菌角膜炎需行角膜移植来控制感染的比例很高。另外,医师缺乏把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经验,加上角膜供体的短缺,使真菌性角膜炎仍是感染性
视野检查是监测青光眼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视野进展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但迄今尚缺乏理想的公认标准,如何选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判断视野是否进展,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因此有必要就目前视野进展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84-87)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2份角膜溃疡组织刮片以及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28℃条件下湿盒内培养7 d,根据真菌菌落外观、菌丝、孢子形态、孢子排列方式及菌细胞形态进行菌种鉴定。并对送检角膜刮片和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分布、季节分布以及患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2反义寡核苷酸 (TGF-β2ASON) 在兔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对瘢痕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新西兰大白兔192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 (A组、B组、C组、D组),每组实验动物48只。4组动物右眼均制备角膜穿孔伤模型。A组术后右眼滴TGF-β2ASON溶液 (TGF-β2ASON组) ;B组术后右眼滴地塞米松滴眼液 (地塞米松组) ;C组术后右眼滴去离子水 (
目的探讨泪腺腺样囊性癌的放射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共收治1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所有诊断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2~ 63岁,平均年龄42.6岁。12例患者均行眼眶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采用电话及门诊复查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例患者失访。结果12例肿瘤均发生在泪腺眶部。临床表现为疼痛10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色觉改变。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78例 (126只眼) 经临床确诊的无并发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组) 和64例 (114只眼) 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arnsworth Munsell-100型色觉测试仪逐眼检测受检者的辨色力,记录总错误得分 (TES) 及红、绿、蓝各色彩的错误得分 (ES),以原值和平方根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反复,是眼科难治疾病之一。长期全身应用传统的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效果可靠、作用时间长的治疗方法成为必然。近年来,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在葡萄膜炎的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达到治疗实验性葡萄膜炎的目的:一是利用病毒载体转导免疫调节分子,如白细胞介素 (IL) -10、IL-1Ra、IL-4
期刊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炎症常反复发作,治疗比较棘手。目前认为葡萄膜炎的发病与葡萄膜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是参与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性细胞因子之一,阻断TNF-α的生成和活性,可抑制视网膜葡萄膜炎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主要的抗TNF-α制剂有英夫利昔、阿达木、依那西普及戈利木等。本文就以上制剂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协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