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生物教学的沃土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对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应树立新素质教育理念,只有在新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要将传统标准型教育观改变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教师不再仅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把生物教学变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沃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生物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生物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生物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生物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生物事物,获得生物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因此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现象生动逼真的生物实验、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二、掌握科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 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当讲到“计划生育”的内容时,提问:假如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在讲到“环境保护”时,问环境污染任其发展,会带来什么恶果?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学习软体动物这节课时,有学生提出:人能不能也长贝壳呢?老师激励学生想象人类借助“贝壳”的实例。从古代战士打仗穿的铠甲、戴的头盔,到现代武警战士穿的防弹服、海底探险员的潜水服、宇航员穿的防宇宙射线的宇航服等一一学生被列举出来。老师然后说明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仿生贝壳。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三、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创新动力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不能持久。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几次下来,通过交流发现:他们的兴趣在减退。原因很简单: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但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一个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配合教材内容,补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增加实验内涵,拓展实验外延;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打破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根据初一植物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材料,精心护理。各式各样的根培养出来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
  四、鼓励自主探索,形成创新精神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更有许多创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诞生的,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生物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树立像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形成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创新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生物教师应当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迎接迎接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生语文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关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些拙见,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主动参加实践活动的意识。  【关键词】语文 实践 兴趣 主动意识       随着新课程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和实施,语文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也逐渐由以往的“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变。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应用意识,使他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与以往沉闷的课堂相比,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显然多了,课堂热闹起来了,但很少给学生静思默想的空间。我认为,这种缺少了一份宁静的数学教学课堂并不一定算得上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是需要一份宁静的。只有在宁静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产生独特的、有价值的体验。因此,数学课堂上应该留给学生多一份善听善思的“静”界,多一份和谐平等的交流。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所以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该在行动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课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备好课,这样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为提高课堂效率做铺垫。作者以备课时紧紧扣住“七个点”为中心,即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中关注的热点、疑点,教学活泼点,有关内容的联系点。把静态的备课和动态的备课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课备得非常充分,为上好课
期刊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存在着一些偏差或者误 区,主要表现为:1、功利性价值取向。认为反正中职生到企业当工人,只要会 写一般应用文或者会讲会说就够了,学多学少无所谓;还有人认为只要抓好一些 “尖子生” ,使他们在对口升学或省市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能给学校带来“品 牌效应” 就行了。 二、 人文性价值取向。 认为中职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感悟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熏陶感染,培养学生正确
期刊
“尝试成功”教学模式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活跃学习。该模式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为主旋律,变老师“多讲”为学生“多想”、“多练”,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规律,自己探讨解题的教学方法。它的课堂结构是:出示尝试题材----学生自学----尝试教学----学生讨论
期刊
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将在学生的顺利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出发,分析高一英语难教的原因,提出使初高中英语教材教法之间实现平稳过渡与衔接的方法与对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并获得相应的一些技能。  【关键词】学生 物理 教学 实验 兴趣 技能 习惯       
期刊
近年来,我校以强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专业课改方向,以《机械制图与CAD》的实践性教学为突破口,本着“精选、实用、科学”的原则,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创新研究,重组《机械制图》和《CAD》教学内容,设计了四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使专业教学上获得新的突破。   一.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实践性教学,是指从改革教学内容着手,将精选的制图内容与CAD软件相结合,删减纯理论知识,凸显
期刊
一、完型填空的概述分析  “完型填空”(Cloze)是初中英语试题考察的一种必考的题型。但在同时,完型填空通常又是学生们较难把握的题型,而且失分率非常高。它是一种对学生阅读能力,语法知识,逻辑推理以及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的考查题型。因此,要做好完型填空,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词法、句法、惯用法和常用搭配等等语法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能力。中考完型填空从基本
期刊